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的草根育儿笔记》龙妈_第1页
《全职妈妈的草根育儿笔记》龙妈_第2页
《全职妈妈的草根育儿笔记》龙妈_第3页
《全职妈妈的草根育儿笔记》龙妈_第4页
《全职妈妈的草根育儿笔记》龙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职妈妈的草根育儿笔记作者:龙妈目录前言3喂养类3母乳分泌原理3母乳喂养方式以及吸吮需求4母乳与奶粉不得不说的事4纯母乳的方法5母乳是否足够的标准5哺乳期饮食禁忌5母乳亲喂和奶瓶喂养的区别6过度喂养6口欲期(吃手)7猛长期7乳头皲裂与乳房针刺感7乳头混淆8乳汁淤积9乳头堵奶之小白点10供需平衡与涨奶10辅食11回奶12背奶12夜奶13自然离乳14鱼肝油与维D314护理类15黄疸15红屁股16头型16湿疹16头垢17吐奶17打嗝17鼻塞18嗓子有痰18血丝便18绿便18奶瓣19攒肚19母乳性腹泻19睡觉一惊一乍20枕秃20胀气20厌奶20鹅口疮21马牙21疝气22出牙23幼儿急疹23积食24口水疹与淹大腿24肺炎24感冒25乳腺炎26腹泻27发烧27高热惊厥的处理29轮状病毒感染(秋季腹泻)29其他类31学步车31婴儿葡萄糖31经常抱宝宝会不会惯坏他32哺乳期例假与避孕32罗圈腿32婴儿该不该枕枕头32关于抱睡33何时让孩子“学”站?34骨密度检测和微量元素检测34把屎把尿35缺钙?补钙?36关于消炎药36前言这个贴士里面的经验几乎都是我曾经亲身体验经历过的,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实践性,所以龙胖没有得过的病我也就没有写进去,并不是我忘了,只是不想纸上谈兵,比如肠绞痛和泪道堵塞。咳嗽的内容我也没写,因为引起咳嗽的原因太多,比如环境因素,空气因素,病理因素等等都会引起咳嗽,很难鉴别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随便下笔怕有误导的作用。育儿这个东西没有绝对的正确,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灵活变通,每个孩子的体质、养育方式、生活环境等不同,育儿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不能完全照搬书本,也不能完全脱离书本,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母亲,遇到问题时可以设想几个可能的情况然后用排除法去排除,这样既积累了经验,也提升了育儿知识,至少我就是这样做的。喂养类母乳分泌原理总是听说母乳越吸越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了解下母乳分泌的原理吧孩子吮吸乳晕时会刺激到乳晕里的乳窦,乳窦就会像大脑垂体发出指令:快产奶,孩子饿了!垂体马上分泌出大量的泌乳激素反馈回乳房,乳房里面的乳腺小叶迅速提取水分和营养物质制造乳汁,然后将乳汁输送到乳腺管内,被孩子吮吸入口。由此可见,只要频繁吮吸,就会刺激更多泌乳素的分泌,乳汁也就越来越多了。母乳喂养方式以及吸吮需求母乳讲求的是按需喂养,这和奶粉的定时定量喂养不同,按谁的需?孩子!由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吃多久,母亲只需要把乳头给孩子就好。吸吮需求:很多妈妈觉得孩子不停的要吃,吃很久很久,会不会是自己没奶,其实这里牵扯一个吸吮需求的因素。孩子通过不停的吮吸乳头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这和饥饿无关,属于婴儿正常的心理需求,必须满足他。