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漏电保护的发展1矿井低压漏电保护进程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2次飞跃。3个阶段是机电式 、半导体式和微机式。第1次飞跃是由机电式到半导体式,主要体现在无触点化、小型化、低功耗方面;第2次飞跃是由半导体式到微机式,主要表现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显而易见 ,第2次飞跃尤为重要,它为矿井电网漏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2我国漏电保护器的发展机电式漏电保护是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基础。前苏联研制成功的后来被我国广泛采用的机电式漏电保护装置,是基于附加直流检测的PYB型防爆漏电继电器,在机电式漏电保护的基础上,我国曾先后研制开发出了6种不同型式的捡漏继电器,如JY82J型、JL80型、JL82型、JL83型、JY80型和JJKB30型。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矿井电网漏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由原山西矿业学院开发研制的BJJ2660(380)X隔爆型选择性捡漏继电器为了提高人身触电时的安全性,解决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的动作选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中国矿业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开发出BJJ4矿用隔爆型带人为旁路接地的总捡漏继电器和BJJ3矿用隔爆型选择性捡漏继电器。在20世纪90年代初,相继出现了BKD1400Z/660(380)Z(F)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DXL660Q型分支馈电开关选择性漏电保护器等。1.2漏电保护器发展现状漏电保护系统的动作可靠性至关重要。它是衡量保护系统性能优劣的主要标志之一。煤矿井下存在着大量干扰信号,直接威胁着单片机的工作可靠性。因此在漏电保护系统中建立了2级后备保护,即总漏电保护单元作为分支漏电保护单元的一级后备,漏电闭锁作为分支漏电单元的二级后备。虽然这样会扩大停电范围,但提高了人身触电的安全性。另外 ,由于电网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之间的相位随电网参数而变化,所以将零序电压变换成脉冲序列,将零序电流变换成方波信号,可扩大比较范围,提高动作可靠性。除此之外,利用软件的闭锁、记忆和滤波功能,也能使漏电动作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在此综合保护系统中,建立了良好的人机界面。多功能数字显示屏在开关合闸前,循环显示电网的绝缘状态、动作整定值和开关的工作状态。开关合闸后,正常工作时循环显示电网的工作参数和对地的绝缘水平。故障跳闸后循环显示故障参数和故障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判断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效率。第2章 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2.1 产生漏电的原因分析井下供电系统产生漏电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1)对电气设备、电缆的检查不够细致,操作使用不当造成的漏电;(2)电缆在井下被压、砸、穿刺;过分弯曲电缆使电缆外皮出现裂隙;运行中的电缆盘圆或盘“8”字,导致电缆发热,绝缘老化,绝缘性能降低。(3)设备、电缆闲置不用时不定期升井检修或干燥,导致设备、电缆受潮,绝缘降低。(4)开关、电机等处在淋水处造成受潮或进水,而使绝缘下降。(5)电气设备、电缆选择不合适,造成长期过载发热,使其绝缘下降。(6)变压器并联运行、电缆线路太长、开关及电机等设备数量太多,而使电网总绝缘水平下降。(7)电缆或开关电器超过额定电压运行,导致绝缘降低或被击穿。(8)电缆与设备在连接时,由于接头不牢、喇叭口封堵不严以及接线嘴压板不紧等原因,使接头在运行中产生松脱而与外壳相连,或因接头发热烧坏绝缘。2.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分析选择性漏电保护原理通常不外乎有以下几种:零序电流互感器比幅法、零序电流相对相位法、附加直流电源法、群体比幅比相法、零序功率方向法、零序电流有功分量法、五次谐波分量法、各次谐波平方和法、首半波法、小波分析法、拉路法、注入信号寻迹法、注入变频信号法和基于模式识别的选线方法。除了以上14种方法外,还有诸如最大法、静态DESIR选线方法、动态DESIR选线方法、DDA选线方法、零序能量法、基于负序电流的选线方法等。多年运行实践表明,以往的选线装置多依靠某一种保护原理,发生漏电故障时经常会造成选择性无法实践,当发生漏电故障时,断开的不仅仅是故障支路,经常总开关也会伴随断开,造成矿山供电系统的大面积瘫痪。利用故障后的稳态分量进行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接地稳态分量太小,常导致选线装置不能正常动作,而且该方法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网失效。咱太分量法的主要问题在于暂态过程非常迅速,信号难以捕捉,且受外界干扰影响大,使得实际应用中遇到许多困难。谐波法的问题是谐波含量较小,且在有间接性电弧现象时不稳定。以下我们对这些选线方法加以分析,来选择合适的选线方法。2.2.1 零序电流比幅法利用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大于非故障零序电流的特点,区分出故障和非故障线路,从而构成有现在性保护。