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课程设计--住宅供暖工程设计.doc_第1页
供热课程设计--住宅供暖工程设计.doc_第2页
供热课程设计--住宅供暖工程设计.doc_第3页
供热课程设计--住宅供暖工程设计.doc_第4页
供热课程设计--住宅供暖工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课程设计 住宅供暖工程设计 20092009 级级 电气工程电气工程 系系 专专 业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学学 号号 xxxxxx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XXXXXX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XXXXXX 完成日期完成日期 20122012 年年 1212 月月 3 3 日日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1 目 录 第一章 设计任务.2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2 1.3 设计步骤3 第二章 热负荷计算.3 2.1 建筑概述4 2.2 住宅供暖设计参数4 2.3 热负荷的计算依据5 2.3.1 热负荷组成 .5 2.3.2 主要计算公式6 2.4 手动计算标准层热负荷8 2.4.1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8 2.4.2 户间传热耗热量.9 2.4.1 冷风渗透耗热量.9 2.4.2 手算顶层屋顶热负荷及底层大面热负荷.9 2.5 建筑面积热指标19 第三章 供暖方案确定.19 3.1 热媒的选择19 3.2 供暖形式的确定19 3.3 供、回水方式19 3.4 系统敷设方式19 第四章 散热器的确定.22 4.1 散热器的选择23 4.2 散热器的计算24 4.3 散热器布置24 第五章 管路水力计算.25 5.1 绘制采暖系统图25 5.2 水力计算26 设计总结.27 参考文献.28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2 第一章 设计任务 1.1 设计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暖通空调、流体输配管网课程的理论和技 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算、制图和使用资料的能力。通过设计,了解 室内采暖系统的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利用这些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 采暖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 教学实践环节,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 设计步骤 本课程设计是完成普通住宅建筑分户计量热水供暖系统的工程设计,末端采暖 设备采用散热器,以对流采暖为主。主要设计步骤: 1收集资料 2确定室内、外设计参数 3确定热水供暖系统方案 1) 热媒的确定-供回水温度 95/70;85/60;75/50; 2) 确定供暖系统的形式及管道布置。 4供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5散热器的计算 1) 散热器形式的选择; 2) 散热器面积的计算与片数的确定; 3) 列出各房间散热器的组数,片数统计表。 6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1) 绘出供暖系统的轴测图; 2) 进行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7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设计概述:建筑物所在地点建筑面积,建筑物层次,其它设计依据等。 2) 设计方案概述;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3 3) 计算部份:设计部分的已知数据来源,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列表。 8绘制施工图 1) 供暖系统平面图(供回水干管、立管布置在平面图上) ; 2) 供暖系统轴测图(1:50 1:100) ; 3热力入口或节点的大洋图。 4撰写施工说明。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4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5 第二章 热负荷依据 2.1 建筑物概述 本设计为北京市某民用住宅楼散热器采暖系统,建筑平面图如图所示: 住宅楼共五层,层高 3 米,外窗高 1.5 米,阳台门高 2.4 米,外窗 1.8 米,户门 2.4 米。 基本资料如下: 外墙:K=0.8/()W 2 mC 。 外窗双玻:K=2.5/()W 2 mC 。 阳台门:单层铝合金推拉窗,K=2.0 /()W 2 mC 。 户门:K=3.0/()W 2 mC 。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6 隔墙、梯梯间隔墙:K=1.4/()W 2 mC 。 