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_第1页
皮肤科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_第2页
皮肤科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 ( 1)常发生于盛夏及春末夏初,有日光暴晒史,青年男女多见。 ( 2)多发生于日光照射的部位,如颜面、颈前三角区、手背、前臂、背部等处。 ( 3)皮损有红斑、丘疹、水疱、结节、苔藓化等,皮损呈多形性,亦有破溃、抓痕、血痂等。 ( 4)自觉灼热、瘙痒、刺痛。 2 西医诊断: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 1)特殊的发病年龄、季节、间歇性发作、发疹形态及其与日光照射的关系可提示本病的诊断。 ( 2)光敏感试验可出现异常红斑反应或光激发试验阳性。 ( 3)除外其他可能的紫外线相关性皮肤病:询问化学物质接触史及服药史,除外光敏性接触性皮炎或光敏性药疹;自身抗体( 性或 活检除外红斑狼疮;血、尿、粪卟啉检查除外卟啉病。 (二) 证候诊断 : 1 热毒炽盛证:曝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肿胀、丘疹,自觉灼热、刺痛、瘙痒;伴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 湿毒蕴结证:曝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或大疱,破后流滋、糜烂结痂,自觉灼热、刺痛、瘙痒;伴身热,口不渴或喝不多饮;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案 (一)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或 中成药 1 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消斑。 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芩、黄连、栀子、青蒿、生石膏、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金银花等。 中成药:栀子金花丸,雷公藤多甙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2 湿毒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推荐方药:五皮饮加减。生薏苡仁、土茯苓、滑石、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牡丹皮、马齿苋、甘草等。 中成药:湿毒清胶囊,雷公藤多甙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二)静脉滴注 中 成 药 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选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 (三)中药外治 1 中药塌渍:选用马齿苋等中药煎煮取汁,纱布浸入药水敷于患部,每日4 5次。 2 中药汽化冷喷:中药局部湿敷后用低频脉冲治疗机(电薰仪)或负离子冷喷机对患处汽化治疗。 3 中药外搽:根据患者皮损特点可选用三黄洗剂、蜈黛软膏、青鹏软膏以及中药油膏、中药散剂等。 (四 )针灸治疗 1 体针法:取天柱、风池、风门、肺俞,施平补平泻法,不留针,再取百会、尺泽、足三里用补法。留针 20分钟。每日 1次。 2 耳穴压豆法:取肾上腺、神门、肺、大肠、内分泌,将王不留行至于小块胶布中央,然后贴在穴位上,嘱患者每日按压穴位数次,每次压 10分钟。 3 耳穴埋针法:取肾上腺、神门、肺、大肠、内分泌,用皮内针埋入,每天按压数次,每次压 10分钟。 (五)护理调摄 1 避免日光暴晒,夏日应缩短室外劳作时间。 2 外出应戴宽边遮阳帽、打遮阳伞、穿长袖衣裤;有本病发作史者,皮肤暴露部位外搽防晒霜剂。 3 避免搔抓,以免继发感染。 4 避免接触和摄入光敏物,如菠菜、油菜、芥菜、雪菜、苋菜、芹菜、小白菜、刺儿菜等富含呋喃香豆素的蔬菜;喹诺酮类、磺胺类、氯霉素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甲氧沙林、抗肿瘤药、抗真菌药、部分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非那根及某些中药如白芷、补骨脂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5 可多食富含番茄红素、 生素 E、维生素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积分值减少 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 95%积分值减少 7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 70积分值减少 3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积分值减少不足 30%。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 (治疗前积分 100% (二)评价方法 根据 分(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和 分(瘙痒程度直观模拟尺评分)法对患者不同部位皮损症状严重程度,所占面积的大小、瘙痒程度进行评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 1) 1 临床症状的评分:临床表现分为四项,即:红斑( E)、硬肿(水肿)丘疹( I)、表皮剥脱( x)、 苔藓化( 1L)。每一临床表现的严重度以 0 3分计分, 0=无, 1=轻, 2=中, 3=重。各种症状分值之间可记半级分,即 0 5。 2 临床表现面积大小评分:将全身分为 4 个部位,即:头颈( H)、上肢( 躯干( T)、下肢( 上肢包括腋外侧和手。躯干包括腋中部和腹股沟部。下肢包括臀和足部。皮损面积大小计算用患者手掌为 1估算,易于掌握。但在记分时需按中国新九分法换算成所占该部位的比例计分。皮损面 积占各部位面积的比例分值为 0 6,即: 0为无皮疹, 1为 10, 2为 10 19,3为 20 49, 4为 50 69, 5为 70 89, 6为 90 100。 8岁以上头颈为 10,上肢 20 ,躯干 30,下肢 40,而 0 7岁则头颈 20,上肢 20躯干 30,下肢 30。 8 岁以上患者,头颈部为( E+I+)面积 肢为( E+I+)面积 干为( E+I+)面积 肢为( E+I+)面积 0 7 岁患儿,则表中头颈部为( E+I+)面积 肢为( E+I+)面积 它不变。各部位分值相加即为 注: 肿)或丘疹, ( 2) 自述瘙痒程度用一个直观模拟标度尺测量,尺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