孩子在饥饿时会大口、频繁吮吸,吸出很多乳汁,吃饱后就会变为小口、频率低的吮吸,吸出来的乳汁也非常少,所以不必担心会吃撑。作为新手母乳母亲,只要记住一件事就行,孩子吃就给他,不管他是为了吸吮需求还是饥饿,都不要紧,你随时满足他就行,母乳喂养就这么简单。母乳与奶粉不得不说的事世界上第一罐奶粉是一百多年前由雀巢制造而成,让很多没有母乳吃的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奶粉工艺愈发精湛,添加营养素愈发丰富,已经达到了八十多种营养物质,听起来似乎很多,可是母乳里面却有四百多种营养物质。可能很多人以为奶粉营养元素的配比是通过科学计算添加的,其实是通过化验母乳得到母乳营养比例后作为参照配比而成的。一段奶粉参照一个月内的母乳成分配比二段奶粉参照六个月后母乳成分配比三段奶粉参照十二个月后母乳成分配比很多人说母乳六个月后没有营养了,要吃奶粉,可如果母乳真的没有营养,那么二、三段奶粉从何而来呢?母乳作为最合适婴儿的食物,有着很容易消化的特质,所以孩子会频繁的吃奶,不是没吃饱,而是太好消化了。但奶粉在加工时保留了牛奶中蛋白质、脂肪、能量高的特点,所以吃奶粉比吃母乳更不容易饿。婴儿大脑发育时有种必须的养料胆固醇,母乳里含有丰富的胆固醇帮助孩子大脑成长,但是胆固醇是不能人工合成的,所以奶粉里根本不会有这种物质,奶粉商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于是大肆宣传添加DHA、ARA等物质帮助发育智力,可这两种物质母乳里也有,而且比例合适。致母乳: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纯母乳的方法1.每个小时喂一次,左右都喂2.喂奶前后各喝一杯水3.坚决不加奶粉4.按需喂养,不看时间,不看次数母乳是否足够的标准1-4星期大的宝宝,纯母乳24小时若能尿够至少6-8次,每天有大便,就是吃够了奶。满月后的宝宝,大便可能一天几次,也可能几天一次,但只要纯母乳24小时能尿够至少6-8次,也是吃够了奶的。以上次数都是不喂水只喂母乳的情况下计算的。哺乳期饮食禁忌哺乳期不能吃辛辣、寒凉的食物,少吃油腻或者油份大的食物(如炒菜油多),都会引起孩子腹泻。回奶的食物:麦芽糖,山楂 韭菜,花椒,大料,味精,豆角,人参,菌菇类,茄子,柚子,藕,木耳,巧克力,笋,麦片,火腿、炒麦芽、麦乳精(一般生麦芽)关于回奶虽然回奶食物众多,但是根据个人体质不同,对回奶食物的敏感度也不同,需要自己尝试后才知道哪些食物会让自己回奶,回奶后喝点汤水催一催就可以恢复。母乳亲喂和奶瓶喂养的区别很多妈妈觉得宝宝可以用奶瓶喝下很多的奶,说明宝宝能吃,而自己的母乳不多,所以一定不够孩子吃。现在讲解下两种喂养方式的区别:1.奶瓶的出奶原理是靠宝宝口腔形成的空气负压,把奶抽出来。宝宝吃进一口吞下时,吞咽动作本身就会在口腔里造成新的负压,让更多的奶流进口腔。所以,宝宝,尤其是小月龄宝宝,不得不吃得更急更快,要控制流速和吞咽是很难的母乳亲喂时,妈妈的乳头不是嘴巴嘬上形成了负压就可以出奶的,宝宝需要用舌头和下颌挤压乳晕,把奶挤出来。加之乳头十分柔软,拉伸性好,所以吃母乳的时候,宝宝可以随时停下,也可以自己掌控大口吞咽还是小口吞咽。不会因为难以掌控吞咽节奏而不小心吃多。2.新生儿有很强的吸吮需求。乳房泌乳是一个奶阵接着一个奶阵来的,奶阵之间泌乳非常缓慢,是给孩子从容地满足吸吮需求的时间。孩子的“一顿饭”是吃一会儿歇一会儿的。但奶瓶灌满了奶,孩子每一次吸吮都会吃到奶,没有从容地单纯享受吸吮的可能。所以宝宝吃到口欲基本满足时,已经撑到了。所以吃奶瓶时,宝宝不是想停就能轻易停的。注:母乳瓶喂不算母乳喂养,和奶粉一样算人工喂养。过度喂养当对婴儿不计胃容量状况而一次性给予过多量的喂养时,婴儿将身体内大量血液集中于消化系统,而影响其其他系统正常运转。