屋顶:K=0.8/()W 2 mC 。 楼板:K= 2.2/()W 2 mC 。 楼底:K= 0.8/()W 2 mC 。 户隔墙:K=1.4/()W 2 mC 。 地面为贴土不保温地面。 其他资料: 1. 热源:城市热网 2. 热媒:热水参数 Ctg 。 95C h 。 70t 3.采暖设备要求 散热器要求散热性能好,金属热强度大,承压能力高,价格便宜,经久耐用, 使用寿命长。 该设计中采暖设备选用散热器供暖。对散热器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热工性能方面的要求,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值越高,说明其散热性能越好。提高 散热器的散热量,增大散热器传热系数的方法,可以采用增加外壁散热面积(在外 壁上加肋片) 、提高散热器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和增加散热器向外辐射强度等途径。 经济方面的要求,散热器传给房间的位热量所需金属耗量越少,成本越低越好。 安装使用和工艺方面的要求,散热器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承压能力;散热器 的结构形式应便于组合成所需要的散热面积,结构尺寸要小,少占房间面积和空间, 散热器的生产工艺应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卫生美观方面的要求,散热器要外表光滑,不积灰和易于清扫,散热器的装设 不应影响房间的观感。 使用寿命的要求,散热器应不易被腐蚀和破损,使用年限长。 2.2 住宅供热设计参数 北京市供暖室外设计温度:C 。 9 朝向修正率: 表 2-1 朝向修正率 朝向东西南北 修正率-5%-5%-20%0 住宅设计供暖温度 :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7 表表 2-2 设计供暖温度 名称卧室餐厅厨房起居室卫生间 设计温度2020 152023 住户各房间面积: 2 m 表 2-3 底层面积 房间号101102103104105106107 面积21.614.8514.856.998497.24.32 表 2-4 标准层面积 房间号301302303304305306307 面积21.614.8514.856.998497.24.32 表 2-5 顶层面积 房间号501502503504505506507 面积21.614.8514.856.998497.24.32 2.3 供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供暖热负荷是设计中最基本的数据。它直接影响供暖系统方案的选择、供暖管 道管径和散热器等设备的确定、关系到供暖系统的使用和经济效果。 由于冬季室外温度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室内外的温差,因此在围护结构的基本耗 热量计算中采用日平均温差的稳态计算法。 2.3.1 热负荷组成 住宅供暖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Q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2-1) 123 QQQQW 式中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 1 Q W 冷风渗透耗热量,; 2 Q W 户间传热量,; 3 Q W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包括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两部分,附加耗热 量主要考虑朝向修正,外门附加,高度附加。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8 2.3.2 主要计算公式 1.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2-2)() NW qFK tt 式中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形成的热负荷() ;qW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围护结构面积() ;F 2 m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WC 。 2 m 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 N tC 。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 W tC 。 整个供暖房间的基本耗热量,应等于它的围护结构各部分(墙、窗、门、楼 1 j Q 板、屋顶、地面等)基本耗热量的总和。即 q (2- 1 jnw QqKF tta W 3) 2.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 1) 朝向修正率参考本设计 2.4 节; 2) 风力附加率 本设计不必要考虑风力附加; 3) 围护结构的高度附加 本设计中建筑层高均为,因此在本设计中高度附3m 加可以忽略。 3. 冷风渗透耗热量 =0.28Vw (2-4) 2 Q p c( wnn tt ) 式中:冷风渗透耗热量() ; 2 Q W V经门、窗隙入室内的总空气量,m3/h; 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本设计取; 3 415kg/m . 