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分 类类 号:号: 密密 级级: : 论论文文编编号:号: 学学 号:号:58101202206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研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研 究究 研研 究究 生生: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 教授教授 学学 科科 专专 业业: : 企企业业管理管理 研研 究究 方方 向:向: 企企业业管理管理 培培 养养 单单 位:位: 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论论文完成文完成时间时间: : 2012 年年 12 月月 10 日日 论论文答文答辩辩日期:日期: 2013 年年 月月 日日 Category Number: : Level of Secrecy: : Serial Number : : Student Number: : Masters Dissert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scientific enterprise system research Postgraduate: Supervisor: : Specialty: Business Management Research Direction: Training Unit: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 Thesis Deadline: April 10, 2013 Oral Defense Date: June 10 , 2013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 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重庆理工大 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下相应方框内打“” ): 1.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中文摘要 重庆市市属开发类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制以来 在技术创新和科技转化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市属科研院所散、小、 弱,市场开发能力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比较有限,对我市“十二五” 规划的发展目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必须从体制上进行全面企业化,才能够帮 助市属开发类科研院所实现“二次创业” ,大力提升其市场运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和技术服务水平,为我市“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科技支撑。本论文拟就转 制后的科研院所如何建立企业制度和管理构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以重庆市主要的 开发类科研院所为例,系统地就现阶段“一院(所)两制模式”下科研院所如何以市 场为导向,以业务为纽带,以现有管理体制为平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构建 设计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 :开发类科研院所 一院(所)两制模式 现代企业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 2 ABSTRACT Chongqing municipal development institutes,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novation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nce restructuring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rket. However, most belong to pla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urtyard scattered, small, weak, market development capability and service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capacity is still relatively limited, to the our city “ Twelfth Five-Year Plan“ development goals were formed to some extent restrict. Must from the system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 can help run Institutes of development type implementation “ do poineering work the two times“, improve its market operation ability, ability of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level of technical service, for our city “ Twelf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thesis intends to transformed institutes how to establish the enterprise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Chongqing City, maj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s an example, systematically “ chamber () the two mode“ Research Institute to take the market as the guidance, to business as a link, with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system as a platform,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nd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design a feasible scheme. KEYWORDS:Restructur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one institute two Systems”;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3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1 1 ABSTRACTABSTRACT 