这种原理在某一线路远远长于其他线路(即其分布电容与系统总的分布电容相差不大时)的情况下较难满足选择性的要求、同时,当接地点过渡电阻较大时,电容电流较小,装置可能发生拒动现象。该方法不适用于谐振接地电网。2.2.2 零序电流相对相位法零序电流是选择性漏电保护中使用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本节我们研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零序电流的数学表达式,通过零序电流方向原理实现故障支路的正确选线,并讨论电流随电网参赛、漏电程度的变化规律。需要指出,由于三相电源的中性点不接地,所以无论电网发生什么类型的漏电故障,电网的线电压将不会发生变化。仍是三相对称的。单相漏电和两相漏电均属于不对称故障,故障发生后,电网各相对地电源就不再对称,并且变压器中性点也要发生位移,产生对地电压(零序电压),如果系统中有零序回路,则在回路中就有零序电流流通。中性点不不接地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零序等效电路如图21所示 ,其中Cn为第n条线路的相对等效电容,R为接地过渡电阻。由于相对等地等效电阻值远大于相对的等效容抗值,在实际设计中不会对工作过程造成重大影响,故可忽略不计。故障相电源电压为U=U Sin(t+). (21)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相当于图21的零状态响应。图2-1 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零序等效电路克希荷夫电压定律,当t0时,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微分方程分别为: (22) (23) (24)其中C=Cn (n=1,2,N),N是线路的条数。解式(22)得:(25)其中:=Sin-1RC/(1+2R2C2)0.5解式(23)得: (26)式(26)中,第一项是流过接地导线中的零序基波电流,即稳态分量;第二项是流过接地导线中的零序暂态电流,即暂态分量;两项之和是流过接地导线中的零序全电流。解式(24)得: (27) 式(2-7)中,第1项是流过第n条线路的零序基波电流,即稳态分量;第2项是流过第n条线路的零序暂态电流,即暂态分量;两项之和是流过第n条线路的零序全电流。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全电流的特点是当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C, Cn, R有确定的数值,式(2-6)和式(2- 7)中的两项都是时间t的函数。在单相接地初期,零序暂态电流的大小与中、R, t有关,在t 4RC时,零序暂态电流衰减到2%以下,可以认为只有零序基波电流当(D-e时,无过渡过程,只有零序基波电流。但是,在接地过程中,接地电阻R不是固定不变的。当R变化时,又开始新的过渡过程cbI。因此,在单相接地过程中,零序暂态电流有可能时有时无,也可能一直存在。比较式(2-6)和式(2-7),数学表达式系数C和Cn不同,因此:(1)两个零序全电流波形相同。(2)两个零序全电流大小相差i/in =C/Cn倍,接地导线中零序全电流最大。(3)若接地导线中零序全电流从线路流向母线,则非接地导线中零序。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利用零序全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故障选线。为了提高选线的准确率,微机选线装置在采集电流信号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所有线路必须在同一周期内完成采样。(2)采样点数尽量多。(3)各线路对应采样点的采样时间相同。(4)采用集散式并行处理技术准确测量各采样点的量值。利用零序电流来判断供电单元是否发生了漏电,同时,利用各支路的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的相位关系来判断故障支路,而后动作,有选择的切除故障支路的电源,这种保护方案就称为基于零序电流方向原理的漏电保护方案。当电网中某支路发生漏电故障或人身触电事故时,由采样电路从电网中取出零序电流信号,经滤波整形后,由比较处理芯片来判别故障支路,最后启动执行电路,切断故障支路的电源,从而实现了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图2-3为发生单相漏电故障零序等效网络。 图2-3单相漏电故障零序等效网络 其中,r和c分别为线路Ll, L2, L3和总馈电开关处线路的每项绝缘电阻和对地电容,用集中参数表示;R。为漏电故障点过渡电阻,设故障发生在电网A相,并设漏电故障时电网的零序电压为U,规定电流从母线指向线路为正方向。则由图可得到流过非故障支路L1, L2、总自动馈电开关处线路首端的零序电流分别为3I01=U0(01)=Ir01+Ic01 (28)3I02=U0(02)=Ir02+Ic02 (29)3I03=U0(03)=Ir03+Ic03 (210)而通过故障支路L3首端的零序电流则为=-U0 (2-11)式中为全电网一相对地电容之和;= = 观察式(2-8)一(2-11)与图2-2可知,流过故障支路L3首端的 零序电流分两部分:非故障支路绝缘电阻产生的有功电流之和-Ir,其相位与零序电压差180;非故障支路零序电容电流之和一(Ic01I + Ic02 + Ic04) ,相位滞后于零序电压90。而流过非故障支路首端的零序电流也包括两部分:本支路绝缘电阻产生的有功电流,与零序电压同相位;本支路对地电容产生的容性电流,相位超前零序电压900。由于故障支路和非故障支路的零序无功电流分量相反,因此可利用此特点来实现选择性漏电保护。该方法是基于故障线路零序电流与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方向相反的特点,区分出故障和非故障线路,从而构成有选择性的保护。