1 冷空气的定压比热,。 p c CKJ p 。 kg./1c 经门、窗隙入室内的总空气量按下式计算 (2-5)nlLV h 式中: L h每米每小时缝隙入室内的空气量; 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lm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9 n渗透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 (2-6) b ow b h vhL 2 4 . 0 5 . 03 . 0 式中: h 计算门窗中心标高,;m 0冬季室外最大风向的平均风速,m/s; 外门窗缝隙渗风系数,有表 1-81 查得 0.5。 b 门窗缝隙渗风指数,取 0.67; 4. 冷风侵入耗热量 开启外门时侵入的冷空气需要加热到室内温度,对于短时间开启无热风幕的外 门,可以用外门的基本耗热量乘以相应的附加率: =N (2-7) 3 Q mj Q . . 1 式中: 外门基本耗热量,; mj Q . . 1 W N考虑冷风侵入的外门附加率。 本设计中户门通过单元楼门与外界相隔并不与大气直接接触,因此可不考虑冷风侵 入。 5户间传热量 对于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在确定户内采暖设备容量和计算户内管道 时,还应考虑间歇供暖和分室调节引起的隔墙或楼板间的传热,计入向邻户传热引 起的耗热量附加,也称户间传热负荷,户间传热负荷不统计在供暖系统的总热负荷 内。 目前工程中户间传热负荷多按下式计算: (2-8) hjhh QxKF t 式中 户间总热负荷,; hj Q W 户间楼板或隔墙的传热系数,/(K); K W 2 m 户间楼板或隔墙的传热面积,; F 2 m 户间传热量附加率; h x 户间传热计算温差,。 h t 进行户间传热负荷计算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户间传热负荷的计算温差,一般宜取 58,本设计取 7。 h t (2)户间传热量附加率,是考虑户间楼板及隔墙同时发生传热的概率,一般 h x 可取 50%。对于顶层或底层房间,由于垂直方向只有向下或向上传热,宜考虑较大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10 概率,一般可取 70%80%。本设计底层取 70%,顶层取 75%,标准层取 50% 2.4 手动计算标准层热负荷 2.4.1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 1 Q 下面以 A-301、A-302 房间为例计算供暖设计热负荷。 302 房间承担热负荷的围护结构有西外墙、南外墙、南外窗以及上下楼板的户 间传热。 A-302 房间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q (2-9) nw qKF ttaW 式中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W; q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 ;K 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m2;F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n t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w t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a 整个供暖房间的基本耗热量,应等于它的围护结构各部分(墙、窗、门、楼 1 j Q 板、屋顶、地面等)基本耗热量的总和。即 q (2-10) 1 jnw QqKF tta W 西外墙: 西外墙的面积:4.5*3=13.5 基本耗热量 1 ()(1)=297.54 nwch qakF ttx 南外墙: 南外墙的面积:3.3*3-1.5*1.8=7.2 基本耗热量: 1 ()(1)=133.63 nwch qakF ttx 南外窗: 南外窗的面积:1.5*1.8=2.7 基本耗热量: 1 ()(1)=187.92 nwch qakF ttx 2.4.2 户间传热耗热量 (2)户间传热量: (2-11) hhhj tKFxQ -户间传热量附加率 h x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11 -户间楼板或隔墙的传热系数 K -户间楼板或隔墙的传热面积 F -户间传热计算温度 h t 下楼板面积:4.5*3.3=14.85 户间传热量:01.98 hhhj tKFxQW 即,总的户间传热耗热量为 196.02 W 2.4.3 冷风渗透耗热量 冷风渗透耗热量:() (2-12) 2 Q 0.28 p c w 0 L 1 l nw tt n -冷空气的比定压热容 p c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w -通过每米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理论渗透冷空气量 0 L -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 1 l -室内外温度差 nw tt -渗透冷空气量的修正系数 n () =79.23 2 Q 0.28 p c w 0 L 1 l nw tt n W 2.4.4 手算顶层屋顶热负荷及底层层大面热负荷 顶层屋顶热负荷 