2 2 1 1 绪论绪论 1 1 1.1 研究内容和意义 1 1.2 论文的结构 1 1.3 创新之处 1 2 2 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3 3 2.1 现代企业制度综述 3 2.1.1 相关概念 3 2.1.2 现代企业的几种治理结构理论 4 2.1.3 现代企业管理中两种主要的激励理论 5 2.1.4 国内外主要法人治理模式 5 2.1.5 几种法人治理模式的分析比较 8 2.2 简述转制科研院所的几种运行模式 8 2.2.1 直接改制为科技型企业模式 8 2.2.2 企业兼并科研院所模式 .10 2.2.3 科研院所兼并企业模式 .10 2.2.4 “联办型”模式 .10 2.2.5 院所与企业新设合并模式 .10 2.2.6 “一院(所)两制”模式 .11 3 3 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1212 3.1 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基本情况 .12 3.2 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改革发展情况 .12 3.2.1 过渡期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情况 .12 3.2.2 “二次创业”期间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情况 .14 3.2.3 “二次创业”以来企业化改制科研院所面临的问题 .15 3.3 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问题与原因分析 .16 4 3.3.1 市场观念问题 .16 3.3.2 管理体制问题 .16 3.3.3 组织结构问题 .17 3.3.4 人才资源问题 .17 3.3.5 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17 3.3.6 转制的遗留问题 .17 4 4 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模式构建及机制体制设计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模式构建及机制体制设计 1818 4.1 科研院所改制的模式构建 .18 4.1.1 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的三种模式 .18 4.1.2 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19 4.2 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方案及实施策略研究 .19 4.2.1 科研院所的改制方案框架 .19 4.2.2 科研院所规范化企业改制的实施步骤 .20 4.3 法人结构设计 .21 4.3.1 转制科技型企业法人治理模式的设计 .21 4.3.2 股权结构设计 .22 4.3.3 法人治理结构设计 .22 4.3.3 典型法人治理结构框架 .23 4.4 转制科技型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方案研究 .24 4.4.1 转制科技型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 .24 4.4.2 转制科技型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结构和内容 .24 4.4.3 转制科技型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方法及过程 .24 4.4.4 转制科技型企业文件的编码标识与管理 .25 5 5 完善开发类院所企业化改制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政策与对策措施完善开发类院所企业化改制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政策与对策措施 2626 5.1 继续加强引导科研院所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 .26 5.2 结合技术优势和专业特色,找准自身定位,培育市场核心竞争力 .26 5.3 改善人才结构,改革分配制度,构建考核体系,创新人才机制 .28 5.3.1 加强对人才引进与甄选过程的管理监督 .28 5.3.2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育与再开发 .28 5.3.3 对数量过多的后勤辅助人员进行剥离 .28 5.3.4 改善分配制度,制定绩效考核标准 .28 5.3.5 创新人才机制 .28 5 5.4 打造科技创成果转化平台 .29 5.4.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成立科研项目 .29 5.4.2 转变政策导向,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权威奖项 .29 5.4.3 加大资源投入,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平台 .29 5.5 继续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 .30 6 6 结论结论 313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3232 致谢致谢 3535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3636 1 绪论 1 1 绪论 重庆市市属开发类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制以来 在技术创新和科技转化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市属科研院所散、小、 弱,市场开发能力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比较有限,对我市“十二五” 规划的发展目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必须从体制上进行全面企业化,才能够帮 助市属开发类科研院所实现“二次创业” ,大力提升其市场运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和技术服务水平,为我市“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1.1 研究内容和意义 本论文拟就转制后的科研院所如何建立企业制度和管理构建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以重庆市主要的开发类科研院所为例,系统地就现阶段“一院(所)两制模式”下 科研院所如何以市场为导向,以业务为纽带,以现有管理体制为平台,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和管理构建设计可行性方案。