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现代汉语实体研究第三章 几种分析法的运用第一章 绪论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含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含义是什么?是下面A的意思,还是B的意思?A、现代汉语语法研究B、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正确答案是B,因为B的意思是“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即“现代汉语语法之研究”),或者说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这正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含义。A的意思是“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即“现代汉语之语法研究”),这是一个错误的意思,因为现代汉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本身并不包含对其要素的研究。也就是说,语言包含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却不包含“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面临的三大问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面临以下三大问题:1、研何(研究什么)2、为何研(为什么研究)3、如何研(怎么研究) 第一大问题指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研究对象,第二大问题指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研究目的,第三大问题指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研究方法。下面分别来看一看。(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研究对象 顾名思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因此,现代汉语中的语法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研究对象。什么是语法?语法就是“语之法”,即语言的法则。语言的法则,也就是语言的规则。语言的规则,指语言实体的结构规则、变化规则、使用规则等。什么是语言实体?语言实体是语言中的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和音义气(指句子语气)结合体。语言实体也就是语言单位。现代汉语中的音义结合体主要有:语素、词、短语现代汉语中的音义气结合体主要有:单句、分句、复句现代汉语语法便是这些语言实体的结构规则、变化规则和使用规则等。而这些语言实体的结构规则、变化规则和使用规则等,正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研究对象。由于语法离不开语言实体,因此,语言实体的其他方面的情况,也算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研究对象。于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研究对象便有了狭义与广义之分:1、就狭义而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研究对象仅限于现代汉语中的各类语言实体的各种规则;2、就广义而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现代汉语中的各类语言实体的各种规则,也包括现代汉语中的各类语言实体的其他方面的情况。本课采用第二个意思。(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目的是,揭示现代汉语的语法,从而让使用现代汉语的人知法、守法。语法具有隐蔽性,不是显而易见的。把具有隐蔽性的语法揭示出来,使之更好地为人所用,这便是语法研究应该达到的目的。现代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广大的现代汉语使用者,要想用好现代汉语,就必须懂得并且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这就需要有人对现代汉语的语法进行研究。而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目的,正是使现代汉语的语法显而易见,从而帮助广大人民懂得并且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方法,总的来说只有一种:分析法。分开来说,主要有这么几种,简介如下:1、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这是我国最早的分析单句成分的方法。其步骤是:先找主干,后理枝叶。如分析下面这个单句: 他哥哥从山上拖下来一根竹子。陆俭明说:“这种分析方法实质上是运用紧缩原则来确定句子的中心,便于看出句子的主干与枝叶,所以在初级语法教学上有一定用处。但是,它的最大弱点在于严重忽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更严重忽视汉语语法的特点,因此从语法研究的角度说,这套语法体系不能再为我们的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任何新的东西。汉语语法(研究)要前进,必须抛弃这一体系。”(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p5-6)陆俭明又说:“句子成分分析法有它的局限性,但决不能认为句子成分分析法就没有用了,就没有价值了。