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1 题解5.1图 第5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5.1 图示电路中, 已知 R11 , L1L21 H, M0.5 H, i1(0)0, us(t)10(t)V, 求uab(t)。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2 解 由于次级开路, 对初级回路无影响, 初级回路 为恒定激励的RL一阶电路, 先应用三要素法求出i1(t), 再应用互感线圈上电压、 电流关系求得uab(t)。 因i1(t)就是电感L1中电流, 所以根据换路定律, 有 i1(0+)=i1(0)=0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3 当t时对激励源为10(t)来说L1相当于短路, 则 时间常数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4 将i1(0+)、 i1()和代入三要素公式, 得 (习惯写为t0) 因为次级开路, 次级电感L2中无电流, 所以ab端电压 无自感压降部分, 只有初级电流i1(t)在L2上产生的互感 压降。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5 由同名端位置及所设出的电压、 电流参考方向, 可得电压为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6 5.2 题5.2图(a)所示电路中, 已知L14 H, L22 H, M0.5 H, i1(t)、 i2(t)波形如题5.2图(b)、 题5.2图(c)所示, 试画出u1(t)、 u2(t)的波形。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7 题5.2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8 解 由题5.2图(a)互感线圈所示同名端位置及电压、 电 流参考方向可得 (1) (2)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9 由题5.2图(b)写出i1(t)的分段函数表示式为 (3)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10 由题5.2图(c)写出i2(t)的分段函数表示式为 (4)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11 将式(3)、 式(4)分别代入式(1)和式(2), 经微分运算得电压 (5)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12 (6)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13 由式(5)、 式(6)可分别画出的u1(t)、 u2(t)的波形如题解5.2 图(a)、 图(b)所示。 题解5.2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14 5.3 图示电路中, bc端开路, 已知is(t)=2etA, 求电压 uac(t)、 uab(t)和ubc(t)。 题5.3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15 解 bc端开路, L2中电流为零, L1中电流即是is(t)。 L1上只有自感压降, L2上只有互感压降。 由图可求得电压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16 5.4 一个电路如题5.4图所示, 该电路中具有的负电感无 法实现, 拟通过互感电路等效来实现负电感。 试画出具有互 感的设计电路, 标出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并计算出互感线圈 的各元件值。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17 题5.4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18 解 在画耦合电感T形去耦等效电路时, 若互感线圈两个 异名端子作为T形等效电路的公共端子, 则与公共端相连的就 是M(M0)的一个等效负电感。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19 据以上分析, 使所设计的互感电路以a点作为异名端公共 连接端子, 互感线圈中L1的另一端子连接电阻R1,L2的另一 端子连接电容C, 其设计电路如题解5.4图所示。 对照两电路 可知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20 M=0.2 H L1+M=0.8 H L2+M=0.5 H 所以 L1=0.80.2=0.6 H L2=0.50.2=0.3 H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21 题解5.4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22 5.5 题5.5图中两个有损耗的线圈作串联连接, 它们之 间存在互感, 通过测量电流和功率能够确定这两个线圈之间 的互感量。 现在将频率为50 Hz、 电压有效值为60 V的电源, 加在串联线圈两端进行实验。 当两线圈顺接(即异名端相 连)时, 如图(a)所示, 测得电流有效值为2 A, 平均功率为 96 W;当两线圈反接(即同名端相连)时, 如图(b)所示, 测得 电流为2.4 A。 试确定该两线圈间的互感值M。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23 题5.5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24 解 两线圈顺接时(两线圈连接端子为异名端), 由二 端口电路计算平均功率公式 P=UIcosjz 得 这时的阻抗模值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25 回路中阻抗Z中的电阻部分即相串联两线圈的损耗电阻之和 阻抗Z中的电抗即相串联的两个互感线圈等效电感的感抗 等效电感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26 由于是顺接, 等效电感 L=L1+L2+2M=57.3 mH (1) 当两线圈反接时,其回路中损耗电阻不变, 这时电路中的 平均功率 P=I2R=(2.4)224=138.2 W 阻抗的模值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27 功率因数 阻抗Z中的感抗 等效电感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28 由于反接的等效电感 (2) 式(1)-式(2), 得 4M=35 mH 所以互感 M=8.75 mH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29 5.6 题5.6图所示电路已处于稳态, 当t0时开关S由a 切换至b, 求t0时电流i2(t), 并画出波形图。 