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内违禁品及深层研究与防治.doc_第1页
狱内违禁品及深层研究与防治.doc_第2页
狱内违禁品及深层研究与防治.doc_第3页
狱内违禁品及深层研究与防治.doc_第4页
狱内违禁品及深层研究与防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狱内违禁品的深层研究与防治五大连池监狱 林清荣狱内违禁品作为监狱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和影响监狱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 狱内违禁品随之产生一些新情况,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成为影响教育改造罪犯、威胁监管安全、扰乱公正执法、破环监狱形象的主要因素。一、当前狱内违禁品呈现出的新情况1、多样性。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 狱内违禁品的种类变得纷繁复杂。除各类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各类利器刃具、攀高、绝缘物品外,逐渐出现了毒品、麻醉剂、通讯工具和各种可传播的载体或介质,如:商务通、MP3、MP4、U盘等。新出现的违禁品体积小、危害大且便于携带,给清查带来难度。2、集中性。虽然狱内违禁品种类繁多,但尤以现金、手机、酒类居多。据调查统计,我省监狱近三年来关押紧闭的4727名罪犯中,私藏手机、现金、喝酒的分别为749人、179人、476人,各占15.8%、3.8%、10.1%,三类总和达到29.7%,占全部关押禁闭罪犯的近三分之一。这一数据反映了以手机、现金、酒类为主的违禁品屡禁不止、屡清不绝,必须引起高度重视。3、群体性。随监狱打击狱内违禁品的力度不断加大,罪犯已不再明目张胆的单独使用、私藏违禁品,互相之间开始合谋、勾结、利用,违禁品私藏、使用对象逐渐由个体向群体蔓延。在近几年所破获的狱内违禁品案例中,几个人同使一部手机,几个人同使一个账号等现象越来越多,群体性因涉及的个人利益较多,往往比个体性更加隐蔽、更加难以查证,这给违禁品的清查工作增加了新难度。4、反复性。清除违禁品一直是监狱监管工作的重点,特别是近年来,各监狱都在不断创新清查方法,完善预防机制,加大惩处力度,消除了一些事故隐患,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狱内违禁品存在的原因纷繁复杂,特别是“人为”催化,导致狱内违禁品屡清不绝、屡禁不止,反复发作,成为监狱的“痼疾”和“顽症”。5、隐蔽性。监狱实现集中关押和取消外役后,罪犯失去了直接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为了获取违禁品他们便千方百计的拉拢、腐蚀个别民警、职工和外协人员,为其传递、保管违禁品,因此违禁品流入监内的渠道变得更加隐蔽。6、关联性。现实情况下,狱内违禁品之间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比如将现金带入监内,可再通过现金购买手机、酒类等违禁品,或是将手机、酒类带入监内,再通过买卖换取现金等等,这些行为的最终结果都给正常的监狱监管秩序带来了极坏的负面影响。二、狱内违禁品带来的危害1、严重干扰了监狱刑罚职能的实现。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对罪犯具有震慑和惩戒功能,罪犯在狱中必须接受劳动改造和受到自由限制,而违禁品的存在,为个别罪犯行贿民警,逃避劳动和继续干违法乱纪勾当提供了条件,极大削弱了监狱的刑罚执行职能。2、严重威胁了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罪犯是一个群体组织,违禁品的存在不可能掩人耳目,有些罪犯为了达到私藏违禁品的目的,势必会去摆平一些人,疏通一些关系,伤害一些人的利益,这样便会在罪犯中间引发矛盾,成为打仗斗殴等狱内案件发生的诱因。此外,如果违禁品得不到有效遏制,还可能成为罪犯脱逃、泄密、自杀、狱内再犯罪的工具,会使更多的罪犯滋生侥幸心理,仿效违法违纪行为,传递、购买和使用违禁品,从而严重干扰和破坏正常的监管改造秩序,为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埋下隐患。3、严重影响了民警队伍的建设。通过对违禁品流入监内案例的分析,虽然渠道和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民警。