我们说某种分析方法有局限,是说它只适用于一定的范围,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而不是说它就一无是处。其实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初级语法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是能发挥它的作用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61)2、层次分析法这是对语言实体进行逐层分析的方法。它能揭示语言实体的构造层次,不仅适用于分析多层单句,而且适用于分析多层复句、多层短语、多层合成词等。如: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 由于连续奋战了五天,而且忍饥挨饿,因此他病倒了。 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 拟声词陆俭明说:“层次分析用处很大,但有局限。层次分析只能揭示构造层次和显性的语法关系(亦称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隐性的语法关系(亦称语义结构关系)。”(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p23)陆俭明还说:“层次分析完全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因此有些现象它解释不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75)3、变换分析法这是把一种句法结构(或称原句式)变换为另一种与之有内在结构关系的句法结构(或称变换式)的方法。如: 一个爱打扮的女孩儿这个女孩儿爱打扮 读了四年大学在大学读了四年陆俭明说:“变换分析的运用扩大了语法研究的视野,可以解释更多的语法现象,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有利于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但是,变换分析同其他分析方法一样,也有它的局限性。具体说,变换分析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101)4、语义分析法广义的语义包括词语意义、词组意义、句子意义、语法意义、社会文化意义等。语法研究中所说的语义,是一种狭义的语义,特指语法意义,是词语在语句结构中体现出来的意义。语义分析法是一种说明语义角色、语义特征、语义指向的方法。语义角色是词语在语句结构中所担任的语义职务,即词语在语句中所表示的东西,主要有施事、受事、与事、动作、工具、结果、方位、时间、处所、目的、方式、原因、数量、范围、条件、领属等。如: 李老板送给她一朵玫瑰花。其中,“李老板”是施事,“玫瑰花”是受事,“她”是与事,“送给”是动作,“一朵”是数量。语义特征是词语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如: 看戏 看书 写字 写文章第一个“看”有观赏的语义特征,第二个“看”有阅读的语义特征;第一个“写”有书写的语义特征,第二个“写”有创作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是词语的意义(或部分意义)在语句结构中的朝向。如: 我们战胜了敌人 我们战败了敌人“胜”的语义指向“我们”,“败”的语义指向“敌人”。 在语法研究中,语义分析法能解决一些用其他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当然有的问题它无能为力。5、配价分析法“配价”在语法研究中是支配数量的意思,指一个词能支配多少个语义角色。如果一个词只能支配一个语义角色,那么它是一价词;如果一个词能支配两个语义角色,那么它是二价词。依此类推。配价分析法是说明一个词是几价词的方法。陆俭明说:“一个动词如果只能支配一个行动元,也就是说这个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那它就是一价动词,一般记为V1;如果一个动词能支配两个行动元,而且也只能支配两个行动元,也就是说它能带一个宾语,而且也只能带一个宾语,那它就是二价动词,一般记为V2;一个动词如果能支配三个行动元,也就是说它后面能带两个宾语,那它就是三价动词,一般记为V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123)在语法研究中,配价分析法也能解决一些用其他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当然有的问题它也无能为力。 总之,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语法研究中,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择法而用,还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创造发明新的方法。 三、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应注意的几点1、以规范的语言实体作为正面的研究对象规范的语言实体是语言中存在的而且合乎语法的实体。如果不是语言中存在的,而是研究者捏造出来的,且不合乎语法的东西,那就不是规范的语言实体。此外,虽然有人这样说(姑且认为是语言中存在的),但显然是错误的(即显然不合乎语法),那么这样的东西也不是规范的语言实体。如: 洗得太脏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16) 这件衣服送李奶奶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p28,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94)这批砖卖民本小学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94)透过这起事件的背后由于下大雪,使得路面很滑。“洗得太脏了”不规范。