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國 際 貿 易國際貿易術語又稱價格術語。 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所承擔的義務,會影響到商品的價格。 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把某些和價格密切相關的貿易條件與價格直接聯係在一起,形成了若幹種報價的模式。每一模式都規定了買賣雙方在某些貿易條件中所承擔的義務。用來表明這種義務的術語,稱之為貿易術語。 貿易術語所表示的貿易條件,主要分兩個方面:其一,說明商品的價格構成,是否包括成本以外的主要從屬費用,即運費和保險;其二,確定交貨條件,即說明買賣雙方在交接貨物方面彼此所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的劃分。 貿易術語是國際貿易中表示價格的必不可少的內容。開報價中使用貿易術語,明確了雙方在貨物交接方面各自應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說明了商品的價格構成。從而簡化了交易磋商的手續,縮短了成交時間。由於規定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對買賣雙方應該承擔的義務,作了完整而確切的解釋,因而避免了由於對合同條款的理解不一致,在履約中可能產生的某些爭議。 有關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主要有三種。 A(1932年華沙一牛津規則)(W.O.Rule) 由國際貨協會制訂,本規則共21條,主要說明CIF買賣合同性質。具體規定了買賣雙方所承擔的費用、風險和責任。 B1941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正本 由美國九大商業團體制訂,對以下六種術語作了解釋: (1)SX(point of origin)產地交貨價。(2)FOB運輸工具上交貨價。 FOB又分為六種,其中第五種為裝運港船上交貨價FOB vessel(named port of shipment)。 (3)FAS船邊交貨價。(4)C&F 成本加運費(目的港)價。(5)CIF成本加保險費、運費目的港)價。(6)EX DOCK目的港碼頭交貨價。該慣例在美洲國家影響較大。在與採用該慣例的國家貿易時,要特別注意與其他慣例的差別,雙方應在合同中明確規定貿易術語所依據的慣例。 C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由國際商會制訂,目前通用的是1990年的修訂版,稱為199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1990),於199O年7月1日正式生效。 該通則共包含四組13種貿易術語。見表 E組:啟運EXW工廠交貨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F組:主運費未付FCA交貨承運人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FAS裝運港船邊交貨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FOB裝運港船上交貨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C組:主運費已付CFR成本加運費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CIF成本加保險費、運費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CPT運費付至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CIP運費、保險費付至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D組:到達DAF邊境交貨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DES目的港船上交貨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DEQ目的港船上交貨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DDU未完稅交貨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DDP完稅後交貨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目前,(INCOTERM 1990)已被世界各國廣泛採納。甚至連美國商會等團體也向美國商人推薦使用這一慣例,以取代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正本。 三種貿易術語: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中共有13個貿易術語,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裝運港交貨的三種術語;FOB,CFR和CIF。 這三種貿易術語,都只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買賣雙方在貨物交接方式和責任、費用、風險劃分中所承擔的義務基本一致,只是在運輸和保險的責任上有所區別。 A FOB(.named port of shipment)裝運港船上交貨 (指定裝運港) 按照通則的解釋,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指定的裝運港將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上,並及時通知買方。