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生命科学》PPT课件.ppt_第1页
《走近生命科学》PPT课件.ppt_第2页
《走近生命科学》PPT课件.ppt_第3页
《走近生命科学》PPT课件.ppt_第4页
《走近生命科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走近生命科学 第1节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产生:生产实践 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我国古代成就: 年代 科学家 成果贡献 春秋时代 诗经 6世纪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农学著作 16世纪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医药学著作 西方古代成就: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动植物的观察 古罗马 盖伦 动物解剖 人体内部结构 与动物相似 1665年 英罗伯特胡克 发现细胞 1674年 荷兰列文虎克 显微镜的发明 细菌、微生物 18世纪 瑞典林耐 生物分类法则 1838年 1839年 德国施莱登、施旺 细胞学说 1859年 英达尔文 物种起源 “进化论” 各个阶段的研究方法 早起:描述法、比较法 现在:实验法 20世纪初 奥地利孟德尔 生物遗 传基本规律 基因两大规律 20世纪中叶 美摩尔根 揭示遗 传机制 性染色体 生命科学发展方向: 微观: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宏观:个体水平群体水平 细胞水平:显微镜的发明 分子水平:DNA双螺旋结构分子 我国现代的成就 1965年 中集体 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 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1981年 中集体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tRNA 小结: 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细胞的发现 、进化论、DNA双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 计划 我国的成就:古代+现代 生物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个体水平、细胞 水平、分子水平 1953年 美沃森 DNA双螺旋分子结 构模型分子生物学 英克里克 1965年 中集体 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 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1981年 中集体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tRNA 1997年 英 克隆羊“多利” 1999年 美 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 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19902003年 全球 人类基因组 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 主要目标:测定人类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 共需测定24(22+X+Y)条染色体 六个国家:美、英、日、德、法、中 中国测定:3号染色体,1%,3000万个碱 基对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几项重要研究 课题 后基因组学 转基因技术 图1-2作用:可以从外表直接判断转基因是否成功,为科学 研究提供模型动物。 基因治疗 生物多样性保护 脑科学 例题: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齐民要术总结了人工杂交、人工选择 与定向培养等科学原理 B本草纲目也是一本生物医学巨著 C 早期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与描述法 D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 2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发展历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 了细胞水平 B.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采用描述法和实 验法对生物体的结构进行观察和记录 C. 孟德尔用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 规律 D.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使生命科学的研 究进入到分子水平 3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测序工作所测 定的是( ) A. DNA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B. RNA碱基排列顺序 C. 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D. DNA的基因排列顺序 4、在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最 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 人类红绿色盲研究 C萨顿的蝗虫实验 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5、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所用 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 统计学的方法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 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 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 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第2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好奇心:是人类创新精神的渊源 疑问:是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 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新的疑问 2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1构成生物的细胞直径大多在1050um 人的肉眼分辨 0.1mm(100um) 光学显微镜 0.1um(100nm) 电子显微镜 0.1nm 放大 一千倍 2显微镜的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 先对光,看到明亮的视野 低倍镜到位,转动反光镜 低倍镜观察(10) 粗调节器(1厘米) 将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心 倒像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 从侧面注视 高倍镜成像(40) 物象放大,视野变暗 调节光圈(聚光器)和反光镜, 只可使用细调节器 清晰,放大,倒立的像 (2)放大倍数的计算 例“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是 该物体的长度和宽度被放大了 例题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 时,在 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 ,则在视野中 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3)目镜和物镜的区分 有螺纹: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口径越小 距物体越近 没有螺纹: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 小,口径越大 例题: 用来观察此水绵的显微镜带有几个镜头, 若其中甲、乙两个镜头的一端有螺纹,丙 、丁两个镜头无螺纹。甲镜头长3cm,乙 镜头长5cm,丙镜头长3cm,丁镜头长 6cm。使用上述镜头进行观察时,与玻片 标本距离最近的物镜 ,标本放大倍 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_。 2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1)位置: 目镜测微尺:目镜镜筒的光阑上 物镜测微尺:载物台上 (2)细胞的测量: 重合的物微尺的小格数 目微尺每一小格的长度= 10 重合的目微尺的小格数 细胞占目镜测微尺的长度的测量 1016 107um6.71um 401.75um1.68um 例题: 1、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每 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 如下图所示。则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2、某同学在做显微镜实验时,所要观察的 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 的中央,应如何移动装片?( ) A右上方B左下方 C右下方D左上方 3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 的是 ( )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 使用高倍镜时,用粗调节器调节 4 以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高,则镜管愈长 B 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 距离为0.5cm,若改用6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 与物镜的距离仍维持0.5cm C 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 D 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 右上方移动,以便加以追踪 5、显微测微尺是测量微小生物体或结构的有效工 具。经安装于10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 (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um,在高倍镜 (40)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75um。如果在 10目镜和1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一个酵母菌细 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5格 ,如果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酵母菌在目镜 测微尺的长度是( ) A20格 B5格 C15格D25格 6、经标定安装于10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 在低倍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um ,在高倍镜(40)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 75um。如果在lO目镜和10物镜构成的视 野中,一个酵母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 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10格,则该细胞的具 体长度值是 微米;如果目镜不变物镜 换成40,则酵母菌在目镜测微尺上的长度 是 格。 7、生物学能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众多 科学家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下面提及的科学 家实验中有精心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 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 化理论 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 水 赫尔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