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优秀毕业论.docx_第1页
湖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优秀毕业论.docx_第2页
湖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优秀毕业论.docx_第3页
湖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优秀毕业论.docx_第4页
湖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优秀毕业论.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地理科学专业 学号:09160141 姓名:周云霞 指导老师:邹君 李红伟摘要:随着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脱钩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核算碳排放,通过Tapio脱钩模型,引入能耗减排、节能降耗与发展减排三个弹性指标探讨2006-2010年间湖南省各层面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期内,(1)湖南省脱钩发展趋势良好,实现完全脱钩仍面临困难;(2)三次产业的能耗减排脱钩性差,各产业的脱钩特点以及对湖南省脱钩状态的影响各不相同;(3)湖南省各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脱钩状态总体发展趋势良好,空间差异明显,脱钩状态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文章最后根据实际脱钩情况提出了依靠科技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地区合作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湖南;经济增长;碳排放;能源消耗;脱钩1 引言脱钩,是指一种非耦合状态,最早的脱钩理论及指标是OECD的DPSIR框架的脱钩指标,认为脱钩就是阻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或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的过程1。现阶段国外研究交通运输与经济脱钩关系方面的学者主要有Tapio P,Herry Consult Gmb ,David Gray 和Jillian Anable。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脱钩关系方面的学者主要有Robert U. Ayres,Leslie W. Ayres,Ben Warr。中国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为承担国际责任,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公开提出量化减排目标,并将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2。汝醒君3、刘竹4、刘怡君5、孙耀华6、杨嵘7等学者从多方面研究了区域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湖南省正处于推进“四化两型”进程8,深入研究并判断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湖南省实际情况,采用IPCC2006提供的碳核算方法9,运用Tapio脱钩理论10,并对脱钩公式进行恒等变形深入分析2006年-2010年间湖南省、省三次产业、省14个地州市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旨在为湖南省“四化两型”社会的建设,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决策依据。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 碳排放量核算及数据来源本文碳排放估算方法引用2006年IPCC制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2并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修改,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 其中:Ct为t时期的碳排放量;mi为第i种能源消费实物量,i为第i种能源标准煤折算系数,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本文共选取8种化石能源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自湖南统计年鉴和湖南能源统计年鉴(20052010)。表1 各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与碳排放系数Tab.1 Coefficient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discount coefficient of standard coal of different types of fuels能源种类折标准煤系数(标准煤/Kg)碳排放系数(tC/tce)原煤0.7143Kg0.7561洗精煤0.9000Kg0.7561焦炭0.9714Kg0.8558汽油1.4714Kg0.5539煤油1.4714Kg0.5744柴油1.4571Kg0.5920燃料油1.4286Kg0.6184液化石油气1.7143Kg0.5041注:表中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采用湖南能源统计年鉴(20052010)11,碳排放系数采用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标的推荐值,转化系数为1tce=29.3GJ2 2.2 脱钩模型及指标构建 参照Tapio( 2005)提出的脱钩指标计算公式,为充分了解各层面的节能减排情况将能源消费量作为中间变量,进行恒等变量变换,得到本文脱钩指标计算公式为:(2)脱钩状态CGDP脱钩状态CGDP强脱钩0000000.8弱负脱钩000000.81.2衰退连结000.8001.2衰退脱钩01.2其中i表示i时期j部门的发展减排弹性指数,揭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Cij表示i时期j部门的碳排放量变化率;GDPij表示i时期j部门GDP的变化率;Eij为i时期j部门的能源消费量的变化率;为i时期j部门的能耗减排弹性指数,揭示碳排放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关系;为i时期j部门的节能降耗弹性指数,揭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本文采用Tapio提出脱钩模型(表2)。表2 Tapio 脱钩模型 Tab.2 Tapio decoupling model3 脱钩关系计算结果分析3.1 湖南省单位能耗碳排放高,脱钩发展趋势良好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湖南省20062010年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图1)。06、07、09年间湖南省能耗减排弹性呈增长连结状态,脱钩值高于1,碳排放量的增加速度高于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08年呈衰退连结状态,碳排放量的下降速度快于能源消耗的下降速度。10年间湖南省的能耗减排弹性呈弱脱钩状态,为研究时期内最佳状态。图1 湖南省脱钩分析结果Fig.1 The decoupling analysis results of Hunan province湖南省节能降耗弹性与发展减排弹性保持一致,脱钩状态不稳定。06、07年间呈弱脱钩状态,08年湖南省节能降耗弹性值为-0.238,发展脱钩弹性指数为-0.242,均呈强脱钩状态,说明全省在保持GDP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下降,达到脱钩的最佳状态。