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風險即由賣方轉移至買方。 買方負責租船訂艙,支付運費,在合同規定的期間到達裝運港接運貨物,並將船名及裝船日期給予賣方充分的通知。 賣方要負責取得出口報關所需的各種證件,並負責辦理出口手續。買方則負責取得進口報關所需的各種證件,並負責進口報關。 賣方應向買方提供通常的單證,證明已完成交貨裝船的義務。 其中的運輸單據則應在買方承擔費用和風險的條件下,賣方給予一切協助,取得有關運輸合同的運輸單據。買方應接受與合同相符的貨物和單據,並按照合同規定支付貨款。 B CFR(.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 CFR與FOB不同之處在於,由賣方負責租船訂艙並支付運費。按通則解釋,賣方只需按通常條件租船訂艙,經習慣航線運送貨物。 CFR在貨物裝船、風險轉移、辦理進出口手續和交單、接單付款方面,買賣雙方的義務和FOB是相同的。 C CIF(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CIF與CFR相比,買賣雙方所承擔的義務相同。但以CIF方式成交,賣方還承擔為貨物辦理運輸保險並支付保險費的義務。在FOB和CFR中,由於買方是為自己所承擔的運輸風險而辦理保險,因而不構成一種義務、按通則解釋,賣方應在不遲於貨物越過船舷時,辦理貨運保險。在合同無明示時,賣方可按保險條款中低責任的險別投保,投保金額最低為CIF價格的110。 在具體業務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A.風險和費用的劃分界限問題 通則以“報過船舷”作為劃分買賣雙方所承擔的風險和費用責任的界限。這裏的風險是指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而費用是指正常運費以外的費用。但從實際作業來看,裝船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從岸上起吊到裝船入艙。不可能在船舷這條界限劃分雙方的責任。由於通則作為慣例並不是強制性的,在買賣合同中,雙方可以另行約定。實際業務中,賣方應向買方提供“已裝船提單”,這表明雙方約定由賣方承擔貨物裝入船艙為止的一切風險和費用責任。 B.FOB方式中的船貸啣接問題通則規定,買方應給予賣方關於船名、裝船地點和所要求的交貨時間的充分的通知。在實務中,為了保證賣方備貨和買方派船接貨互相啣接。這一到船通知是必不可少的。如有需要,可在合同中對買方應在船到港多少時間前通知賣方作出規定。 C.CFR方式中的已裝船通知 CFR方式中,賣方向買方發出已裝船通知,具有通知買方及時辦理保險的作用。買方辦理進口貨物保險時,保險公司按有關的裝船通知承保。如果賣方未能及時向買方發出已裝船通知。致使買方未能及時辦理保險,則萬一貨物在運輸途中發生滅失或損壞,其風險仍由賣方承擔。所以,CFR方式中,賣方應特別注意及時向買方發出裝船通知。 D.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正本中的FOB修正本中將FOB分為六種,只有第五種是裝運港船上交貨。與通則的FOB相近,但該術語的出口報關的責任在買方而不在賣方。所以我國在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洽談進口貿易使用FOB方式成交時,除在FOB後注明Vessel外。還應明確由對方(賣方)負責辦理出口結關手續。 E.關於租船運輸時,裝卸費用的負擔問題 如果使用班輪運輸,班輪運費內包括了裝卸費用。但在大宗貨使用租船運輸時,船方是否承擔裝卸責任,也即運費中是否包括裝卸費用,需由租船合同另行規定。故買賣雙方在商定買賣合同,應明確裝卸費用由誰負擔。通常以貿易術語的變形,即在貿易術語後加列字句來加以說明。 A.以FOB方式成交,紀明確裝船費用由何方負擔。常見的FOB術語的變形有: FOB Liner Terms(FOB班輪條件),裝船費用按照班輪的做、由支付運費的一方,即買方負擔。 FOB Under Tackle(FOB吊鉤下交貨),賣方負責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船只吊鉤所及之處,吊裝費用由買方負擔。 FOB Stowed(FOB理艙費在內),賣方負擔將貨物裝入船倉並承擔包括理船費在內的裝船費用。理艙費是指貨物入艙後進行安置和整理的費用。 FOB Trimmed(FOB平艙費在內),賣方負擔將貨物裝入船倉並承擔包括平艙費在內的裝船費用。平艙費是指對入艙的散裝貨物平整所產生的費用。 B.以CFR和CIF方式成交。需明確卸貨費用由誰負擔。CFR和CIF術語的變形相類似、以CIF為例,主要有: CIF Liner Terms(CIF班輪條件),卸貨費由支付運費的一方,即賣方負擔。 CIF Ex Ships Hold(CIF艙底交貨),買方負擔將貨物從艙底吊卸到碼頭的費用。 CIF Landed(CIF卸到岸上),賣方負擔將貨物卸到目的港岸上的費用。包括駁船費和碼頭費。 F.象徵性交貨 賣方在裝運港將貨物裝至船上以運交買方,然後賣方通過一定程序(比如:付款交單、信用證)向買方提交包括物權憑證(海運提單)在內的全部合格單據,即完成了交貨義務,運輸單據上的出單(或裝運)日期,即為“交貨日期”、這種方式稱為象徵性交貨。以這種方式訂立的合同,賣方只負責裝運,無需保證到貨,所以又稱為裝運合同,以區別於交貨合同。 FOB、CFR、CIF 三種術語,均屬於象徵性交貨,與之相對應,買方是憑單付款,所以裝運單據在這類交易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貨交承運人”的概念 向承運人交貨的貿易術語有三種,它們是: FCA(.named carrier)貨交承運人(.指定地點) CPT(.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CIP(.