题5.6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30 解 将互感线圈画为T形等效电路, 如题解5.6图(a) 所示, 再应用电感串并联等效将题解5.6图(a)等效为题解5.6 图(b)。 则由换路定律, 得 i1(0+)=i1(0)=3 A 因原电路已处于稳态, 所以由题解5.6图(b)求得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31 当t时4 H电感相当于短路, 求得 电路的时间常数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32 将i1(0+)、 i1()和代入三要素公式, 得 再返回题解5.6图(a), 应用电感并联分流关系求得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33 其波形如题解5.6图(c)所示。 题解5.6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34 5.7 题5.7图所示为全耦合空芯变压器, 求证:当次级短 路时从初级两端看的输入阻抗Zin0; 当次级开路时从初级两 端看的输入阻抗ZinjL1。 题5.7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35 证明 k=1知互感 。 画T形去耦等效电路并 将cd端短路, 如题解5.7图(a)所示。 将图(a)的cd端开路如 图(b)所示。 由图(a), 得 由图(b), 得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36 题解5.7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37 5.8 求题5.8图所示的两个电路从ab端看的等效电感Lab。 题5.8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38 解 应用互感T形去耦等效, 将题5.8图(a)、 题5.8图(b)分 别等效为题解5.8图(a)、 题解5.8图(b)。 再应用电感串并联等效求得 图 (a): Lab=1+22=2 H 图 (b): Lab=1+4+(1)(2+4)+3=6 H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39 题解5.8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40 5.9 自耦变压器是在一个线圈上中间某处抽一个头达到 自相耦合的目的, 自耦变压器的连接公共端一定是异名端。 若该自耦变压器可看成是理想变压器, 并知有效值电压 Uac220 V,Ubc200 V, 试求流过绕组的电流有效值I1、 I3 。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41 解 自耦变压器对求 来说可以等效为题解 5.9图所示的理想变压器。 设a端到c端的匝数为N1, b端到c端 的匝数为N2, 显然, 有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42 设 , 则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43 返回题5.9图所示电路, 由KCL, 得 所以流过绕组的电流有效值分别为 I1=90.9 A, I3=9.1 A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44 题解5.9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45 5.10 题5.10图所示电路, 已知R=100 , L1=80 H, L2=50 H, 互感M=16 H, 电容C=100 pF, 负载阻抗ZL可 为不等于无穷大的任意值。 欲得到负载中电流i等于零, 试求 正弦电压源us(t)的角频率。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46 解 根据同名端的定义, 由原图电路线圈的绕向判定同 名端如题解5.10图(a)所示。 互感线圈用T形等效电路代替并画 出相量模型电路, 如题解5.10图(b)所示。 当ab端的阻抗Zab=0 时, 则有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47 由 解得 所以当正弦电压源us(t)的角频率=25 MHz时ZL上的电流 i=0。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48 题解5.10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49 5.11 题5.11图所示电路中的变压器有两个额定电压为110 的线圈, 次级有两个额定电压为12 V、 额定电流为1 A的线圈 , 同名端标示于图上。 若要满足以下要求时, 请画出接线图 , 并简述理由。 (1) 将初级接到220 V电源, 从次级得到24 V、 1 A的 输出。 (2) 将初级接到220 V电源, 从次级得到12 V、 2 A的 输出。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50 题5.11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51 解 根据图示电路所标定的端子及同名端位置, 可进行 如下连接以满足题目要求。 (1) 2与4端相接, 1与3两端接220 V电源。 5与7端相接, 6与8两端接负载, 给出24 V、 1 A的输出(额定)。 (2) 2与4端相接, 1与3两端接220 V电源。 6与7端相接 、 5与8端相接, 相接以后的两端(6与7端和5与8端)之间接负 载, 给出12 V、 2 A的输出(额定)。 两种情况的连接图分别如题解5.11图(a)、 题解5.11图 (b)所示。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52 题解5.11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53 5.12 题5.12图所示的是含理想变压器电路, 负载阻抗 ZL可任意改变。 