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1页
国际法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2页
国际法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3页
国际法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4页
国际法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国书是派遣国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国家元首的正式文件,用以证明大使或公使的身份。 草签是指条约在正式签署前,表明全权代表对条约的约文已认证,但不表明接受条约拘束的签字。群岛水域是指群岛基线内的水域。 先占又称占领,指一国有意识地占有无主地,并取得对它的主权的行为。地方化债务是指以国家名义所借但用于国家领土的某一部分的债务,属于国家继承的范围。国际法是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附庸国是指在对内事务上有自主权,但对外关系完全或主要地由宗主国行使的国家。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施惠国)给予另一国(受惠国)的国民(或法人)的待遇,不低于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或法人)在该国所享受的待遇。内水是指一国领海基线内的一切水域。它包括一国的港口、海湾和海峡以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国际法律责任是指国际法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或其他损害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国际法主体又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或简称“国际人格者”,它是指能够直接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有能力独立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实体。难民是指因种族、宗教、国籍、特殊社会团体成员或政治见解,而有恐惧被迫害的正当理由,置身在原籍国领域外不愿或不能返回原籍国或受该保护的人。所谓登临权,又称临检权,是指一国的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根据被认为犯有国际罪行或其他违反国际法行为嫌疑的商船,有登临和检查的权利。反措施是指受害国针对一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不履行国家责任条款规定的法律后果而采取的措施,以促使责任国履行其国际义务。平时封锁是指在和平时期,一国或数国以军事力量阻止船舶进出他国的港口或海岸,以迫使被封锁国满足封锁国有关争端解决的要求。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那些被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且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的请求,把正处在自己领土之内而受到该外国通缉或判刑的人,移交给外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紧追权是指沿海国对违反该国法律并从该国管辖范围内的水域驶向公海的外国船舶进行追赶的权利。所谓“停止不法行为”是指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国,在实施一项持续性的不法行为时,有义务立即停止该行为。停止不法行为是消除不法行为所引起的后果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国际法上所讲的国际争端或国际纠纷,是指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由于政治、经济、法律的原因或者事实、历史的因素而产生的争执。国际强行法(简称“强行法”)是国际社会作为整体接受并认为不得背离的法律规则,这样的规则只能由以后具有同样性质的强制性法律规则才能更改。领水是指位于陆地疆界以内或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它包括内水和领海。领事关系是指一国根据与他国达成的协议,相互在对方一定地区设立领事馆,执行诸如侨民、商业和航务等领事职务而形成的国家间的关系。补偿是指责任国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没有或无法以恢复原状的方式给予补偿时,对受害国实际遭受的损失予以货币补偿。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也称“外交解决方法”或“非司法方法”,是指法律方法以外的由争端当事国直接解决或由争端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介入解决的方法。 普遍性管辖权(或称“普遍管辖权”、“普遍管辖原则”)是指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于严重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及全人类利益的某些特定的国际犯罪行为,各国均有管辖权,而不问这些犯罪行为发生的地点和罪犯的国籍。共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某一特定领土共同行使主权。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面声明,不管其采用怎么样的措辞或名称,其目的是排除或更改条约的某些规定对该国适用的法律效果。抵偿是指一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国在无法以恢复原状或补偿弥补所造成的损害时,有义务采取正式道歉、表示遗憾、承认不法行为或其他恰当的方式对受害国作出赔偿。斡旋是指第三方不直接参与争端谈判,而是主要运用外部手段促成争端当事国进行谈判以解决争端,在斡旋中,第三方可以由国家、国际组织或个人进行。国家豁免另称“国家管辖豁免”、“主权豁免”(因国家豁免是以国家主权为根据的,故此得名)或“国家主权豁免”,它是指国家根据国家主权和国家平等原则不受他国管辖的特权。具体而言,一国对外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代表以及外国的国家行为和国家财产不能行使管辖权,因为它们享有管辖豁免权。在飞行中的航空器中的任何人,如果用武力、武力威胁或者任何其他恐吓方式,劫持或意图劫持、控制该航空器,即构成空中劫持罪。条约的适用是指有效成立的条约的实施。条约的适用涉及条约适用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以及同一事项先后所订条约的适用等问题。国际组织法是指用以调整国际组织的创立、法律地位、组织的内部和外部活动以及有关法律关系问题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是指采用仲裁或司法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国家承认是指既存国家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对新国家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表示愿意与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单一方面国家行为。国际地役也称国家地役,是指根据条约对一个国家的属地最高权所加的特殊限制,根据这种限制,一国领土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永远地为另一个国家的某种目的或利益服务。条约的冲突(抵触)是指一国就同一事项先后所参加的条约的内容发生冲突时,应适用于哪个条约的问题。加权表决制度是指依据一定标准和规则分别给予国际组织成员以不同票数或不等值的投票权的一种表决制度。国际仲裁是指两个主权国家自愿将争端提交给它们自行选任的仲裁人处理,并相互约定服从裁决的一种解决国际争端方法。政府承认是指既存国家承认另一既存国家的新政府,即承认某一新政府为国家的正式代表,并表明愿意同它建立或继续保持正常关系的行为。时效是指一国原先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占有某块领土,并且已经在相当时期内不受干扰地加以占有,以致造成了一种信念,认为事物现状是符合国际秩序的,那么该国就取得该土地的主权。条约的解释是指对条约的正确含义进行揭示和说明的行为,它包括对条约的整体、对条约的某一具体条款、对具体条款的术语或词句、适用条件等的正确含义所作的揭示和说明。保证不重犯指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国在必要情况下,有义务提供不重复该不法行为的适当承诺和保证。司法解决,即国际司法解决程序,是指争端当事国将它们之间的争端提交国际性的司法机构进行解决,简而言之,司法解决即是通过国际诉讼解决争端。国籍就是个人作为某一国家的国民的法律资格。边界又称国家边界或国界,是划分国家领土范围的界线。情势变迁指的是缔约方在缔结条约时存在一个假定,即以缔约时所能预见的情况不变为条约有效的前提,倘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缔约方有权终止、退出或停止施行条约。区域性国际组织(简称“区域性组织”)是指在同一地域内的国家或者虽不在同一的地域内,但以维护该区域利益为目的的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组织与集团。战争主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敌对国家,为推行国家政策而大规模使用武力,并由此形成的法律状态。界河指邻国之间作为领土分界线的河流(或划分邻国间领土界线的河流)国际地役指国家之间依据条约一国将其领土的特定部分交由另一国为条约规定的目的而使用,如过境或修筑过境铁路等国际地役是国际法承认的对国家行使领土主权的一种限制专属经济区是海洋法公约创设的一个新海域。根据该公约的规定,这个海域是在领海之外而邻接领海,其范围是不超过从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不是国家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