以转制科研院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题,对 科研院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理论、法人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建设 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一部分科研院所改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和运行机制,以及改制公司的管理制度设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1.2 论文的结构 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意义、论文结构及 创新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概念和 几个理论,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开展情况;第三章介绍了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 所企业化改制现状,阐述了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问题与原因分析;第 四章为开发类科研院所的改制模式、法人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及管理制度建设 构建;第五章完善开发类院所企业化改制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政策与对策措施;最后 为结论和待解决的问题。 1.3 创新之处 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多数科研单位企业化转制后,尚不具备形成现代意义上公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条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 公司基础上的,而转制后的科研院所仍是国有独资企业,因而实际上不可能按公司 法加以运作,推进转制科研院所进一步改造成为现代公司和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 构,在总体上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笔者本着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只要是具 备市场化的条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转制院所的必然发展结果,所以笔者从自身所 从事的科研管理工作出发,结合导师承担的市科委相关研究课题,综合内外部因素, 对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方案 ,也许在可行性 上仍有待推敲,但至少对以后想要进行此方面探讨的研究有部分借鉴意义“ 2 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3 2 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现代企业制度综述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人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企业的资产 所有权与控制权、经营权相分离。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与企业经 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有限财产责任制度、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构成 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2.1.1 相关概念 1、公司治理:就是确定现代公司的战略和运行机制,它决定了公司运营的目标 和方向。公司治理的实质是公司出资者借助公司权力机关来统治和支配公司,以实 现公司目标并最终实现其自身目标的过程。 2、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这一问题在国内外都是一个研究热点。不同的 人,研究的立足点不同,对它的定义也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以下几 类:一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钱颖一教授在他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改革一 文中提出的制度说;二是吴敬琏教授在他的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书中提出的组织 结构说;三是奥利弗.哈特在他的公司治理:理论与启示一文中提出的决策机制说。 1999 年 5 月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指出,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 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和责任者的责任和权利分配,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 其他利害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3、激励与约束:在管理学理论中,激励是一种重要的管理职能,它是根据人的 行为规律来激发人的某种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出潜力,为实现组织目标 而积极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约束则是与激励相对立的另一类管理活动,是组织的管 理者对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幅度的控制。在经济学理论中,激励和约束是一 种制度安排,是委托人通过特定的制度或契约去激发和鼓励代理人采取有利于委托 人的行为。同时为维护委托人的利益,防止代理人的投机行为和道德风险,在制度 或契约中规定代理人的行为边界,以此来约束代理人所做出的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 4、机制: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机制是指一个经济或管理系统内各子系统、各 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整体功能。3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2.1.2 现代企业的几种治理结构理论 1、两权分离理论:两权分离理论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这一理论是 随着股份公司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对股份公司主要特征的描述。