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這三種貿易術語不僅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而且適用於航空運輸、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它們均屬於象徵性交貨。 通則對在不同運輸方式下的“貨交承運人”這一交貨條件,作了具體的規定:鐵路運輸中貨物夠裝滿一整車或整集裝箱,以及內河運輸和公路運輸中在賣方所在地點交貨時,賣方有責任把貨物裝入運輸工具。在其他情況下,賣方都是在承運人所在地點交貨,只需把貨物交給承運人照管,即履行了交貨義務。這一規定,對於海上運輸來說,明顯不同於越過船舷交到船上的船傳統方式。 FCA、CPT、CIP與傳統的FOB、CFR、CIF相比較。有以下三個共同點:(1)都是象徵性交貨,相應的買賣合同為裝運合同;(2)均由出口方負責出口報關,進口方負責進口報關;(3)買賣雙方所承擔的運輸、保險責任互相對應、即FCA和FOB一樣,由買方辦理運輸,CPT和CFR一樣,由賣方辦理運輸,而CPT和CFR一樣,由賣方承擔辦理運輸和保險的責任。 由此而產生的操作注意事項,也是相類似的。 這兩類貿易術語的主要不同點在於:(1)適合的運輸方式不同、FCA、CPT、CIP適合於各種運輸方式,而FOB、CFR、ClF,只適合於海運和內河運輸;(2)風險點不同。FCA、CPT、CIP方式中,買賣雙方風險和費用的責任劃分以“貨交承運人”為界,而傳統的貿易術語則以“船舷”為界;(3)裝卸費用負擔不同。FCA、CPT 、 CIP由承運人負責裝卸,因而不存在需要使用貿易術語變形的問題(4)運輸單據性質不同。海運提單具有物權憑證的性質,而航空運單和鐵路運單等,不具有這一性質。 所以,除了風險點不同之外,可以把FCA、CPT、CIP看成是 FOB、CFR、CIF方式從海運向各種運輸方式的延伸。 貿易術語的表達與使用 貿易術語的表達:貿易術語應在貨物單價中得到表達。 在國際貨物貿易合同中,單價應包括:計價單位、價格及貿易術語。其中應注意在貿易術語的縮寫字母後面,寫上規定的裝運地(港)或國的地(港)。 例如:每噸1000美元 FOB上海,此處上海應為裝運港。每噸1100美元CIF紐約,此處紐約應為目的港。每噸1200美元CIP紐約希思羅機場。此處紐約希思羅機場應為空運目的地。 貿易術語的使用:不同的貿易術語買賣雙方承擔不同的義務。採用何種貿易術語,既關係到雙方的利益所在,也關係到能否順利履約,所以在洽談交易時,雙方應恰當地選擇貿易術語。目前在國際貿易中,較多使用象徵性交貨的術語、即以裝運港或裝運地交貨的方式成交。我國外貿企業在進出口業務中,對貿易術語的選用主要考慮下列因素: 有利於我國遠洋運輸業和保險業的發展,增收減支。我國在進口貿易中,大多使用FOB或FCA術語。在出口貿易中,則爭取按CIF或CIP方式成交。 有利於發展雙方的合作關係。有些國家規定進口貿易必須在本國投保,有些買方為了謀求保險費的優惠,與保險公司訂有預保合同,則我方可同意按CFR和CPT方式出口。在大宗商品出口時,國外買方為謀求以較低運價租船,我方也可按FOB或FCA方式與之成交。 與運輸方式相適應。FOB、CFR、CIF 只適合於海洋運輸和內河運輸。在航空運輸和鐵路運輸情況下,自應採取FCA、CPT、CIP術語。但即使是海洋運輸。在以集裝箱方式運輸時,出口商在貨交承運人後即失去了對貨物的控制,因而作為出口方,應盡量採用FCA、CPT、CIP方式成交。此類貿易術語還有利於出口方提早轉移風險,提前出具運輸單據,早日收匯,加快資金周轉。 重視規避風險。我方進口大宗貨物需以租船方式裝運時,原則上應採用FOB方式,由我方自行租船、投保,以避免賣方與船方勾結,利用租船提單,騙取貨款。 其他貿易術語 1.工廠交貨(.指定地點): 本術語以EXW(nmed place)表示 賣方在其商品的產地或儲存地將貨物交由買方處置,即完成了交貨義務、買方則負責自行將貨物裝運,並承擔其間的全部風險、責任和費用。包括貨物出入境手續和費用。 這個術語是賣方承擔義務最少的貿易術語,如買方無法直接或間接辦理貨物出境手續時,則不宜採用這一方式。 2.船邊交貨(指定裝運港): 本術語以FAS( named port of hipment)表示 賣方負責將貨物交至裝運港買方指定的船邊,若買方所派船只不能靠岸,賣方應負責用駁船把貨物運至船邊,賣方在船邊完成交貨義務。 裝船,出口結關的手續和費用,均由買方承擔。 如買方無法直接或間接辦理出口手續,則不宜採用這一方式。 3.邊境交貨(.指定地點): 本術語以DAF(.named place)表示 賣方負責辦理貨物的出口結關手續,將貨物運至邊境的指定交貨地點(出口國或進口國的邊境),將貨物交由買方處置,即完成交貨義務。 這一術語主要適用於毗鄰國家之間的陸路運輸交易。但術語本身對運輸方式來加限制。 4.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 本術語以DES(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表示 賣方負責將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港,在目的港船上將貨物置於買方的控制之下,即完成了交貨義務。 DES和CIF在主要價格構成上有相同之處,即貨價中都包含運費和保險費。但買賣雙方在貨物交接手續、費用和風險責任劃分上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CIF是象徵性交貨,買方應憑單付款;DES是實際交貨。賣方必須把貨物置於買方實際控制之下,買方才有責任付款。 費用和風險的責任劃分不同。CIF以裝運港船舷為界;而DES以在目的港實際交貨後為責任轉移的界限。 保險性質不同。CIF中賣方辦理保險是一種義務,應按臺同或慣例規定履行;而DES賣方是為自己買保險,不構成一種義務。 CIF合同為裝運臺同,只規定裝運時間;DES合同為交貨合同。必須規定到貨時間。 5.目的港碼頭交貨(.指定目的港): 本術語以DEQ(.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表示 賣方負責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並卸至碼頭賣方還應負責取得進口結關的有關證件,辦理進口手續,然後將貨物置於買方的控制之下。 