个别立场不坚定的民警经不住腐蚀诱惑,逐渐丧失原则和立场,通过为罪犯传递违禁品来谋取利益,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民警队伍的纯洁性遭到严重破坏。4、严重损害了监狱公正执法的形象。近年来,监狱系统由于违禁品流入而引发的大案层出不断,如2004年我省某监狱罪犯甲醛中毒案件,导致3名罪犯死亡,尸体至今未火化,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此外,近几年,刑释罪犯或犯属因民警在罪犯改造期间收受其财物而上访的案件逐年增多,也严重损害了监狱的公正执法形象。三、违禁品流入监内的主要渠道违禁品的流入渠道可以概括为“内产外流并存,以外流为主”,除部分刃具是在狱内自制加工而成,大部分的违禁品还是通过种种隐蔽的渠道流入。通过对近几年清缴违禁品的案件分析来看,违禁品流入监内的渠道主要有: 1、个别民警带入。少数民警由于与罪犯长期接触,碍于情面,界线不清,极个别民警为了蝇头小利放弃原则,丧失立场,违反规定为罪犯购买、传递、保管违禁品,这种方式最具隐蔽性,其影响最坏,危害最大。2、外协人员或监狱职工带入。部分罪犯利用各种时机与外协人员、监狱职工进行接触,他们往往抓住这部分人贪小便宜或碍于情面等弱点,利用他们将违禁品带入监内。这种方式隐蔽性较强,而且事后处罚力度小,对罪犯构不成震慑,是罪犯习惯采用的方式。3、通过会见、共餐途径带入。罪犯家属朋友会见或团聚时,将违禁品藏匿在会见的物品中或随身带入共餐场所,一旦民警检查不严或搜身不细,导致违禁品流入监内。这种方式是一些所谓的“关系犯”所惯用的方式,因为民警往往被这部分罪犯的社会关系所迷惑,对其会见或共餐时接受的物品碍于情面不去检查或检查不细,从而使违禁品流入监内。4、邮寄物品裹藏带入。这种方式通常以夹带现金、手机芯片等小物件为主,查抄起来比较困难,稍有疏忽,违禁品便会流入监内,危害较大。5、外来车辆带入。随着狱内劳务加工的日益壮大,外来车辆进入监内装卸货物频繁,为违禁品流入监内提供了可乘之机。6、罪犯通过外工、外医与社会人员接触之机,将违禁品带入监内。主要是戒护民警管理不严、看守所民警搜身不细造成的。四、造成违禁品屡禁不绝的原因狱内违禁品屡查屡有、屡清不绝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感情因素与利益驱动相互作用”。部分民警、职工及外协人员与罪犯长期相处,时间久了便会淡化身份意识,游离在与罪犯“朋友化”、“感情化”的边缘,从先为罪犯捎带烟、食品等违禁品做起,逐渐演变为替罪犯夹带、保管现金、手机等违禁品。还有部分民警、职工及外协人员贪图金钱,被罪犯提供的小恩小惠所迷惑,受利益驱使甘愿冒风险,为罪犯传递、保管违禁品,这部分人是导致违禁品源源流入监内的主体,也是把违禁品问题转变为队伍建设问题的主导原因。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其他几种原因: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个别监狱领导缺乏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对违禁品流入监内的危害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狱内发现违禁品后不能深挖根源,查清渠道,深究责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是治标不治本,根本起不到惩戒作用。2、从严治警缺乏力度。个别监狱对民警队伍建设工作不够重视,缺少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民警,缺乏有效的惩处手段,对一些思想出现偏差的民警往往采取迁就的态度,一味地隐瞒、包庇,不能及时对其思想和行为进行矫正,致使个别民警价值观扭曲,思想麻痹,界线不清,在罪犯的利诱下,丧失原则立场,成为罪犯的运输员、保管员。3、规章制度落实不严。个别民警对监管制度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措施,致使监狱门卫对进出车辆、人员携带物品检查流于形式,民警对罪犯与犯属会见、共餐时的物品和人身检查不严格细致;民警直接管理不到位,存在死角死面,深入现场巡视较少,清监搜身不够彻底;罪犯互监联保措施不力,罪犯互监互控意识淡化,狱内敌情不明,耳目不灵,民警不能及时掌握狱内违禁品的信息。4、惩治措施缺乏依据。由于监狱法和其它法律法规没有明确条文规定:向狱内携带违禁品是违法犯罪行为;罪犯偷运、私藏违禁品可按破坏监管秩序罪论处。因此,监狱发现外协人员携带违禁品只能将违禁品没收,将当事人逐出监狱了事。