09年间省呈现扩张负脱钩状态,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增加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全省脱钩状态恶化,脱钩性差。2010年为弱脱钩状态,脱钩数值为0.029,为研究时期内弱脱钩性最强的时期。研究时期内,06-10年间,湖南省能耗减排弹性值高,单位能耗的碳排放量高,节能降耗与发展减排脱钩弹性动态变化显著,脱钩性受外部经济形势影响大。研究时期内,能耗减排弹性值降低92.4%,节能降耗弹性值降低45.7%,发展减排弹性值降低95.1%,表明湖南省的脱钩性发展趋势良好。3.2 三次产业脱钩关系分析本文三次产业的划分采用湖南统计年鉴所划分的产业结构12。研究期间三次产业的脱钩状态及其对比如表2、图2-4所示。 图2 三次产业R指数对比Fig.2 The contrast of tertiary industrial sectors R index 图3 三次产业S指数对比Fig.3 The contrast of tertiary industrial sectors S index 图4三次产业 指数对比Fig.4 The contrast of tertiary industrial sectors index表3 湖南省三次产业脱钩分析结果Tab.3 The decoupling analysis results of tertiary industrial sectors in Hunan province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RSRSRS20061.031 -0.714 -0.736 1.007 0.575 0.579 1.025 0.285 0.292 衰退连结强脱钩强脱钩增长连结弱脱钩弱脱钩增长连结弱脱钩弱脱钩20071.785 0.004 0.007 1.124 0.514 0.578 0.8620.382 0.330 扩张负脱钩弱脱钩弱脱钩增长连结弱脱钩弱脱钩增长连结弱脱钩弱脱钩20081.006 0.565 0.569 0.897 -0.164 -0.147 0.722 -0.380 -0.274 增长连结弱脱钩弱脱钩衰退连结强脱钩强脱钩衰退连结强脱钩强脱钩20090.932 0.522 0.487 0.953 0.277 0.264 0.928 1.142 1.060 增长连结弱脱钩弱脱钩增长连结弱脱钩弱脱钩增长连结增长连结增长连结20101.059 0.685 0.725 1.002 0.573 0.574 2.522 -0.097 -0.244 增长连结弱脱钩弱脱钩增长连结弱脱钩弱脱钩衰退脱钩强脱钩强脱钩 3.2.1 第一产业脱钩性呈恶化趋势研究时期内,第一产业的能耗减排脱钩一直介于0.91.8之间,居高不下,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脱钩性较第二、三产业差。其中2007年脱钩值达到1.785,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碳排放的增长率远高于能源消耗的增长率,是能耗减排脱钩性最差的年份。第一产业的发展减排脱钩性与节能降耗脱钩性保持一致性,脱钩值呈扩大趋势,第一产业的发展减排弹性值与节能降耗脱钩值增幅高达195.9%与198.5%,脱钩性严重恶化。06年间两脱钩弹性指标为强脱钩状态,后续年份一直处于弱脱钩状态,对比全省及其他产业,第一产业的脱钩状态最稳定,受外部经济形势影响小。3.2.2 第二产业脱钩性亟需改善06-10年间,第二产业的能耗减排脱钩弹性指数介于0.81.2之间,碳排放与能源消费量的耦合度高,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大,脱钩性差。发展减排与节能降耗脱钩弹性一致,脱钩值先降后升。08年第二产业的发展减排与节能降耗弹性值最低,达到强脱钩状态。但08年的减排脱钩弹性值高达0.897,单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为1.31,与其余年间相等,第二产业的单位能耗的碳排放状况并未改善。09-10年,第二产业的产业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3.1%与29.1%,发展减排脱钩指数分别增长268%与106.9%,节能降耗脱钩指数分别增长279.6%与117.4%,脱钩性恶化,表明在08金融危机后,第二产业走上以高能耗求发展的道路。研究时期内第二产业的三个脱钩值呈U性波动,脱钩值先降后增。第二产业的三种脱钩性与全省的脱钩性有较高的一致性,第二产业的产值占湖南省总产值的比重大,能源消耗占全省的70%以上,碳排放占全省的60%以上,是湖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主要力量,其脱钩性对湖南省的脱钩性影响显著。3.2.3 第三产业能耗减排脱钩性差类似其他产业,研究时期内,第三产业的能耗减排指数高,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脱钩指数高,脱钩性差。第三产业单位能源碳消耗排放量指数一直高达1.5以上,高于其他产业,产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第三产业的发展减排脱钩弹性与节能降耗脱钩弹性一致,经历弱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增长连结、强脱钩状态。研究时期内,脱钩值分别降低了183.6%与148.1%,脱钩演变良好。对比全省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弹性,第三产业的脱钩性较好,对比三次产业,仅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与节能减排脱钩关系是进行良性演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全省的脱钩状态。3.3 各地州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湖南省下辖14个地州市,研究时期内,各区域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脱钩状态大致与全省的脱钩状态保持一致,多处于增长连结状态,脱钩性差,在此不作详细分析。节能降耗脱钩状态与发展减排脱钩状态一致,因此本文仅分析发展减排脱钩弹性。20062010年间各区域脱钩关系如图5图9所示,研究时期内湖南省各地州市的脱钩状态仅有强脱钩、弱脱钩、增长连结和扩张负脱钩四个状态。3.3.1 区域总体脱钩性随时间进行优化演变2006年间,处于强脱钩状态与增长连结状态的市仅1个,处于弱脱钩状态和处于扩张负脱钩的市数各6个,地州市脱钩性的总体水平为研究时期内最差。2007年处于强脱钩状态和增长连结的市数保持不变,其他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处于弱脱钩状态的市数迅速增加到10个,占全省市数的71.4%,扩张负脱钩市数减少到2个。07年全省各区的脱钩性得到改善,并开始呈现良性演化趋势。 图5 2006年湖南省各地州市脱钩状态 Fig.5 Hunan province around the city state of decoupling in 2006图6 2007年湖南省各地州市脱钩状态Fig.6 Hunan province around the city state of decoupling in 2007 图7 2008年湖南省各地州市脱钩状态Fig.7 Hunan province around the city state of decoupling in 2008 图8 2009年湖南省各地州市脱钩状态 Fig.8 Hunan province around the city state of decoupling in 2009 图9 2010年湖南省各地州市脱钩状态 Fig.9 Hunan province around the city state of decoupling in 2010 2008年处于强脱钩状态的市数迅速增加到5个,达到35.7%的比例,有8个市处于弱脱钩状态,仅1个市为增长连结状态,无市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08年间,全省各区的脱钩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达到了较好状态。