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梁平法结构施工图识读 2 建筑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 设备施工图 电气施工图 基本图 详图 3 结构施工图 结构平面图设计总说明构件详图 基础平面图楼层平面图屋面平面图 4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要领 n识读结构施工图: n由浅入深 n由粗到细 n由大到小 n全面细致 n n 及时发现设计中各工种及时发现设计中各工种 之间存在的矛盾、设计中之间存在的矛盾、设计中 不明确的、施工中有困难不明确的、施工中有困难 的及设计图中有差错的地的及设计图中有差错的地 方,并通过图纸会审的方方,并通过图纸会审的方 式予以提出,便于设计单式予以提出,便于设计单 位对施工图作进一步的明位对施工图作进一步的明 确与调整,以保证工程施确与调整,以保证工程施 工的顺利进行。工的顺利进行。 5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与步骤 n了解对结构的特殊要求; n了解说明中强调的内容; n掌握材料质量要求以及要采取的技术措施; n了解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构造; n了解所采用的标准图。 一、结构设计说明的阅读:一、结构设计说明的阅读: 6 二、基础平面图的阅读 n一看图名、比例和纵横定位轴线编号,了解有多少道基 础 , 基础间定位轴线尺寸。 n二看基础墙、柱及基础底面的形状、尺寸大小及其与 轴线的关系。注意轴线的中分和偏分。 n三看基础平面图中剖切线及其编号, 了解基础断面图 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位置, 以便与断面图对照阅读 。 n四看施工说明, 从中了解施工时对基础材料及其强度 等的要求, 以便准确施工。 n基础布置图阅读时要注意基础的标高和定位轴线的数 值,了解基础的形式和区别,注意其他工种在基础上 的预埋件和预留洞。 7 8 基础详图的阅读 n一看编号、对位置先用基础详图的编号对基础平面的 位置, 了解这是哪一条基础上的断面或哪一个柱基。 如果该基础断面适用于多条基础的断面, 则轴线圆圈 内可不予编号。 n二看细部、看标高条形基础断面图中注明了基础墙厚 、大放脚尺寸、基础底宽, 以及它们与轴线的相对位 置。独立基础断面图中不仅注明了基础各部分细部尺 寸, 而且标明了底板和基础梁内配筋。从基础底面标 高可了解到基础的埋置深度。 n三看施工说明,了解防潮层的作法, 各种材料的强度和 钢筋的等级以及对基础施工的要求。 9 A-A 10 三、梁板柱平法施工图的阅读 n一看图名、比例、轴线和各构件的名称编号、布置及 定位尺寸。轴线尺寸与构件的关系 。 n二看现浇楼板配筋图。板平面注写方式,板中钢筋集 中标注的内容,板中钢筋原位标注的内容,楼面的标 高、板厚等。 n三看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列表注写方式、断面 注写方式),柱的平面布置情况,各柱编号及与轴线 的定位关系,柱中的钢筋布置等。 n四看梁平法施工图的注写方式,各梁的编号、断面尺 寸,梁上部及下部的通长钢筋、箍筋、附加钢筋、梁 顶面相对标高等。 11 12 13 柱 平 法 施 工 图 14 n优点: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按照平面整体 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结构平面布 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配合,构成一套新型 完整的结构设计图纸。改变了传统的将各个构件 从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 的繁琐方法,减少了设计图纸的数量,且便于设 计修改。 n缺点:没有传统施工图直观,施工翻样的工作量 大大增加,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平法施工图的表达方式与特点 15 n平法在平面布置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 有三种: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截面注写 方式。 n结构施工图中所有梁、 柱、 剪力墙构件都应进行 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 n必须按标准图集中的定义对构件进行编号。 n应在各类构件的平法施工图中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 标高、 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2.平法施工图的一般规定 16 17 如何识读板配筋施工图(平法) 18 1.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表达方式 n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是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 上,采用平面注写表达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 集中标注原位标注 对于普通楼面,两向均以一跨为一板块;对于密肋楼盖, 两向主梁(框架梁)均以一跨为一板块。 