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洗得太脏了”有“洗得过于脏”、“洗得特别脏”的意思。也就是说,“太脏了”是“洗”的结果。可是,“太脏了”能成为“洗”的结果吗?不能,因为“洗”具有由脏变净的语义特征,而没有由净变脏的语义特征。因此,“洗”的结果只能是事物朝着“净”的方向变化,即由“脏”变“净”,或由“脏”变得“比较净”,不可能是事物朝着“脏”的方向变化,即由“净”变“脏”,或由“脏”变得“更脏”。而“洗得太脏了”当理解为“洗得过于脏”、“洗得特别脏”的意思时,意味着“洗”的结果是朝着脏的方向变化的,这显然违背了“洗”的语义特征,因此它是不规范的(同样,“洗得过于脏”、“洗得特别脏”等也不规范)。当然,在一定的语境中,出于修辞的需要,“洗得太脏了”可以说,如“别人说她洗衣服洗得太干净了,我却要说她洗衣服洗得太脏了”。这是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批评她,况且其中的“洗得太脏了”并不是“洗得过于脏”、“洗得特别脏”的意思,而是“洗得很不干净”的意思。然而“洗得很不干净”并不等于“洗得过于脏”、“洗得特别脏”,因为“洗得很不干净”意味着是朝干净的方向洗,而“洗得过于脏”、“洗得特别脏”意味着是朝脏的方向洗。此外,同样在一定的语境中,出于修辞的需要,说反话的时候,“洗得太脏了”也可以说,如“你洗衣服真是洗得太脏了”,意思是“你洗衣服真是洗得太干净了”。但是,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洗得太脏了”是不规范的。如果承认“洗得太脏了”是规范的,那就得承认“洗脏”(与“洗净”相反)是规范的,因为“洗得太脏了”是由“洗脏”扩展而来的。如果承认“洗脏”是规范的,那就得承认“擦湿”(与“擦干”相反)、“煮生”(与“煮熟”相反)、“减快”(与“减慢”相反)、“加慢”(与“加快”相反)、“降高”(与“降低”相反)、“提低”(与“提高”相反)、“扩小”(与“扩大”相反)等是规范的,因为它们与“洗脏”同构。可是,“擦湿”、“煮生”、“减快”、“加慢”、“降高”、“提低”、“扩小”是规范的吗?由它们扩展而来的“擦得太湿了”、“煮得太生了”、“减得太快了”、“加得太慢了”、“降得太高了”、“提得太低了”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是规范的吗?当然,“煮得太生了”、“减得太快了”、“加得太慢了”、“提得太低了”等在一定的语境中也是可以说的,如“鸡蛋煮得太生了”、“减肥减得太快了”、“加水加得太慢了”、“提篮子提得太低了”,但其中的“太生了”并不是“煮”的结果,而是“煮”的程度(火候),“太快了”并不是“减”的结果,而是“减”的速度,“太慢了”并不是“加”的结果,而是“加”的速度,“太低了”并不是“提”的结果,而是“提”的高度。“这件衣服送李奶奶”和“这批砖卖民本小学”都缺少必要的词语(词语残缺),容易产生“施事动作受事”的歧义,因此都不规范。规范的说法是:这件衣服送给李奶奶、这批砖卖给民本小学。“透过这起事件的背后”动宾搭配不当,因为“透过”的是“这起事件”,不是“这起事件的背后”。造成它动宾搭配不当的原因是,多用了“的背后”,故应删除“的背后”。“由于下大雪,使得路面很滑”分句搭配不当,因为“由于下大雪”要与“因此路面很滑”搭配,而“使得路面很滑”要与“大雪”搭配。造成分句搭配不当的原因是,误用了“使得”,改为“因此”即可。上述几个例子都不是规范的语言实体,都不能作为正面的研究对象。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人,应以规范的语言实体作为正面的研究对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揭示正确的语法。如果以不规范的东西作为正面的研究对象,那就会犯下误导人们的错误。当然,不规范的东西也可以研究,但只能作为反面材料去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告诉人们为什么它们是不规范的。2、在完全正确的前提下得出结论研究语法往往要运用推理。推理就是由前提得出结论。如果前提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那么结论就可能是不正确的。比如,有人这样说:“走夜路的人是坏人。他走夜路,所以他是坏人。”显然,这段推理中的结论很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前面的大前提不完全正确。语法研究也是这样,如: 凡是能带宾语的(词)肯定是动词,如“在乎、唯恐”: 文章不在乎数量,而在乎质量。 有的人唯恐天下不乱。 (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p22-23)“凡是能带宾语的(词)肯定是动词”这个大前提不完全正确,因为介词也能带宾语。好在“在乎”和“唯恐”恰好都不是介词,因此未说出的结论“在乎、唯恐是动词”的正确性才没有受到影响,否则,结论一定是错误的。又如:现代汉语里动词后带数量词有三种情况:(a)数量词由名量词构成,例如: 买一本 吃一个 写两篇 (b)数量词由动量词构成,例如: 洗一次 敲一下 唱三遍 (c)数量词由时量词构成,例如: 看一天 停两年 等一分钟(a)类都认为是述宾结构;对于(b)、(c)类看法就不同了。一般看作述补结构,有人看作述宾结构。(b)、(c)类到底分析为述补结构合适,还是分析为述宾结构合适?可利用变换分析帮助确定。我们看到(a)类可以有如下T1和T2两种变换:T1:VnmV了/过nm 买一本买了/过一本 吃一个吃了/过一个 写两篇写了/过两篇 T2:Vnmnm1也没有V 买一本一本也没有买 吃一个一个也没有吃 写两篇一篇也没有写 (nm代表数量词,nm1代表数量词限于“一”的数量词,下同。)值得注意的是,(b)、(c)类也有T1和T2这两种变换:T1:VnmV了/过nm(b)洗一次洗了/过一次 敲一下敲了/过一下 唱三遍唱了/过三遍(c)看一天看了/过一天 停两年停了/过两年 等一分钟等了/过一分钟 T2:Vnmnm1也没有V (b)洗一次一次也没有洗 敲一下一下也没有敲 唱三遍一遍也没有唱 (c)看一天一天也没有看 停两年一年也没有停 等一分钟一分钟也没有等 显然,(a)、(b)、(c)三类有相同的变换。