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监督》PPT课件.ppt_第1页
《食品卫生监督》PPT课件.ppt_第2页
《食品卫生监督》PPT课件.ppt_第3页
《食品卫生监督》PPT课件.ppt_第4页
《食品卫生监督》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卫生监督 食品安全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第三章 食品安全标准 第四章 食品生产经营 第五章 食品检验 第六章 食品进出口 第七章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概念 食品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主体(卫生 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 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食品卫 生法律、法规授权在其管辖范围内,按法 定程序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执行食 品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 行检查、监测、监督和处罚的行政执法活 动。 食品卫生与安全,是指生产、加工、储存、 运输、销售至最终食用各个环节确保食品安 全可靠,可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 必要条件的措施;或者是指食品中不应包含 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 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中毒 或者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 健康的隐患。 北京昌平霍营地铁站附近的“蒸功夫”包子店,馅料加工处 的各种“香精”。一种“veltol”品牌的“肉味香精”被广为使 用,这种香精几乎全是英文标注,销售商更是神秘地说“ 国家已经不让卖了,只能偷着用”。违禁香精包子,是指 在包子馅料中加入耐高温、香味不易挥发的香精,使包子 味道鲜美。2011年9月,有媒体报道朝阳区一些“蒸功夫” 包子铺在制作包子时使用香精,2011年9月14日,北京市 卫生监督所开始对部分“蒸功夫”包子铺进行检查。 位于北京南河沿大街的东来顺华龙街店鲜 榨果汁系果粉勾兑。该店鲜榨果汁是用果 汁伴侣、添加剂和少量果肉勾兑而成,1扎 成本控制在10元左右,售价却达五六十元 。 海底捞骨头汤及饮料也是“兑”的 “如果有客人问,你们的骨头汤怎么这么白、怎 么这么好喝的时候,你的回答一定要注意。虽然 我们的骨头汤是各种料兑的 ,但是你一定不能 这么和客人说,你就说不好意思,我个人了解 得也并不全面,我们吧台有专门的资料,您可以 到吧台那查看。而且我们提供的柠檬水和酸梅 汤,也都是兑制的,但是最近卫生部门特别注意 添加剂的问题,所以我们就这么跟客人解释: 你好,我们的饮料都是由经过ISO资质认证的大 厂家提供的,不能直接说是我们自己兑制的。” 肯德基的“豆浆门”事件 广东一家肯德基门店外堆放着几箱豆浆粉 原料的图片揭开了其豆浆的真实成分。调 查发现,按豆浆粉兑水比例计算每杯豆浆 成本约0.7元,肯德基热豆浆每杯5.5元、冰 豆浆每杯6.5元。肯德基承认其豆浆系浓缩 液或豆浆粉调配而成,但称从未宣传豆浆“ 现磨现做” 。 燕之屋等血燕成毒燕 在染色血燕检出高浓度亚硝酸盐被曝光后 ,番禺市民周美玲将家里的血燕拿去检测 。没想到,为求保险,托朋友在厦门燕窝 专卖店“燕之屋”购买的血燕,亚硝酸盐含 量竟然高达3.6g/kg。如此高浓度的亚硝酸 盐对人体肯定有害。 黑心北京烤鸭 l消费者反映在北京前门等地买到的袋装便宜“ 北京烤鸭”,打开居然是一堆烂肉!调查发现,黑 烤鸭包装上的一切信息都是假的,追查源头成 为难题。目前,北京市东城公安、工商通过抓 获在北京站地区销售“黑心鸭”的经销商,顺藤 摸瓜,牵出其上家以及烤鸭生产地。 l据了解,之前市场上销售的两个品牌的“黑心烤 鸭”均来自河北博野县,调查发现,虽然号称“北 京烤鸭”,但是这种“黑心烤鸭”却不是烤出来的, 而是用酱卤腌制的,原料多为劣质鸭,有的甚至 用不明来源的病死鸡肉,放入大量的香辛料掩 盖异味 膨大剂西瓜 l江苏镇江丹徒区延陵镇大吕村40多亩西瓜大棚, 就像布下了“地雷阵”,已结满瓜藤的大小西瓜,还 没有成熟就一个个炸裂开来,有的炸得四分五裂, 有的炸得像一朵花。其他瓜农的数十亩西瓜同样 开始满地“开花”。有瓜农和专家指出,瓜农施用 的“膨大增甜剂”是造成爆瓜的原因。 l膨大剂,化学名称叫细胞集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 物质,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对人体的危 害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危险,能造成儿童脑炎,发育 不良,痴呆等。此外,使用膨大剂后的果蔬味道变 淡,吃起来口感不好,也不利于长时间储藏。 激素黄瓜 l不少头顶黄花身上带刺的黄瓜,都是抹过激素的, 以此保持黄花不败,并让黄瓜看着新鲜,这种黄瓜 被称为“激素黄瓜”。 l正常情况下,黄瓜成熟后,顶部的小黄花会自然枯 萎、掉落。而使用了生长素类激素的黄瓜,它的 成熟期也会变短,成熟时顶部还留有鲜艳的黄花 。 重庆“毒花椒”事件 l“罗丹明B”,俗称“大红粉”,呈红色粉末状,部 分不良商贩将其作为苏丹红替代品,属于非食品 原料,会导致人体皮下组织生肉瘤,具有致癌和 致突变性。2008年,我国明确规定禁止将其用 作食品添加剂。今年4月28日,重庆市九龙坡区 分局通报称,当地警方查明一起销售毒花椒案件 ,查获上万斤毒花椒,该毒花椒中含有致癌物罗 丹明B。今年3月25日,重庆市九龙坡区质监局 从重庆某食品生产基地送检的火锅底料和麻辣鱼 底料中检验出罗丹明B。 墨汁粉条事件 l“红薯粉条”这样造:墨汁+柠檬黄+石蜡+果绿或 增白粉,用玉米淀粉制作所谓的“纯红薯粉条”, 为让色泽形似、口感筋道,竟然添加墨汁和工业 用料石蜡。4月23日上午,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 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 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工 厂证照齐全。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 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 黄60、果绿等添加剂,黑色液体也正是由这些添 加剂兑成。执法人员查获了1万多斤已包装好的“ 纯红薯粉条”成品,还有大量半成品在晾晒或浸 泡。执法人员称已经有很多市民吃了从市场上买 的红薯粉后上吐下泻。 毒豆芽事件 l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 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 。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 点,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生产豆芽过程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的。 而该黑加工点使用了至少4种添加剂,其中尿素 严重超标,恩诺沙星是一种兽用药,6-苄氨基腺 嘌呤是一种激素。加入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可 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 增加黄豆的发芽率。但是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 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 染色馒头事件 l2011年4月11日,央视“消费主张”曝光上海 华联等超市多年销售“染色馒头”其生产日 期随便改,防腐剂、甜蜜素齐上阵,2011 年4月13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吊销了 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 分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法人代表 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有关部门依法刑事拘留 。 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 l中医上说,春天是生发阳气的时节,而韭 菜性温,可以增强人体脾胃之气。然而, 就在3月下旬,本该补气健脾的韭菜却让河 南南阳4个家庭的10口人中毒住进医院。中 毒原因系在流动菜贩购买残余农药超标的 韭菜。这些菜贩,以前他们就没有种过韭 菜。就在一边庄稼地中间种了一点,也没 有种植的经验,自己私自使用一些违禁的 农药,就造成了超标的现象。 双汇瘦肉精事件 l拖垮中国最大肉类企业双汇的“瘦肉精事件 ”,几乎置整个中国于猪肉安全恐慌中。事件 的罪魁祸首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 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案件虽然 最终告破,但该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 管的缺失。 l“瘦肉精”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对于减少 脂肪增加瘦肉作用非常好。瘦肉精让养猪的 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 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 心脏病。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 安全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 标准化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 计量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 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 4.食品安全市场准 入审查通则 5.散装食品卫生管 理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 品质量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 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 4.传染病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 Text 绿色食品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 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 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 质、营养类食品。 特定的生产方式: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 绿色食品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 、肥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它有害于人体健 康和生态环境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 全程质量控制。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无污染、安全、优质 这是选择和控制产地环境,按 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实行生产 、加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结果。 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 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 绿色食品的特征 绿色食品 的分级 AA级和A级的根本区别: 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化 学合成物质。 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 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l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 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 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l特点:1、保健食品属于食品,必须具备食 品的基本特征;即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 有的营养和卫生要求;2、保健食品除具有 食品的一般特征外,还必须具有特定的保 健功能。 特点 l3、保健食品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 能的特定的人群而设计的,有相应的适宜 人群; l4、保健食品是以调节机体功能为主要目的 ,而不是以治疗为目的; l5、保健食品的产品属性,也可以是胶囊、 片剂等新的食品属性。 l转基因食品,系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 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 和食品添加剂 l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安全性问题:食品毒性、 食品过敏性、产生对抗生素的抗性、食物的 营养价值下降或造成体内营养素紊乱 有机食品 l有机食品是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有 机食品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原料生产和产 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 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 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国家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并使用有机食品标 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异同点 1.