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政政策注会12-1班 姓名:谭秋容 学号:12054590122一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分析: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增大。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增幅放缓至12.8%,较2011年回落12.2个百分点。专家表示,2012年财政收入完成了预算,但是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经济增速放缓、物价尤其是PPI下行、进口增速下滑以及结构性减税四大因素,导致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虽然在四季度出现反弹,但全年经济增速回落至7.8%。税收收入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关联度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收的增长放缓符合预期。一些税种的税基与物价密切相关。2012年我国物价总体在低位温和运行,尤其是PPI同比大多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相应地增值税、消费税增幅出现回落。近年来,我国进口环节税收的增长在税收中的作用逐步增强。一般来讲,进口环节中一般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税收增收较多。然而,去年国内需求放缓,致使我国进口增速减速,一般贸易规模增长放缓,对税收的影响较大。我国实施的诸多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在去年得到充分释放。除了备受关注的个税之外,增值税转型是长期的减税措施,其减税政策效应明显。此外,对小微企业政策倾斜效果继续释放,大大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负担。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保持了较快增长,不少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的优惠政策。企业负担减轻了,相应地我国税收收入减少。此外,出口退税舒缓外贸企业压力,受到外需低迷、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更强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在去年面临着严峻的压力。为舒缓外贸企业的过重负担,我国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相应增加退税数额,对出口退税的税率进行了多次调整,主要是增强对小型外贸企业的支持。数据显示,2012年出口退税 10429亿元,比2011年多退1224亿元。总体来看,结构性减税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中初见成效。2013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态势将会走向何方?是否已经告别20%以上的高速增长时代?从目前来看,出于经济增长小幅增长的预期,多地下调了2013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再加上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都将减少2013年的财政收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仍然面临压力,难以重现高速增长态势。有学者认为,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总体趋势可能相对平稳。从目前经济走势以及政策取向来看,2013年财政收入增速很有可能不会低于2012年。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落实政府规划的关键期,我国结构调整进入新的时期,我国经济走势将会继续朝向好的方向前行,为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提供支撑。在2012年全年经济数据中,消费的稳定增长是一大亮点。消费扩张势头没有减弱,对税收的支撑度越来越强。2013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以及“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将有望进一步带动消费性需求的上升,从而拉动税收的增长。重要的是,现在税收结构发生了变化,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双主体”特征越来越明显,企业所得税与国内增值税的差距缩小。同时,税收中也体现出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比如金融业对税收的贡献度越来越大。税收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对税收增长产生深远影响,而非短期影响。当然,财政收入增长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忽视,财政收入增速仍会较低。同时2013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等都需要加大财政投入,财政支出压力也较大。分析人士指出,这就需要继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把钱花在刀刃上,放大资金的杠杆效应,发挥财政资金“一两拨千金”的作用。同时,不该花的钱不能花,杜绝资金的浪费。二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结构,以下是2012和2013年财政支出的各类项目分析,由此,中央的财政政策和支出结构现状可见一斑.具体数据如下:单位:亿元项 目2012年执行数2013年预算数预算数为上年预算数的预算数为上年执行数的一、一般公共服务1330.291350.58109.7101.5中央本级支出998.321011.08106.8101.3对地方转移支付331.97339.50119.6102.3二、外交332.41357.36104.4107.5中央本级支出332.41357.36104.4107.5对地方转移支付三、国防6506.037201.68110.7110.7中央本级支出6481.397177.29110.8110.7对地方转移支付24.6424.39102.099.0四、公共安全1880.002029.37111.1107.9中央本级支出1183.461289.89112.9109.0对地方转移支付696.54739.48108.2106.2五、教育3781.524132.45109.3109.3中央本级支出1101.451121.65109.0101.8对地方转移支付2680.073010.80109.4112.3六、科学技术2291.502529.91110.7110.4中央本级支出2210.442461.76110.2111.4对地方转移支付81.0668.15133.584.1七、文化体育与传媒494.68540.54109.5109.3中央本级支出193.56236.89114.3122.4对地方转移支付301.12303.65106.0100.8八、社会保障和就业5753.736550.81113.9113.9中央本级支出585.68626.61109.8107.0对地方转移支付5168.055924.20114.4114.6九、医疗卫生2048.202602.53127.9127.1中央本级支出74.2881.3097.6109.5对地方转移支付1973.922521.23129.2127.7十、节能环保1998.432101.27118.8105.1中央本级支出63.6593.70147.7147.2对地方转移支付1934.782007.57117.7103.8十一、城乡社区事务445.43193.83222.243.5中央本级支出18.195.8383.932.1对地方转移支付427.24188.00234.144.0十二、农林水事务5995.986195.88112.8103.3中央本级支出502.49471.87110.493.9对地方转移支付5493.495724.01113.0104.2十三、交通运输3969.223973.86111.4100.1中央本级支出863.57486.44111.956.3对地方转移支付3105.653487.42111.4112.3十四、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957.45898.99102.593.9中央本级支出473.15383.5985.181.1对地方转移支付484.30515.40120.8106.4十五、商业服务业等事务470.85487.97102.8103.6中央本级支出20.0913.0656.465.0对地方转移支付450.76474.91105.2105.4十六、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256.39215.4147.684.0中央本级支出209.59215.4154.2102.8对地方转移支付46.80十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46.87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46.87十八、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477.61430.6890.590.2中央本级支出298.08249.32128.883.6对地方转移支付179.53181.3664.2101.0十九、住房保障支出2601.602229.91105.385.7中央本级支出410.91370.2398.990.1对地方转移支付2190.691859.68106.784.9二十、粮油物资储备事务990.371236.63126.9124.9中央本级支出645.20855.64140.4132.6对地方转移支付345.17380.99104.5110.4廿一、国债付息支出2060.582294.47109.6111.4中央本级支出2060.582294.47109.6111.4对地方转移支付廿二、 对地方税收返还5120.775052.7997.498.7廿三、 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14246.8915820.43104.0111.0廿四、其他支出91.47632.65106.5691.6中央本级支出38.31399.6197.81043.1对地方转移支付53.16233.04125.7438.4中央本级和补助地方支出64148.2769060.00108.6107.7中央本级支出18764.8020203.00109.1107.7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5383.4748857.00108.3107.7中央预备费500.00100.0中央公共财政支出64148.2769560.00108.5108.4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4.15注:本表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数额小于“2013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中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数额,主要是“2013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中列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工商部门停征两费等转移支付、基层公检法司转移支付、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基本养老金和低保等转移支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转移支付、村级公益事业奖补等转移支付,在本表中分别列入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支出科目。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还有待改善,财政支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传统的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仍保持着。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大的调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揽了许多既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过大、各种补贴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严重不足。