此法在故障点离互感器较远且线路很短时,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均较小会产生“时针效应”,使相位判断困难而且受电流互感器不平衡电流、过渡电阻大小、继电器工作死区及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容易发生误判。并且不能适应谐振接地时完全补偿、过补偿运行方式,检测可靠性受接地电弧不稳定的影响。2.2.3 附加直流电源检测法 本设计通过附加直流电源原理检测漏电动作值。附加直流电源检测的保护原理如图2-4所示。漏电闭锁保护单元由直流检测电源、直流检测回路、信号取样回路、控制执行回路等几部分组成。 由于磁力起动器负荷侧线路直接与异步电动机相连,对于直流检测电流来讲,电动机的三相绕组相当于把三相电网连接在一起了。因此,直流检测回路只需要与电网的一相相连接,即可检测三相电网和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地的绝缘状况。图2-4附加直流源检测原理图在PM处的直流检测信号为 (2-12)式中RPM为电位器电阻,K ; RP为RA RB RC 的并联值,K 。 Ri为检测回路除电网对地绝缘电阻之外的所有电阻之和,KQ。系统确定后,除Ri。为定值,不随电网绝缘电阻的波动而变化。由此可见,Us会随Rp下降线性增长,当Us大于门槛电压时,由中央处理单元发出漏电闭锁信号,断开电动机起动控制回路,达到漏电闭锁目的。由此可见当检测电压恒定时,该系统的漏电动作值是非常稳定的。高压硅堆是为防止电动机的反电势串入检测电路而设计的,主回路跳闸后电动机转子由于惯性继续旋转产生电动势,高压硅堆可防止该电动势窜入检测回路损坏其它元器件。控制回路由单片机软件来闭锁磁力起动器的起动,当检测到发生漏电后,置软件标志位,断开磁力起动器的起动回路,使接触器无法合闸L叫。从而完成漏电闭锁的护功能。附加直流电压和电流的确定,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电阻与外加测量电压之间的关系电网电压等级不同,需要施加不同的直流电压才能反映其真实的绝缘状况。以6kV电网为例,其绝缘电阻与附加直流电压之间的测试数据如表2-1所示,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电网对地绝缘电阻称为直流电阻。而采用交流方法测得的绝缘电阻则称为交流电阻。大量的实测数据表明,绝缘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差别很大,前者比后者大许多倍。由于人身触电或单相接地的电流值主要取决于电网对地的交流阻抗大小,因此从表中可看出随着附加直流电压的升高,所测的直流绝缘电阻也越接近实际值。表2-1直流绝缘电阻R与附加直流电压U的变化关系U(V)20365282120177.5235R()1000800742.8672.1571522489.5 2.检测回路的本安特性(1)合闸前,如电网存在漏电或单相接地故障,直流检测回路所产生的电火花不应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2)由于附加直流电源的存在,电网对地电容总是充满电的,在发生单相接地或漏电故障时,放电火花能量应小于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所需的最小能量。3.检测电压与人身安全的关系电网停电后,工人可能进行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如果直流检测电压过高,一旦人身接触,便可能发生触电危险。因此,检测电压不宜过高。本着以上几条原则,根据爆炸环境电气设备“本质安全性电路和电气设备”规程,有关矿用I类电气设备对电容性电路的规定,电容量C和最小点燃电压U曲线,可得1.5F电容量最小点燃电压为100V,若安全系数按2.5折算,所设计的直流工作电压为100/2.5=40V。利用三相调压器,测试75%UN、UN、115% UN时的电压值如表2-2所示。表2-2不同电压下漏电信号的测试值U/VUA/VUB/VUC/UD/UE/4246.141.416.124.140.25054.848.216.224.240.45560.252.216.224.240.4从上述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当电网电压在75%UN-115% UN内波动时,直流检测电压40V比较稳定的。此外,还要考虑到直流检测电流也不宜过大,当发生电网单相接地时,直流检测回路电流为:I=U/Ri=40V/43.6K=0.91mA (2-13)式中Ri为附加直流检测系统内部回路电阻由图2-5可得,Ri= R2+ RPM=43.6 K所以接地电流仅为0.91mA,满足本回路的要求。漏电闭锁动作电阻值是根据漏电动作值确定的,而漏电动作值的确定是一保证人身触电的安全性为前提的。在如图2-5所示的电网中,假设:ra=rb=rc=r,根据安全规程规定,我国煤矿井下人身触电安全电流值为30mA。在不考虑电网电容的情况下,流过的人体电流为: (2-14)式中,Ih为流过人体的电流,U为电网相电压,r为电网没相对地漏电电阻(三相对称),Rh为人体电阻,取1 K。图2-4 人身触电电流计算图Figure 2一5 Count chart of person get an electric shock current在6kV供电电压下,流过人体电流按30mA计算,便可确定出允许的电网最低漏电电阻值为rmin=3U/Ih=600k (2-15)考虑到三相电网的漏电阻对直流而言为并联通路,则漏电动作电阻值Rse=rmin/3=200k (2-16) 实际采用200k 0,从而得漏电闭锁的动作电阻值为400 k。该系统适用于6kV电压等级的电网,它是通过在程序中设置不同的比较值来实现的。 系统试验: 依据附加直流电源检测的保护原理及所设计的直流电源,当电网电压为6kV时,而对地电容分别为0. 1F和1F时,可测得UL.