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1页
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2页
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3页
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4页
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立意(一)(二) n教学目标 n1.明确材料作文审题的特点。 n2.熟悉材料作文的审题步骤及思路(流程) 。 3.训练并培养学生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能力 。 课时:6课时(理论4课时分两次完成; 作文训练1课时;评讲1课时) 精审真题,体悟审题真义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教学过程 精审真题,体悟审题真义 (2017全国)阅读阅读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 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 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 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 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 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十二个“中国关键词”。 (2)细读要求 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三个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 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 重点性要求: a.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b.呈现你 所认识的中国;c.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一般性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警戒性要求有哪些?(可以圈出)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在重点性要求中,哪两个是关键词?最核心 的关键词是什么? 关联、读懂。关联。 十二个关键词里,请你任选两三个组合在一起 ,并说出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示例) 长长城与高铁铁:古老而又现现代的中国 美丽乡村与空气污染:美丽而有问题的中国 长城、中华美食与京剧:美丽中国(风景美 、食物美、文化美) 一带一路、共享单车与美丽乡村:共享的中 国(经济共享、生活共享、环境共享)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审题是写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关乎写作的成败,极其 重要,不可不慎。它包括两个重要的工作:审读材料和审 准要求。 一、审读材料 审读材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出材料的中心、 重点及核心语意,二是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 1.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 (1)拎关键,括中心 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很简练,但再简练的 材料也有它的关键与重点所在,只要拎出这些关键,就可 以说是审准了题意。材料中的关键既指关键句,更指关键 词。审题,不仅要找出关键句,更要提取出关键句中的关 键词。例如: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 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 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 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 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 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 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 此题的关键句是“注意了,留一条 缝隙”,重点在于对“缝隙”一词的理解。“ 留一条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 么要“留一条缝隙”?如何才能“留一条缝隙 ”?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一条缝隙”?如此一 问,思路定然大开。材料中提到,装修如若要 求“丰满”,反而会失败;留一条缝隙,竟然 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不可求全责备, 不为已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等等。 (2)找关系,寻关联 找关系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 ,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 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高考作 文题几乎都是关系型的,或二元关系,或多元关 系。如2016年高考作文题: a.全国卷漫画的核心元素:人、分数、吻和 巴掌。这些元素的组合可以形成下列“二元”关 系:奖与罚、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 终点、数量与质量、外因与内因等。 寻关联 “关联”是2017年高考作文题中的一个热 词,用关联思维来审题立意正成为一种重要的 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由多个关键词或多 个名句组成的作文题中,核心在于“寻关联” 。要学会从不同的关键词或名句中找同类、找 同质,或者叫合并同类项。如2017年全国卷 作文题中的美丽乡村、中华美食、长城可以合 并为“美丽中国”,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 车可以合并为“科技创新中国”。 “寻关联”更善于在看似毫无联系的地方 找到联系,在一般性联系的地方找到潜在的逻 辑性线索。例如,一带一路和食品安全有什么 联系呢?在其现成的状态下,可以说一点联系 都没有。但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来看,一带一路 是最先进的科学实绩,是世界性倡议发展蓝图 ,而食品安全问题则是它的对立面,恰恰是由 最先进的发展带来的。这种联系是因果性的。 如能这样寻找关联、联系,不但审题准确,而 且立意深刻。 (3)列对象,找角度 n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 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 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 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 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 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 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 立意。 例2:阅读阅读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长大了。妈妈妈妈 告诉诉他屋顶顶 上有美丽丽的风风景,但要观赏观赏 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 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墙壁往上攀缘缘了。 墙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动作迟钝迟钝 ,路边边的 小草讽讽刺他胸怀怀野心、趋趋炎附势势,低矮的牵牵牛花 则则羡慕他坚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墙。在太阳伯伯和风风 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终于爬上了墙顶墙顶 。举举目 四望,虽虽然视视野开阔阔了,可风风景似乎不如想象的 那样样美丽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怅惘。突然 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绿叶,高兴兴地 对爷爷说对爷爷说 :“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们有阴凉 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时百感交集 ,陷入了深思 分析 这则材料涉及多个人、物,于是可以从 多个不同的对象中寻找审题立意的角度。 主体对象小爬山虎,可以提炼出“只有 不断攀登,才能见到峰顶的风景”等立意。 其他对象: a.小爬山虎的妈妈可以提炼出“教育孩子 要树立正确的目标”等立意。 b.竹笋、小草可以提炼出“在批评中学会 长大”等立意。 c.牵牛花、太阳伯伯、风姑娘可以提炼出 “鼓励与信任才能成功”等立意。 d.孩子可以提炼出“乐观地看待生活”等 立意。 (4)依现象,找原因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因果联系则是事物普遍联 系中的一种。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 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其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 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 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 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 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 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 ,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 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 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分析 本题可以采取“依现象,找原因” 的方法来审题立意:为什么会有楼下邻居种了 葡萄回馈年轻人的结果呢?追究原因就会知道 ,是因为年轻人种植的紫藤花给邻居带来了阴 凉,他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了邻居,邻居心存 感恩也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了年轻人,由此可 得出正确立意学会分享、懂得感恩、邻里 和谐相处等。 2.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 找出材料的中心、关键,只能算审题的一半 工作,另一半工作是要精准理解这些核心词语的 含义和范围,只有把这步工作做好了,才算是完 整、准确地审题。不少考生对材料的关键、核心 找得很准,可是找出来,不假思索,落笔就写, 往往会出现偏离题意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未 做好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这一工作。 许多偏离题意的问题,就出现在这一环节上。那 么,如何精准理解呢? (1)结合材料语境,确定核心词语的词意。 如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材料的核心词语是“车”。 什么叫车?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如果要写“风车”“ 纺车”,算不算车?写“时代之车”“心灵之车”,算不 算车?根据对材料中“车”的理解,写这些车,均属偏离 含义,因为材料中的“车”已限定在实指意义上,即指一 种运输或代步工具。 (2)结合积累,联想社会人生,理解核心词语的词意。 如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三本大书”中的“心灵之 书”这一核心词语的含义抽象、模糊,如果不把它的含义 理解透,那么写作中很难做到符合题意。我们可以联想曾 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从而可以确定“心灵之书” 指的是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完善。 二、审准要求 新材料作文由材料与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 ,审题的重心自然放在材料上,而写作要求无 非是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之类,不 大会引起考生的重视。可是,随着任务驱动型 作文的诞生,审准写作要求越发重要,甚至超 过了材料的阅读。那么审准要求,这个“准” 应放在哪里? 写作要求由两部分构成:任务性要求与警戒性 要求。警戒性要求主要是指不得抄袭、套作之类 的要求,与写作关系不大。而任务性要求很重要 ,任务性要求有两方面。一是一般性要求,主要 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之类,这类要求很 笼统、空泛,审题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是重 点性要求,如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请从中选 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 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 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又如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 :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这些就叫写作指令, 任务驱动。所谓审准要求的“准”主要指这部分 要求。 什么是“审准”?就是对重点性要求逐字 逐句地读,既要明白明示信息,更要明白潜在 信息。