问ZL等于多大时其上可获得最大功率, 并求 出该最大功率PLmax。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54 题5.12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55 解 在图示电路中设a、 b两点, 自ab端断开ZL, 并设开 路电压 如题解5.12图(a)所示。 应用理想变压器变流关 系求得电流 由图可见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56 题解5.12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57 将题解5.12图(a)中电流源 断开, 如题解5.12图(b)所示 。 考虑理想变压器次级开路相当于初级亦开路的特性, 由图 (b)容易求得 Zo=j20+10j10=10+j10 由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可知, 当 ZL=Z*o=10j10 时负载ZL上可获得最大功率。 其最大功率为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58 5.13 图示互感电路已处于稳态, 当t0时开关S突然打 开, 求t0时的开路电压u2(t) 题解5.13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59 解 次级开路, 电流为零, 对初级回路无影响, 开路电 压u2(t)中只有互感压降。 先应用三要素公式求电流i1(t), 然后 通过互感线圈上电压、 电流关系再求得u2(t)。 在图示电路中设电流i1参考方向及a、 b两点, 如题解 5.13图所示。 据题意知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60 所以 i1(0+)=i1(0)=1 A 对于t0, 从ab端向左看, 求得 Ro=10+10=20 时间常数为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61 当t0时电路中无激励源, 在t时, 原存储于0.2 H电感 中有限的能量已耗尽, 所以 i1()=0 将i1(0+)、 i1()和代入三要素公式, 求得 t0 故得开路电压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62 5.14 题5.14图所示电路, 两个理想变压器初级并联, 它们的次级分别接R1和R2。 已知R11 ,R22 , 求电流 。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63 题5.14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64 解 设变压器的匝比为n1=10, n2=5。 应用理想变压器阻抗 变换关系, 分别求得输入电阻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65 初级等效电路如题解5.14图所示。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66 题解5.14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67 5.16 两个理想变压器初、 次级线圈都具有相同的匝数, 进行如题5.16图所示的连接。 转换开关S可顺次接通触点1、 2、 3。 已知R1=4 k、 R2=1 k。 试计算开关S处于触点1、 2 、 3不同位置时电压的比值 。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68 题5.16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69 图(a): 图(b): 图(c):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70 题解5.16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71 5.17 题5.17图所示电路, 输出变压器的次级负载为4个 并联的扬声器, 每个扬声器的电阻是16 。 信号源内阻 Rs5 k, 若要扬声器获得最大功率, 可利用变压器进行阻 抗变换。 (1) 假如变压器可认为是理想变压器, 试决定变压器的匝 数比n = N1/N2。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72 (2) 假如要求变压器为全耦合空芯变压器, 它的初级电感 L1=0.1 H, 经实验得知: 在某种径粗、 某种铁磁材料的芯上 , 绕100匝时其电感量为1 mH。 试决定此实际变压器的匝数 N1、 N2。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73 题5.17图 第5 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74 解 4个阻值为16 的扬声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轮机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机电设备电气系统布线方案
- 水稻种植课件
- 陶瓷造型工艺42课件
- 输电线路节能减排技术方案
- 水电管布置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二零二五年离婚手续办理及权益保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技术研发过桥资借款担保执行合同
- 2025版花木种植基地生态旅游开发与投资合同
- 2025版房地产预售款监管销售合同范本
- 急诊患者安全管理
- 2025标准劳动合同范本专业版(合同样本)
- 危急值报告制度培训考核试题
- 《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课件
- 2025-2030全球无纸化病案管理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 收益法资产评估评估程序表(适用于非整年)
- 男方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自愿离婚协议书(2篇)
- 化工厂拆除施工方案
- 食品物流学:食品保管与储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