与漏电电阻RL的对应值如表2-3, 2-4所示表2-3 对地电容 C=0.1F,UL与RL的对应值RL/ KUL/VRL/ KUL/V04.81201.173203.182700.625402.376800.266801.57310000.181表2-4对地电容C=1F,UL与RL的对应值RL/ KUL/VRL/ KUL/V 04.811201.174203.172700.624402.376800.265801.57410000.182上表的测试数据可见:(1)电网对地电容对附加直流检测没有影响,即它不会影响漏电闭锁动作电阻值。(2)可用U的高低来间接反映电网的绝缘水平。 由漏电闭锁电阻值R,=400k Q,可得出漏电闭锁门槛电压U,=23. 7V。将人为加设的滑线变阻器的阻值慢慢下降时,系统即模拟电网发生漏电故障,显示屏显示“06”,即第六号供电单元发生漏电。试验结果如表2-5所示:2-5不同电压下漏电闭锁测试值电压/V单相闭锁电阻值单相解锁电阻值要求值K测试值K要求值K测试值K0.75UN400+8420600420.5UN400+8420.46004301.15 UN400+8420.8600430.6表中数据为10次测量平均值,由测试值可以看出闭锁电阻值符合标准规定。2.2.4 群体比幅比相法该方法是先对零序电流进行比较,选出几个幅值较大的作为候选(希望通过选大的电流来避免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位比较,“时针效应”,但实际上不能完全避免),选出方向与其它不同的,即为故障选线。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两种方法存在的问题,但同样不能排除电流互感器不平衡电流及过渡电阻大小的影响。2.2.5 零序功率方向法 零序功率方向保护原理利用故障线路零序电流滞后零序电压900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90。的特点来实现的。目前采用这一原理实现故障选线的装置在实际电网中应用较多,但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该原理失效。2.2.6 五次谐波分量法 检测五次谐波大小和方向的方法基于以下理论:由于故障点、线路设备非线性影响,故障电流中存在着谐波信号,根据谐波在整个系统内的分布和保护的要求,使用五次谐波分量为益。由于消弧线圈是按照基波整定的,即有L1/C,所以5L1/5C,即消弧线圈对五次谐波的补偿作用仅相当于工频时的1/25,可忽略它对五次谐波产生的补偿效果。因此可根据故障线路的五次谐波电流比非故障线路的都大,且方向相反的特点达到选线目的。该方法的缺点是五次谐波含量较小(小于故障电流的10% ),且在有间歇性电弧现象时不稳定。2.2.7 各次谐波平方和法 各次谐波平方和法是先将零序故障电流中的3, 5, 7等谐波分量求和,然后比较各条线路电流幅值的大小,选出幅值最大的即为接地线路。该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单次谐波信号小的缺点,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负荷中的五次谐波源、电流互感器中不平衡电流和过渡电阻的大小,均会影响选线精度。2.2.8 首半波法 首半波原理是基于接地故障发生在相电压接近最大值瞬间这一假设,它利用故障线路暂态零序电流和电压初始阶段极性有一段时间相反的特点实现选线。但故障发生在相电压过零值附近时首半波电流的暂态分量值很小,所以该原理不能反映相电压较低时的接地故障。且受接地过渡电阻影响较大同时也存在工作死区。2.2.9 小波分析法 小波分析可对信号进行精确分析,特别是对暂态突变信号和微弱信号的变化较敏感,能可靠地提取故障特征。根据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理论可知,出现故障和噪声会导致信号奇异,而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点对应着采样数据的奇异点,由于噪声的模极大值随着尺度的增加而衰减,所以经过适当的尺度分解后,即可忽略噪声影响得到较理想的暂态短路信号,小波变换是把一个信号分解成不同尺度和位置的小波之和,利用合适的小波和小波基对暂态零序电流的特征分量进行小波变换后,易看出故障线路上暂态零序电流特征分量的幅值包络线高于非故障线路的,且其特征分量的相位也与非故障线路相反,这样就能构造出利用暂态信号的选线判据。2.2.10 拉路法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此时断路器不跳闸。值班人员听到报警信号后,逐次断开各线路的断路器,当断开某一线路时,若报警信号不消失,则表明该线路不是故障线路,立即合上断路器,恢复供电;若报警信号消失,则该线路即为故障线路。此方法的缺点是故障后需短时停电才能确定故障支路,与小电流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高的优点相违背。2.2.11 注入信号寻迹法利用单相接地时原边被短接、暂时处于不工作状态的故障相电压互感器向接地线路注入一个特定的电流信号(不同于故障时线路中己有的信号特征),由于注入信号会沿着接地线路经接地点注入大地,用信号电流探测器在开关柜后对每一条出线进行探测,探测到注入信号的线路即故障线路。该方法利用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接地相电压互感器TV注入信号,不增加一次设备,不影响系统运行,但注入信号的强度受电压互感器容量限制,接地电阻较大时线路上分布电容会对注入的信号分流,给选线和定点带来干扰;如果接地点存在间歇性电弧现象,注入的信号在线路中将不连续且会破坏信号特征,给检测带来困难。2.2.12 注入变频信号法 对“注入信号寻迹法”高阻接地时存在的问题,应用注入变频信号法可较好地解决。其原理是考虑故障后位移电压大小的不同,选择是向消弧线圈电压互感器副边注入谐振频率恒流信号,还是向故障相电压互感器副边注入频率为70Hz的恒流信号,然后监视各出线上注入信号产生的零序电流相角、阻尼率的变化,比较各出线阻尼率的大小,再计及线路受潮及绝缘老化等因素可选出故障线路。但当接地电阻较小时,信号电流大部分都经故障线路流通,导致非故障线路上阻尼率误差较大。2.2.13 基于模式识别的选线方法其原理是将故障后各线路的零序电流看成某类故障的一个模式,通过神经网络对样本的训练与学习判断此故障模式所属类别选线。