如对2017年全国卷所给的两个副标题 所暗示的文体信息一定要读出,对2017年浙江 卷“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要咬文嚼字:“ 作家的看法”指什么?“评说”的明示信息与 潜在信息各是什么? 随着隐性审题的增加,随着任务指令的增 强,审准写作要求越来越重要。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各学校都在利用班团活动进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有以下12个关键词: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阐述你所理解的核 心价值观,写一篇文章帮助同学读懂核心价值 观。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步骤: (1)细读材料,仔细理解12个关键词的内涵,并把 这12个关键词分成三个层面。 n三个层面: n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 的价值目标; n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 的价值取向; n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 层面的价值准则。 (2)细读要求,找出重点性要求。(可以圈出) 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阐述你所理解的核 心价值观,写一篇文章帮助同学读懂核心价值 观。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3)寻找关联,确定立意。 可以横向组合,集中谈对某一层面的意思的理解 ,如:a.以“文明”与“和谐”为组合,针对生活中 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提出批评,分析个人文明与社会 和谐的内在联系,阐述这一价值目标的现实意义;b. 以“诚信”与“友善”为组合,谈谈为人处世之道, 引导同学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共修诚信美德,共建友善集体。 也可以纵向关联,从公民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来谈 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如:a.以“友善”与“文明” 为组合,谈“人之初,性本善”,向善之心是中华民 族的优良传统;b.以“诚信”与“文明”为组合,谈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仅公民个人层面如此 ,“信”对于国家层面来说,更为重要,左传说 “信,国之宝也”。 n高考真题分析 n (2018全国卷1) n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n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 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n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n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n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 n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 全球平均水平。 n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n n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n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n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 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 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 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 的一代人阅读。 n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n【解析】 n作文题目给出了7个年份以及该年发生的大事, 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中国的改革发展, 关注时事;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要把自己投入到 时代中,要求考生既要扎根中国国情,又要拥有 世界眼光。同时在回顾过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延 伸到17年以后,这样对考生写作的要求不仅仅是 了解我们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还需要考生发挥 想象,设想一下十几年后的情况。 任务指令1 主题定位中国故事 任务指令2 角色定位我 任务指令3 对象定位2017年出生 的下一代 任务指令4 内容定位机缘、使命、 挑战 任务指令5 素养定位理性精神 任务指令6 文体定位书信 任务指令7 境界定位人类命运共同体 n从写作中心要求上看,材料后的提示更为重要,其 关键词是“际遇”“机缘”“使命”“挑战”“追梦”“圆 梦”等。十八年的成长中,社会给了你怎样的“际 遇”和“机缘”?你是怎样抓住时代赋予的“使命”与 “挑战”,呈现你“追梦”“圆梦”的历程与感悟的?自 我之梦是如何与家国梦、复兴梦同步实现的?“与 时俱进中国梦”,这是文章隐含的中心。写作重点 在“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呈现自我梦想、表达理 性思考,展现自我期许,宣示自我担当。文章写作 时,要特别注意点面结合,避免大事年表的流水账 弊端,显露自我思考,择取典型材料,以点带面,以场 景代替空泛叙述,以细节代替大段铺垫。 n从行文形式上看,想象将你的联想和思考“装进时 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写作中要有对象和交流意识,注意时空错位及“ 时光瓶”的限制,材料内容无论如何选择,自然可以 选择多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呈 现之时应注意材料暗示的娓娓道来的对话特征, 条分缕析、平实理性的客观分析,激情洋溢与理 性思考之间的平衡。推荐用对话的形式,以回忆“ 我们的时代”,去勉励下一代的青年们。同时也给 出了文体上选择记叙、抒情文的可能,书信体是 最佳选择。 n立意方向指导: n1、必须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来写, 文中应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时 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的人生际遇。在这个难得 的机遇中,我们必须要大有所为。 n2、必须结合个人成长来写,18岁的青春必须是 扎根在中国的辉煌发展上,不能脱离从2000年 到2018年这18年来中国的变化。 n3、青年的成长是与祖国的成长共同发生的,因 此文中两者必然是相互融合的。 n4、后面的18年,考生可以发挥想象,根据所给 内容写写巨大的成就。 n5、通篇文章应该注意是写给未来青年的,因此 这篇文章是对未来青年的人生做一定的指导,要 有建议,有分析,利与弊的权衡一定要从有利国 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这样的大局着眼。 