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三1-1、2.ppt_第1页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三1-1、2.ppt_第2页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三1-1、2.ppt_第3页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三1-1、2.ppt_第4页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三1-1、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考要点,基础知识,小讨论:外界O2肺泡上皮(一层细胞,二层膜) 毛细血管壁(一层细胞,二层膜) 血液中红细胞(一层细胞,二层膜) 血液毛细血管壁(二层膜)组织液组织细胞及其线粒体中利用(三层膜),共11层膜结构。,小思考:(1)血浆的渗透压变小,吸水能力减弱,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渗的速率降低。 (2)肾炎病人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大分子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原尿随尿流失,致使血浆蛋白的含量降低、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渗率下降,造成全身水肿。,1体液、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知识热点,2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的异同点比较 (1)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除蛋白质含量外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2)不同点 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内。 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4.组织水肿产生原因 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分渗透到组织液中引起的。 所以判断能否引起组织水肿的关键是该部位组织液中与其周围的毛细血管的血浆中渗透压的变化。 引起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降低。,5细胞内液、内环境及组织细胞的关系 组织细胞借助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例1】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B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C唾液、抗利尿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D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外,解析: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外,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组织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简单地说,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而不是细胞内液。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而葡萄糖、氨基酸、二氧化碳及氧均可存在于血浆中。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与淋巴。唾液存在于口腔中,因而不属于内环境。皮肤角质层细胞是死细胞,无需物质交换与能量供应。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份及组成。,变式1:高等动物细胞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 细胞 内环境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体外 A B C D,解析: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被排出体外。细胞中的CO2必须先进入内环境,再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答案:C,1稳态的内涵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内环境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血浆的主要成分,(2)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决定,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 等离子有关。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 左右。,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及其意义,3.稳态失调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1)成分失调 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 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 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 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过高出现肌无力 激素、血糖等均需稳态,(2)理化性质失调 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4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各种生物均有其特定的pH范围这是保障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如人血浆中含HCO、HPO等)有关。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2)实验对比分析 表示用NaOH对自来水的处理。 表示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 比较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例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解析: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它与蛋白质和无机盐都有关。 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及维持。,变式2: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解析: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食物中的酸碱物质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答案:B,变式3:如下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毛细血管壁、红细胞、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缺氧时,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pH的变化 C中的氧气到达需要经过4层膜,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 D与相比,中含有蛋白质而中不含蛋白质,解析:中的氧气进入需经过1层膜,再经过到达需经过2层膜,最后进入经过1层膜,共4层膜,并且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肌肉细胞无氧条件下会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后与NaHCO3反应,即发挥作用的是NaHCO3;为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所以与相比,中含蛋白质较少,但不是没有。 答案:C,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 、葡萄糖、氨基酸,随堂练习,解析:血红蛋白、部分酶、载体这些大分子物质不是内环境成分。 答案:D,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解析: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处于动态平衡中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答案:C,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解析: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的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但是,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只是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儿童患佝偻病是体内缺钙引起的,成年人患肌无力病是由于体内血液中钙浓度过高引起的,这些都不是稳态遭到破坏的必然结果。,常见的错误是选A项。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如温度和pH等都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并不是所有的酶促反应速率都加快,有的会减慢、甚至停止。 答案:C,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 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 答案:A,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解析: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变化都是在细胞内完成的;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稳态的实质是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消化液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A,6如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