通常情況下,DEQ後面應加注“Duty Paid”,即由賣方支付進口關稅、進口增值稅等稅、捐。 如果雙方當事人同意賣方不負擔增值稅(VAT),則應加注 “VAT Unpaid”。 如果雙方當事人同意由買方負責辦理進口結關手續並支付關稅,則應加注“Duty UnPaid”。 6.未完稅交貨(.指定目的地): 本術語以DDU(.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表示 賣方將貨物運至進口國的指定地,交由買方處置,賣方並承擔貨物運至該處的費用和風險(不包括關稅、捐稅及進口時應支付的其他官費,以及辦理海關手續的費用和風險)。買方必須負擔由於他未及時辦理貨物進口結關手續而引起的額外費用和風險。 該術語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實際業務中貨物均以集裝箱方式裝載。 7.備完稅後交貨(.指定自的地): 本術語以DDP(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表示 賣方將貨物運至進口國的指定地點,交由買方處置。賣方還應承擔交貨前的一切風險、責任和費用,其中包把貨物進口報關的手續和費用,以及支付進口關稅和其他捐稅。 與EXW相反,DDP是賣方所承擔的義務最多的貿易術承術語。 本術語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實際業務中貨物均以集裝箱方式裝載。 租賃貿易 租賃貿易是當代經濟交易中最為活躍的一種貿易方式。發達國家的固定資產投資,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通過租賃貿易方式實現的,無論在國內或國際貿易中,租賃市場是一個對供需雙方均有十分吸引力的市場。 A. 基本概念 租賃貿易是指企業之間較長期的動產租賃。 租賃對象主要是資本貨物,包括機電設備、運輸設備、建築機械、醫療器械、飛機船舶,直至各種大型成套設備和設施等。 出租人一般為準金融機構,即附屬於銀行或信托投資公司的租賃公司,也有專業租賃公司或生產制造商兼營自己產品的租賃業務。 承租人通常為生產或服務企業。 租賃貿易是在信貸基礎上進行的。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所需設備,承租人則按租賃合同向出租人定期支付租金、設備的所有權屬於出租人,承租人取得的是使用權。租賃期一般較長,是一種以融物的形式實現中長期資金融通的貿易方式。 租賃貿易往往是三邊貿易,即有三個當事人: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貨商。承租人選定所需設備和供應商後,由租賃公司洽談購買;一般程序如圖所示: 在租賃貿易中,除非承租人自身有足夠好的信譽,經租賃公司評估後,在一定額度內實現租賃、通常租賃公司要求承租人提供經濟擔保人,比如,銀行、投資信托公司、保險公司等出具的保函。 B. 租賃貿易的作用 租賃貿易實質上是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信貸的一種交易方式。 從利用外資、引進設備的角度看,它與一般的中長期信貸和延期付款有相似之處,但對供需雙方來說,有其特有的優越性: a.對承租人而言。 企業利用中長期信貸或延期付款方式購入設備,將記錄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內。而租賃的設備,則不作為企業的負債記錄,不影響企業的舉債能力。 即使企業能以自有資金購入設備。若改用租賃方式,則可增強 流動資金的周轉能力,改善企業的資產質量。 承租人支付的租金可列入生產或經營成本從而降低了企業應稅收人的數額。 承租人可按自身需要選擇生產廠商和所需設備,確定技術指標、而租賃公司作為市場中的大買家,往往擁有優越的談判地位,能以相對優惠的價格購進設備,從而降低承租人支付的租金。 以租賃方式引進設備,承租人只須和租賃公司達成協議,而落實資金和採購設備均由租賃公司負責,故而業務環節減少,設備到位所需時間較短。 承租人可以分享租賃公司所享受的減免稅優惠以及所具有的資金運作優勢,從而降低租金支出。 承租人所支付的租金,包括設備價款、利息和租賃手續費。租金在租賃期內一般固定不變,而中長期貸款的利率往往是浮動的,有上升的趨勢。 國際市場是買方市場、承租人作為用戶,具有一定的優勢,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一定條件下,比起直接獲得國外出口信貸,更具現實性和更為經濟,比起外商直接投資,在收益分配和經營控制上更有利於設備引進方。 b. 對出租人而言 出租人購買設備進行租賃業務,作為設備所有人、可享受投資減稅待遇,以及折舊或按政策加速折舊的優惠。 金融租賃公司作為出租人,租賃貿易也是一種金融業務。由此擴大了資金投放市場。由於擁有設備所有權和應收租主的承諾貸款風險較小。 專業租賃公司作為出租人,一般只需支付所購設備款項的204O,其餘部分則以設備所有權和租金受讓權作為抵押,由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貸款、但出租人仍享有全部減稅利益。 一些大型制造公司在往附設租賃公司,通過以租代銷擴大出口業務。特別對於一些售價高,相對陳舊老化的設備,租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促銷方式。 C. 租賃貿易的種類 a. 融資租賃(Financial Lease)。融資租賃的標的物主要是設租賃公司出資購買用戶選定的設備,出租給用戶。租賃期較長,接近設備的使用期。租賃期內由用戶自行維修保養,租賃期滿,設備歸用戶所有。或者由用戶支付殘值後擁有設備。 在整個設備使用期內只租給一個用戶,租賃公司按設備成本利息加上費用,分攤成租金向承租人收取,故而又稱為完全支付租賃”或“一次性租賃”。這是最基本的租賃形式。 b. 經營租賃(Operating Lease)。 這種形式的租賃期限較短,在設備使用的有效期內,不僅僅租給一個用戶,每個用戶所繳付的租金只相當於設備投資的一部分,故又稱為“不完全支付”租賃。