2011年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3.16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1%,但这与发展中国家的25-30%、发达国家的30-50差之甚远。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2011年在文化体育支出380.52亿元,仅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7%。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在“十一五”期间,仍达到38.5,高居各项支出之首,从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看,其比重仍然偏高。同时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长时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近年来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经济建设支出的总体效益仍不理想。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为年均17.7,与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12.3相比,高出5.4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一面;但也有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1978年全国财政供养人员为2015万人,到2008年增长至5802万人,增长88.7。如果把办公设施和公费医疗、离退休保障的因素考虑进去,财政负担更重。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成了“吃饭财政”,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有的甚至收不敷出,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4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 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18.5上升到2000年的27.6,到2011年教育支出2989.82亿元,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其中教育费占GDP的3.66,而世界 教育支出水平平均占GDP的4%以上。我国科技事业支出的比重也一直只占财政支出的4以下,而且还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程度较低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大多数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因此,提高社会文教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势在必行。5管理水平不高,总体效益不佳 财政支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行政管理必须付出的成本,但由于我国管理水平不高,行政管理中又缺少成本意识,加上人为的腐败因素,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和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混乱现象和严重的低效率。从近几年国家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报告中可看出问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1)预算本身缺乏科学性。(2)一些部门预留预算资金问题比较突出。(3)虚报或挪用资金。如扶贫救灾款中既有虚报现象,又有挪用行为。还有一些部门将事业费挪用为福利费,甚至私分。(4)资金投资效益差。有的项目不能按期完成,有的已建成项目运营效果差。(5)人为肆意侵吞国家资财,造成大量豆腐渣工程。总之,我国财政支出状况虽然比计划经济体制下有所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严重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予以改善。 三: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它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工具之一,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运用的是否得当,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功能是否能正常发挥。财政政策运用得当,就可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运用失当,也会引起经济的失衡和波动。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并形成自己的体系,是经历了一个历史地发展过程。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理财家早已提出“量入为出”、“轻徭薄赋”、“藏富于民”等颇有见地的、朴素的财政政策思想,但这种政策思想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策的目标单一,手段简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我国建国后,实行宏观经济政策后,奉行“双松”政策,1998年针对当时结构性需求不足的现实,政府主动地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再到2005年我国政府开始奉行了“双稳健”政策,再到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财政政策再次转变为积极地财政政策。我国政府正是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国际经济动态的转变,审时度势,成功地完成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政府对财政政策的运用日趋成熟。2013年,在全面评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3年3月5 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这样,我国已经连续实施两年的“积极加稳健”宏观经济政策搭配格局延续至第三个年头。不过, 根据以往宏观经济政策运行的轨迹可以发现, 今年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与往年相比也有很多不同的侧重点。相同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了不同的实际内容:一是适当增加了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了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的扩大了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 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 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 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总体看,以上几点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2013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我国恰当的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应对国内外的经济状况。对我国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资料显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但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和工业增加值数据来看,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但工业企业盈利状况仍未好转;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仍然是靠内需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持平,通货膨胀压力温和可控;货币市场运行平稳。2014年,要继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1.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2014年,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初步预测,财政收支差额在14000亿元左右。 建议2014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安排9000亿元,比2013年增加1000亿元;中央代地方发行5000亿元国债,比2013年增加1000亿元。全国财政赤字规模增加到14000亿元。2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保持政府投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管网改造等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带动性强的“十二五”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支持力度。二是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血液科白血病患者的化疗药物选择模拟考试试卷答案及解析
- 备战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含答案
- 2025年妇科常见妇科肿瘤筛查知识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呼吸内科疑难病例讨论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5.16 冷战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
- 2025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
- 2025年康复医学群体运动处方设计与实施测评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脏病科心电图诊断能力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常见眼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应用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 第14课奇妙的LOGO世界说课稿 北京版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2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丨苏教版 (共34张PPT)
- 幼小可爱卡通家长会通用
- 建筑结构试验知识点总结
-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课件
- 2022年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范文
- TOP100经典绘本课件-《大卫上学去》
- 日本川崎市武藏小杉格林木(GrandTree)创新型购物中心调研分析报告课件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
- 菌种购入、使用、销毁记录表单
- 初中英语教研组团队建设PPT课件
-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