它们所包含的量词各不相同,但就整个格式看,它们属于一个大类,把它们都分析为述宾结构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p31-33)把这个例子简单地表述一下就是:因为(b)、(c)类有与(a)类相同的变换,所以(b)、(c)类的结构也与(a)类的结构相同。其中所包含的推理过程是:如果一类情况有与另一类情况相同的变换,那么这类情况的结构也与另一类情况的结构相同。(b)、(c)类有与(a)类相同的变换,所以(b)、(c)类的结构也与(a)类的结构相同。这段推理中的大前提完全正确吗?不完全正确,因为一类情况有与另一类情况相同的变换,并不足以说明这类情况的结构也与另一类情况的结构相同。大前提不完全正确,结论就可能是不正确的。事实上,(b)、(c)类有与(a)类不同的特点:第一、后面加名词时,(a)类中的数量词指向所加的名词且(a)类不成短语,原来的数量词与所加的名词构成短语;而(b)、(c)类中的数量短语却指向动词且(b)、(c)类仍成短语,原来的数量词与所加的名词不构成短语。如: (a)买一本书 (“一本”指向“书”,“买一本”此时不成短语,“一本书”构成短语) (b)洗一次头 (“一次”指向“洗”,“洗一次”仍成短语,“一次头”不构成短语)(c)看一天报纸 (“一天”指向“看”,“看一天”仍成短语,“一天报纸”不构成短语)这表明,(a)类中的数量词与前面的动词之间关系不太牢固,而(b)、(c)类中的数量词与前面的动词之间关系十分牢固。第二、前面加名词时,(a)类中的数量词仍指向所加的名词,而(b)、(c)类中的数量词却仍指向动词,如: (a)字典买一本 (“一本”指向“字典”) (b)衣服洗一次 (“一次”指向“洗”)(c)报纸看一天 (“一天”指向“看”)这也表明,(a)类中的数量词与前面的动词之间关系不太牢固,而(b)、(c)类中的数量词与前面的动词之间关系十分牢固。一方面,推理中的大前提不完全正确,另一方面,(b)、(c)类又有与(a)类不同的特点,且这些特点表明,(a)类中的数量词与前面的动词之间关系不太牢固,而(b)、(c)类中的数量词与前面的动词之间关系十分牢固。因此,(b)、(c)类不宜看作述宾结构,而宜看作述补结构。论者仅仅依据(b)、(c)类有与(a)类相同的变换,就认为(b)、(c)类的结构也与(a)类的结构相同,这是不够严谨的做法。这就好比“宝贝回家”一样,有的人仅仅依据双方长相很像和双方对有关情况的描述基本一致,就断定某某就是某某家的宝贝,其结论就很可能是错的。不仅语法研究要在完全正确的前提下得出结论,而且一切研究都应该这样。第二章 现代汉语实体研究第一节 音义结合体研究一、语素研究语素的特点什么是语素?语素是有音有义的绝对最小的语言实体。判断一个语言对象是不是语素,一看它是否有音有义,二看它是否绝对最小。如果它既有音有义又绝对最小,那么它是语素,否则不是语素。小到什么程度?小到不能再切分为更小的语言实体。如:“学习”中的“学”和“习”“玻璃杯”中的“杯”和“玻璃”“学习”中的“学”是最小的语言实体,它小到不能再切分为更小的语言实体,因此它是语素。“学习”中的“习”也是最小的语言实体,它也小到不能再切分为更小的语言实体,因此它也是语素。“玻璃杯”中的“杯”也是最小的语言实体,它也小到不能再切分为更小的语言实体,因此它也是语素。“玻璃杯”中的“玻璃”同样是最小的语言实体,它同样小到不能再切分为更小的语言实体,因此它也是语素。可能有人要说:“玻璃”不是可以再切分为更小的语言实体吗?不是的,因为再切分的话,“玻”和“璃”就不是语言实体了,因为“玻”有音无义,“璃”也有音无义。所以,语素的特点是:1、有音有义,2、绝对最小。有的现代汉语教材说:“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册p217)替代法有明显的缺点,它只适用于多音节(含双音节)的语言对象,不适用于单音节的语言对象。确定语素的最佳方法还是“特点法”,即看一个语言对象是否同时具备语素的两个特点。思考题:下列对象分别包含哪几个语素? 非常好 容易得很 咖啡厅 去纽约 葡萄 酸溜溜语素的分类1、按构词能力分按构词能力,语素分为两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叫不成词语素。如:“学”是成词语素,因为它能独立成词;“习”是不成词语素(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册p218),因为它不能独立成词。要注意的是,成词语素也能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而不成词语素有的在特殊情况下也能独立成词。如:“语、境、卫、固”被视为不成词语素(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册p218),但在“自言自语、时过境迁、保家卫国、固若金汤”中,它们独立成词了。“自言自语、时过境迁、保家卫国、固若金汤”是古代汉语的说法,当它们用于现代汉语时,算是特殊情况。思考题:现代汉语中的“习”是什么语素?下列例子能说明现代汉语中的“习”是成词语素吗?为什么? 习以为常 习非成是 修文习武 相沿成习2、按意义虚实分按意义虚实,语素分为实语素、虚语素。实语素是有实在意义的语素,虚语素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语素。前者又叫词根,后者又叫词缀(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册p222)。词缀按所处的位置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前缀又叫词头,后缀又叫词尾(一种观点)。但有的人认为词尾不同于后缀。后缀起构词作用,产生新词,即原词与后缀组合后成为一个新的词如:“worker”中的“er”是后缀,“work”与“er”组合后成为一个与“work”不同的新词。词尾不起构词作用,只起语法作用,不产生新词,即原词与词尾组合后不成为一个新的词,只是原词的形式变了一下。如:“workers”中的“s”是词尾,“worker”与“s”组合后不成为一个与“worker”不同的新词,“workers”只是“worker”的变化形式(此例为复数形式)。于是就有了下面两个问题问题一:词尾与后缀是什么关系?问题二:现代汉语中哪些实体是词尾,哪些实体是后缀?先看问题一。词尾与后缀的关系,只有在解决下列问题之后才能说清楚:词尾是不是语素?若是,是什么语素?后缀是什么语素?词尾是不是语素呢?