此方法本质上是对信息的并行处理,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容错性,比传统的群体比幅比相的选线方法更为有效,即有更高的精度。但此种理论仍不成熟,实现困难,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随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选线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研究基于就地测量量的保护方法。现场运行表明:上述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 ( 1)单相接地时,接地电容电流的暂态分量往往较其到几十倍,若提取暂态信号中的特征分量则有望显著提高选线精度。(2)目前,在能获得零序电流情况下的选线理论是比较完善的,但我国电力系统中只装设两相CT的架空出线的数量很大,在许多情况下难于获得零序电流,多数选线方法失效。虽然负序电流选线可以发挥效应,但这种方法会受到不对称负荷和单相冲击负荷的影响。所以对只有两相装CT的出线适用的选线原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近年来,利用各种故障信息,把各种保护综合起来考虑的方法,如信息融合技术等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研究刚刚起步,占主导的仍是最基本的故障选线方法。2.2.14 零序有功功率法 电网的线路及消弧线圈对地有电导,故障电流中含有有功分量,非故障线路和消弧线圈产生的有功分量方向相同且都经过故障点返回,因此利用故障线路有功分量比非故障线路有功分量大且方向相反的特点可选出故障线路。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该保护原理实质上是零序功率方向保护原理的延伸,但经过上述处理后,相当于将原有的零序电压、零序电流的比相范围从原有的90。扩大到180“从而创造了更好的选线条件。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目前主要采用消弧线圈串联电阻运行的派生接地方式,且消弧线圈本身的有功成分较大(实测单相接地时其有功电流达1-2A),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线路不与消弧消弧线圈构成低阻抗回路,故其零序电流为本身的接地电容电流;故障线路经接地点与消弧线圈构成低阻抗回路,所以其零序电流为所有非故障线路的接地2.3 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选择性漏电保护是指当电网的某一支路发生漏电故障时,漏电保护系统仅使开关切断漏电故障所在支路,并保证非漏电故障支路正常供电。它大大减小了由漏电故障而引起的停电范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此外,选择性漏电保护还有助于寻找漏电故障,便于迅速处理,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1)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漏电保护装置能判断出故障线路。设计中这项功能是通过对三相供电线路每相的电流进行采集、处理和比较来完成的。(2)速动性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漏电保护装置能快速的采集到故障信号,并驱动断路器完成保护动作,以提高矿山供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缩小故障对供电网络的损坏程度。(3)灵敏性漏电保护的灵敏性是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该是在事先规定的保护范围内部发生故障时,不论漏电点的位置、漏电的类型如何,都能敏锐感觉,正确反应。保护装置的灵敏性,可以用灵敏系数来衡量,通常记为Ksen,它主要取决于被保护元件和供电系统的参数和运行方式。 (4)可靠性 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对于任何一个保护系统,在为其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简称拒动);而在其它任何情况下,包括系统正常运行状态或发生了该保护装置不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则不应该错误动作(简称误动)。可靠性主要是针对保护装置本身的质量和运行维护水平而言的。一般说来,保护装置的原理方案越周全,结构设计越合理,所用元器件的质量越好,制造工艺越精良,内外接线越简明,回路中触点数越少,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就越高。同时,正确的安装和接线,严格的调整和试验等,对于提高漏电保护的可靠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分析研究漏电保护性能的基础。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一面。本设计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围绕着如何处理好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而进行的。与此同时,设计中还应该在保证四个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考虑设计经济问题,能通过简单电路功能实现的,我们就自行设计组装:对于较为次要的数量很多的电气元件,我们不装设过于复杂和昂贵的保护装置。