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花园夜景 标 点 符 号 顿号 逗号 分号 句号 问号 感叹号 冒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书名号 顿 号 用在同类事物之间。 并列词语之间用了“和”“或”之类的连 词,不再用顿号。 如: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 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 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不用顿号。 如: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 (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 之间要用顿号。 如:三年级四、五班的学生。 如: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 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并列的短语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 逗号而不用顿号。 并列成分做补语不用顿号。 如: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 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 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 领导的工作之中。 如: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 ,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 玉石雕刻出来的。 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 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 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 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 语则用顿号。 如: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 消灭大国主义。 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 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 顿号。 如: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 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 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如: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 新车。 并列的词或短语作复指成分时,并列 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 辈,一个“小”字辈。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 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 间用顿号。 如: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 ,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 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用来隔 开并列的词或并列的短语。分句之间 停顿较大,不应用顿号。 如:天真、善良的她笑得那样纯 真自然, 充满了纯情的爱,更让观众 为她即将面临的危机揪心。 逗 号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用在比较复杂的宾语之前。 用在句首状语之后。 用在并列的不同类的事物之间。 用在倒装的句子成分之间。 用在分句之间。 逗号用法举例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 汉语的特色。(主谓间)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 的精力。(长宾语前)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前置状语后 ) 桌子、板凳,课本、练习簿,直尺、圆 规,构成教室特有的风景。(不同事物分类间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倒置成分与主 体间)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 限,不能指出罪恶产生的根源,揭示其 解决问题的出路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分 句间) 分 号 用在并列分句之间。 非并列关系的分句,为便于分辨 前后意思,用分号。 单句的并列词语间,不用分号。 分句中没有逗号,也不用分号。 分 号 用 法 举 例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 用来记言叙事。 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 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西陵峡水势险 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 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 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 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 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句 号 用在陈述句末。 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 如:A我们回去吧。 B请你稍等。 如: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 三带,又因为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的 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冒 号 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以提起下文。 注意提示语后有解说词,如“是”“即”“叫 做”等,提示语后用逗号。 我给小屋取了一个名字:空中楼阁。 我给小屋取了一个名字,就是空中楼阁。 我给小屋取的名字就是:空中楼阁。 在动词与较长、较复杂的主谓短语充当的 宾语之间用冒号。 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落后,靠消 耗大量资源来发展经济是没有出路的。 总结性话语之前用冒号。 如:A 考,是老师的法宝;分, 是学生的命根:师生之间的“斗智斗 勇”可谓由来已久。 B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苹 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 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 都有光明的前途。 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 ,即使出现“想”“说”“认为”等词语, 也不用冒号。 如:A爸爸连头也没抬,说了声“放 那儿吧”,就又钻到图纸里面去了。 B民主生活会上,大家给他提意 见,批评他:老是以自我为中心,缺 乏集体观念。(删除冒号) 一个句子中不宜套用两个冒号。 如:网友给我发邮件说:近来网 上有三多: 绯闻多,脏话多,病毒多。 (要么删除第一个冒号,要么把第二个 冒号改为逗号) 冒号后面提示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 也可以是几句话,但范围必须清楚,否 则便会造成误解。 如:我们并不讳言: 前两年,我 们的确有过相当困难的时期,但是这种 情况改变得很快。 问 号 用在疑问句末。 反问句末一般用问号,若语气重可用 感叹号。 如:国家主席可以活活被整死,堂堂 大元帅受辱骂,这哪里还有什么 尊重可言! 选择疑问句末尾用问号。 如: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三个以上的选择问,表强调时有几问 打几个问号。 含有“谁”“什么”“怎么”“是否”等疑问词 的句子,如果全句不是疑问句,末尾则不 用问号。 A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是今年高考的时 间是否会有变化,招生录取情况怎样。 B读者此时急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 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还是“硬取”; 如果“软取”,又怎能瞒过杨志那精明的 眼光。 C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树立理想,是 我们首先解决的问题。 感 叹 号 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 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多么雄伟壮观啊 ,万里长城! 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 在句末。 如:啊,这儿多么美丽! 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只在后面一个 叹词后加叹号。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可用叹号。 引 号 凡是把引用语独立来用,句末点号放 在后引号里面。 如: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 泪流。” 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 重要。” 