同时很可能出现婴儿弹性较大的胃过度被撑大的现象。但排空后亦难以恢复而出现剧烈哭泣,一旦家人不明真相继续过度喂养,则会造成恶性循环,危机婴儿生命健康。混合喂养是过度喂养的高危人群。口欲期(吃手)人的性心理发展阶段之一。自出生至一岁或一周半左右。由内在本能激发的对口唇、口腔的关注活动。婴儿从吸吮母乳中不但获得必要的营养,而且获得极大快感,同时也对其他口唇、口腔活动极感兴趣。比如经常吹泡泡、咯咯发声、咀嚼东西、吸吮手指,把手能拿到的东西都放进嘴巴里。口欲期内遭遇心理挫折,口欲满足不充足,或在之后的性心理发育过程中,遭遇心理挫折,可能出现口欲期延长的情况针对孩子吃手的情况,不要过多干涉,也不要放任婴儿将手吃的发红脱皮。注意孩子手的卫生。猛长期在猛长期期间,母乳喂养婴儿的哺乳比平常更频繁(有时往往每隔一小时就要吃),而且婴儿比平时更烦躁。 婴儿摄入的奶量在猛长期会突然增长,但这只是阶段性的。猛长期一般持续2到3天,有时也会持续一周时间。猛长期的表现 * 婴儿几乎不停歇地吃奶 * 夜醒次数增加 * 吃奶时不断含上,扯开,非常烦躁 所有这些迹象都是在告诉妈妈的身体“多产些奶!”如果我们及时对宝宝的要求作出回应,我们的身体就对这些信号很敏感。这些额外的哺乳会刺激你的身体,以使产生更多奶。乳头皲裂与乳房针刺感1.乳头皲裂刚开始哺乳时很多妈妈会出现乳头皲裂,喂奶时乳头刺痛,喂哺一会儿后疼痛消失,仔细观察乳头会发现有细小的小红点,这就是乳头皲裂,出现皲裂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乳头皮肤娇嫩,二是衔乳姿势不正确。解决办法也很简单:1.保证孩子含住乳晕吃奶2.忍痛坚持喂养乳头皲裂是喂的越频繁则好的越快,前提是姿势正确。喂完奶后在乳头上涂些乳汁作为保护,也可以涂擦其他东西比如香油、红霉素眼膏、乳头保护霜等。2.乳房针刺感乳房内有两种乳腺管,一种较粗,连接乳头,就是平时出奶的;另一种较细,一端连接乳腺一端连接粗乳管,是负责把乳汁从乳腺输送到粗乳管里的。哺乳时最先吸通的是粗乳管,细乳管会在三个月内慢慢被吸通,所以这段期间当乳房产奶时刺激到暂时不通的细乳管时就会产生针刺感,随着孩子每天吮吸,针刺感会渐渐消失。乳头混淆这种情况多见于混合喂养,或者因为乳头条件不好选择使用乳头保护罩喂哺的妈妈。当小月龄的宝宝每天不停的在乳头与奶嘴之间切换适应时,他会很本能的只选择一种去接受,要么接受乳头不吃奶嘴,要么相反,接受奶嘴不吃乳头。出现混淆后如果继续母乳就面临纠正混淆的难题,孩子的哭闹与抗拒会挑战所有人的忍耐极限,很多妈妈往往因为心里的不舍得而使孩子最终变为奶粉宝宝。纠正乳头混淆的方法:1.严厉型,就是无论怎样哭闹抗拒都不给奶瓶,让孩子明白饿了只能吃乳头,没有奶瓶。这种方法纠正速度比较快,一两天左右就可以纠正,适合刚刚混淆或者混淆不久的孩子。2.温柔型,孩子饿时依旧给予奶瓶吃奶,在孩子吃饱后心情好的时候,尝试让他吮吸乳头,简单说就是利用吸吮需求把乳头当玩具给孩子玩,慢慢的孩子会逐渐接受乳头。这个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一些,适用于乳头混淆时间较长及人工喂养的孩子。乳汁淤积又叫堵奶,就是乳汁没有及时排空导致淤积在乳腺内,表现为乳房疼痛,或有硬块,堵久了会引起发烧。堵奶常见原因:1.月子期间饮食过于油腻,坐月子饮食要清淡,因为此时乳腺管并没有完全畅通,进食过于油腻会使乳汁脂肪过高,造成堵奶。2.乳汁过多,孩子吃不完的情况下要排空乳房,一旦偷懒不挤奶,堵奶会随时发生。3.乳房受到撞击或者挤压,这种类型大部分不会出现硬块,只是单纯疼痛。4.涨奶时没有及时挤奶处理办法:1.通乳师,堵奶处理起来比较痛苦,疼痛不亚于生孩子,所以很多人会选择通乳师。