所有板块应逐一编号,相同编号的板块可择其一做集中标 高高差。 19 板块集中标注 n板块集中标的内容为:板块编号,板厚,贯通 钢筋,以及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 板类型代号序号 楼面板LBXX 屋面板WBXX 延伸悬挑板YXBXX 纯悬 挑板XBXX 板块编号 20 板 厚 n等厚度板注写为 h=xxx; n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 截面厚度时,用斜线 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 度值,注写为 h=xxx/xxx; n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 一注明板厚时,此项 可不注。 21 贯 通 纵 筋 n按板块的下部和上部分别注写(当板块上部不设 贯通纵筋时则不注),并以B代表下部,以T代表 上部,B Y10110 n系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 150mm,板下部配置的贯 通纵筋X向为10150;, Y向为10110;板上部 未配置贯通纵筋。 23 板 面 标 高 高 差 n系指相对于结 构层楼面标高 的高差,应将 其注写在括号 内,且有高差 则注,无高差 不注。 24 板支座原位标注 n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 纵筋和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n板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应在配置相同跨的第 一跨表达。 n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或梁悬挑部位),垂 直于板支座(梁或墙)绘制一段适宜长度的中 粗实线,并在线段上方注写钢筋编号(如、 等),配筋值,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注写 在括号内,且当为一跨时可不注),以及是否 横向布置到梁的悬挑端。 25 例 n板支座上部非 贯通纵筋 26 板支座原位标注 27 对线段画至贯通全跨或贯通全悬挑长度的上部通 长纵筋,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值 不注,只注明非贯通筋另一侧的延伸长度值,见 图。 28 悬挑板注写方式 n设有一延伸悬挑板 注写为: nYXB2 h=150/100 n B: Xc 4层:300*2070,梁顶标 高距结构层楼面标高- 0.9m; 5-9层:300*1770 箍筋:10150(双肢 箍); 上部纵筋:422; 下部纵筋: 422; 78 截面注写墙梁举例 79 4. 剪力墙洞口的表示方法 n(1)剪力墙洞口位置均在剪力墙体布置图上 原位表达(采用加阴影线表示) n(2)洞口的表示方法 n1)在剪力墙平面图上绘制洞口示意,并标注 洞口中心的平面定位尺寸 n2)在洞口中心位置引注 n(a)洞口编号 n(b)洞口几何尺寸 n(c)洞口中心相对标高 n (d)洞口边的补强钢筋 80 剪力墙洞口的表示方法 n(a)洞口编号: n矩形洞口为JDxx,圆形洞口为YDxx n(b)洞口几何尺寸: n矩形注洞宽x洞高,圆形注直径D n(c)洞口中心相对标高: n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洞口中心高度.当其 高于结构层楼面时为正值,低于时为负值. n(d)洞口边的补强钢筋 圆形洞1:直径为200, 洞口中心相对标高: 2层为-0.800;3层为 -0.700;其它层为 -0.500.洞口边补强 钢筋为2根16,箍筋 10100双肢箍 81 剪力墙开洞表示方法与 传统配筋图的对比 82 5. 砼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识读要点 n识读原则:先校对平面,后校对构件;根据构 件类型,分类逐一阅读;先阅读各构件,再查 阅节点与连接。 n(1)阅读结构设计说明中的有关内容 n(2)检查各构件的平面布置与定位尺寸。 n(3)从图中及表中检查剪力墙身、剪力墙柱 、剪力墙梁的编号、起止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视觉联想反思课件
- 汉字甲课件教学课件
- 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汉字基本知识培训心得
- 房屋代持协议书4篇
- 通讯网络互联网行业前瞻报告
- 2025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 DB46-T 546-2021 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安全管理与服务规范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10以内数加与减 第11课时 做个加法表
-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 小艇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三会一课培训内容
- GB/T 45309-2025企业采购物资分类编码指南
- 膜性肾病护理进展
- 销售过程管理培训课件
- 医院医保智能审核与规则解释
- 篮球裁判员手册
- 电焊工安全用电培训
- 安宁疗护服务规范
- 《高血压的护理常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