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表彰会上的讲话 _第1页
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表彰会上的讲话 _第2页
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表彰会上的讲话 _第3页
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表彰会上的讲话 _第4页
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表彰会上的讲话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0 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表彰会上的讲话 英语老师韩老师在希冀论坛发言时引用的苏轼的一首诗歌一直在我的耳畔萦绕: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诗歌是说悠扬悦耳的琴声,是从哪里发出的呢?如果是从琴弦上发出,那么把琴放在匣中,无人弹奏,为什么又没有声音呢?如果说,琴声是从琴师的手指上发出的,怎么又不从他的指头上去听取琴音呢?从 “ 琴手指琴师 ” 的关系,我想到了教育如何处理好 “ 教材学生教师 ” 三者之间关系的命题。教师就像高明的琴师,需要未雨绸缪、知 “ 己 ” 知 “ 彼 ” 、量 ” 体 ” 裁 “ 衣 ” ;教育的妙处就是要有情趣、有境界。情趣、境界愈高,则愈能体察教育的 “ 况味 ” ,甚而进入教育的 “ 化境 ” 。教师能否像我们的先贤那样,经过长久 “ 修炼 ” 而进入此种教育的“ 况味 ” ,进而寓于 “ 化境 ” ,以致飘飘欲仙呢?如今繁杂浮躁的世态中,我们青年教师能否像文人苏东坡一样寻找一份超然恬静的心境呢?留一份清醒给自己,这样就会超然于世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每日 “ 调素琴,阅金经 ” ,岂不快哉!下面想从 “ 目标 ”“ 心态 ”“ 方法 ”“ 精神 ” 四个话题谈谈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 一、寻找成长的目标 一个人做事首先要有目标,因为没有梦想、没有目标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0 就没有追求。蜗牛缓缓地向着金字塔的顶端爬行,纵然烈日当头,因为蜗牛相信,我虽然没有雄鹰的矫健,但是毅力是我最大的天赋;蜘蛛没有翅膀,却可以把网结在空中,因为蜘蛛相信,梦想是最后的翅膀;叶子在风雨中飘摇,却依然坚守在枝头,因为叶子相信一生执着的绿一定会换来一个金色的硕果累累的秋天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往往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只顾关注工作,从不关注成长。这造成了我们的 “ 三忙 ” :一是匆忙,二是迷茫,三是盲目。年复一年,忙忙却碌碌,盲目大 于计划,被动大于主动,应付大于自主。其实教师与教师之间最根本的差异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目标。对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是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地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重复机械的劳作。我多么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师走一条 “ 工作 学习 反思 研究 ” 的专业发展的道路,一步一个台阶,走出自我封闭的专业成长的狭窄道路,闯出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成长之路。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 有人说,要把每一天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其实仔细推敲这句话是很值得商榷的。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每一天 的工作当作像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天那样对待。就像第一次见到孩子,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批改作业,第一次和学生谈心那样,保持每天的新鲜感、责任感、激情和认真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0 负责的态度,因为参加刚工作时的第一天,我们都怀揣着梦乡,都有着清晰的目标,所以我们都感到身为人师的幸福和快乐,哪里来的什么所谓职业倦怠。 二、锤炼阳光心态 活在当下,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人:一种人生活在冬天,却很乐观,因为他们认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种人生活在春天,可是很悲观,因为他们认为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春天总是要过 去的,冬天迟早要来。这就是对世界的两种不同的心态,心态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我们形成积极进取的情绪,它也能使人产生消极颓唐的心绪。岁月能使我们容颜变老,但是乐观的心态能使人青春永驻。 有人教了 10 年书,却仍然只有一年的水平;有人只教了一年的书,却具有别人教 10 年书的水平。原因很简单,前者每年所做的只是前一年的简单重复。例如备课写教案,今年抄去年,明年抄今年,辛辛苦苦抄了 10 年,也没有别人下功夫研究一年的水平,自然也没有什么长进,没有什么成功的乐趣。成长是一种改变,如果我们不改变就不会 成长;如果我们不成长,生活就没有真正有意义。我们每天在学校工作的经历,就是生命的历程,和孩子们、和同事们、和学校在一起的每一天,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0 天工作的是否开心快乐,工作的是否有价值,就是我们的生命是否快乐、是否有价值。 人生有九个阶段:出生闪亮登场; 10 岁天天向上;20 岁胡思乱想; 30 岁基本定向; 40 岁走哪哪香; 50 岁奋发图强; 60 岁告老还乡; 70 岁打打麻将; 80 岁晒晒太阳; 90岁病在床上; 100 岁挂在墙上。从这里可以启示我们:人的一生最璀璨、最辉煌、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工作岗位 的岁月,我们应该珍惜自己今天的工作岗位。一个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舞台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幸福就在哪里。如果我们不想被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不想让平庸的生活冷却斗志,那么就得找回当初的激情。 有一段充满禅机的话语来形容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增长,经历的世事见 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是单纯的水,不愿意再轻易的相信什么;但是总有些人通过修炼自己的德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在这个时候他们会专心致志的做自己应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0 该做的事,不与旁人斤斤计较,任你红尘滚滚,自有清风朗月。 三、天道酬勤,也酬术(方法) (一)公开课历练,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 一个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捷径是什么?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读书积淀法、经验移植法、备课提升法、公开课历练法、师法名师法 等等,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公开课历练法对教师快速成长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脱颖而出的名师都是在无数次的公开课的成功、失败中,在炼狱的过程中成熟成长起来的。