K 3 QtkFQ 3 底层地面热负荷 K 4 QtkFQ 4 标准层热负荷: 围护结构 耗热量修 正 房 间 编 号 房 间 名 称 名 称 及 方 向 面积 () 室内温 度() 室外温 度() 室内外 温差 () 传热系数 (w/ ) 温 差 修 正 系 数 朝 向 修 正% 修正耗 热量 (w) 冷风 渗透 耗热 量 (w) 房间耗 热量 (w) 户间热 负荷 (w) 房间总 耗热量 (w) 西 外 墙 13.50.81-5 297.54 东 内 墙 12.061.40.6 -5 133.19 301 起 居 室 东2.16 20-929 30.6 -5 112.75 0608.42886.42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12 内 门 南 内 墙 1.8721.40.6 -2013.1 南 内 门 1.72830.6 -20 51.84 上 楼 板 21.062.20.6 0139 下 楼 板 21.06 5 2.20.6 0139 西 外 墙 13.50.81-5 297.54 南 外 墙 7.20.81 -20 133.63 南 外 窗 2.7 20-929 2.51 -20 187.92 79.23698.32 上 楼 板 14.852.20.6 098.01 302 卧 室 下 楼 板 14.85 5 0.6 098.01 894.34 南 内 墙 4.831.40.6 -20 196.1 南 内 门 4.32 20-929 30.6 -20 175.39 北 内 墙 6.481.40.6 045.36 303 卧 室 东 内 13.5 5 1.40.6 -578.98 495.83691.85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13 墙 上 楼 板 14.852.20.6 078.98 下 楼 板 14.852.20.6 078.98 南 内 墙 6.481.40.6 -20 45.36 西 内 墙 9.721.40.6 -20 68.04 北 内 墙 1.872 5 1.40.6 -513.1 北 内 门 1.72830.6 -551.84 北 内 墙 2.8981.40.6 -580.68 北 内 窗 1.08 23-932 30.6 -556.38 315.4 上 楼 板 6.99842.20.6 046.19 304 卫 生 间 下 楼 板 6.9984 5 2.20.6 046.19 407.78 西 外 墙 90.81-5223.1 北 外 墙 90.810234.9305 卧 室 北 外 窗 2.16 20-929 2.510187.92 357.62 1003.61122.4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14 上 楼 板 92.20.6 059.4 下 楼 板 9 5 2.20.6 059.4 东 内 墙 8.281.40.6 -5 230.52230.52 上 楼 板 7.22.20.6 047.52306 餐 厅 下 楼 板 7.2 5 2.20,6 047.52 325.56 东 外 墙 4.50.81-5 117.45460.5 西 外 墙 4.50.81-5 117.45 北 外 墙 8.64 15-924 0.810225.5 上 楼 板 4.322.20.6 028.51 307 厨 房 下 楼 板 4.32 5 2.20.6 028.51 488.51 顶层热负荷: 表 2-7 热负荷计算表 围护结构耗热量修正 房 间 编 号 房 间 名 称 名 称 及 方 向 面积 () 室内 温度 () 室外 温度 () 室内 外温 差 () 传热系 数 (w/ ) 温 差 修 正 系 数 朝 向 修 正% 修正耗 热量 (w) 冷风 渗透 耗热 量 (w ) 房间耗热 量(w) 户间 热负 荷 (w) 房间总耗 热量 (w) 501 起 居 东 外 13.520-9290.81-5297.5401158.0861297.086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15 墙 西 内 墙 12.061.40.6-5133.19 东 内 门 2,1630.6-5112.75 南 内 墙 1.8721.40.6 -2013.1 南 内 门 1.72830.6 -2051.84 楼 顶 21.060.810549.666 室 下 楼 板 21.0652.20.60139 东 外 墙 13.50.81-5297.54 南 外 墙 7.20.81-20 133.63 南 外 窗 2.72.51-20 187.92 79.23 楼 顶 14.85 20-929 0.810387.585 1006.675 502 卧 室 下 楼 板 14.852.20.6098.01 1104.685 南 内 墙 4.831.40.6 -20196.1 南 内 门 4.32 20-929 30.6 -20 175.39 503 卧 室 北 内 6.4851.40.6045.36 883.415981.425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16 墙 西 内 墙 13.551.40.6-578.98 楼 顶 14.8520-9290.810387.585 下 楼 板 14.8552.20.6098.01 南 内 墙 6.4851.40.6 -2045.36 东 内 墙 9.7251.40.6-568.04 北 内 墙 1.87251.40.6-513.1 北 内 门 1.72830.6051.84 北 内 墙 2.8981.40.6080.68 北 内 窗 1.0830.6056.38 楼 顶 6.9984 23-932 0.810 182.658 2 