注:真正合格的通乳师为你通乳时,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因为每一下都是按在穴位上,不是胡乱挤压。2.热敷,不是用温水,而是要用很烫的水热敷,但注意不要烫伤皮肤。3.吸奶器或者手挤,这个取决于个人,哪种方法挤的干净就用哪种。先热敷一会儿,然后将硬块往乳头方向打圈揉搓,同时配合吸奶器或者手向外挤奶。注:过程比较痛苦,硬块一次也挤不干净,要花费几天时间慢慢疏通,切不可急于求成,反而挤伤乳腺。4.梳子,最好细齿,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梳理,配合挤奶慢慢也会疏通。5.久积不散的顽固性硬块,一般都是一个月以上的那种,可以服用鹿角粉,一次五克,一天三次,温水送服。喝到硬块消失就不用喝了。关于堵奶引起发烧这件事,如果是刚堵就烧,完全不用去医院输液,只要把奶挤干净,烧自然就退了。防止堵奶很简单,就是别偷懒,该挤奶就挤,堵了也别急,孩子吸几天自然就吸通了,孩子是最好的通乳师。乳头堵奶之小白点很多母亲喂奶时觉得乳房乳头疼痛,仔细观察发现乳头出现小白点,触之疼痛,这是某条乳腺管堵塞的症状。小白点形成原因:1.乳头皲裂导致的乳头溃疡2.乳头小白泡,乳孔上有近似透明的膜封住了,奶出不来或不能顺利的出来,乳房体内会有淤积,宝宝吃的时候会觉得乳头连着乳房里的神经都在疼3.脱水的乳汁形成的类似脂肪粒状的物质。这种情况多见于乳汁淤积或乳腺炎后,由于胀奶的时间长了,乳汁脱水后形成。我们在通乳疏通的时候能见到从乳孔里挤出来的小颗粒,有时会是一根有点长度的“奶干条”。 处理方法:1.乳头溃疡:主要原因是宝宝衔乳姿势不正确,没有含住乳晕所致。2.有层透明膜:可以让宝宝吸,也可以用针将膜挑破后把积的奶挤出来,同样也是因为衔乳姿势不正确导致。注:可以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头,无菌。3.脱水乳汁粒: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挤,挤到乳头的时候,着重对着那个白点的方向使劲,多试几次,奶会将白色小米粒似的东西冲出来,那个时候奶会像喷泉一样涌出来(如果堵得久了的话),有的时候会有好几颗那样的东西,挤一挤又挤不动了,就再重复上述动作,将小颗粒都冲出来就好了。其实小白点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宝宝吸,在他吸吮刺激最大的时候吸,可能一两下吸不掉,坚持两天左右。宝宝吃掉的是治标治本的,不会轻易的复发。供需平衡与涨奶供需平衡,是母乳喂养最完美的状态,母亲的产奶量和孩子的饭量是完全同步的,简单说就是孩子吃多少母亲产多少,孩子不吃时乳房也不会分泌乳汁,乳房一直都是软软的,不会因为长时间不喂而涨奶,也不会有形成硬块的痛苦。供需平衡的表现:1.乳房不会涨奶,一直是柔软的状态2.孩子吮吸时会有明显的吞咽声3.孩子吃完后表现出吃饱的状态供需平衡没有固定到达的时间,有人满月就平衡了,有人几个月后才平衡,当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不再涨奶的时候,先不要认为自己回奶了,要考虑是否供需平衡了。如何达到供需平衡完完全全的按需喂养,不要吃太多的催奶食物,涨奶时不要挤得太空,挤到自己觉得舒服为止(月子期间除外,必须挤空),挤得越空产的越多,也就不容易供需平衡。供需平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断奶时不会有涨奶的痛苦,喝点麦芽水很自然就没有奶了。涨奶是供过于求的表现,孩子不吃奶的时候乳房也在分泌乳汁,不能以是否涨奶来当做判断母乳够不够的标准,不涨奶并不等于没奶,而是说母亲和孩子从一开始就达到了平衡阶段。