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我国包装工业的排头兵.doc_第1页
广东我国包装工业的排头兵.doc_第2页
广东我国包装工业的排头兵.doc_第3页
广东我国包装工业的排头兵.doc_第4页
广东我国包装工业的排头兵.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我国包装工业的排头兵作者:佚名资讯来源:不详点击数: 185更新时间:2007-9-10 编者按:广东包装工业的发展得改革风气之先,一直走有各省市的前列。今天刊发赵延伟、许晴的文章,详尽介绍了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包装工业发展的轨迹,反映了广东包装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进入稳步发展和谐发展的历程,敬请关注。 1978年改革开放后,广东省经济发展很快,“三资”企业的大量出现和国外商品的涌入,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改变“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现状,必须重视产品的包装,从而保护商品,促进销售,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人们开始重视包装。为了与出口产品和“三资”企业产品配套,一些小规模的包装企业建立起来了,外商也纷纷到广东投资设厂生产包装产品,广东省包装工业开始起步。至2000年广东省的包装工业,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具有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而且步入稳步和谐发展的阶段。 1978年广东省共有包装企业194家,职工5.6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8亿元,年包装产值7.4亿元。到2000年,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包装企业发展到1.2万家,职工增至150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38亿元,年包装产值518亿元,占全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的18。其中纸包装制品工业产值为132.3亿元,塑料包装制品工业产值为148.1亿元,金属包装容器工业产值为69.8亿元,玻璃包装容器工业产值为18.1亿元,其他包装工业(含包装印刷和包装机械)产值为149.7亿元。 一、纸包装制品(瓦楞纸箱、纸盒) 1979年以前广东省纸包装制品工业,主要靠手工和简单的工具制作纸盒及三层瓦楞纸箱,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尤其是后来引进了瓦楞纸箱生产线后,纸包装制品工业才得到高速发展。2000年广东省纸包装制品工业企业有2950家,其中大部分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如东莞市980家,深圳市295家等。瓦楞纸箱生产线585条,其中引进的先进设备占25(详见表1所示);纸制品年产值132.3亿元,其中瓦楞纸箱产值为108亿元;纸盒产值为21亿元,其他纸包装制品为3.3亿元。 1.瓦楞纸箱 1978年以前广东省瓦楞纸箱产量最大年产量为1200万个(1965年),基本上用手工和半机械化生产,1978年革开放后才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1979年,新加坡陈德薰先生向广州二轻局无偿赠送价值100万美元的日本产幅宽1.5米的瓦楞纸箱生产线。由广州市二轻局和包装装潢工业公司投资313万元人民币,于1982年建成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的羊城纸箱厂。该厂为省内首家拥有纸箱生产线的纸箱企业。1985年,广州市对纸箱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羊城纸箱厂于1987年又引进日本产幅宽1.8米瓦楞纸箱生产线,其生产增长迅速和产品质量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1990年,瓦楞纸箱产量达1100万平方米,1987年1990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5以上。高宝牌全自动洗衣机瓦楞纸箱和雪山牌洗衣机箱被评为部级优质品,并于1990年分别获得中国包装10年成果奖金奖。 深圳纸箱行业是从1985年开始起步,由于特区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批香港、台湾纸箱企业的内迁。其中香港独资企业占60,中港合资企业占20,其他国营、集体或个体企业占20。从生产规模来看,大中小企业分别各占总数的10、40和50。中港合资企业所占比例虽少,但其设备投入、生产规模和销售量占绝对优势。具有瓦楞纸板生产线的厂家集中在十几个企业,如:顺丰、华力、宝耀、嘉年、中嘉、宝源、新奇、利丰、锦胜、合力、力嘉和环兴等。后来台湾企业界也纷纷向深圳投资办纸箱厂,像龙成和协利虽然来深圳较晚,但有一定规模。 广东省瓦楞纸箱包装工业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此阶段广东率先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很快,促进了与产品配套的瓦楞纸箱工业的高速发展。