穷尽世间理,殷殷报国情 n写给17年后的新青年 n陌生而熟悉的青年: n你好! n 当你打开“时光瓶”发现这封信时,一定会非 常惊讶!是啊,可能你怎么也不会想到,17年前 有一个和你现在年龄相仿的人会越过时光给你写 信。 n 而我现在却是坐在高考的考场上思绪翻飞, 回顾18年的成长经历,想象着17年后的发展变 化,心潮涌动,任凭眼前一幕幕画面依次展现。 n 作为新千年的“世纪宝宝”,别看我现在只有 18岁,可是却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蓬勃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烟花照耀过我稚嫩 的脸,“天宫一号”上精彩的授课内容激荡着我的 心,“村村通”的乡间公路带我去旅行,互联网的 普及令我的生活无比快捷。汶川地震,我为遇难 同胞揪心,为灾后重建捐款,更为“一方有难八 方支援”的真情感动。18年,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有过挫折,但更多的是成绩。当不知不觉间长 大成人时,蓦然发现,我正在经历着伟大祖国由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相信,当你读着我 的这封信时,我们亲爱的祖国已经实现了“强起 来”的梦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n 年轻的朋友,此时此刻我特别想和你说的是 ,没有祖国的强大,就不会有我们个人的幸福。 而这份幸福恰恰需要我们去奋斗。17年后,18 岁的你一定会像今天18岁的我一样面临人生的抉 择,请不要迷茫,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建设 祖国的伟大行动中吧,如果你还在犹豫自己的前 途,那么不妨听听我的建议。请珍惜时间,努力 学习,用自己的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n 科技兴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每当看到我 们的生活变得一天比一天好时,我都深切地体会 到科技带来的变化,因此,我建议你趁着现在年 轻,一定要努力投身于科技创新中。因为投身科 研可以成为你展现才华的舞台,让你的赤诚之心 有所慰藉。 n 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兼济天下自是你 我最宏伟的目标。虽然科研领域看似远离社会, 但你的任何学术成就乃至重大科研成果都将被打 上华夏儿女的烙印,都会让我们这个大国再前进 一步。想当年钱学森教授,不畏美国的封锁阻挠 ,毅然回国,在火箭导弹领域抛头颅、洒热血, 终成一段佳话。中国的“天眼之父”南仁东几十年 目不窥园,焚膏继晷,餐风露宿,为了中国的天 文事业呕心沥血。“两弹一星”的元勋们,隐姓埋 名,在戈壁荒漠一干就是几十年,终于使世人不 敢再小瞧我们的祖国。他们的事迹并没有愈行愈 远,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贡献越来越大。 n 我也曾经迷茫过,追随着“丧文化”,热衷于“ 佛系心态”,但是我更信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这句话,所以,今天坐在考场的我也希望17年 后的你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无论我们的国 家多么富强,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都需要用奋斗 来诠释青春的含意。 n 请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吧,任何时代,我们 的现实生活中都会有油腻与荒芜。只有天真的内 心才能最真切地感受大自然最隐秘的律动,才能 在纷乱的物质世界中发现规律。一个圆滑世俗的 人,一个对世界失去好奇失去探寻欲望的人,他 的生命只能过早的凋零。 n 年轻的朋友,多么希望这封18年前的来信能 够扫除你眼前的雾霾,坚定你奋斗的决心。我更 希望2035年到来时,年轻的你和中年的我一道 携手共建我们伟大的祖国。 n 纸短情长,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和你讲,就 让“穷尽世间理,殷殷报国情”成为我们共同的座 右铭吧。再会! n同样18岁的青年人 n2018年6月7日 n对点训练(写作训练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n某班班会上,同学们纷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格言名句 并畅谈感想,其中有六句同学们感受尤深,这六句是: n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 子) n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n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魏征) n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n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n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n请结合其中的两三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联系现实 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n写作导航 本题中的六句话是相对独立又彼此有关联 的名言警句,要求考生自由组合立意并合理引用,同时还 提出了情境限制,即要写成班会发言稿。从材料内容上 看,命题基点是“人生成败”和“责任担当”,旨在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思考人生,青春、奋斗、成败、细节、敬重、 求知、创新、心态、民族认同、文化自信等是本次作文 的关键词,选取自己认为最拿手的“两三句”,进行创作即 可。准确地审读名句是作文的前提,审读是要读出每句 名言的关键词,“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 之”句的关键词是成败、敬重、怠慢;“千里之堤,溃于蚁 穴”句的关键词是成败和细节;“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句的 关键词是成败和环境;“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句的关 键词是青春和奋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句的关键词可以为知识求新、创新求变、思维求活等;“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关键词可以为民族文化、民族 自信、民族认同等。 n本题可以有如下立意方向: n+组合:做事重在敬,在细;+组合 :成功态度、细节和环境;+组合:努力须 趁早,虔敬助成功;+组合:细节使青春更 加丰满;+组合:选择奋斗青春;+组 合:求知求新,不负青春;+组合:敬史是 强国之本;+组合:强国重史必须防微杜 渐;+组合: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组合:我的青春,我的国。 例文 n以敬成事 不负青春 n 关于青春,人们总有很多话要说。莎士比亚曾 感叹说:“青春时代是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 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一句话写尽了青春 的短暂和美好。塞缪尔厄尔曼则坚定地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