在业主制或合伙制 这样传统的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是合一的,所以,企业经营管理的 动力机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在股份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与控制权 是分离的,这时,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两权分离理论有以 下观点: 1)凡勃伦:凡勃伦于 1924 年出版的企业理论一书是本世纪西方经济理论中 较早对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进行研究的著作,认为两权分离使控制权转移到经 济工程师手中,他们能致力于产出,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关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 离问题,凡勃伦有以下观点: 近代公司组织形式是“不在者所有制” ,公司资本不是来自于个人出资或合伙 人出资,而是通过发行股票而筹集起来的,公司资本具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近代公司的资产由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组成。 资产的管理与资产的不在所有者相分离。经济工程师掌握了企业的管理权, 而不在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只是依靠对其资产的垄断权来收取利润。 凡勃伦把企业家称为经济工程师,他相信,通过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即 把控制权从资本家手中转移到经济工程师的手中,经济工程师能够提高技术、效率, 从而增加产出。 2)贝利和米恩斯:到二十年代末,股权分散使“两权分离”成为普遍现象。随着 现代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股权的分散,股东对财产经营的控制越来越困难,从而导致 了企业权力中心由所有者向经营者转移。这一现象说明了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越 来越分离,控制权越来越多的被经营者所掌握。 3)钱德勒:到六十年代中期,股权分散的加剧和管理的专业化使得“两权分离” 更加普遍。二次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公司的股权进一步分散化。由于股权分 散化的加剧,以及公司需要由专职经理进行经营,使这些拥有专门管理知识并垄断 了专门经营信息的经理实际上掌握了对企业的控制权。 2、委托代理理论:如前所述,现代公司的根本特征就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股东虽然是公司的出资人,但他们却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者接受所有 者的委托,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从事经营,其经营行为的风险由作为委托人的利害 相关者,公司经营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也要为公司利害相关者创造财富 服务。为此,就应当让利害相关者享有公司所有权,并参与公司治理。布莱尔是强 烈主张利害相关者参入公司治理的。按照布莱尔的观点,公司应该承认利害相关者 的所有权并吸收利害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12 18 2 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5 2.1.3 现代企业管理中两种主要的激励理论 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70 年代期间,西方管理中的激励理论发展十分迅速,在这一 时期出现了二个重要的理论观点: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下对需要层次理论和 双因素理论作一阐述。 (1)需要层次理论 管理学中最著名的激励理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假设每个人有 5 个层 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 认为,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据主导地位,个体的 需要是逐层上升的。从激励的角度看,没有一种需要会得到完全满足,但只要其得 到部分的满足,个体就会转向追求其它方面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如果希望 激励某人,就必须了解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在此层 次之上的需要。马斯洛的理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特别是实践中的管理者。这主要 归功于该理论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的最大贡 献在于对员工的激励不能仅限于对他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按照赫茨伯格的说法, 这只是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没有这种因素,员工就没有积极性,也就是说他 有后顾之优。现代工资体系采用的“基本工资+奖金+提成,就相当于赫伯格所说的 保健因素。但仅靠保健因素还远远不够,没有激励因素,他们就会安于现状,不思 进取,因为他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 “干好干坏一个样” ,这就是人的惰性。赫茨 伯格认为,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保证员工投身于工作的热情不减。这种因素只能来 源于工作本身所产生的激励,包括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领导的授权、职位提升, 工作所要求的责任感和工作本身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贡献等。16 2.1.4 国内外主要法人治理模式 目前国外流行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 (1)股东主权型治理模式 英、美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表现为典型的股东主权型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在 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发展起来的。这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 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有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使得公司的股权极为分散,流动性高;二 是都有反对金融势力聚集的传统,使得企业长期资金主要依赖于证券市场提供。其 治理模式的框架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三者构成。其中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 机关,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经理是公司的日常管理机关。