2009年处于强脱钩状态的市数有6个,处于弱脱钩状态的市数大幅度下降,仅有3个,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的有3个,2个市处于增长连结状态,虽然该时期强脱钩市数上升,但其脱钩性并不是最优,区域间脱钩状态的不平衡性突出,为研究时段内最大。2010年,全省各市仅有强脱钩与弱脱钩状态,各占50%,2010年强脱钩数量为研究时期内最多,且其他市数均处于仅次于强脱钩的弱脱钩状态,各市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性最好。3.3.2 区域脱钩演变及脱钩性差异显著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从空间上将湖南省分为长株潭城市群地区、外围地区(包括衡阳、娄底、益阳、常德、岳阳)、西部地区(包括张家界、湘西、怀化、邵阳)和南部地区(包括永州和郴州)。各区域的脱钩状态见表4。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全省0.7100.643-0.2421.2080.029弱脱钩弱脱钩强脱钩扩张负脱钩弱脱钩长株潭0.2650.665-0.060.0550.158弱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弱脱钩外围地区1.2560.4770.2820.714-0.16扩张负脱钩弱脱钩弱脱钩弱脱钩强脱钩西部地区0.9470.6390.209-2.888-0.142增长连结弱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强脱钩 南部地区1.2613.295-0.0041.6040.062扩张负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扩张负脱钩弱脱钩表4 湖南省各地区的脱钩分析结果Tab.4 The decoupling analysis results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Hunan 对比区域整体的脱钩演变动态,各区域差异明显。长株潭地区除2008年为强脱钩状态外,其他年间均为弱脱钩状态,表明研究时期内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快于碳排放速度。长株潭地区与全省的脱钩状态大致保持一致,脱钩状态稳定。图10 各区域平均脱钩弹性值Fig.10 The average decoupling elasiticity values in each region 外围地区2006年间为扩张负脱钩状态,该年间该地区碳排放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20072009年间该地区碳排放增长慢于GDP的增长,为弱脱钩状态。2010年该地区处于强脱钩状态,脱钩性为研究时期内最佳。其中06和08年间脱钩值高于全省数值,其余年间均低于全省的脱钩值。外围地区脱钩发展趋势良好。 西部地区2006年为增长连结状态,脱钩性较全省差。自2007年起,该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值均低于全省水平,2009与2010年间,该地区碳排放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达到脱钩的最佳状态。西部地区为湖南省脱钩性最好的地区。南部地区的脱钩值一直高于全省水平,在各区域中,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性最差。06、07年为扩张负脱钩状态,08年处于强脱钩状态,09年脱钩值大幅度增长到3.295,是全省脱钩值的5倍,到2010年该地区有所改善,碳排放增长率低于GDP增长速度,处于弱脱钩状态。 对比各区域的平均脱钩值(图10),最高脱钩指数与最低脱钩指数相差1.5,区域脱钩性差异显著。西部地区脱钩性最好,达到强脱钩状态,长株潭地区与外围地区均处于弱脱钩状,南部地区脱钩性最差。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1)2006年2010年间湖南省能耗减排脱钩值高,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脱钩性差。湖南省发展减排与节能降耗脱钩状态不稳定,动态变化显著。强脱钩状态的显现,说明湖南省可以利用措施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达到低碳经济。弱脱钩、增长连结与扩张负脱钩状态说明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依赖大量的能源消耗,单位能耗的碳排放量高,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完全脱钩仍面临困难。(1) 从产业层面上看,湖南省三次产业的的减排脱钩弹性指数高,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的碳排放是各产业的共同任务。第一产业的脱钩性脱钩性恶化严重,亟待采取措施进行改善。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性与湖南省脱钩性密切相关,09年起有恶化趋势,如何在保持第二产业发展的情况下改善其脱钩关系面临巨大挑战。第三产业的发展减排与节能降耗脱钩演变良好,优于全省水平,其发展促进湖南省的脱钩优化。因此扩大第三产业比重,降低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是第三产业面临的问题。(3)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湖南各地州市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脱钩状态总体发展趋势好,但大部分地州市的经济增长依赖能源的消耗,单位能耗的碳排放量高。各区域的的脱钩性差异显著,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增长方式紧密关联。长株潭地区和西部地区脱钩状态较好,外围地区其次,南部地区脱钩性最差。4.2 建议 (1)优化湖南省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依靠科技进步,降低单位能耗的碳排放量。湖南省属于能源输入省份,能源消费以传统能源为主且煤炭比重过大,而煤炭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高,因此湖南省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科技运用水平,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第五能源”,实现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依靠科技力量,降低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并以湖南省“四化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促进湖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整治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湖南省第二产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居在全省居主导地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淘汰落后生产力,将国家控制的行业准入条件与湖南省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行业节能环保准入“ 门槛”。加强湖南省的国家“千家节能企业”与百强节能企业的示范作用,全面提高第二产业的能源利用率,在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的同时降低能源的碳排放。第三产业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与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多为汽油、柴油。