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秋色.doc_第1页
古诗中的秋色.doc_第2页
古诗中的秋色.doc_第3页
古诗中的秋色.doc_第4页
古诗中的秋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中的秋色读中华诗词中关于秋的名句一年四季,给人们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秋季了。因为,春季的气候向和暖的方向发展,秋季的气候向寒冷的方向发展。春季是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而秋季是草木凋零,微霜凄凄。相比之下,古人写春光的诗要比写秋色的诗多得多。汉字是象形字。“愁”就是“秋”压在“心”上。也许这也能说明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在春秋时期的诗经国风采葛中有一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可能是古代留下来涉及秋的最早的诗句了。整首诗是描写人在恋爱中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由于期盼相见的心情迫切,因此心中充满了等待的凄苦。说一天不见,仿佛隔了三个秋天。如今运用此句,也是代表着十分思念的意思。可见,人们将思念人的苦恼似秋一样带着苦恼。一日不见如过了三个秋天。在古人眼中,秋天似乎不会给人们带来好的心境。到了汉代,诗人写秋的诗多了起来。这些诗,大都是悲秋诗。汉武帝刘彻有一首秋风辞。其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全诗是汉武帝见秋风吹起而愁绪满怀,颇有一种感叹年华老去的滋味。 汉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有仅此两句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秋风、秋水的寒冷,勾起了对壮士的思念。有着以秋天的凄风苦寒为背景的悲壮情怀。汉古诗说古歌中有一句:“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大意是说,萧萧秋风吹来,真撩起人们的愁思!坐卧不安!这是古代诗歌中比较典型的描写秋天给人带来忧愁的诗句。曹魏时期,曹操一家三人,堪称中国古代文坛上一家出三个大文豪之家。但看来,“三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远不及宋“三苏”一家的形象好。尤其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登基后对待弟弟曹植的态度,实在令人发指。七步诗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哪有苏洵和苏轼,苏辙的父子之情和兄弟相爱相扶的手足之情的形象呢!不过,要说写秋天,曹丕也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二首其一中的名句)。燕歌行所描写的是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是极有名的情诗,也是最古老的一首七言诗。 到了晋朝,这时代的诗人,对秋色的描写,已不是那样萧杀的形象了。从陶渊明的诗看到,诗人把秋与春都认为是个好日子很多的季节。他的移居二首(其二)中有“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句。陶渊明另有饮酒二十首(其二)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是人所推崇的佳句。诗人在秋日中超然于物外的思想情趣。此句被后人王国维评论为“无我之境”无我之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汉与魏晋诗人吟秋色的诗,有许多不同。那是因为诗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诗歌必竟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带有诗人的主观意识。在北方大漠的环境中,写不出江南秋色的感觉来。另外,值得我们后人重视的,诗人的主观意识与诗中秋色的关系;一个心情十分糟糕的诗人,即使在秋色如春的环境中,也不能写出美好的秋日风光来。 唐代诗人多,作品多,写秋色的诗也多。李白、杜甫描写秋色的诗并不多。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说秋风不停地吹,但吹不掉我心中的愁苦。我的一片相思情,总记挂着远在玉门关的夫君。诚然,这还不是写秋色,而是写秋思。杜甫在登高中描写的秋色,有气势磅礴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通过描写秋色暗含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还有“风急天高猿声哀”,也有秋色烘托的深刻意境。唐王维的秋夜独坐中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倒也是秋色另一景,有声有色。另一首山居秋瞑诗是写初秋夜晚的情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的诗将夜、松、石、月写入诗中,写得盎然生趣,闲静幽美,恬美宜人。王维大都是赞美初秋的景色,诗风是继承了陶渊明以来自然淡远的传统。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写出了南方秋景。