当然是,因为词尾也是语言中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尾是什么语素呢?当然是虚语素。后缀是什么语素呢?也是虚语素。可见,词尾和后缀有相同之处:都是虚语素,且都处于词的后位(如果二者同时出现,则词尾更后)。但是,词尾的作用又的确不同于后缀的作用。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说清二者的关系呢?本人认为,A、如果把处于词的后位的虚语素统称为后缀,那么词尾属于后缀,它是后缀中的一种,原来所说的后缀(后缀中的另一种)得改名(如“小后缀”或“词后”什么的);B、如果原来所说的后缀不改名,那就得给处于词的后位的虚语素取一个新的名称(如“大后缀”什么的),用这个新名来包括后缀和词尾。这两点表示如下: 小后缀(或“词后”) A、后缀 词尾后缀B、大后缀词尾本人主张第一点,因为改大名会涉及“前缀”之名,改小名很简单。那么,词尾与后缀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按第一点来看,词尾属于后缀,与“小后缀”并列。按第二点来看,词尾与后缀并列,同属于“大后缀”。再看问题二。现代汉语中哪些实体是词尾,哪些实体是后缀呢?(这个“后缀”与“词尾”并列)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必须再次明确以下两点:词尾和后缀都仅为语素,而且是虚语素,而不是词;词尾不产生新词,后缀产生新词。然后来看下面几点:“桌子、椅子、杯子、盘子”中的“子”是否仅为语素?是。是不是虚语素?是。是否产生新词?严格地说不产生,只是使词形变了一下。因此,它们是词尾。虽然“桌子”等已被看作词,但它们并非全新的词,只是原词变了一下外观,好比一个人换了件衣服似的。“扳子、拍子、乱子、岔子”中的“子”是否仅为语素?是。是不是虚语素?是。是否产生新词?产生。因此,它们是后缀。“疯子、聋子、胖子、骗子”中的“子”是否仅为语素?是。是不是虚语素?算是(类似于“worker”中的“er”)。是否产生新词?产生。因此,它们是后缀。“石头、舌头、木头、骨头”中的“头”是否仅为语素?是。是不是虚语素?是。是否产生新词?严格地说不产生,只是使词形变了一下。因此,它们是词尾。“来头、念头、苦头、甜头”中的“头”是否仅为语素?是。是不是虚语素?是。是否产生新词?产生。因此,它们是后缀。“我们、你们、他们、它们”中的“们”是否仅为语素?是。是不是虚语素?是。是否产生新词?严格地说不产生,只是使词形变了一下,以表示复数。因此,它们是词尾。如果认为这里的“们”产生新词,那么它们便是后缀。“朋友们、同学们、女士们、先生们”中的“们”是否仅为语素?是。是不是虚语素?是。是否产生新词?不产生。因此,它们是词尾。“老师和同学们、书记和班长们、卡车司机和客车司机们、在岗职工和下岗职工们”中的“们”是否仅为语素?不是,因为它已独立成词。因此,它既不是词尾,也不是后缀。何以见得“老师和同学们、书记和班长们、卡车司机和客车司机们、在岗职工和下岗职工们”中的“们”已独立成词了?因为“老师和同学们、书记和班长们”等不是词,而是短语(可叫“们字短语”,属于助词短语这个大类),而与短语相组合的实体起码是词,不应是未独立成词的语素。 除了以上八点之外,其余的可视具体情况做出判别。 由于同一个字在读音也相同的情况下,有时是词尾,有时是后缀,甚至有时是词,因此,情况很复杂。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不把现代汉语中的词尾与后缀区分开来,统称后缀即可。但不把现代汉语中的词尾与后缀区分开来,并不意味着现代汉语没有词尾。相反,事实说明,现代汉语是有词尾的。思考题:下列词中的语素哪些是实语素?哪些是虚语素? 学校 教师 老师 学生 同学 沙子 泥巴 3、按音节数量分按音节数量,语素分为单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是只有一个音节的语素,多音节语素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语素。前者如“思想”中的“思”和“想”,后者如“蜘蛛网”中的“蜘蛛”。思考题:从多音节语素中分出来的单音节(如:从“蜘蛛”中分出来的“蜘”和“蛛”),是不是单音节语素?为什么?参考答案:从多音节语素中分出来的单音节不是单音节语素,因为这样的单音节有音无义,不是音义结合体。那么,如何解释“蛛丝马迹”中的“蛛”和“内装玻品,小心轻放”中的“玻”呢?“蛛丝马迹”中的“蛛”代表“蜘蛛”,可看作省略了“蜘”的“蜘蛛”,或者说,是“蜘蛛”的简称。同样,“内装玻品,小心轻放”中的“玻”代表“玻璃”,可看作省略了“璃”的“玻璃”,或者说,是“玻璃”的简称。语素的其他情况1、关于语素的结构规则语素没有结构规则,因为语素没有自己的内部结构。为什么语素没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因为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2、关于语素的数量等现代汉语中有多少个语素?它们是哪些语素?它们可不可以按意义归类(聚合)?如果可以,那么归为哪些类?这些问题尚不能回答,因为情况尚不清楚。语素组“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这一说法不够准确,因为有的词并不是由几个语素直接构成的。如“录音机”就不是由“录”、“音”、“机”这三个语素直接构成的,而是由“录音”和“机”直接构成的,而“录音”不是一个语素。“录音机”中的“录音”是什么呢?是语素组。语素组是作为多层合成词的直接构成成分之一的语素组合体。除“录音机”中的“录音”以外,还有以下例子: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单纯词、合成词、伪科学、伪君子、非金属、非处方药、自行车、男子汉虽然这些语素组在离开这些合成词时,有的可以独立成词(如“电视”等),有的可以独立成为短语(如“洗衣”),但现在它们失去了独立性,因为现在它们只是构成这些多层合成词的直接成分之一。既然现在它们失去了独立性,那就不能把它们叫做词或短语(因为词和短语都是具有独立性的),可它们又不是语素,因此把它们叫做“语素组”。二、词研究词的特点什么是词?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相对最小的语言实体。