在租賃期內,由出租人提供設備維修保養服務,以期保持設備的良好狀態供再次出租。對承租人來說,這種租賃方式和提供的服務,使他獲得了始終保持正常運轉的高新技術設備,但租金也比較高。 經營租賃的標的物是通用設備。當承租人只需短期使用某種通用設備時,往往採用這種租賃方式 。 經營租賃的出租人通常是生產制造商兼營的租賃公司或者專業租賃公司。 c. 轉租租賃。 我國在以租賃方式引進國外設備時,往往由我國的租賃公司作為承租人向國外租賃公司租用設備,然後再將該設備轉租給國內用戶。經營轉租業務的租賃公司,一方面為用戶企業提供了信用擔保,即以自已的名義承擔了支付租金的責任。另一方面又為用戶承辦涉外租賃合同的洽談和簽訂,以及各項進口手續和費用。 我國租賃公司除辦理轉租賃外,也作為中介機構為國內用戶企業介紹國外租賃公司,由用戶企業與國外公司直接簽約。我國租賃公司開立保函,為國內承租人定期支付租金作保。 d. 回租租賃。 承租人向出租人租賃原來屬於自己的設施。般做法是先由承租人和出租人簽訂租賃協議,然後再企訂買賣合同,由出租人購進標的物,將其租給承租人,即原物主。這種租賃方式主要用於不動產,由於承租人缺少資金而出售不動產以籌措所需資金。 回租租賃均為融資租賃。標的物的售價將分攤在各期租金中。故在回租租賃業務中,標的物的售價往往並不反映真正的市場價,而更多取決於承租人所需資金的數額。當然也不可能超過其真進的市場價。 D. 租金和租期 構成租金的主要項目包括租賃標的物的購置成本、租賃期間的利息和費用、經營開支、稅收和利潤。一般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其中利息是最關鍵的一個項目。它和租期有關、租期愈長,相應的利率就愈高、也和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以及所享受的減免稅優雙有關。 融資租賃是一次性租賃故租期最長可與設備使用的有效期一致、但如果承租人有足夠的支付能力,在不造成企業負擔過重的情況下,縮短租期,有利於減少利息負擔。 E. 國際租賃貿易的一般做法 以融資租賃為例說明國際租賃貿易的一般做法: 委托租賃。用戶企業將已選定的租賃物品向租賃公司提示,井填寫租賃委托書。租賃委托書中應包括企業資產負債狀況及經營指標。如有必要,應表明可以提供的擔保。 洽購標的物。由用戶企業或租賃公司或雙方聯合,與租賃標的物的制造廠或供應商磋商購買標的物的貿易條件。 簽訂租賃合同。當購買標的物的貿易條件已商定,租賃公司即出具租賃費估價單。雙方然後就租期、租金、租賃標的物的交接驗收、維修保養以及保險等條件達成一致,並簽署租賃合同。 簽訂購貨合同。租賃公司與制造商就事先談妥的貿易條件,正式簽訂購貨合同。 交貨驗收。制造商按合同規定直接向用戶企業交貨。我國企業以租賃方式引進設備,其手續等同於一般進口貿易。用戶企業驗收合格,以承租人身份向租賃公司出具驗收收據。 支付租金和履行合同義務。承租人應按合同規定定期支付租金,並履行合同中規定的其他義務。租賃公司亦應按合同規定,承擔保險和維修責任。在融資租賃中,一般由用戶自行維修。 期滿留購。融資租賃期滿後,通常標的物所有權即歸承租人所有。租賃合同也可規定由用戶支付一定數額的設備殘值後,才擁有所有權。 加工裝配貿易的形式和特點 A.基本概念 對外加工裝配業務,是一種委托加工的貿易方式。由國外委托方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隊、配套件和包裝物料,必要時提供設備,由承接方企業按委托方的要求進行加工裝配。成品交委托方在國外銷售,承接方收取工繳費、對於委托方提供的設備價款,可結合補償貿易的做法,以勞務所得的工繳費抵償。 B.加工裝配貿易的形式 全部來料來件的加工裝配。國外委托方提供全部原輔材料和元器件,由承接方企業加工後,將成品交國外委托方,制件和成品均不計價,承接方按合同收取工繳費。 部分來料來件的加工裝配。國外委托方要求加工裝配的成品中有部分料件需由承接方提供,政承接方除收取工繳費外,還應收取所提供的料件的價款。 對口合同,各作各價。國外委托方和承接方簽署兩份對口合同。一份是委托方提供的原輔材料和元器件的銷售合同,一份是承接方出口成品的合同。對於全部來料來件,兩份合同的差價即為工繳費,對於部分來料來件,兩份合同的差價,既包括工繳費,也包括國內承接方所提供的料件的價款、以對口合同方式進行的加工裝配貿易,必須在合同中表明。承接方無需支付外匯。 C.加工裝配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的區別 這兩種加工貿易的共同之處在於原材料和元器件來自國外,加工後成品也銷往國外市場。但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 o 進料加工貿易中,進口料件和出口成品是兩筆獨立的交易,進料加工的企業需自籌資金從國外購入料件,然後自行向國外市場銷售,而裝配加工貿易則進、出為一筆交易的兩個方面料件和成品的所有權均同委托方所有,承接方元需支付進口費用也不承擔銷售風險。 o 進料加工貿易中,企業所獲得的是出口成品的利潤,利潤的大小取決於出口成品的市場行情、而加工裝配貿易,承接方收取的是工繳費,工繳費的大小以勞動力的費用,即工資水平作為核算基礎。兩者相比,進料加工貿易的收益大於加工裝配貿易,但風險也較大。 o c.進料加工貿易,企業有自主權,根據自身的技術、設備和生產能力,選擇市場上所適銷商品進料加工。而加工裝配貿易,則由委托方控制生產的品種、數量和銷售地區。 D.加工裝配業務的作用 加工裝配業務,對於委托方來說,是利用承接方的勞務,降低產品成本,對於承接方來說,則是以商品為載體的一種勞務輸出。 我國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把對外加工裝配業務作為利用外資的一種形式,在政策上加以保護和支持,因而發展迅速。