因此须完善路网,提高全省的交通通达度和交通周转速度,减少因交通效率低下带来的碳排放。(3) 各地州市要积极参与湖南省节能减排的行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强与落后地区的交流合作,打破地区间的合作壁垒,在科技利用和财政上更多的支持落后地区。落后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各种节能减排的政策,及时引进最新节能技术,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组织一系列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活动,加大节能电器的推广力度,提高居民节能减排意识。参考文献:1OECD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rom Economic GrowthRParis:OECD,2002.2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温家宝讲话 EB/OL. /view/3036374.htm, 2013-05-01.3汝醒君,苏利阳基于15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研究J可持续发展研究,2009,(1):39434刘竹,耿涌,薛冰,付加锋,唐笑飞.中国低碳试点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4):620-625.5刘怡君,王丽, 牛文元.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7077.6孙耀华,李忠民.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5):8792.7杨嵘,常烜钰.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脱钩及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12(12):3439.8喜迎十八大系列专题.打硬仗,转方式“四化两型”引领“四个湖南”进入快车道EB/OL. /c/zt/17478/,2013-05-019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EB/OL. http:/www.ipcc-nggip.iges.or.jp/public/2006gl/index.html,2013-04-12.10Tapio P.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JTransport Policy,2005,12(2):137151.11湖南省统计局.湖南能源统计年鉴2005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12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Study on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Hunan ProvinceDepartment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 Geographic Sciencestudent number:09160141 Name:Zhou yunxia adviser:Zou jun Li hongweiAbstract: With low carbon economy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takes Hu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unting carbon emissions with the Guidelin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IPCC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ventory, introducing three elasiticity indicators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and, through Tapio decoupling model, investigating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 of Hunan province at all levels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from 2006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1)the decoupling development of Hunan province has a good trend,but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complete decoupling;(2) the decoupling in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poor, and the decoupling state and problem of each industry has a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decoupling state of Hunan Province; (3) the overall trend of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Hunan province is good, but the spatial difference is obvious since the decoupling sta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last part of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decoupling situation, puts forward the politic suggestion of optimizing the energy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technology and promote reg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Keywords: Hunan; Economic growth; Carbon emission;Energy consumption;Decoupling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形成机制与发展研究地理科学专业 姓名:贺甜 指导老师:邱文彬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形成机制。通过分析可知,学习主体性的影响因素与中学生的性别、年级、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及家长主体观念、学校教学理念等多种因素有关。进一步的讨论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水平,应在孩子的培养及教育过程中淡化性别差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家长须注重学生主体观念的培养;转变教学理念,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步伐。关键词: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现状及趋势;形成机制1前言学习主体性是指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以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并促进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特性。