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高考语文最新易错考点:古代诗词鉴赏(答案+详解) 第一层阶 纠错特训精题分解 【易错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惊残:惊醒。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 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 答: 【答案】(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其 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分) (2)运用烘托(映衬、衬托)手法,(1分)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 啼声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2分) 【赏析】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 ”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 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 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 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 然纸上。 “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 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 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 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 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 味。接着再泛写一笔: “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 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 “又闻子规 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何况是此时此境呢 ! “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 夜闻鹃的感受。 上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本来就 是一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 不堪。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孤梦”点明。客中无聊, 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 “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 曰“催”。就这样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 继续它的哀鸣。 “又 ”,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杜甫子规写道:“客愁那听此, 故作傍人低!” 客中愁闷时那能听这啼声,可是那杜鹃却似故意追着 人飞!这里写的也是这种情况。鹃啼除了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悲凄之感、一 种心理重负之外,还由于它的象征意义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比如它在暮 春啼鸣,使人觉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鸣常引起人们时序倏忽 之感,如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同时,这种鸟 的鸣声好似说“不如归去”,因此又常引起人们的羁愁。所以作者在下面 写道:“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故山”,故乡。 “ 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就把他此时 闻鹃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在故乡听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 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今坐客他乡更 增加了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词林纪事 卷十一引词统云: “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 於邑,通呜咽)。解说还算切当,但是这里忽略了更重要的岁月蹉跎的感 慨,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如果联系一下作者此时的一段经历,我们就可 以把这些意念揭示得更明白些。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4分 ) 【答案】(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 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每点1分,共3分)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 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 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4分) 【赏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 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 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 ,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 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 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 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鸟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 ,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 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 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 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 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 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 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 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 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 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 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 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 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 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 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 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 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 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 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拆字戏解 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 真:正“直”是它的立足“点”。 佯:表面上假装成“羊”的“人”,实际上是狼。 便:于“人”方便,“更”是于己方便。 捧:“奉”承他人的一“手”。 迟:落伍,有时仅仅是你比别人晚“走”了一“尺”。 超:“召”示你,不停地“走”,你才能超越别人。 值:站得“直”,“人”的身价才高。 企:“人”的欲求不可无限膨胀,要适可而“止”。 挫:想事事“坐”等到“手”的人,必定事事不顺。 否:真正反对你的人,往往“不”表现在“口”上,而是暗藏在心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消防安全培训方案课件
- 内蒙访古全文课件制作
- 化学实验安全培训的意义
- 内蒙古电力安全培训课件
- 化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创建省级卫生村课件
- 2《与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课件
- 毛囊结构遗传学-洞察及研究
- 化妆品监管课件
- (完整版)文化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 狼疮性脑病的护理查房
- 2023年骨科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 中国昆曲课件
- 2025国开电大知识产权法形考作业1234答案
- 公司内部电子发票管理制度
- 市政道路工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 2025届上海市高考英语考纲词汇表
- 浙江荣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年产2万米母线槽、2万套电缆桥架、2万套配电箱、60万套偏心套、60万套离合器摇臂齿轮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 2025新SA8000全套社会责任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 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