引用语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如 果在句中,反引号前后都不用点号;如 果在句末,点号放在反引号后。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的意境,这次旅游我算是领略到了 。 如:正在沙特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贝克 今天说,海湾危机“正进入一个新阶段, 如果必要,美国将不排除诉诸武力”。 引用语末了的点号如果是问号或 叹号,即使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 分,一般也要保留。 如: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 来征战几人回?”两句反复吟咏了 好几遍。 如果标明的是着重指出的部分、特殊 含义的词语或特定称谓,反引号后可不 用点号,要用也必须放在反引号后。 如:“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 是要有条理。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 就是要有条理。 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如: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 叙述人物语言时,叙述语在前,提示 语后用冒号;叙述语在后,提示语后用 句号;叙述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 基本格式如下: A 某某说:“” B “”某某说。 C “”某某说,“” 如: “很多纯文学作品确实不太好懂,”老师 说,“可一旦你懂了,那就会一辈子受益。” 引号里还要用引号,外层用双引 号,里层用单引号。 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 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括 号 括号是用来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词语或句 子的,括号中的内容并不很重要,也不是正 文的一部分,没有它也不影响意思的完整。 有些话明明是正文,就不能用括号。 A我上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时,读了 许多外国现代小说,这对我后来从事的研究 很有好处。 B黄蜀芹还没来得及说句感谢的话, 郑长符重重地 (不,应该说是深深地)吻 了妻子一下,全场欢呼起来。 括号要紧挨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 部分。 如:A猿人是第一次能用双手制造 工具的人,他和那种只能本能地使 用自然工具(石块、木棒)的一般 南方古猿,有了本质的区别。 B过去的一年里,一些老牌出 版社也不甘示弱(如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等),纷纷推出了许多专 业水平很高的助学读物。 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A句内括号只注释句中一部分词语,如需 停顿点号要放在反括号后,括号内的最后 一个点号(问号、叹号除外)应当省去。 如:鲁迅先生说的“联合战线是以有共 同的目的为必要条件的” (对左翼作家 联盟的意见),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 B 句外括号要放在全句句末点号之后 ,括号内的标点按一般情况处理。 如: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 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 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 (氢的密度是0.09克/升) 破 折 号 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通常用一个 破折号引出;如果插在句子当中,前 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 如: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 大厅。 如: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 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 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破折号可表示话题转换、语意的跃 进、声音的延长;也可表示话语突然 中断,戛然而止;还可表示事项的列 举分承以及用在副标题前。(除转换 和语意跃进外,前面的点号不用。) A“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 海? ”张强对刚进门的小王说。 B “团结批评团结”,是解决 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 C我们对着大海喊:“大海, 我们爱你” D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E “你”老师看着我,忍不住笑了,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没弄明白,还老想做 那些高难度的,路要一步一步走嘛。” F 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破折号与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破 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 引出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补充说明。 A原来这是钾在推开水中的氢离子 水分子是由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氢氧离子结合 而成的, 硬将自己代替氢离子而与氢氧离 子结合,变成氢氧化钾。 B她妈妈满怀希望地问:“今天见到的 那个大学生怎么样?”“人倒蛮老实,收入也 不低,就是卖相上海话,外貌的意思 勿好,拿不出去”姑娘不无惋惜地 回答。 省 略 号 标明引文的省略和列举的省略。 如:类人猿、类猿人、古人、今 人如果生物真会进化,人性就 不能永久不变。 注:列举三项以上才打省略号。 省略号可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或说话断断续续、中断、沉默不语等。 A新来的那位同学脸胀得通红,冲着老师忿 忿不平地说:“这绝不是我做的,我从来不会 干这种哼!” B他拉着这两位同志的手,断断续续地说:“ 党派我到兰考工作,我没 有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C爸爸:留一级对你是有好处的,与其跟不 上,还不如从头开始。你说呢? 我: 省略号相当于“等”“等等”“之类”,所 以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之类”并用 。 A大年二十九那天,妈妈上街买了 鸡、鱼、糖果、蔬菜、水果等年货 。 B在妈妈的叮嘱下,书包里的考试 用品(钢笔、铅笔、尺子、橡皮、绘图 仪、准考证之类)都已准备好了。 省略号前若是句末点号,当保留;若 是句中点号,则不留。省略号后一般不 用点号。 如:杜甫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三顾 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如省略一大段文字或几段文字,就用 12个点单独成行,不顶格。 省略号不可滥用,有省则用。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唐 朝人。 书 名 号 书名号表示出版物(书籍、篇章、报刊等) 的名称,也可表示法律、法规、方案的名称, 还可表示文化产品的名称(电影名、电视剧名 、歌曲名、乐曲名、舞蹈名、雕塑名、画名、 书法名、戏曲名、曲艺名、杂技名、刺 绣名、摄影名、特种邮票名、剪纸名等)。 A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与彷徨,有人 把故事新编也算作广义的小说。 B由作家何迟创作、相声大师马三立表演的名 段买猴,塑造了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马 大哈”,这个人物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挂在嘴上。 书名号所表示的名称,其缩略形 式依然用书名号表示。 如:这个字究竟应该怎么读, 还是让我们来查一查现汉吧。 书名号表示出版物(报纸除外) 时,不能把名称后面的普通名词引 进去。 如:我常看读者杂志、文 学报等报刊,对提高写作水平很 有帮助。 书名号的使用不可滥,与引号应加以区别。品牌 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某些活动 名、机构名、报告名、表格名、药品名、化妆品名 、课程名、竞赛名、班组名等,不可随意使用书名 号;文章应用书名号,但文章的标题、话题则不能 用书名号。 A河南省首届教育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班于 3月15日在郑州市蒙阳师范学校正式开学。 B有个同学说,他的老师教给他们,以后再遇到 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 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我自己”的程式来写,保证 不会跑题。 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里层用单书名号。 标点符号的位置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感 叹号、问号只占一个字的位置,不出现 在一行之首。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 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破折号、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 中间不能断开。 连接号()和间隔号()只占一个 字的位置。 着重号( )标在字的下面。 妙打标点符号 很有意思哟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 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 遥指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