对偷运、私藏违禁品的罪犯也只能采取紧闭、扣除奖励分等处罚方式,缺乏严厉的处罚手段,罪犯违纪“成本”较低,达不到有效的震慑作用,一些短刑犯有恃无恐,屡犯不止。5、防控手段严重落后。我省大多数监狱查抄违禁品还基本停留在人工检查的原始阶段。监狱的会见室、共餐室接待任务重,人流量大,人工检查难免出现疏漏。监狱的大门由于缺少先进的安检设备,对进出监门的车辆和人员难以做到全面细致检查。这些均为违禁品流入监内提供了方便。6、管理方式存在疏漏。一些监狱由于使生产厂房面积不足,库房、厂房混在一起,为罪犯藏匿违禁品提供了较大空间,在常规清监检查中,监狱民警清查的覆盖面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在狭小的劳动空间内又无法避免外协人员与罪犯混岗作业现象,监狱对此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五、狱内违禁品的防治手段1、加强思想教育。首先要加强民警的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广大民警细算“政治、经济、健康、家庭、人生”五笔帐,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筑牢思想防线。其次要加强对外协人员、监狱职工的遵规守纪教育,一方面对其本人讲明政策,明确责任和义务,切实增强其法纪意识和特殊环境下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严肃纪律,设立责任保证金,给其以危机感。第三要加强对罪犯的利害关系教育,给罪犯算明白“改造帐、前途帐、家庭账”,使其明白铤而走险的严重后果,同时还应结合奖惩办法给予控制,鼓励罪犯主动上交违禁品或检举揭发违禁品。第四要加强对罪犯家属、朋友的劝戒工作,对他们晓以利害,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积极协助民警做好对罪犯的联合帮教工作。2、堵住流入渠道。一要强化民警直接管理,严格落实罪犯互监联保制度,加强对罪犯学习、生活、劳动三大现场的巡查管理和行为控制,保证罪犯不脱管失控,从而减少罪犯私藏和使用违禁品的机会。二要强化门卫管理,严把大门关,加强对出入监门的车辆和人员的严格检查,对外工、外医罪犯要严格搜身检查,坚决杜绝违禁品从监门流入监内。三要强化民警对会见、共餐、团聚三室的直接管理,实施现场监视、监听,每个环节都要加强对接受物品和罪犯的搜身检查,防止罪犯利用会见、共餐、团聚环节将违禁品带入监内。四要强化对邮寄物品的检查,要规定邮寄许可物品的种类、体积、重量,杜绝违禁品裹藏进入监内。3、控制接触人群。一要加强对缺乏身份意识,与罪犯界线不清,与罪犯关系“同事化”或“朋友化”、有携带违禁品劣迹史的民警和监狱职工的控制,对待这些人不仅要常上教育课、常打预防针,劝其悬崖勒马,而且要时刻掌握其行为动向,对他们的言行举止悉数了解。二要加强对重点罪犯的控制,尤其要加强对关系犯、短刑犯和有使用、私藏违禁品前科罪犯的控制,对这部分罪犯要做到专人承包、专人包夹,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三要加强对外协人员的控制,尤其要加强对爱贪图便宜、遵规守纪意识淡薄这部分人员的控制,对他们在监内的活动实行全程监控,做到行为限制、范围限制。4、掐断传播途径。一要不断加大清查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公开的清监活动与秘密的侦察活动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罪犯的生活、生产、学习场所进行清监检查,对藏匿违禁品的罪犯造成压力,压缩违禁品生存的空间。二要严格民警、职工和外协人员带入监内的许可物品,在监外设立更衣室和储物柜,民警、职工、外协人员进入监门前必须把一切不许可的物品存放到监外,掐断违禁品的内流途径。三要实行值班封闭制,民警值班期间不许出监门,如遇特殊情况须向带班领导报告请示,非值班民警在没有接到紧急任务的情况下不许接近监门,掐断违禁品的外流途径。四要在监内实行亲情电话、狱内超市“一卡通”,罪犯一切消费均通过划卡实现,掐断违禁品的流通循环途径。5、提高防范能力。一要提高人防能力,加大狱情分析力度和耳目建设,建立全员参与的大狱侦网络,同时建立长效责任机制,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制,在全狱范围内形成一级向一级负责,人人有压力,个个抓防范的工作格局。二要加大技防能力,监狱外部架设安检系统,在大门安装安检门、地面监控探头等,提高防范性能;监狱内部完善监控系统和手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