2.4 漏电保护原理1零序电流保护原理零序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复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即I=0,它是用零序CT(电流互感器)作为取样元件。在线路与电气设备正常的情况下,各相电流的矢量和等于零(对零序电流保护假定不考虑不平衡电流),因此,零序CT的二次侧绕组无信号输出(零序电流保护时躲过不平衡电流),执行元件不动作。当发生接地故障时的各相电流的矢量和不为零,故障电流使零序CT的环形铁芯中产生磁通,零序CT的二次侧感应电压使执行元件动作,带动脱扣装置,切换供电网络,达到接地故障保护目的。各支路零序电流互感器零序电压互感器复式电源低通滤波 零序有功检测环节数模转换器单片机报警提示打印RS232图2-5 整体系统结构框图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漏电保护器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取得异常讯号,经过中间机构转换传递,使执行机构动作,通过开关装置断开电源。 电流互感器的结构与变压器类似,是由两个互相绝缘绕在同一铁心上的线圈组成。当一次线圈有剩余电流时,二次线圈就会感应出电流。第三章 硬件设计3.1 零序电流互感器3.11 零序电流互感器(1) 原理:电流互感器是利用一,二次侧线圈匝数不等,把一次侧的大电流变成二次侧的小电流,送到电流表或功率表的电流绕组进行测量。零序电流互感器是电流互感器的一种,所以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的是零序电流。(2) 使用:在零序电流保护中在三相线路上各装一个电流互感器(CT),或让三相导线一起穿过一个零序CT,也可以在中性线N上安装一个零序CT,利用这些CT来检测三相的电流矢量和,即零序电流I0,I0= IA +IB + IC,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完全平衡时(无接地故障,且不考虑线路,电气设备的泄漏电流)I0=0;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则I0= IN,此时的零序电流为不平衡电流IN,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必然产生一个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d,此时检测到的零序电流I0 =IN+ Id,是三相不平衡电流与单相接地电流的矢量和。具体应用如图(3-1)图3-1 零序电流互感器原理图(3)注意问题1) 二次侧绝对不许开路;2) 二次侧必须接地;3) 二次回路串入的阻抗值不应超过有关技术规定。3.12 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选择根据使用环境和安装条件确定互感器的类型,然后按正常工作条件参数确定其规格。具体选择如下:(1)我国井下工作环境比较潮湿,相对湿度往往高达95%以上。周围环境中还含有瓦斯等易燃气体,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避免因为电器开关工作时产生的电火花引燃引爆易燃气体,所以都在普遍使用矿用隔爆型防爆电器。(2)额定电压的选择电流互感器的电压应大于或等于电网的额定电压。即UNUNW (3-1)式中 UN 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 U N.W 电网的额定电压(3)一次额定电流的选择电流互感器原边额定电流I 1N应大于等于1.21.5倍最长时工作电流I ca,即 I 1N(1.21.5)I ca (3-2)(4)准确等级校验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等级应与二次侧设备的要求相适应。0.2级用于精密测量;0.5级用于计费仪表;1.0级用于测量仪表;3级、10级用于监视仪表和继电保护;5P、10P级用于继电保护。互感器的准确等级与二次侧负载容量有关,如果容量过大,准确等级下降,要满足准确等级要求,二次负载的总容量S2应小于或等于该准确等级所规定的额定容量S2N。即SS2 (3-3)电流互感器的次电流已经标准化(5A/10A),故当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为额定电流时,二次容量仅决定于二次负载R2。即S2=I2N2 R2 (3-4)电流互感二次侧负载电阻可用下式计算,即R2=KW1RK+KW2RW+RC (3-5)式中 KW1、KW2接线系数,取决于互感器二次侧接线方式,其值见表(3-1) RK 测量仪表和继电器线圈的内阻, RW 连接导线内阻, RC 导线连接时的接触电阻,一般取0.050.1表3-1 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系数接线方式接线系数KW1KW2单相三相星形1121二相星形三线接负载二线接负载1二相差接三角形323(5)动稳定校验 电流互感器满足动稳定的条件是:Kes2I1Niim (3-6)式中 Kes为动稳定系数,由产品目录查出 iim 为三相冲击短路电流(6)热稳定校验 电流互感器满足热稳定的条件是(Kts I1N)2tIe2s ti (3-7)式中 Kts为对应于t的热稳定倍数,有产品目录查出 t 为给定的热稳定时间,一般为1sIes为三相稳态短路电流有效值,Ati 为短路电流的假想作用时间,s3.2 零序电压互感器的选择电压互感器采用三个JDZJ-6型单相电压互感器,其辅助二次侧接成开口三角形用做零序电压互感器。输出接电阻负载分压后待低通滤波器进一步处理。3.3 模数转换器3.3.1数模转换器简介模数转换器即A/D转换器,或简称ADC,通常是指一个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电子元件。通常的模数转换器是将一个输入电压信号转换为一个输出的数字信号。由于数字信号本身不具有实际意义,仅仅表示一个相对大小。故任何一个模数转换器都需要一个参考模拟量作为转换的标准,比较常见的参考标准为最大的可转换信号大小。