英、美国家公 司治理结构中不设监事会,其监督功能由董事会下设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承担,内部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审计委员会全部由外部独立董事组成。公司治理结构对经理的激励约束主要依赖市 场功能,即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和收购接管机制,是一种典型的以外部市场为基础的 治理模式。 (2)共同治理型治理模式 与英、美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相比,日德国家公司的治理模式表现为共同治理型 治理模式。日本、德国公司的这种治理模式与其社会经济制度也是紧密联系的。日 本、德国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在证券市场不 发达的情况下,采取了与英美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是加强银行对企业的资金支 持;二是加强企业与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其特点是:a.股权与债权共同治理;b.由法人 之间相互持股,互派经理充当董事进入对方董事会参与决策。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框 架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独立监察人四者组成。其中,经理是董事会的主要成 员,由主要经理人员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实际上控制了董事会的运行,所以,实际上 共同治理在日本演变成了经营者控制型,这时,为了有效地监督经营者,在公司治 理结构中设立了独立监察人制度,依靠独立监察人行使监督职能。由于是法人之间 相互持股,公司治理表现为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结构对经理的激励约束主要表现 为年薪制和内部约束,是一种以局内部人控制为基础的治理模式。 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种类: 目前,我国企业所有制格局已呈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这必然导致不同所有制企 业的治理模式的巨大差异。根据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状况,可将治理模式 归类为以下三种: (1)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 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主要存在于未进行公司化改造的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 以及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中,其股权结构的特点是高度集中。 作为大股东代表的政府(包括各级政府及政府所属各类部门、机构和行政色彩浓厚的 控股公司、集团公司)并不是一个积极有效的股东。一些实证研究表明,政府主导型 治理模式企业的董事会决策职能和经理阶层执行职能没有真正分离。在政府主导型 治理模式中,政府作为大股东代表,其作用更多地表现为外部治理。这种作用并不 是通过市场机制体现出来的,而是表现为对经营管理人员的任命权、对企业重大决 策的审批权和对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活动的外部监督约束权(如外派财务总监、定期和 不定期的审计等)。 在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报酬制度的激励作用较小。这不 仅表现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总体报酬水平较低,而且报酬结构过于单一,缺少 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股权激励。实际上,在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下,有效的报酬激 励机制是“空缺”的,真正起激励作用的是控制权以及由于控制权而产生的过度的 2 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7 “在职消费”和隐性收入。 (2)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 与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相适应的企业所有制类型是私营企业和相当数量的集体 企业。私营企业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近年 来,私营企业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增长最快。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的内部治理机制, 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成员内的权力分配和制衡为核心。虽然很多大型私营企业都 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等组织和相应制度,逐渐向规范的现代公 司制靠拢,但家族控制特征仍很突出。这一方面表现在董事会成员、经营管理人员 的来源具有封闭性和家族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企业决策方式以企业业主个 人决策为主。虽然存在董事会、股东会、经理,但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的重要决策 仍是以私营业主个人决策方式为主,私营企业主大权独揽,董事会决策功能并没有 得到很好的发挥。家族主导型内部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管理层的激励问题。这 不仅是因为管理层成员中有相当比例的家族成员,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匹配程度大, 还在于对管理层成员的高工资水平以及股权赠与等长期激励报酬制度的实施。 从家族控制角度而言,家族主导型治理基本不依靠外部市场机制来激励约束经 理人员,总体上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较少地依靠外部治理。但对于整个家族企业而 言;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破产、兼并、收购和重组等 市场机制给家族企业的企业家和管理层提供了生存压力,这将对企业主和管理人员 的行为产生一定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3)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 这里所谓的法人包括各类企业法人、投资机构、基金和银行等。在中国,企业 法人作为股东的各类公司大量存在,如联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人控股的 各类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法人所有”的公司产生了不同于政府 主导型和家族主导型的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 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一般也较重视对经营者的激励。