相同点 l都是以食品的质量安全为基本目标,强调食 品生产“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都属 于安全农产品范畴。 l都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和产地环境标准、生产 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标签、 运输贮藏标准。 l都必须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并实行标志管理。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异同点 2.不同点 (1) 发源背景不同 l有机食品最早起源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而 后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l绿色食品是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农业及食品 加工业发展的实际提出并发展的。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异同点 2.不同点 (2) 质量标准不同 l食品在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 以及加工、储运中掌握的标准、规则不同。 l食品质量等级按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其中AA 级绿色食品可以通过国际授权的认证机构认证 ,与有机食品转换。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异同点 2.不同点 (3) 生产技术体系不同 l有机食品及AA级绿色食品按有机农业生产 体系生产,禁用一切化学合成物质及转基 因技术; l而A级绿色食品按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结合 的技术体系生产,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 学合成物质。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异同点 2.不同点 (4) 生产基础不同 l有机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地或原料 产地至少要求3年内未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 质,或由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转换时,要 求2-3年的转换期; l而A级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当年检测合格即 可转入生产,无转换期要求。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异同点 2.不同点 (5) 认证机构不同 l绿色食品认证机构只有一家,即中国绿色食 品发展中心。 l国家对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从事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的单位,向国家环 境保护总局设立的有机食品认可委员会申请 取得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资格证书。 食品认证与管理技术 我国从1991年起正式开展认证工作,1991年5 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认证 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走 入法制轨道。 1993年 1月1日,我国正式由等 效采用改为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 了符合国际惯例的认证制度。我质量认证工作 取得常足的发展。 对我国企业而言,通过公正 独立的第三方认证获得质量认证证书,是产品 质量信得过的证明,是产品、服务进入国际市 场的通行证,企业获得认证证书后, 将向国内 外公告。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简称 ,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是国际标准 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 ISO9000体系的是:“由ISO/TC176技术委员 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它是由一些既有区 别、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系列标准组成的立 体的网络,形成了一个包括实施指南、标准 要求和审核监督等多方面的完整的体系。 ISO9000与HACCP都是一种预防性的质量保 证体系。ISO9000适用于各种产业,而 HACCP只应用于食品行业,强调保证食品 的安全、卫生。 关于GMP认证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 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 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 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它是一套适用于制 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 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 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 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 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 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 食品GMP认证由美国在60年代发起, 当前除美国已立法强制实施食品GMP外, 其他如日本、 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澳 洲、中国等国家均尚采取劝导方式 辅导业 者自动自发实施。 GMP的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所 谓硬件是指对食品企业提出的人员素质与 培训、厂房设计、设备、卫生设施等方面 的技术要求,而软件则指可靠的生产工艺 、规范的生产行为、完善的管理组织和严 格的管理制度等。 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是为保障 食品安全、质量合格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 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 。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为 了防止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应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造成食品污染 或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 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能有效的 预防、减轻或消除各种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进而在此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并同时 监测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 和补充。 2009年实施 l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 全的定义为: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 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 急性、慢性和潜在性的危害。 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卫生法 差别 l食品卫生法是对食品生产和经营阶段 食品安全问题的规定,食品安全法扩 大了调整范围,增加食品源头的农产品种 植、养殖等环节,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 全过程。 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l1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 微生物性污染和化 学性污染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仍将是主要的问题。随着全球气候转暖,世 界范围内环境污染加重,由此导致的食品污 染日趋严重,已成为食品安全的新课题。 l2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出现 大量 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于食品生产,带来了 许多未知的新风险,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 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苏丹红事件、孔 雀石绿事件、婴幼儿配方乳粉污染三聚氰 胺事件等。 l3假冒伪劣食品的存在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不按产品标准生产,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 掺杂使假、用非食品原料和有毒有害原料制 售假冒伪劣食品,使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如用残留大量甲醇的工业酒精生产饮用酒 。 l4利用食品犯罪或进行恐怖活动增多 近年来 ,发生了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破坏活动 的案件,如投毒事件。这类活动不仅危害人民 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扰乱了社会的安定。 l5监督资源不足 建国以来,卫生行政部门一 直致力于食品卫生监管队伍的建设,经过50多 年的努力,我国已拥有10万人的卫生监督执法 队伍和20万人的技术队伍,但是,与44.8万家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53.94万家个体工商户和 1117万食品从业人员相比,监督管理的条件、 手段和经费等监督资源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 作的需要。 l6食品生产、经营、流通领域技术和管理水 平较低 其是乡镇、城乡结合部的小作坊。 较具规模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质量管理、 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观念滞后。 l7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诚信度不高 特别 是业主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诚信度不高是影响 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l企业主体责任 l县级以上政府统一负责 l各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l行业自律 1、企业主体责任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 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 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县级以上政府统一负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 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 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 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 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 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评议、考核。 3、各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第四条 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 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 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 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 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 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 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 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第二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国务 院的规定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 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关 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 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 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4、行业自律 第七条 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 ,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 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 识。 