判断一个语言对象是不是词,一看它能不能在语句中独立运用,二看它是否相对最小。如果它既能在语句中独立运用,又相对最小,那么它是词,否则不是词。如: 学校并不是世外桃源。其中,“学校、并、不、是、世外、桃源”分别是词,而“学、校、并不是、世外桃源”都不是词。所谓“能在语句中独立运用”,是指不需要与别的实体相组合就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的还能单独成句),或单独起语法作用(如:“的”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等等)。所谓“相对最小”,是指合成词没有语素那么小,但词又比短语要小。所以,词的特点是:1、能够独立运用,2、相对最小。如何区分词与语素区分词与语素,需弄清词与语素的三种关系:1、有的词包含一个语素,或者说,由一个语素(成词语素)形成(这样的词是单纯词)。由一个语素形成的词实际上等于一个语素,因为这样的词当中只有一个语素。此时,如果着眼于它在语句中的运用,称其为词;如果着眼于它是有音有义的绝对最小的语言实体,就称其为语素。2、有的词包含两个语素,或者说,由两个语素构成(这样的词是合成词)。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词不等于一个语素,因为这样的词当中有两个语素,其中每一个语素都只是语素,不是词,两个语素合起来才是一个词。3、有的词包含一个语素和一个语素组,或者说,由一个语素和一个语素组构成(这样的词也是合成词)。这样的词当然也不等于一个语素,因为其中有一个语素,还有一个语素组(它又包含几个语素)。这个语素只是语素,不是词;这个语素组只是语素组,也不是词(也不是短语)。这个语素和这个语素组合起来才是一个词。目前尚未发现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素直接构成的词。有的现代汉语教材上所说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实际上是由一个语素和一个语素组直接构成的词,如: 太空服 碰碰船 燕子矶 飘飘然 无后坐力炮 弄清了词与语素的以上三种关系,区分词与语素就不成问题了。如何区分词与短语区分词与短语,需要懂得短语的分类。短语分为固定短语和自由短语两大类。固定短语包括专名和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要区分一个语言实体是词还是短语,就要先看它是不是固定短语,再看它是不是自由短语。如果都不是,那就只能认定为词。看一个语言实体是不是固定短语,就是看它是不是专名,是不是熟语。看一个语言实体是不是自由短语,要看它在使用中是否结构松散,是否容易分解。如果结构松散、容易分解(即凝固性不强),那就是自由短语。如果结构紧密、难以分解(即凝固性强),那就是词。有的现代汉语教材用“扩展法”来区分词与短语。扩展法有时可用,有时并不可用,因为:有的合成词也能扩展。有的合成词本来就是由全称紧缩而形成的,在一定的时候,人们又恢复它的全称,这难道不是扩展?如:“烧开了(过)的水”紧缩为“开水”,然后又由“开水”扩展为“烧开了(过)的水”;“用棉花纺成的纱”紧缩为“棉纱”,然后又由“棉纱”扩展为“用棉花纺成的纱” 我要喝开水。我要喝烧开了(过)的水。 这些纱都是棉纱。这些纱都是用棉花纺成的纱。有的短语也不能扩展,如“高兴极(了)” (见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p47)。又如“很大、很高、并不是、并没有”,这些显然都是短语,却不能扩展。因此,扩展法不能用来区别所有的词和短语。要判断一个语言实体是词还是自由短语,还得看它在使用中是否结构松散,是否容易分解。“尽管典型的短语和典型的合成词有着明显的区别,但短语和合成词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无法一刀两断。在这个问题上,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假若在客观实际中甲乙两种事物之间的界限本来并非一清二楚,研究工作者就只能采取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采取对策。比方说,中年和老年自然是有区别的,但二者的绝对界限在哪里,实在没法划定。研究工作,不应在绝对化思想方法的导引下做徒劳无功的努力。短语和合成词纠缠不清之处,主要表现在双音节和三音节的现象上面。由于这种纠缠不清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在语法分析中要确定一个单位是词还是短语,就只好人为地做出带有偏向性的规定。即:第一,按常用标准处理无争议现象。比方:两个音节的单位,如果明显是两个词,确认为短语,如好人、很香、不去、是的等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单位,如果明显不成为短语,确认为是一个词,如解放军、冲锋枪、运动会、金钱豹、印度尼西亚等等。第二,用音节基准处理两难现象。从汉语发展上看,现代汉语的词倾向于双音节化。根据这一倾向,在两难情况下可以以两个音节作为定词标准。比方:两难的两个音节单位划归合成词,两难的三个音节单位划归短语。如两个音节的猪肉、猫肉、鼠肉都判定为词,三个音节的野猪肉、野猫肉、老鼠肉都判定为短语。两难情况下根据两个音节圈进来的词,是非严格意义上的词。比如河里、树下之类,明显是单音节名词单音节方位词。因为它们是两个音节,所以语法书上通常都处理为词,但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要是上了三个音节,如大河里、河里头、槐树下、树下面,就得判定为短语了。第三,有的单位,通常用作词,但在语言运用中有时被插入别的语言成分。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把本来形式判定为词,把扩展形式判定为短语。比如鞠躬、洗澡、散步,这是本来形式,它们都是词;鞠了一个躬、洗了一个澡、散了一会儿步,这是临时性扩展形式,它们都是短语。第四,尽管可以根据两个音节和三个音节来划开两难现象中的词和短语,但仍然存在问题。因为是否两难,可以见仁见智,处理起具体现象来就会出现分歧。有个折中的办法,这就是:用短语词这个术语来帮助解释一部分事实。