而输出的数字量则表示输入信号相对于参考信号的大小数模转换器最重要的参数是转换的精度,通常用输出地数字信号的位数的多少表示。转换器能够准确输出地数字信号的位数越多,表示转换器能够分辨输入信号的能力越强,转换器的性能越好。A/D转换一般要经过采样、保持、量化及编码4个过程。在实际电路中,有些过程是合并进行的,如采样和保持,量化和编码在转换过程中是同时实现的。一般来说,AD比DA贵,尤其是高速的AD,因为在某些特殊场合,如导弹的摄像头部分要求有高速的转换能力。一般那样AD要上千美元。还有通过AD的并联可以提高AD的转换效率,多个AD同时处理数据,能满足处理器的数字信号需求了。3.3.2 ADC0809数模转换器ADC0809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CMOS工艺8通道,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8位通用A/D芯片1主要特性1)8路输入通道,8位A/D转换器,即分辨率为8位。2)具有转换起停控制端。 3)转换时间为100s(时钟为640kHz时),130s(时钟为500kHz时) 4)单个+5V电源供电 5)模拟输入电压范围0+5V,不需零点和满刻度校准。 6)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摄氏度 7)低功耗,约15mW。2内部结构ADC0809是CMOS单片型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内部结构如图1322所示,它由8路模拟开关、地址锁存与译码器、比较器、8位开关树型A/D转换器、逐次逼近寄存器、逻辑控制和定时电路组成。图3-2 ADC0809内部结构、引脚图3外部特性(引脚功能)ADC0809芯片有28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如图1323所示。下面说明各引脚功能。 IN0IN7:8路模拟量输入端。 2-12-8:8位数字量输出端。 ADDA、ADDB、ADDC: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 。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START: A/D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输入一个正脉冲(至少100ns宽)使其启动(脉冲上升沿使0809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 EOC: 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 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CLK:时钟脉冲输入端。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640KHZ。 REF(+)、REF(-):基准电压。 Vcc:电源,单一+5V。 GND:接地。4ADC0809的工作过程首先输入3位地址,并使ALE=1,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下降沿启动 A/D转换,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A/D转换完成,EOC变为高电平,指示A/D转换结束,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当OE输入高电平 时,输出三态门打开,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 转换数据的传送 A/D转换后得到的数据应及时传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数据传送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认A/D转换的完成,因为只有确认完成后,才能进行传送。为此可采用下述三种方式。 (1)定时传送方式 对于一种A/D转换其来说,转换时间作为一项技术指标是已知的和固定的。例如ADC0809转换时间为128s,相当于6MHz的MCS-51单片机共64个机器周期。可据此设计一个延时子程序,A/D转换启动后即调用此子程序,延迟时间一到,转换肯定已经完成了,接着就可进行数据传送。 (2)查询方式 A/D转换芯片由表明转换完成的状态信号,例如ADC0809的EOC端。因此可以用查询方式,测试EOC的状态,即可确认转换是否完成,并接着进行数据传送。 (3)中断方式 把表明转换完成的状态信号(EOC)作为中断请求信号,以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传送。 不管使用上述哪种方式,只要一旦确定转换完成,即可通过指令进行数据传送。首先送出口地址并以信号有效时,OE信号即有效,把转换数据送上数据总线,供单片机接受。3.4 低通滤波器3.4.1 低通滤波器简介1 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可以简单的认为:设定一个频率点,当信号频率高于这个频率时不能通过,在数字信号中,这个频率点也就是截止频率,当频域高于这个截止频率时,则全部赋值为0。因为在这一处理过程中,让低频信号全部通过,所以称为低通滤波。 低通过滤的概念存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诸如电子电路,数据平滑,声学阻挡,图像模糊等领域经常会用到。对于不同滤波器而言,每个频率的信号的减弱程度不同。当使用在音频应用时,它有时被称为高频剪切滤波器,或高音消除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概念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其中包括电子线路(如音频设备中使用的hiss 滤波器、平滑数据的数字算法、音障(acoustic barriers)、图像模糊处理等等,这两个工具都通过剔除短期波动、保留长期发展趋势提供了信号的平滑形式。 