食品卫生监督管辖范围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 (一)本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和食品生 产经营者; (二)本辖区内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 调查处理; (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移交的食品 卫生监督事项; (四)本辖区内的其他食品卫生监督事项。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 (一)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的食品生产经 营活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 (二)本辖区内重大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 调查处理;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案件的查处; (四)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移交的食品卫生 监督事项; (五)法律、法规、规章直接授权设区的市级卫 生行政部门行使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 (一)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的食品生 产经营活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 (二)本辖区内重大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 故的调查处理;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案件的查处; (四)卫生部指定或移交的食品卫生监督事 项; (五)法律、法规、规章直接授权省级卫生 行政部门行使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监督管理 第七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 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 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本 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 并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工作。 第七十七条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 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 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 他有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 准的食品,违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被污 染的工具、设备; (五)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职责,对食用 农产品进行监督管理。 l第七十八条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 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 者进行监督检查,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 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经监督检查人员 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签字后归档。 l第七十九条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 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 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 、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 ;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对有不良 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 次。 l第八十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 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咨询、投诉 、举报,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及 时进行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 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推诿;属于 食品安全事故的,依照本法第七章(食品安全事 故处置)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l第八十一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 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定 权限和程序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对生产 经营者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二次以上罚款 的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 移送。 l第八十二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下列 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 (一)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四)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 一公布的信息。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信息,其影响限于特定 区域的,也可以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 生行政部门公布。县级以上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 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食 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布信息,应当做到准确、 及时、客观。 l第八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农业 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获知本法第八十二条第一 款规定(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的需要 统一公布的信息,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报 告,由上级主管部门立即报告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必要时,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卫 生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 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应当相互通报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 (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 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 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 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 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法律责任 l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 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 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 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 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 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 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 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 l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 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 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 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 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 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吊销许可证: l(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 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 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 产食品; l(二)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 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 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l(三)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l(四)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 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 异常的食品; l(五)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 、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病死、毒 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 的制品; l(六)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 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 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l(七)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l(八)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 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l(九)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 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 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l(十)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 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l第八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 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 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 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 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 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 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 污染的食品; (二)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 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三)食品生产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 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l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 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 销许可证: (一)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二)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 验记录制度; (三)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本法规 定备案; (四)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 理库存食品; (五)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 ; (六)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 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七)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所列疾病的 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l第八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事故单位在发 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 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 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 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 许可证。 