他们在课堂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公开课有一开始的 “ 形式主义 ”“ 作秀 ” 变成了后来的一种 “ 表现 ”和 “ 表达 ” 。那么为什么公开课对我们教师有这样巨大的神力呢? 一是因为压力就是动力。每个人都有天然的惰性,通常上随堂课、家常课、一般能过得去就可以了,而要上公开课则不同,为了准备一节课往往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日不甘食,夜不能寐,大脑处于高度紧张,每时每刻都在考虑如何上好课,如何使教与学的过程最有效。表面看来这些给我们教师增加了负担,其实这种负担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教师才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贮备教学资源和智慧资源,较快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0 二是因为准备就是提高。准备公开课的过程,就是 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为准备一节课不知要查多少的资料,不知要请教多少的人,教案不知要推敲多少遍,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反思,是那些四平八稳的家常课无法比拟的。公开课评比的结果无论如何,对力求上进的教师一定会是一次蜕变,一次质的提升,一次自我的超越。 三是因为群言就是智慧。如果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其专业成长一定是缓慢的。家常课没人挑剔指导,看似平安,其实自己的课的软肋、问题乃至错误很难发现改变,自己的亮点也无人欣赏喝彩;公开 课则是我们教师把自己真实的水平和文化底蕴,赤身裸体的暴露给别人,让人评头论足,这样的群言有时会刺痛我们的神经,但它正是一种智慧。在一次次的批评、指导、表扬、反思中铸就了我们的快速成长。 我们要努力转变观念,挑战思维和习惯的 “ 舒适地带 ” ,勇于上公开课,使自己在专业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二)读书积淀法 不读书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 有两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第一个是有关犹太人的。古往今来,犹太人的智慧举世公认,他们中的杰出者如群星 璀璨,例如马克思、爱因斯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0 坦、弗洛伊德、卓别林、基辛格等等。在犹太人的家庭,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上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古代犹太人的墓园也常常放着书本,因为犹太人相信 “ 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 ” 。他们认为生命有结束的时候,而求知是永无止境的。 另外一个故事是有关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庭,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 8 代子孙中出了 13 位大学校长, 100 多位教授,80 多位文学家, 20 多位议员和 1 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 8 代子孙中有 300 多个乞丐, 7 个杀人犯和 60 多个盗窃犯。 这是发人深省的两个故事。读书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一种精神的积淀,是一种身心的成长,是一种人格的塑造。爱读书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不读书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甚至是可悲的或危险的人生。我们的生命如同一颗树,树木需要阳光雨露,才能根深叶茂,读书就是阳光雨露。爱读书的人在思考中充实生活,每一天都在提升自己的修养,改变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读书是和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沟通和对 话,能使我们变得丰富厚重,所谓学高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读书能把我们教师差距拉大,读书是 “ 经师 ” 与 “ 人师 ” ,是 “ 庸师 ” 与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0 “ 名师 ” 之间的一级阶梯,不读书的教师,往往是简单的劳动力。教育育人必须要有文化的底蕴,有底蕴才会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现在社会上流行这样一条 “ 知识折旧率 ” :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二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学生知道。可见不读书势必造成我们教师专业上的贫血和黔驴技穷。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读自己的专业的书 这是立身之本 读教育报刊 了解同 行在思考什么 读教育经典 以史为鉴 读中小学生的 “ 书 ” 走进学生心灵 读书人文书籍 开阔视野 读 “ 无字 ” 书 观察生活 四、从 “ 备课 ” 的三种境界谈精神 教育是传承文化、生成智慧的艺术,是影响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备课是预演思想、延展艺术的舞台,是蕴涵价值、饱含生命追求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思维和艺术创造得以展现,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得以发扬。 有人说:四流教师讲知识,三流教师讲方法,二流教师讲风格,一流教师讲精神。其实,我们教师的备课过程就是一种精神追求,这一追求体现了王国维大师所说的三种境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0 界: “ 望尽天涯路 ” 、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 一要有 “ 望尽天涯路 ” 的吃苦精神。每一节精彩的课堂,每一次成功的教学,既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师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头精神的体现。 “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 ” 。名师的课堂能够吸引我们,并引起我们的共鸣,不仅仅是他们知识的渊博,不仅仅是他们才华的出众,也不仅仅是他们的思维多么深刻,而是他们对待备课的态度极其认真。时 时刻刻都有备课的念头,时时刻刻都有备课的资源,时时刻刻心里都装着 “ 课 ” 。当历尽艰险, “ 独上高楼 ” 后,就达到了 “ 望尽天涯路 ” 的境界,达到了 “ 备 ” 不惊人死不休啊! 二要有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的忠贞不渝的精神。备课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累积的过程和探索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有 “ 独上高楼 ” 的精神,还要有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的信念以及 “ 千磨万击还坚韧 ” 的意志。 “ 有效教学、活力课堂 ” 是对师生而言的: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深入思考、深层提问、巧妙回答就是 “ 有效、活力 ”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在知识 累积上追求广度、在内容研究上追求深度、在点拨学生上追求力度。为了 “ 有效、活力 ” ,我们不仅需要自我 “ 磨 ” 炼,还需要别人的 “ 评说 ” 。在 “ 评说 ” 和自我 “ 磨 ” 炼中否定自我、寻找自我、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0 升华自我。 三要有 “ 灯火阑珊处 ” 的追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