498.0582 504 卫 生 间 下 楼 板 6.998452.20.6046.19 544.2482 西 外 墙 90.81-5223.1 北 外 墙 90.810234.9 505 卧 室 北 外 2.16 20-929 2.510187.92 357.6 2 1238.441297.84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17 窗 楼 顶 90.810234.9 下 楼 板 952.20.6059.4 西 内 墙 8.2851.40.6-5230.52 楼 顶 7.220-9290.810187.92 418.44 506 餐 厅 下 楼 板 7.252.20.6047.52 465.96 西 外 墙 4.50.81-5117.45573.152 东 外 墙 4.50.81-5117.45 北 外 墙 8.640.810225.5 楼 顶 4.32 15-924 0.810112.752 507 厨 房 下 楼 板 4.3252.20.6028.51 601.662 底层热负荷: 表 2-8 底层热负荷计算表 围护结构 耗热量修 正 房 间 编 号 房 间 名 称 名 称 及 方 向 面积 () 室内温 度() 室外温 度() 室内外 温差 () 传热系 数 (w/ ) 温差 修正 系数 朝 向 修 正% 修正耗 热量 (w) 冷风渗 透耗热 量 (w) 房间 耗热 量 (w) 户间 热负 荷 (w) 房间总 耗热量 (w) 101 起 居 室 东 外 墙 13.520-9290.81-5 297.540828.29967.29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18 西 内 墙 12.061.40.8-5 133.19 西 内 门 2,1630.8-5 112.75 南 内 墙 1.8721.40.8 -2013.1 南 内 门 1.72830.8 -20 51.84 下 楼 板 21.060.80.40219.87 上 楼 板 21.0652.20.80139 东 外 墙 13.50.81-5 297.54 南 外 墙 7.20.81-20 133.63 南 外 窗 2.72.51-20 187.92 79.23 下 楼 板 14.85 20-929 0.80.40155.03 853.35 102 卧 室 上 楼 板 14.852.20.8098.01 951.36 南 内 墙 4.831.40.8 -20 196.1 南 内 门 4.32 20-929 30.8 -20 175.39 103 卧 室 北6.4851.40.8045.36 650.83748.84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19 内 墙 西 内 墙 13.51.40.8-578.98 下 楼 板 14.850.80.40155 上 楼 板 14.85 20-929 2.20.8098.01 南 内 墙 6.481.40.8 -20 45.36 东 内 墙 9.721.40.8-568.04 北 内 墙 1.872 5 1.40.8013.1 北 内 门 1.72830.8051.84 北 内 墙 2.8981.40.8080.68 北 内 窗 1.082.50.8056.38 下 楼 板 6.9984 23-932 0.80.4073.06 388.46 104 卫 生 间 上 楼 板 6.998452.20.846.19 434.65 东 外 墙 90.81-5223.1 105 卧 室 北 外 9 20-929 0.810234.9 357.62 1098.51157.9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20 墙 北 外 窗 2.162.510187.92 下 楼 板 90.80.4094.96 上 楼 板 952.20.8059.4 西 内 墙 8.2851.40.8-5 230.52 下 楼 板 7.220-9290.80.4075 305.52 106 餐 厅 上 楼 板 7.252.20.8047.52 353.04 西 外 墙 4.50.81-5 117.45 东 外 墙 4.50.81-5 117.45 北 外 墙 8.640.810112.75 下 楼 板 4.32 15-924 0.80.4090.2 107 厨 房 上 楼 板 4.3252.20.80 437.85 28.51 466.36 2.5 建筑物的面积热指标 公式为 n f Q q F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21 供暖设计热负荷 n Q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 f q 供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F 标准层西户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3812.59w,东户 3379.48w 标准层西户的建筑面积 100.16东户 100.16 供暖面积热指标为 38.06(w/) ,东户为 33.74(w/) 第三章 供暖方案确定 3.1 热媒的选择 本住宅建筑选择热水供暖系统,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 g t h t 热水采暖系统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条件,考虑功能可靠、经济, 便于管理、维修等因素,采用适当的采暖形式。 3.2 供暖形式的确定 本住宅建筑采用单管跨越式供暖方式,供回水管道敷设在地下。