l第八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依照本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进口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 食品; (二)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 或者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 新品种,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三)出口商未遵守本法的规定出口食品。 违反本法规定,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食品进 口和销售记录制度的,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的规 定给予处罚。 l第九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集中交易市场 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 允许未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 售食品,或者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处 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 果的,责令停业,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 证。 l第九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按照要求 进行食品运输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 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 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 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 部门吊销许可证。 l第九十二条 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 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 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 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 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 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l第九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 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 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 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依法对检验机构直 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 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 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 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十年内不得 从事食品检验工作。食品检验机构聘用不 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的,由授予其 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 的检验资格。 l第九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广告中对食品质 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依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 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 者协会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对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 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l第九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未履行职责,本行政 区域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违反本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 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不履行本法规定的 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 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 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 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 辞职。 l第九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 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 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 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 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第九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 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 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九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l食品生产经营基本准则(应当做的和不能做的) l从事食品生产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 l食品企业自我管理总体要求 l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l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l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l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l食品贮存要求 l产品检验制度 l食品标签制度 l新资源食品报批制度 l关于药食两用食品及保健食品管理 l集中交易市场监督 l不安全食品必须召回 l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 食品生产经营基本准则 (1)应当做的: l第二十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 准,并符合下列要求(符合安全标准是核心要求 )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 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 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 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场所要求)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 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 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 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 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设备与设施要求) (三)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人员、制度要求)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 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 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 物; (工艺要求)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 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 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 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 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 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 、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 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 、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 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 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2)不能做的: l第二十八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 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 食品;(三种情况零容忍)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 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不可能 为零,限量要求) (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 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对 特定对象)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 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 状异常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 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 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 肉类制品; (七)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 食品; (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九)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十)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 营的食品; (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 食品。 从事食品生产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 l第二十九条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 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 ,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 可、餐饮服务许可。 