统计表明,上市公司中法 人控股型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的薪金平均水平和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平均数量要高于国 家控股型公司的相应水平。在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下,法人股东的内部直接控制机 制还表现为大法人股东通过其董事会的相应席位而拥有撤换经营者的权力。 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较少地依靠并购之类的外部市场治理机制,这一方面是因 为法人股东通过董事会直接监控比较有效,利用外部市场监控的必要性减少;另一方 面是因为中国缺少一个真正规范的并购市场,虽然国有股和法人股可以通过协议进 行转让,但审批手续复杂,交易费用高。但与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相比,法人主导 型治理模式对外部市场机制的依靠程度要大。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2.1.5 几种法人治理模式的分析比较 从两种国外治理模式来看,各有其优缺点。股东主权型治理模式是以发达证券 市场为基础的,对公司经营者的激励约束主要依赖于市场功能,股东对经者的监督 依赖于董事会下设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就我国现状而言,证券市场不达,且大部分 改制企业国有股权占主导地位,因此市场功能对经营者的激励制约作用难以发挥。 就治理结构本身而言,利用董事会下设的外部独立董事组成的计委员会承担监督功 能,其作用也是有限的。首先,外部独立董事不具有公司股份,公司的经营状况与 自身利益无关,监督不会尽心尽力;其次,审计委员受命于董事会,在国有股占主导 地位的改制企业,审计委员会听命于董事会,监督效率是可想而知的。与股东主权 型治理模式相比,共同治理型模式是在证券市场不发达的条件形成的,我国目前的 国情与其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研究共同治理型模式,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共同治理型模式的显著特点是法之间互派经理层人员充当董事 进入董事会,由此共同治理型实际演变为经营者制型,对我国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 企业,采用此种模式,可以加大经营者对企的控制权,提高决策、管理效率。但是 采用此种模式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有损股东的权益,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经营 者的激励约束。 从国内三种公司治理模式来看。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政府作为 大股东控制公司的经营决策。从治理机制分析,表现为董事会决策职能和经理阶层 执行职能没有真正分离,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人员重合或 大面积交又的现象十分严重。此外,由于股权高度集中,中小股东参与公司经营决 策的程度相当低,中小股东缺乏监督约束经理人的动力与手段。同时由于国有股缺 乏真实的所有者,所以作为国有股代表的政府也不会尽心尽力去监督. 2.2 简述转制科研院所的几种运行模式 在 2000 年全国科研院所改制的浪潮中,依据组织模式、产品的公益性等因素把 原来大多是纯事业模式的科研院所改制成企业制度模式、公益性模式、事业性模式、 政府型模式四类主要形式,在这里我们主要对具有市场化或者说生产的产品或服务 具备竞争性的科研院所模式进行一下简要概述。 2.2.1 直接改制为科技型企业模式 也有人把它叫做“一步到位”模式。就是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科 研院所一次性整体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经过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重组、组织 机构的重新设置、企业法人注册登一记等工作程序,一步到位,由科研事业单位直 2 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9 接变成科技产业化的主体,按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运行。在现行的企业工商注 册登记类型的规定中,可考虑采用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合资经营企业三种类 型。 部分改制后的科研院所尤其是地方科研院所,可以向科技型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其业务类型有:技术居间,即介绍当事人之间订立技术合同;技术代理,即接受 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自行选择订立技术合同的对方当事人;行 纪,就是了介绍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之外,还参加技术合同的谈判和订立过程,对 技术合同的面履行,有督促的权利和义务,当技术合同发生争议还可进行调解;参 与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商品化开发。其经营方式:建立信息库;建立信息网络;开设常 设性技术交易市场举办技术交易博览会;直接接受委托;主动出击,寻找业务;签订技 术中介服务合同。该经营方式溶于各项具体的经营业务之中,有的相对独立,有的 相互交叉。 1、院所转变成有限责任公司的适用情况是:院所规模较小,达不到实行股份公 司的本标准;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市场竞争经验丰富,并取得一定的市场 业绩;改制是院所成长的催化剂。 2、院所改制成股份公司的适用情况是:院所规模较大,注册资本额或者增发股 份后的注册资本额超过 1000 万元;院所己经有技工贸一体化的营销体系、市场经验 和市场业绩;具备股份制改造的其他条件。院所改制成股份公司,除了要进行资产评 估、产权界定、资产重组、人员整合、组织机构重新设计、制定公司章程和各种规 章制度等类似于组建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外,还要进行股份划分并准备上市等,这 一程序要复杂得多。 3、院所转制成合资企业,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 念,也有利于院所尽快走向国际市场,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但是要考虑到它的制约 因素:是否能找到理想的外资合作对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特殊行业对外合资的法律 规定和政策导向。采用这种转制方式应注意:中方力争控股;力保院所己有的品牌:防 止对方借鸡生蛋;要摸清对方信用状况。 “一步到位”模式的优点:转制彻底、周期短,在转制之初即能做出较长远的科 技型企业的总体规划,能避免较曲折的迂回过程。