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22 3.3 供、回水方式 供、回水方式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1。 双管热水供暖系统:因供回水支管均可装调节阀,系统调节管理较为方便,故 易被人们接受,但双管热水供暖系统由于自然循环压头作用,容易引起垂直失调现 象,故多用于四层以下的建筑。按其供水干管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上供下回、中供 下回、下供下回、上供上回等系统。本设计采用上供下回式系统 单管热水供暖系统:构造简单,节省管材,造价低,而且可减轻垂直失调现象, 故五到六层建筑中宜采用单管式采暖系统,不过一个垂直单管采暖系统所连接的层 数不宜超过十二层。层数过多会使立管管径过大,下部水温过低,散热器面积过大 不好布置,为了提高下层散热器的水温可设成带闭合管的单管垂直式采暖系统。 本工程为民用住宅楼需分户热计量,总建筑为五层,由上述比较及分析可以确 定本工程采用单管热水供暖系统。 3.4 系统敷设方式 系统敷设方式可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系统1。 水平式热水供暖系统:水平式采暖系统结构管路简单,节省管材,无穿过各层 楼板的立管,施工方便,造价低,可按层调节供热量,当设置较多立管有困难的多 层建筑式高层建筑时,可采用单管水平串联系统。但该系统的排气方式较为复杂, 水平串联的散热器不宜过多,过多时除后面的水温过低而使散热器片数过多外,管 道的膨胀问题处理不好易漏水。 垂直式热水供暖系统:结构管路简 单,节省管材,施工管理方便,造价低,但 易造成垂直平失调。在无需考虑分区问题,目前被广泛采用。 根据上述比较与分析,本工程采用水平式系统。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23 第四章 散热器的选择与布置 4.1 散热器选择 设计选择散热器时,需考虑对散热器在热工、经济、卫生美观及使用寿命等方 面的要求。具体要求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热工性能满足传热系数 K 值高,散热器散热性能好; 2、经济性能满足散热器单位散热量的成本越低越好; 3、安装使用方便,散热器结构形式便于组装,少占用房间面积和空间; 4、卫生美观,散热器外表光滑美观,不积灰、易于清洁,易与建筑装饰相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24 协调; 5、使用寿命长,散热器不易被腐蚀和破坏。 选铸铁四柱 813 型,它结构简单,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造价低,传热系数高; 金属热强度大,易消除积灰,外形也比较美观;每片散热器的面积少,易组成所需 散热面积。其基本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 4-1 四柱 813 型散热器参数表 型号 散热面积 /(/片) 水容量(1/ 片) 质量/(kg/片)工作压力 /Mpa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K/W/. 四柱 813 型0.281.480.5 302 . 0 t237. 2K 4.2 散热器计算 以住宅建筑标准层层西户 301 为例手动计算而每个房间所需散热器的片数: 室内安装四柱813型散热器,散热器明装,上部有窗台板覆盖,散热器距窗台高 度为100mm。供暖系统为单管跨越式。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支管与散 热器间采用同侧上进下出连接方式,求散热器面积及片数。 查供热工程课本 四柱 813 型散热器 KmWtK 2302 . 0 /79 . 7 237 . 2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先假定 1 1.0 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查供热工程课本附录 B 中表 B-5, 2 1.0 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查供热工程课本附录 B 中表 B-6, 3 1.02 2 321 16. 219 . 1 0 . 10 . 1 9 . 5379 . 7 42.886 m tK Q F 四柱 813 型散热器每片面积为 计算片数 2 0.28m片73 . 7 28 . 0 16 . 2 f F n 610 片 由附录 B-4 查,当散热器片数为 610 片, 1 1.0 因此,实际所需散热器面积为 2 1 16 . 2 0 . 116 . 2 mFF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25 实际采用片数 应采用四柱 813 型散热器 8 片。片73 . 7 28 . 0 16 . 2 f F n 由以上步骤可得:本住宅楼所有房间所需的散热器片数如下表: 表 4-2 散热器片数 房间名称暖气片数房间名称暖气片数房间名称暖气片数 卫生间4卫生间5卫生间4 卧室6卧室9卧室6 卧室8卧室10卧室9 起居室8起居室12起居室9 卧室10卧室12卧室10 标准层 餐厅7 顶层 餐厅9 底层 餐厅7 4.3 散热器布置 1. 散热器布置一般安装在外墙窗台下,这样沿散热器上升的对流热气能阻止和 改善从玻璃下降的冷气流和玻璃冷辐射的影响,使流经室内的空气比较暖和舒适; 2. 为防止散热器冻裂,两道外门之间,门不准设置散热器。