加工裝配貿易額,在我國進出口總額中,已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應該說,這一貿易方式,在增加就業機會,繁榮地方經濟和推動出口貿易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 目前承接對外加工裝配貿易的企業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承接方為我國企業或合資企業,和委托方之間是單純的委托加工關係,通過承接加工業務,企業得以利用國外資金,發揮生產潛力,擴大出口,增加收入,並能獲得國際市場信息,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改善管理水平和改進工藝技術。另一種是國外委托方在國內直接投資設廠,然後以委托加工裝配的方式充分利用我國的政策優惠和低廉的勞動力,獲利豐厚,並一定程度上與我國原來的出口貿易爭奪市場。盡管目前這種“前店後廠”的方式對發展我國經濟利大於弊。但從長遠來看,把這一利用外資方式,用政策導向技術密集型和成本密集型產業,並加強稅務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我國對加工裝配貿易的管理 對外加工裝配業務是一種勞務貿易,有關合同的當事人是委托方和承接方。與一般貨物買賣合同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主要內容如下。 A.合同報批 對外加工裝配合同,須經對外經濟貿易部、國務院有關部委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對外經貿部門、或由它們授權的機關審批 。 報批時應填寫“加工裝配貿易申報表”一式四份,並附合同副本。 B.海關登記備案 自合同批準之日起一個月內,向海關提交批準文件和合同副本,如有必要,應隨附料、件和設備清單。 經審核後,由海關核發“對外加工裝配進出口貨物登記手冊”,其進出口貨物憑“登記手冊”辦理報關手續。對沒有辦理“登記注冊”的單位,其進出口貨物,海關不於放行。 C.進出口貨物的監管 料件、設備和成品進出口時,有關單位或其代理人應填寫進出口貨物專用報關單一式四份和發票、裝箱單等有關單證,以及“登記手冊”向進出口地海關申報。海關接受申報後,經查驗認可後放行。加工裝配貿易進口的料件,屬海關保稅貨物。自進口之日起至加工成成品出口之日止,應接受海關監管,有關單位必須將進口料件的使用和加工成品出口的情況列入海關認可的專門賬冊,海關有權隨時檢查。 D.核銷 加工裝配合同執行完成之後,有關單位應於最後一批成品出 口之日起一個月內,持“登記手冊”和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向海關辦理核銷手續。 對剩餘的料件,根據不同情況予以徵、免稅。 若進口料、件或成品因種種原因轉為內銷,必須經原審批機關批準和海關核準,並按一般進口貨物徵收關稅和進口增值稅。 運輸包裝的類型 商品總是和一定的包裝聯係在一起的。有些包裝已成為商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國際貿易中,包裝更有其特殊的意義,是主要貿易條件之一。 按包裝在商品流通過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為銷售包裝和運輸包裝,銷售包裝又稱內包裝,主要作用是保護商品、方便使用、促進銷售,並應符合銷售地國家的法律和法規。運輸包裝又稱外包裝,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商品、方便儲運和節省費用。 運輸包裝的類型 商品在運輸過程中,不一定都需要包裝。隨著運輸裝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大宗顆粒狀或液態商品,如糧食、水泥、石油等,都採用散裝方式,即直接裝入運輸工具內運送,配合機械化裝卸工作,既降低了成本,又加快了速度。另外有一類可以自行成件的商品,在運輸過程中,只需加以捆扎即可,這種方式稱為裸裝,如車輛、鋼材、木材等。 但絕大多數商品,在長途運輸過程中,需要進行運輸包裝,按其包裝方式,可分成單件包裝和集合包裝。 單件包裝,指貨物在運輸過程中作為一個計件單位的包裝。常用的有箱、包、桶、袋、簍、罐等。 集合包裝,是在單件包裝的基礎上,把若幹單件組合成一件大包裝。以適應港口機械化作業的要求。集合包裝能更好地保護商品,提高裝卸效率,節省運輸費用。常見的集合包裝方式有托盤、集裝袋和集裝箱。 運輸單據海運提單 | 鐵路運單 | 航空運單 | 多式聯運單據 運輸單據的種類很多,包括海運提單(Ocean Bill of Lading)、海運單(Sea Waybill)、航空運單(Air Waybill)、鐵路運單(Rail Waybill)、貨物承運收據(Cargo Receipt)和多式聯運單據(MTD)等。 A.海運提單 A.海運提單的性質和作用 海運提單是承運人收到貨物後出具的貨物收據,也是承運人所簽署的運輸契約的證明,提單還代表所載貨物的所有權,是一種物權憑證。 B.海運提單的種類 海運提單可以從不同角度,於以分類: 根據貨物是否裝船,可分為“已裝船提單”(Shipped B/L)和“備運提單”(Received for shipment B/L)。“備運提單上加注 “已裝船注記”後,即成為“已裝船提單”。 根據報單上對貨物外表狀況有無不良批注,可分為“清潔提單”和“不清潔提單”。國際貿易結算中,銀行只接受“清潔提單”,即承運人未在提單上批注貨物外表狀況有任何不良情況。 根據提單“收貨人”欄內的書寫內容,可分為“記名提單和“指示提單”、提單”收貨人”欄,又稱提單抬頭,表明貨物所有權的歸屬。記名提單,該欄記載特定收貨人名稱,只能由該收貨人提貨,不能轉讓。指示提單,又分不記名指示和記名指示:不記名指示提單僅填寫“To order“(憑指定),必須由托運人背書後才能轉讓,又稱“空白抬頭”。記名指示提單填寫“To the order of.”(憑某某指定),該某某即為具體的指示人,提單由其背書後可以轉讓,通常為受托銀行;背書又分兩種形式:一種由有權背書人單純簽署,稱為空白背書;另一種除背書人簽署外,還寫明被背書人(受讓人)的名稱,稱為記名背書。在國際貿易中,通常採用“憑指示空白背書提單”習慣上稱“空白抬頭、空白背書” 。 船舶運營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班輪提單和租船提單。班輪握本上載明運輸合同的條款,船貨雙方受其約束。