“三资”企业的大量出现和国外商品的涌入,使人们开始重视包装。为了与出口产品和“三资”企业产品配套,一些小规模的包装企业建立起来,外商也纷纷到广东投资设厂。由于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政策,深圳等特区率先吸引了大批港台纸箱企业内迁。在深圳纸箱业形成了港商独资企业占60,合资企业占20,其他国有和集体或民营企业占20的格局。又加之大量引进先进瓦楞纸板生产线,使纸箱企业在特区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在技术、品质、产品档次等方面走在纸箱的前沿。 随着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包装的重要性,各行业都投资开办包装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兴起,对纸制品包装工业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企业白手起家,购买国外二手生产线和单面机,迅速占领了一部分市场。当时的生产装备主要是日本的二手设备,机器幅宽为1.6m。许多老厂也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很快取得了经济效益。在满足一般商品包装的基础上,纸箱厂开始瞄准家电商品,瓦楞纸箱也由原来的三层向五层和七层发展。 新投入的生产线都以1.8m为基础,顺德新隆纸箱厂率先引进2m宽幅生产线,专供家电冰箱和冰柜使用;广州东方纸箱厂投资生产7层瓦楞纸箱生产线。一些外商则立足于深圳经济特区,实行规模化经营,其中顺丰和华力纸箱厂在装备水平、生产规模和管理方面都居广东之首。在企业大规模引进国外生产线的同时,国产瓦楞纸板生产设备也迅速崛起。居国内前三位的肇庆嘉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原肇庆机床厂)以其雄厚的技术力量,生产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瓦楞纸箱生产线,争得一部分市场,为包装行业做出了贡献。 第二阶段:为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此阶段高档纸箱厂已成为行业的主力,为广东省商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拥有两条以上生产线的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数量不少。广东商品包装开始从大包装转入小包装,彩印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的企业添置了胶印设备,增加了生产品种,获得了良好效益;有的企业投资生产三层E型瓦楞纸箱,为饮料、食品配套包装。 广东省外贸的发展对包装行业的兴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出口商品配套的纸箱,占整个生产量的大部分。为了减少运输破损造成的经济损失,由省商检局和省包装办公室牵头,对生产出口包装用纸箱的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考核和产品检测,并结合质量管理和达标等工作,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经严格检查,首先向56家纸箱厂发放了注册证书。并派出专人组成质量管理小组,从生产到管理认真整改,使工厂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商检注册活动,纸箱损耗减少,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高。1992年省技术监督局和省包装办公室,又对有一定基础的出口纸箱生产厂进行考核,继而组织“生产许可证宣传贯彻会议”,将范围扩大到全省纸箱生产企业,先后有320家企业取得了生产许可证。通过这次发证工作,对纸箱行业有了清楚地了解,领证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结构调整开发了一大批新产品,纸箱品种由过去单色向彩印瓦楞、彩印细瓦楞、白板、涂布白板、点状复面彩色、宽幅重型、无钉和特种等多种方向发展。广东瓦楞纸箱多次参加各类展览和质量评比活动,得到不少奖励和荣誉。羊城纸箱厂“电饭煲纸箱”获全国外销售纸箱第一名;潮州外贸联营纸箱厂的“川贝止咳糖浆纸箱”获全国内销纸箱第二名;羊城纸箱厂的电冰箱纸箱,获得部优产品称号。另外5家企业的产品在北京1990国际包装展览会上获金质奖。 第三阶段:理性发展阶段(20世纪末)。 此阶段广东瓦楞纸箱包装进入质量和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理性发展阶段。不仅全面淘汰单机,生产线逐步替代单面机,同时生产线数量的增加转变为质量的提高。这个时期的发展不像第二阶段那样继续上瓦楞纸板生产线,而是表现为瓦楞纸板生产线的更新换代和技术水平提高。生产线开始由低起点、低档次、轻型、窄幅、低速和手控向高起点、高档次、中重型、宽幅、高速和自控的方向发展。 2.纸盒 1979年以前广东省纸盒的生产量最大年产量为3.57亿个,基本上是手工操作。 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纸盒生产发生新的变化。由于商品市场上更注重纸盒外表的装潢,彩印纸盒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使专业纸盒生产企业在把印刷业务发外加工的同时,着手自办印刷车间,而众多的印刷厂又兼营制盒。