比方:两个音节的,如果觉得不大像短语,又不大像典型的词,可以认为是短语词,如据说、按理、不成等等;三个音节的,如果觉得不大像词,又不大像一般的短语,也可以认为是短语词,如上面提到的四人帮,又如禁得住、禁不住、差点儿、差不多、来不及、了不起等等。当然,不管用什么办法来解释有关事实,处理上出现分歧总是在所难免的。在各持己见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各种处理都对,而各种处理都不影响对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比如差点儿,甲判定为词,乙判定为短语,丙判定为短语词,这没什么关系,因为不同的判定并不影响对这个结构单位本身所包含的心补关系的认识。”(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p33-35)词的分类词可以从很多角度分类。按音节数量,三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多音节词,二分为单音节词、多音节词(含双音节词)。按义项数量,分为单义词、多义词。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按语素数量,分为单纯词、合成词。按语法性质,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概括为实词、虚词两大类)。从语法的角度来看,一般着重看词的按语素数量的分类和按语法性质的分类。词按语素数量的分类,到后面讲词的结构规则时再看,这里只看一看词按语法性质的分类。词的语法性质包括词的语法功能、语法形态、语法意义(表示什么或起什么作用)。依据这些,语法学家们对汉语中的词进行了分类。下面是几家有影响的分法:1、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是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专著。该书把文言文中的词分为9类: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2、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专著。该书把现代汉语中的词也分为9类: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3、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1944)在前人分法的基础上分出语气词。4、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1944)在前人分法的基础上分出数词、语气词。5、丁声树等人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521953)在前人的基础上分出量词、象声词(包括叹词),并指出名词中的特殊类: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6、张志公主持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56)把汉语中的词分为11类:名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此“暂拟系统”后来修订为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1984)时,增加拟声词,共12类。7、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把现代汉语中的词分为13类: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8、朱德熙的语法讲义(1982)从形容词中分出区别词,从名词中分出处所词、方位词、时间词,共计17类。9、北京大学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1993)从形容词中分出状态词,把处所词、方位词、时间词回归于名词,共计15类。10、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把现代汉语中的词分为14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各家分法大同小异。本人认为,只要现代汉语中确实存在某一类有别于其他各类的词,就可以而且应该把它分出来。在语法研究中,有些类别还可以分为小类,小类又分为更小的类。如:名词可分为一般名词、特殊名词。一般名词又可分为个体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物质名词,特殊名词又可分为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方位词)。动词可分为一般动词、特殊动词。一般动词又可分为动作行为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存在变化消失动词(存现动词),特殊动词又可分为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式动词(如“进行、予以、加以”)。词性判断词的分类着眼于整体,是对一种语言中全部的词进行类别的划分,故又叫做“词类划分”。词性判断着眼于个体,是对一种语言中的个体词进行类别的判断,即说明它属于哪个词类。判断一个词的词性要有依据。依据分为两种:词的语法特征、词的意义。词的语法特征是词在语法方面的特点,又分为词的组合能力、充当语法成分的能力、形态。词的意义(这里说的)不是词的具体意义(词汇意义),而是词的抽象意义(语法意义),即“表示”的意义。判断一个词的词性,有时可以只依据它的语法特征,有时可以只依据它的意义。而依据语法特征,有时可以只依据某一方面的语法特征。总之,只要某个依据足以说明问题,就可以凭此判断一个词属于哪个词类。否则,就要结合多个依据,才能判断一个词属于哪个词类。