而中学生的学习由于受其自身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及其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特点的影响,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中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取教科书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而且当代中学生的学习更强调由依赖被动型向独立主动型转变1,这就要求中学生要具备很高的学习主体性水平。因此,对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形成机制与发展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2 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以衡阳市两所初中、两所高中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新课程改革学校与传统教学学校各两所。在各年级随机选取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总计发放调查问卷471份,其中有效问卷417份,有效率为88.53%,研究对象构成见表1:表1 研究对象构成The study constitutes新课改学校男生 女生传统教学学校男生 女生总人数初一23273225107初二24263022102高一32174118108高二37162819100合计11686131844172.2 研究工具本研究以中学生学习主体性调查问卷和教师和家长主体性观念问卷2两问卷为测量工具。其中中学生学习主体性调查问卷由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张庆林教授主持编制和修订,并建立了有关中学生主体的全国常模3。最后,对整理后的数据运用统计软件 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3 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3.1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现状分析表2新课改学校与常模学习主体性的差异性分析The new curriculum schools with the norm of learners difference data学校总体坚持性自觉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独立性XSXSXSXSXSXSXS新课改117.941.2822.067.65720.357.06717.046.08423.696.417.297.2217.476.847常模84.5319.2424.087.0519.245.099.183.1411.333.1210.842.889.862.86F值3.584*1.3121.2643.527*3.840*2.437*2.179*(注:论文所有检验中,X为平均值,S为标准差;*表示在 0.05 水平上显著,*表示在 0.01 水平上非常显著,*表示在 0.001 上极其显著。)表3传统教学学校与常模学习主体性的差异性分析Traditional teaching school with the norm learning subjectivity difference analysis学校总体坚持性自觉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独立性XSXSXSXSXSXSXS传统教学104.8244.60518.238.35216.977.92815.386.30819.666.63516.798.4117.796.97常模84.5319.2424.087.05 19.245.099.183.1411.333.1210.842.889.862.86F值3.231*2.578*2.259*3.153*3.660*2.184*2.925*如表2、如表3,从总体上来看,衡阳市新课改学校及传统教学学校都与常模在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且学习主体性的得分均高于常模。3.2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趋势图 1 四所学校学习主体性总体发展趋势The four school subjectivities in learn overall trends图2 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学校学习主体性发展趋势对比The new curriculum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school subjectivity trends contrast图3 男生与女生学习主体性发展趋势对比 Boys and girls to subjectivities in learn main trends contrast从图1、图2 、图3可看出:无论是整体上、不同学校甚至是不同性别上来看,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趋势都是从初一到高一持续增高,到高二发展水平有所下降。4 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形成机制分析4.1影响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形成的内部因素4.1.1年级因素对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形成的影响从上文图一、图二、图三可看出: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新课改学校、传统教学学校各年级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且根据其各年级主体总分比较可看出初一、初二、高一主体性有一个提高的过程,而到了高二学生学习主体性却有明显下降。4.1.2性别因素对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形成的影响表4学生学习主体性总体及各因素上的性别差异Students the overall subjectivity and factors on gender differences 性别总体坚持性自觉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独立性XSXSXSXSXSXSXS女110.0225.88619.667.90219.976.91715.785.39121.685.91415.797.12417.086.616男107.7232.1919.488.63616.948.30316.126.88620.387.40116.668.60618.096.841F值1.596*2.470*3.107*1.7792.880*1.0672.408*表4的结果表明:男女学生学习主体性整体发展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生整体水平高于男生。在坚持性、自觉性和责任感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仅在独立性上高于女生。4.1.3心理因素对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形成的影响根据对被试者的访谈得出心理健康程度与中学生学习主体性水平呈正相关的结论。例如:在对学习主体性得分较低的学生A进行访谈中,他说“每到考试前,我就整晚的睡不着觉,而且考试的时候,平时能做出来的题目也搞不清白了,压根就考不下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焦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坚持性、自信心等学习主体性的各个维度。