全诗读来,感到南方的秋天,没有秋气萧杀的感觉,倒是给人以宁静。李商隐的秋景诗,写得简约而形象。在宿骆民亭寄怀崔雍兖中有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读来使人感到是在萧瑟的秋日里,坐在池塘边,听着雨点打在残谢荷叶上的声音,别有一种清冷寒瑟的情景。古人写秋色,也十分注意到秋色的程度有不同,唐韩偓的诗中有“已凉天气未寒时”和“恻恻清寒翦翦风”句,都是写的初秋的轻寒,很有意境。 古代诗人有时能用秋色来形容其它事物的情境。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是诗人听箜篌之后,用“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乐器声的昂然激越,使人始料不及。唐吕岩的梧桐影中的“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也是这样,用秋夜的环境来衬托苦候情侣约会的心情。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有名的诗。秋景与旅人的凄苦,描写得十分动人。全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深秋愁夜凄冷,而在凄冷中,别有一番秋夜的清丽、雅致和萧瑟之美。南方诗人,写南方秋色给人带来的愁思。而北方诗人也写北方秋色也带来秋思。唐苏颋的汾上惊秋中有“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说的是,离家万里,心绪愁苦悲凉;正要渡过汾河,正逢满山飘落叶的萧瑟之声,实在令人不忍去闻。秋叶飘落,本是自然现象,而把这现象与人的心绪相溶,就产生了无限哀愁、伤感和怆然。这就是“境由心造”之说。唐李颀的“鸿雁不堪愁里听”。唐张籍的秋思中“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写信的人看到洛阳城里的秋色,似乎在写好的信中有许多事没写上,只得将交给送信人的信又要了回来,打开再看一番。这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唐马戴的灞上秋居中的“落叶他乡时,寒灯独夜人。”很能勾起秋日身在异乡人的共鸣。 五代李煜,字重光,是李璟的儿子,南唐朝亡国之君,世称李后主。他国君没有做好,但他艺术才能很高,擅长诗文,精通书画,妙解音乐,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秋色词是将亡国与秋融合在一起的。相见欢无言独上雨楼之中有两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无言独自静静登上雨楼,只见天上弯月如钩。真别有一番韵味。其余五代的诗人,写春光的诗较多,盼春、伤春、恋春,惜春,而写秋色的很少。 宋代诗人写秋色的并不多。苏轼的赠刘景文中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橙黄桔绿,秋季也;好景不能忘。其实他在后来的诗词还是写秋给他带来的“愁”。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在永遇乐明月如霜中的“明月如霜,好风好水,清景无限”是他描写月夜景致的清丽柔美。还有赠刘景文中的“菊残犹有傲霜枝”句是比喻有志节的人,风骨凛然,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宋秦观是写诗很美的诗人。他写的秋色诗词也是如此,不仅美,而且带来其他诗词人所没有的意境。他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写的农历七月七日傍晚的巧云。别的诗词人对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大有感叹。而他有一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反人们的为牛郎织女是一对可怜男女的观点。在满庭芳山抹微云中有“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此句描写秋日黄昏的荒野村落,斜阳照寒鸦,流水绕孤村,景致萧瑟凄冷。其中也寄寓着天崖冷落,前途未卜的身世之感。 黄庭坚是宋四家之一,他的诗词书画佳在上流。他写的秋色诗有的含义深邃,有的气势雄浑,很是扣人心弦。如:“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宋李清照、柳永都是那个时代的大词人,她(他)写秋色,大都是写秋对人们心理上的反映,而且大都是写秋给人们带来的愁。李清照在醉花阴薄雾浓浓愁永昼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用人与黄花(菊花)比,来表达离愁别恨的心情。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是在这凄冷的秋天,情人就要远离,依依别情更添万般愁绪。元黄庚江村即事中有“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写的是江边秋色,具有苍凉的美感。 明 清开始,诗人写秋色的少了。似乎秋色的诗词被唐宋的诗词人写尽了。偶然看到清王士镇的“一人独钓一江秋“的名句。还有清代女词人吴藻浣溪沙一卷离骚一卷经中“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听秋声。”吴藻也属佳人多薄命,她三十岁前生活也算幸福,之后受尽折磨,后皈依佛门。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