而租船提單則受另行制定的租船合同約束,故在使用該提單時,往往要提供租船合同副本 。 B.鐵路運單 鐵路運輸分為國際鐵路聯運和通往港澳的國內鐵路運輸,分別使用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單和承運貨物收據。 A.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單 該運單為發送國鐵路和發貨人之間締結的運輸合同,運單簽發,即表示承運人已收到貨物並受理托運、裝車後加蓋承運日戳、即為承運。運單正本隨同貨物送至終點站交收貨人,是鐵路同收貨人交接貨物,核收運雜費用的依據。運用副本加蓋日戳後是賣方辦理銀行結算的憑證之一。 B.承運貨物收鋸 內地通過國內鐵路運往港澳地區出口貨物,一般都委托中國對外貿易運輸公司承辦、貨物裝車發運後,由外運公司簽發一份承運貨物收據給托運人托運人以此作為結匯憑證、承運貨物收據既是承運人出具的貨物收據,也是承運人與托運人簽署的運輸契約。 C.航空運單 航空運單是承運人與托運人之間簽訂的運輸契約,也是承運人或其代理人簽發的貨物收據。航空運單不僅應有承運人或其代理人簽字,還必須有托運人簽字。航空運單與鐵路運單一樣,不是物權憑證,不能憑以提取貨物,必須作成記名抬頭,不能背書轉讓。 收貨人憑航空公司的到貨通知單和有關證明提貨。 航空運單正本一式三份,分別交托運人航空公司和隨機帶交收貨人,副本若幹份由航空公司按規定分發。 D.多式聯運單據 多式聯運單據是由承運人或其代理人簽發,其作用與海運提單相似,既是貨物收據也是運輸契約的證明、在單據作成指示抬頭或不記名抬頭時,可作為物權憑證,經背書可以轉讓。 多式聯運單據表面上和聯運提單相倣,但聯運提單承運人只對自己執行的一段負責,而多式聯運承運人對全程負責;聯運提單由船公司簽發,包括海洋運輸在內的全程運輸,多式聯運單據由多式聯運承運人簽發,也包括全程運輸但多種運輸方式中,可以不包含海洋運輸。 交貨時間 合同中的裝運條款,應具體規定交貨時間、裝運地、目的地、能否分批裝運和轉運等內容。 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規定,對於FOB、CFR、CIF、FCA、 CPT、CIP的合同,賣方只要在合同規定的裝運地(港)將貨物裝到船上或交付承運人監管就算完成了交貨義務,以這類貿易術語成交的合同是一種裝運合同,合同中的交貨時間實際上是裝運時間,賣方對何時到貨並不承擔責任。而D組的貿易術語和EXW、FAS術語,則是賣方必須將貨物置於買方的實際控制之下。因而,合同中規定的交貨時間是買賣雙方實際交接貨物的時間。 交貨時間是合同中的重要條款。推遲和提前交貨都構成違約。 對於裝運合同中裝運期的規定,通常有下列作法: 規定明確的裝運時間,如1997年12月裝運、1977年12月31日前裝運、前者對裝運期規定了上下限,後者則只規定了最遲裝運日期。 規定收到信用證後若幹天裝運。採用信用證支付方式的合同,賣方為了避免買方未能開出或未能及時開立信用證而可能造成賣方損失的風險,有時可採用此種規定方法。此時賣方往往要等收到買方開來信用證後才開始備貨或投產,因而交貨時間與收到信用證的時間相關聯。 分批裝運和轉運 A.分批裝運 在大宗貨物交易中,買賣雙方根據運輸條件和供需情況,可在合同中規定分批裝運條款。 分批裝運條款可籠統規定允許賣方分批裝運,也可具體規定各批次的數量和裝運的日期,即分期裝運、後種做法對賣方有嚴格限制,按照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規定,若其中有一期未按信用證規定裝運,信用證對該期及以後備期均告失效。 慣例還規定,除非信用證明示不準分批裝運,可視作允許分批裝運。運輸單據表面上注明同一運輸工具、同一航次、同一目的地的多次裝運,即使注明不同的裝運日期或不同裝貨地點,也不視作分批裝運。 B.轉運 轉運包括運輸過程中的轉船、轉機以及從一種運輸工具上卸下再裝上另一種運輸工具的行為。 經修訂後於1993年生效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大大放寬了對轉運的限制。按其規定,信用證來明確禁止轉運,即為允許轉運、即使信用證禁止轉運,只要運輸單據包括全程運輸,該禁止只對港到港方式中非集裝箱化的件雜貨、散裝貨有效 。 匯票 國際貿易結算,基本上是非現金結算。使用以支付金錢為目的並且可以流通轉讓的債權憑證票據為主要的結算工具。 各國都對票據進行了立法。我國於1995年5月10日通過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並於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票據可分為匯票、本票和支票。國際貿易結算中以使用匯票為主。 匯票的定義 匯票(Bill of Exchange,Draft)是出票人簽發的,委托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 從以上定義可知,匯票是一種無條件支付的委托,有三個當事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匯票的內容 根據我國票據法規定,匯票必須記載下列事項: 表明“匯票”的字樣。 無條件支付的委托。應理解成匯票上不能記載支付條件。 確定的金額。 付款人名稱。在國際貿易中,通常是進口方或其指定銀行。 收款人名稱。在國際貿易中,通常是出口方或其指定銀行。 出票日期。 出票人簽章。匯票上未記載規定事項之一的,匯票無效。實際業務中匯票尚需列明付款日期、付款地點和出票地點。倘未列明,可根據票據法予以確定。 匯票的種類 匯票從不同角度可分成以下幾種: 按出票人不同,可分成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銀行匯票 (Banks Draft),出票人是銀行,付款人也是銀行。商業匯票(Cornercial Draft),出票人是企業或個人,付款人可以是企業、個人或銀行。 按是否附有包括運輸單據在內的商業單據,可分為光票和跟單匯票。光票(Clean Draft),指不附帶商業單據的匯票。銀行匯票多是光票。