加上医药、工艺美术等行业以及区街工业自办纸盒厂为本行业配套,纸盒生产由专业厂逐渐向多行业转移。1981年后,纸盒生产设备得到较大的改进。广州市东方红印刷公司于1985年引进自动模切粘盒生产线,使彩印纸盒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1989年又引进纸塑混合包装生产线,制造市场流行的新颖的多面开窗纸盒。广州市大公制盒厂于1985年引进日本产螺纹形纸管生产线开发纸管生产,使圆形纸盒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广州包装研究所挖掘传统锦盒生产工艺,开发礼品盒包装产品。1984年为广州市政府设计制造五羊陶塑像的礼品盒,使礼品完好无损到达广州的友好城市日本福冈市。1998年该所举办了礼品包装展览。其中工艺陶瓷“八骏”的包装盒,以宋锦为表,白绫为潢,洒金扇面图案装饰;文房四宝“芸窗魂宝”的包装,把现代的电化铝烫金手法运用到锦盒上,而且堆厚粘合剂,使之成浮雕像,显得更加名贵。珠江三角洲的深圳、东莞、中山、佛山和顺德等市随着外销小五金、小电器、鞋、服装和化妆品等的需要,纸盒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产量也越来越大。2000年广东省纸盒的产量达508亿个,产值达21亿元。 二、塑料包装制品 1979年以前,广东省塑料包装制品仅有塑料膜包装袋。1979年以后随着被包装的产品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塑料包装的品种也逐渐增加。主要产品为塑料包装袋、塑料编制袋、周转箱和中空容器等。2000年广东省有各种塑料包装制品企业458家(不含塑料膜生产企业),产量为138万吨,产值达148.1亿元(生产塑料编制袋、周转箱和中空容器的企业详见表2、表3和表4所示)。 1979年,广东省塑料制品抓住了塑料包装这个主攻方向,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平衡布点,优先发展。20世纪80年代头5年,广东省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的塑料包装材料生产技术和设备,使广东省塑料包装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有很大的发展,开始生产塑料编织袋、塑料周转箱和中空容器。20世纪80年代后5年是广东省塑料包装制品发展的重要时期,塑料包装行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狠抓内部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在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推动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大大增强了竞争能力和创汇能力。其中包装片材、复合片材、包装容器和泡沫包装材料增长较快,特别是BOPA薄膜,生产线在佛山市投产,填补了国内空白,1994年产量已达1000吨。 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装备状况的改善,改变了广东省塑料包装工业的面貌。引进的先进工艺技术装备中,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有:双向拉伸工艺、流涎成型工艺、宽幅编织涂覆工艺、共挤出复合工艺、挤出复合、注拉吹和挤拉吹等。利用这些新工艺,开发了一批具有20世纪80年代先进水平的新产品,主要有:通用型BOPP光膜、三层至七层共挤热封型BOPP膜、真空镀铝BOPET、BOPP、CPP、RPVC扭结膜、六色层次版彩印膜、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超薄膜、4m宽幅编织布、塑料水泥袋、集装袋、PS发泡片材等。20世纪90年代又开发了新产品BOPET和BOPA膜。 这些新产品的开发,不仅提高了广东省塑料包装制品的产量和产值,而且缩小了与世界塑料包装工业的差距。广东省不少塑料包装制品已进入国际市场与洋货一比高低,同时涌现了一批塑料包装工业的排头兵,例如:佛山市东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原佛山市塑料一厂)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内引外联发展规模经济,依靠技术进步,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不断开拓市场和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该公司先后引进的5条BOPP生产线,总生产能力为25,000吨,人均产值已达30万元;佛山市塑料八厂及时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减少普通编织袋的生产,扩大宽幅彩条布生产,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的塑料复合编织布曾获1991年国家金质奖。 1995年至2000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塑料包装企业一改过去以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角色进入市场,正不断探索联合起来走“集团化、多样化”的道路,如佛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