在楼梯间或其它有 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 3. 散热器一般明装或装在深度不超过 130mm 的墙槽内,布置简单,本设计采 用明装; 4. 在垂直单管或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中,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以串联连接; 贮藏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可同邻居串联连接; 5.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二柱(M132 型)20 片;柱型(四柱)25 片;长翼型7 片。 考虑到传热效果,本设计散热片安装形式为同侧的上进下出。本设计散热器布 置见平面图。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26 第五章 管路水力计算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27 5.1 绘制采暖系统图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28 5.2 水力计算 建筑供暖系统图如下: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29 对每段管段标号:1 到 24,1-12 为供回水立管,13-24 为用户管路。 水力计算得到各管段所承载的符合,根据 )/(86 . 0 hg ttQG 最分户计量热用户平均比摩阻 := 可取:30 到 60 PJ Rlp / 由课本附录中 D-1 选择最接近的管径查处、 、 PJ R dvR 各管段的沿程损失等于每一管段与 相乘 y PRl 由个管段上的管路设备将各管段总局部阻力系数列入表中,可得各管路水 力计算表: 表 5-1 水力计算表 序 号 负荷 (kW) 流量 (kg/h) 管径 管长 (m) (m/s) R(Pa/m ) Py(Pa) 动压 (Pa) Pj(Pa) Py+Pj(P a) 1 41.55494 1429.49DN32 30.402 75.857 227.571 14.6 79.576 1161.814 1389.385 2 32.40545 1114.75DN32 30.31447.04141.1214.6 48.392 706.525847.645 3 25.21338867.34DN25 30.428 123.655 370.966 14.6 90.043 1314.627 1685.593 418.0213619.933DN25 30.306 64.856 194.568 18.146832.6041027.172 5 10.82924 372.526DN20 30.297 84.168 252.503243.29286.583339.086 6 10.82924 372.526DN20 30.297 84.168 252.503243.29286.583339.086 7 18.82924 647.726DN25 30.3270.532 211.597 10.5 50.217 527.281738.878 8 25.21338867.34DN25 30.428 123.655 370.966 15.5 90.043 1395.666 1766.632 9 32.40545 1114.75DN32 30.31447.04141.1214.5 48.392 701.686842.806 10 41.55494 1429.49DN32 10.402 75.85775.85717.5 79.576 1392.585 1468.442 11 6.74879232.158DN20 8.9880.185 34.392 309.119 25.5 16.814 428.745737.864 12 6.74879232.158De15 5.9660.185 34.392 205.185 24.5 16.814 411.931617.116 13 6.74879232.158De151.7740.185 34.39261.01220.8 16.814 349.721410.733 14 6.74879232.158De159.0140.185 34.392 310.013 20.8 16.814 349.721659.734 15 6.74879232.158De154.4230.185 34.392 152.118 20.8 16.814 349.721501.839 16 6.74879232.158De150.9195 0.185 34.39231.62418.8 16.814 316.094347.718 17 6.74879232.158De154.2170.185 34.392 145.033 19.3 16.814 324.501469.534 185.4159186.307De158.9880.27 105.328 946.686 25.5 35.881 914.9591861.645 195.4159186.307De155.9660.27 105.328 628.386 24.5 35.881 879.0791507.465 205.4159186.307De151.7740.27 105.328 186.851 20.8 35.881746.32933.171 215.4159186.307De159.0140.27 105.328 949.425 20.8 35.881746.321695.745 225.4159186.307De154.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