4.2影响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形成的外部因素4.2.1教师及家长主体观念对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形成的影响表5 教师的主体观念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相关分析Teachers the main id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alysis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独立性主体总分学生观T值Sig.(2-tailed).357*.000.369*.000.398*.000.380*.000.315*.000.239*.000.442*.000质量观T值Sig.(2-tailed).356*.000.420*.000.293*.000.350*.000.313*.000.204*.000.471*.000方法观 T值 Sig.(2-tailed).413*.000.353*.000.392*.000.392*.000.286*.000.172*.000.417*.000教师总主体观T值Sig.(2-tailed).446*.000.404*.000.377*.000.403*.000.376*.000.240*.000.524*.000表6 家长的主体观念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相关分析Table 9 parents of the main concepts and student body development analysis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独立性主体总分教育期望T值Sig.(2-tailed).375*.000.373*.000.357*.000.366*.000.310*.01.178*.01.463*.000教育方式T值Sig.(2-tailed).392*.008.410*.000.28*.000.402*.000.410*.000.231*.008.456*.000品德教育T值Sig.(2-tailed).362*.000.367*.000.274*.006.284*.000.278*.000.223*.009.420*.000家长总主体观T值Sig.(2-tailed).433*.000.428*.000.403*.000.383*.000.392*.000.340*.000.486*.000从表5、表6 结果可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无论是整体还是各具体因素上均与教师的学生观、质量观、方法观、教师总主体观念以及家长的教育期望、教育方式、方法观、家长总主体观念存在显著正相关。4.2.3教学理念对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形成的影响表7 新课改学校与传统教学学校整体学习主体性的差异检验Table 10 of the new curriculum schools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school subjectivity difference test学校总分坚持性自觉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独立性XSXSXSXSXSXSXS新课改117.941.27522.067.65720.357.06717.046.08423.696.417.297.2217.476.847传统教学104.8244.60517.238.35216.977.92815.086.30819.666.63516.798.4118.396.97F值1.867*2.570*2.646*1.4264.490*2.434*1.378从表7结果可知:新课改学校与传统教学学校学生学习主体性整体发展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其主体总分可知新课改学校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学校。5 讨论5.1关于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讨论调查结果表明,衡阳市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分高于常模。究其原因,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点:与湖南省的高考形势有关。近年全省高考人数多,但高校却较少,这样就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有关的。本次有3/4调查对象是衡阳市区的学生,相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他们有着经济上和地域上的优势,更为独立、自信、积极主动,因而学习主体性更强。与教学理念有关。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5,这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自信心等主体性的培养。5.2关于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形成机制的讨论5.2.1关于内部因素对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影响的讨论高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所下降可能基于以下原因:进入高二以后文理分科,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开始被动机械的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降低了独立主动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热情。因此 ,提高高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势在必行。首先,学校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其次,应尽量丰富校园生活;再次,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高考招生制度,规避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地区间招生不公平现象,从而增加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在坚持性、自觉性、责任感三个维度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这可能与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大家闺秀的标准是乖巧、忍耐、认真、负责任有关。而男生只有在独立性这个维度上高于女生,则可能由于我国传统观念中一个家庭大多数重大决策由男性来做主有关。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在于缩小我国传统思想中的性别差异性对待。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与学习主体性呈正相关,可能与我们通常以学业成绩来评价中学生好坏有关。成绩不好的同学往往会被老师瞧不起、同学排斥、父母责备,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较高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表现7,而这又会导致中学生自信心等主体性各维度减弱。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在平时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能仅凭学业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孩子的能力。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