l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 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 的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 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 ,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农民 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 食品流通的许可。(例外规定) l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 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 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 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 无害,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 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l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本 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场所要求、 设备与设施要求、人员、制度要求、工艺要求) 要求的相关资料,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场 所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决定准予 许可;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决定不予许可并书 面说明理由。 l不再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 第一百零四条 本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卫生许可证制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确定的。 l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停止发 放卫生许可证,被“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 流通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所取代。 l第一百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本法施行前已经取 得相应许可证的,该许可证继续有效。 食品企业自我管理总体要求 l第三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 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 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者 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生产经 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 营活动。 l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 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 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l对通过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体系认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认证机构应当 依法实施跟踪调查;对不再符合认证要求的企 业,应当依法撤销认证,及时向有关质量监督 、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并向社会公布。认证机构实施跟踪调查不收 取任何费用。 l(乳制品条例要求高)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l第三十条 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符合良好 生产规范要求。国家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 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乳 制品安全管理水平。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 业应当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l第三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 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 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 ,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 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 ,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 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l第三十五条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 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 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 剂等农业投入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企业 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食用农 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 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 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l第三十六条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 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 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 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 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 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l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 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 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 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l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 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二年。 l第三十九条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 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 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 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 得少于二年。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 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 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l第三十七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 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 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 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 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 销售日期等内容。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 限不得少于二年。 产品检验制度 l第三十八条 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 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 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 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 销售。 l(关注: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检验,现 行的是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 二者差距大) 食品贮存管理 l第四十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 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 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l第四十一条 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 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 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 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 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标签制度 l(1)预包装食品必须有标签 l第四十二条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 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l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l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l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l (四)保质期; l (五)产品标准代号; l (六)贮存条件; l(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 的通用名称; l(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l(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 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 量。 l食品标签很重要,不合格处罚很重 新资源食品报批制度 l第四十四条 申请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 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 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 人,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 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 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组织 对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审查; 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依法决定准予许 可并予以公布;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决定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食品添加剂标签制度 l第四十七条 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 包装。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本法第四十二条第 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的事 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 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l第四十八条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 ,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 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 的内容负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