其不足是改制程序较复杂,需要 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方案和实施改制;)风险较大,由于整体转制惯性大,一旦 转制之初决策有误,日后调整战略代价较大。这种模式适用于转制前己经企业化运 作,成效明显,适应市场能力强,有足够产品或技术,盈利能力较强的院所。11 2.2.2 企业兼并科研院所模式 有人称作“进入型” 。即企业兼并科研院所,使科研院所成为企业的研究部门或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者术开发中心,院所法人消失,企业法人不消失。选择这种模式的院所比例很高。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使院所得到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支持,多一份生存依托,不足之处 是缺少决策自主权,受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制约较多。这模式适用于在科研开发或 产品服务方面与企业或集团能优势互补的院所,企业是现代的、管理规范、具有良 好的市场业绩和成长潜力的股份制企业;院所的加入有利于企业成长,通过整合资源, 能促进双方发展。 2.2.3 科研院所兼并企业模式 即科研院所兼并一些与自身科研成果开发相关的企业,使企业成为其科研开发 和生产的部门。在此情况下,院所法人不消失,企业法人消失。该模式利用知识的 高渗透性和高扩散性,作为改造传统产业的主要投入,完全借助于知识资本的威力。 这种模式适用于:院所己有技术成果,但缺少成果转化的资金。企业加入后,通过资 产重组,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企业本身没有沉重的债务负担,或者债务与非 经营性资产己经剥离。36 2.2.4 “联办型”模式 也有人把它叫做“联合型”模式。即科研院所通过与专业相近的院所或企业联 合办的企业,综合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的资金、市场、经营管理优势,通过 联合办企业(股份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院所法人与企业法人都不消失, 双方联合组一个新的法人。 “联合型”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借用外部条件、外部力量促进自身发展,加快发 展速度不足之处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寻找联合伙伴、协商合作方式以及组建合 作企业等,启动时间长、环节多,且合作过程存在因利益分配等争议使合作受阻的 风险。这种式适用于与其他院所或企业合作领域广泛、合作优势明显、有一定联合 办企业经验院所。11 2.2.5 院所与企业新设合并模式 院所作为一种法人与企业作为一种法人的法人名称同时消失,双方合并成新的 法人公司。这种模式适合于:院企双方实力相当,任何一方还都没有势力吃掉另一方;双 方在技术和资产上具有互补性,合并后有助于势力的增强;双方具有同样的合并愿望 而不是政府牵头的拉郎配。11 2.2.6 “一院(所)两制”模式 “一所两制” ,是指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在研究院所内部成立 公司或创办经济实体,在科研院所内部同时实行与指令性计划相适应的事业管理制 2 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化管理制,这些公司或经济实体采取与科研活动不同的 运行和管理机制。事业管理制,主要是指对原有科研的管理,按照“稳住一头”的 基本思路,建立起一支受保护的精干的骨干队伍,稳定经费,实行事业性质的管理, 其工作成绩主要看科研成果水平,实行“指挥一监督一控制一协调一反馈”闭环式 管理;对从事科研的科技骨干,实行岗位津贴制,在政策保护上大幅度倾斜,用足 “稳住一头”的政策,大胆改革长期不变的科技人员分配制度。 企业化管理制度是指对所属公司或经济实体移植企业的管理办法,以放为主, 按市场经济规律,实行企业化管理,其工作成绩主要看成果转化的速度和创造的经 济效益。 “一院(所)两制”模式又可按照院所与公司(经济实体)的关系、放权程度分 作两种情况: 1、 “裂变型” 。即在研究院所内部成立公司或创办经济实体,院所对公司(经济 实体实行松散式管理,充分放权,除保留一支精干的科研队伍在科技前沿拼搏外, 其余的科技人员“集体下海” ,兴办科技企业。院所与公司(经济实体)的关系类似于 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院所对公司(经济实体)可以实行“四个分开”:管理渠道分 开、研制队伍分开、管理方法分开、分配政策分开 “裂变型”模式的优点:这种模式因充分放权,使裂变出的经营单元有很强的自 主性,能很好地调动经营单元的积极性,促进经营的繁荣和自我生存能力的快速增 强。不足是经营单元多,难以控制管理,分散经营导致资源分布分散,分散经营导 致资源分布分散,难以整合,不利于培育主导业务等。这种模式适用于专业分散、 能独立经营的项目多、市场经营人才充足的院所。 2、内部部门转制型。即不改变科研院所原有构架,科研部分保持其独立性,将 科研院所内部部门(如科、室或成果转化中心、中试车间等具备产业化独立运作的部 分)转化为公司或经济实体,实行紧密式管理,适当放权,实行一院(所)多制的发展 模式,使原有的科研院所成为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联为一体的混合经济。院所与公 司(经济实体)的关系类似于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院所对所属的公司或经济实体, 坚持“三不变” ,即:隶属关系不变,所有制性质不变,财务关系不变。院所可对其 授予“二级法人”资格,使其享有以下权利:自主经营权;人事权(含聘用权和解聘权); 相对独立财务权;专用物质的采购权;应得收入的分配权等。33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3 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市属以上独立科研院所 71 个(其中开发类科研院所 20 个) 。主要集中 在主城九个区,涉及农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材料、建筑、交通、医药卫生、 煤矿安全、计量检测等众多领域。 市属以上独立科研院所共有在职人员 15278 名,其中,市属机构 4114 人,科学 家和工程师 2876 人,占 69.9%(开发类机构 2216 人,科学家和工程师占 70.8%) ; 中央在渝机构有科技人员 11164 人,科学家和工程师 5307 人,占 47.5%。 3.2 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改革发展情况 重庆市科研院所改革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1999 年): 按照中央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市政府逐步削减了开发类科研院所和工程勘测设计 类机构事业费;第二阶段(过渡期 1999-2004 年):根据中央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 改革的部署,开发类科研院所和工程勘测设计类机构全部转制为企业,实行企业化 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三阶段(2004 至今):按照市政府的要求,重庆市 科委大力推进科研院所“二次创业” ,院所全面进入创新能力提升时期。 