图3-3 低频滤波器的频幅和相频特性低通滤波器在信号处理中的作用等同于其它领域如金融领域中移动平均数(moving average)所起的作用;低通滤波器有很多种。其中,最通用的就是巴特沃斯滤波器和切比雪夫滤波器。2 低通滤波电路(1) 滤波电路常用于滤去整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一般由电抗元件组成,如在负载电阻两端并联电容器C,或与负载串联电感器L,以及由电容,电感组成而成的各种复式滤波电路。 (2)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若滤波电路元件仅由无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组成,则称为无源滤波电路。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型滤波和RC型滤波等)。若滤波电路不仅由无源元件,还由有源元件(双极型管、单极型管、集成运放)组成,则称为有源滤波电路。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 1)无源滤波电路无源滤波电路的结构简单,易于设计,但它的通带放大倍数及其截止频率都随负载而变化,因而不适用于信号处理要求高的场合。无源滤波电路通常用在功率电路中,比如直流电源整流后的滤波,或者大电流负载时采用LC(电感、电容)电路滤波。2)有源滤波电路有源滤波电路的负载不影响滤波特性,因此常用于信号处理要求高的场合。有源滤波电路一般由RC网络和集成运放组成,因而必须在合适的直流电源供电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同时还可以进行放大。但电路的组成和设计也较复杂。有源滤波电路不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的场合,只适用于信号处理。 (3) 根据滤波器的特点可知,它的电压放大倍数的幅频特性可以准确地描述该电路属于低通、高通、带通还是带阻滤波器,因而如果能定性分析出通带和阻带在哪一个频段,就可以确定滤波器的类型。 (4) 识别滤波器的方法是:若信号频率趋于零时有确定的电压放大倍数,且信号频率趋于无穷大时电压放大倍数趋于零,则为低通滤波器;反之,若信号频率趋于无穷大时有确定的电压放大倍数,且信号频率趋于零时电压放大倍数趋于零,则为高通滤波器;若信号频率趋于零和无穷大时电压放大倍数均趋于零,则为带通滤波器;反之,若信号频率趋于零和无穷大时电压放大倍数具有相同的确定值,且在某一频率范围内电压放大倍数趋于零,则为带阻滤波器。3.5 复式电源设计保护系统的操作电源要求非常可靠以期在故障情况下,装置能可靠地动作。一般在操作系统中所采用的操作电源有三种:由蓄电池供电的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和整流电源。由蓄电池供电的直流操作电源其优点是蓄电池的电压与被保护的网络电压无关但须修建有特殊要求的蓄电池室,购置充电设备及蓄电池组,辅助设备多,投资大,运行复杂,维护工作量大加上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多,可靠性低。交流电源有接线简单,不需装设大功率整流器等优点,但因它存在不能构成较复杂的保护操作时使互感器误差不能满足要求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整流操作电源有两种方式,即电容补偿和复式整流。电容补偿存在的问题是:当外部电源电压不足时要保证保护装置可靠动作就要保证补偿电容器有足够大的容量,保证输出功率,而且补偿电容器组一般还应设置两组,占用空间较大,另外为了定期检查电容器组是否断路或电容量低,还装有检查装置。所以电容补偿方式使用维护较为烦琐。图3-4 复式电源原理图复式整流电源装置有两个电源供电,特别是有能反映故障电流的电流供电器供电,这样就能保证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直流系统都可靠地供电。与电容补偿方式比较,复式整流电源能输出较大的功率,电压能保持稳定。本系统就采用复式整流电源供电。电路正常时由电压源供电,来自于电压互感器,额定电压100V50Hz,要求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村官年度思想工作内容总结
-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 高竞争力面试题及答案精 编行业指导参考
- 在开学典礼暨教师节教师发言稿
- 小儿美克尔憩室超声课件
- 难点详解沪科版9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乡村住房转让协议书范本
- 抖店合作经营协议合同范本
- 营地驱蚊产品采购合同范本
- 兼职外教聘请协议书范本
- udi追溯管理制度
- 三一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 轮胎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25-2030年)
- 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 化妆品外包生产管理制度
- 颅内静脉窦血栓护理查房
-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
- 【聊城】2025年山东聊城科技职业学院(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6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 读书分享《教师的语言力》
- 2025年5月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