跟單匯票(Documentary Draft),指附有包括運輸單據在內的商業單據的匯票。跟單匯票多是商業匯票。 按付款日期不同,匯票可分為即期匯票和遠期匯票。匯票上付款日期有四種記載方式:見票即付(at sight);見票後若幹天付款(at days after sight);出票後若幹天付款(at days after date);定日付款(at a fixed day)。若匯票上未記載付款日期,則視作見票即付。見票即付的匯票為即期匯票。其他三種記載方式為遠期匯票。 按承兌人的不同,匯票只可分成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遠期的商業匯票,經企業或個人承兌後,稱為商業承兌匯票。遠期的商業匯票,經銀行承兌後,稱為銀行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後成為該匯票的主債務人,所以銀行承兌匯票是一種銀行信用。 票據行為 匯票使用過程中的各種行為,都由票據法加以規範。主要有出票、提示、承兌和付款。如需轉讓,通常應經過背書行為。如匯票遭拒付,還需作成拒絕證書和行使追索權。 匯票的票據行為簡圖如圖所示: 出票(Issue)。出票人簽發匯票並交付給收款人的行為。出票後,出票人即承擔保證匯票得到承兌和付款的責任。如匯票遭到拒付,出票人應接受持票人的追索,清償匯票金額、利息和有關費用。 提示(Presentation)。提示是持票人將匯票提交付款人要求承兌或付款的行為,是持票人要求取得票據權利的必要程序。提示又分付款提示和承兌提示。 承兌(Acceptance)。指付款人在持票人向其提示遠期匯票時,在匯票上簽名,承諾於匯票到期時付款的行為。具體做法是付款人在匯票正面寫明“承兌(Accepted)”字樣,注明承兌日期,於簽章後交還持票人。付款人一旦對匯票作承兌,即成為承兌人以主債務人的地位承擔匯票到期時付款的法律責任。 付款(Payment)。付款人在匯票到期日,向提示匯票的合法持票人足額付款。持票人將匯票注銷後交給付款人作為收款證明。匯票所代表的債務債權關係即告終止。 背書(endorsement)。票據包括匯票是可流通轉讓的證券。根據我國票據法規定,除非出票人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外,匯票的收款人可以以記名背書的方式轉讓匯票權利。即在匯票背面簽上自己的名字,並記載被背書人的名稱,然後把匯票交給被背書人即受讓人,受讓人成為持票人,是票據的債權人。受讓人有權以背書方式再行轉讓匯票的權利。在匯票經過不止一次轉讓時,背書必須連續,即被背書人和背書人名字前後一致。對受讓人來說,所有以前的背書人和出票人都是他的“前手”,對背書人來說,所有他轉讓以後的受讓人都是他的“後手”,前手對後手承擔匯票得到承兌和付款的責任。在金融市場上,最常見的背書轉讓為匯票的貼現,即遠期匯票經承兌後,尚未到期,持票人背書後,由銀行或貼現公司作為受讓人。從票面金額中扣減按貼現率結算的貼息後,將餘款付給持票人。 拒付和追索(DishonourRecourse)。持票人向付款人提示,付款人拒絕付款或拒絕承兌,均稱拒付。另外,付款人逃匿、死亡或宣告破產,以致持票人無法實現提示,也稱拒付。出現拒付,持票人有追索權。即有權向其前手(背書人、出票人)要求償付匯票金額、利息和其他費用的權利。在追索前必須按規定作成拒絕證書和發出拒付通知。拒絕證書,用以證明持票已進行提示而未獲結果,由付款地公證機構出具,也可由付款人自行出具退票理由書,或有關的司法文書。拒付通知。用以通知前手關於拒付的事實,使其準備償付並進行再追索。 本票 本票(Promssory Note)是出票人簽發的,承諾自己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這是我國票據法對本票的定義,指的是銀行本票。 國外票據法,允許企業和個人簽發本票,稱為一般本票。但在國際貿易中使用的本票,均為銀行本票。 銀行本票都是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赤峰市元宝山区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农发行黄冈市蕲春县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榆林市靖边县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农发行苏州市吴中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酒泉市肃州区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国家能源沧州市青县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吉安市新干县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固原原州区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30问及答案
- 国家能源菏泽市单县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赣州市南康区2025秋招笔试思维策略题专练及答案
- 物业服务提升方案模板
- 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含答案
- 信息科技风险安全
- 中建幕墙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诊所中药饮片清单汇编
- 红木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广西大学
- 招标代理机构遴选投标方案(技术标)
- 吊车施工专项方案
- 肺栓塞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缅怀先烈功绩弘扬先烈精神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