如: 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此例中的“太阳”表示物体,是名词;“东方”表示方位,是方位词(属于名词);“冉冉”表示情态,意思是“慢慢地”,作状语,且不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定语等,是副词;“升起”表示动作,是动词;“从”与“东方”组合成“从东方”,“从东方”作状语,因此“从”是介词。 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怎么会说这种话?此例中的“一”表示数,是数词;“个”表示量,是量词;“头脑”表示物体,是名词;“人”表示物体,是名词;“怎么”表示疑问,是疑问代词(属于代词);“会”表示可能,是能愿动词(属于动词);“说”表示动作,是动词;“这”表示指示,是指示代词(属于代词);“种”表示量,是量词;“话”表示物质,是名词;“清醒”与“头脑”组合成“头脑清醒”,“清醒”在其中作谓语,并且它能与“很、非常”组合为“很清醒、非常清醒”,因此这里的“清醒”是形容词;“的”用于“头脑清醒”和“人”之间,表示定中关系,因此是结构助词(属于助词)。 思考题:把下面两段话中的词一一分出来,并指出每个词的词性(所属的词类)。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现在正是枝繁叶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Wmen de chun jinjin de bjn rngsh leW yu jhu knqng t de zhn minm:Sh y k dsh,yu shbqng de yzh,zh shng yu shng gn,yu xdu gn yzh chudo dshng,shnjn nt lY bfn shzh chudo shumin,cng yunch kn,ji xing y k dsh xi tng zi shumin shng yyngXinzi zhngsh zhfn-ymo de shjiZh k rngsh hoxing zi b t de qunb shngmngl zhnsh gi wmen knNme du de ly,y c du zi lng y c de shngmin,b li ydinr fngxCul de yns mngling de zi wmen de ynqin shnyo,sh mi y pin shy shng du yu y g xn de shngmng zi chndng,zh mil de nngu de sh!词的结构规则词的结构规则是词的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词的结构成分有两种:一种是语素,另一种是语素组。例如: 图 岗位 技术员“图”这个词只由“图”这个语素形成。“岗位”这个词由“岗”和“位”这两个语素构成。“技术员”这个词由“技术”这个语素组和“员”这个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形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由一个语素组和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也叫合成词。单纯词无结构规则可言,因为单纯词只包含一个成分,即一个语素。只有合成词才有结构规则可言。合成词的结构规则表现为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合成词的结构方式有三种: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复合式是两个实语素或一个语素组与一个实语素相组合的方式。分为多种类型:联合型、偏正型、主谓型、动宾型、补充型。如:“年轻”由两个实语素组合而成,其结构方式是复合式中的主谓型。“大学生”由一个语素组与一个实语素组合而成,其结构方式是复合式中的偏正型。重叠式是两个相同的实语素相组合的方式。如:“弟弟”由两个相同的实语素组合而成,其结构方式是重叠式。附加式是一个实语素与一个虚语素相组合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草种子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金属挤压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通信接入设备装调工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有色金属加工质检员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 燃油系统橡胶部件安全性能评估报告
- 氯甲烷生产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恢复硬盘数据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类-电子与信息大类
- 炼焦工入职考核试卷及答案
- 1.1数列的概念(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毕业设计:平谷新城某高层住宅楼室内给排水、消防与采暖系统设计
- 《装饰艺术运动》课件
- 《公路工程量计算》课件
- 医院建筑综合设计与布局优化
- 阴道镜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边坡工程第3章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 索思医疗卓越产品系列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产品
- 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药调剂员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中建基础设施公司“主要领导讲质量”
- 房屋交易诚意金合同范本模板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参考课件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