3.2.1 过渡期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情况 3.2.1.13.2.1.1 转制基本情况转制基本情况 开发类科研院所作为重庆市第一批改革院所,20 个技术开发类院所于 2001 年 底全部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主要采取了以下 5 种方式进行转制: 实施重组。整合相近或相关专业和学科,组建综合性研究机构,实现优势互补。 将市食品研究所并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原重庆市工业自动化所与重庆计算机所 进行了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按照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区域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决定要求,将已转制的市自动化所、市光机所、市生物所、 市日化所、市硅酸盐所以及重庆高创中心等 6 个单位的资源进行整合集成,以资产 置换方式进入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整体转为独立的科技型企业。将市光机所、日化所、硅酸盐所等 8 个开发类院 所整体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3 重庆市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13 并入相关行业控股公司或企业集团。将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重庆化工研究院 并入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市纺织研究所进入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市电子技术所进入 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市钢铁研究所进入重庆钢铁集团等。 股份制改造。鼓励民间和社会资本参股、控股,实行股份制改造。如:市中药 院与太极集团合资合作,组建由太极集团控股的重庆中药高科技有限公司;一席科 技公司控股市生物所,成立保健制品类生物高科技公司,市造纸院实施内部职工持 股等。 整体出售。对规模较小、转制后经营困难的科研院所,如市血液制品所整体出 售给深圳麦科特投资有限公司。 3.2.1.23.2.1.2 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获得的成效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获得的成效 在推进科研院所发展的过程中,针对过渡期出现的问题,重庆市科委采取了强 有力的措施使开发类科研院所的转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转制科研院所“二次创 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科技资源统筹,树立转制院所标杆。 首先,市科委以资源统筹为重点,把中央在渝院所作为支撑全市科技创新的重 要力量,实行科技力量的统筹,树立转制科研院所的标杆;其次,通过制定落实优 惠政策稳定了中央在渝院所转制后的发展情况,又为其轻装上阵和扩大规模创造有 利条件;再次,以做好协调服务为抓手,主动帮助策划、论证,做好与国家部委的 衔接沟通,充分挖掘中央院所潜力和优势,鼓励其争取并承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以带动了我市高校、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水平提升。最后,以项目为载体,引导 中央院所参与我市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技术攻关。同时,采取补偿激励措施,引导 中央院所科研设备向地方开放,整合 150 余台(套)科研设备进入我市大型科学仪 器协作网,实现资源共享,提升院所整体实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上述四项措施,首先树立的优势转制科研院所(中央在渝院所)2005 年实 现总收入 61.6 亿元,是 2000 年 9 亿元的 6.8 倍,实现利润 4.3 亿元。2005 年中央 院所争取各级财政科技拨款 1.67 亿元,申报专利 52 项,完成新产品研发 49 个。中 央在渝院所逐步成为行业、领域核心技术的骨干力量,基本走上了一条“以市场定 科研,以科研促发展”的道路。 (2)明确发展思路,落实措施,大力提升市属院所创新能力。 第一,由于市属开发类科研院所机制不活、对地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不明显、 地位不巩固,市科委围绕科研开发、科技检测、成果转化三方面能力提升,引导院 所立足市场导向,坚持以需求带科研、以应用促发展。 第二,着眼于市属院所创新能力弱、经营管理能力差的现实问题,市科委在科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技资源的配置上向院所倾斜,采取“每年建立 100 万元引进人才专项资金、开发 100 项科研项目、培养 100 名管理和技术骨干”的“三百计划” ,以促进院所全面发 展。 第三,立足市属院所存在的“散、小、弱” 、公共服务平台缺乏的实际,坚持走 集成创新、节约创新路子,以科技资源的增量投入引导院所资源的集成整合,实施 院所联合、强强联合。 第四,围绕解决院所融资难、科研人员经费不足以及离退休人员待遇等方面的 实际问题,科委会同市财政制定了科研院所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贴息 资金 500 万元,专项解决院所融资问题;每年安排 300 万元左右资金,用于解决转 (改)制前离退休职工有关福利和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等费用;提高公益类院所 人均开发经费。 第五,为扭转院所“小富即安” 、 “安于现状”的短视行为,实施“走出去、请 进来”战略,支持院所招商引资、引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库免租合同范本
- 广告店招聘合同范本
- 对接工厂供货合同范本
- 钢结构专业合同范本
- 电脑配件质保合同范本
- 汽车挂靠经营合同范本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策划
- 阁楼露台租房合同范本
- 收购白酒的合同范本
- 垃圾房改造合同范本
- 智能建筑中机器人的应用与装配式施工技术
- 支架术后护理常规课件
- 妇产科子宫脱垂护理查房
- 肿瘤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 医院培训课件:《基于医院感染防控的安全注射》
- 专题:根据首字母填空 六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考点培优专项鲁教版(五四学制)(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档案管理与信息资源利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基于ARM Cortex-A9和Linux 课件 第10章 ARM-Linux软件开发基础
- 工业空调培训课件模板
- 颅脑外伤麻醉病例分析
- 防汛安全教育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