涨奶时要及时挤出多余的奶,涨久了会导致回奶,并且有乳汁淤积的风险。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挤空或者是挤到自己舒服为止。辅食在一周岁之前辅食就是辅助性食物,而主食依旧是奶类,这点要牢记,很多妈妈添加辅食后,辅食加的多奶吃的少,这是错误的。辅食添加原则:1.由少到多2.由细到粗3.由一种到多种辅食添加月份:纯母乳喂养尽量六个月再添加辅食,如果妈妈要上班可以提前到四个月或五个月添加。最初建议添加含铁米粉,添加几天后观察大便,如果没有异常就可以继续添加其他辅食,如果泥、菜泥。辅食是代替一顿奶的,所以应该在吃奶前添加,孩子吃完辅食后如果还有喝奶的意愿也应满足。喂辅食时喂到孩子主动不吃为止,孩子不吃不要硬喂,不要哄喂,以免造成厌食。最初添加辅食时是一天一顿,时间家长自己选择,过一两个月加到一天两顿,最后和大人一样一天三顿,切不可因为孩子吃的少而选择少食多餐的喂法一天好几顿,容易形成积食。回奶哺乳期奶量突然减少,不够吃的情况称为回奶。回奶常见原因:1.情绪异常,如生气,焦虑,抑郁等2.食用某些回奶食物3.涨奶时间过长4.喂养方式不当,比如长时间使用吸奶器,不亲喂母乳。有回必有追,回奶后应该马上追奶(催奶),而不是添加奶粉。如何追奶:1.放松心情,回奶并不是一下回的干干净净,告诉自己,无非是多喂几次罢了,不要焦虑。2.喝下奶汤,下奶汤种类很多,自己平时吃什么来奶快就吃哪种食物追奶。3.吮吸次数加倍,打个比方平时三四个小时喂一次,追奶期间可以1-2个小时就喂一次,频繁喂一来促进产奶,二来孩子不会在特别饿时因为奶不够而哭闹,基于吸吮需求的存在,孩子是不会拒绝你的频繁喂哺的。追奶就是这么简单,根本不需要奶粉的出现。背奶特指职场妈妈,为了继续母乳,保持泌乳量,保持亲喂,而选择的一种哺育方式。白天上班时定时挤出母乳,科学存储后,带回家喂养孩子。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保持身体的泌乳,保证妈妈可以继续喂养孩子母乳,直到自然离乳。背奶不是为了断奶,而是为了保持亲喂,让身体一直保持泌乳规律,回家后可以继续亲喂孩子。具体背奶方法以及奶阵刺激法详见(QQ群:254028942)共享文件内的背奶攻略夜奶这是一个很纠结的话题,也不能单纯的从好不好,应不应该,能不能断这些层面来解释,这个问题我就从我所观察到的方面来阐述个人观点。吃夜奶会不会影响睡眠,影响智力发育?通过观察孩子吃夜奶时的表现,发现他依旧是处于睡眠状态,并没有醒过来,可见夜奶对睡眠的影响很小。夜奶频繁是怎么回事?如果孩子平时夜奶次数很规律,却在某一段日子突然增加,说明肯定有异常情况需要妈妈注意:1.因为身体不适导致频繁夜醒,比如生病、出牙、热了、冷了等情况,夜醒必然伴随夜奶。2.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比如妈妈重返职场了,白天没有见到妈妈,于是会通过频繁的夜奶来慰藉,感受妈妈在身边。夜奶会不会加重肠胃负担?虽然奶粉只需要喂一次,但是因为奶粉难消化的特点,肠胃整晚都在参与消化,而且是动用100%的能力去消化。母乳比奶粉好消化,虽然次数多,但是肠胃只需要50%的能力就可以消化母乳,对比下来,夜奶并不会加重肠胃负担。夜奶该不该断?母乳讲的是按需喂养,那么夜奶也算宝宝的一种需求,无论生理还是心理。强行断夜奶究竟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影响,谁都不知道。如果夜奶特别影响大人睡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让孩子睡在自己身边,孩子的头在自己胸部水平位置,这样一侧身就可以喂奶,姿势也舒服,他吃他的,你睡你的,把对大人的影响尽量减小。假如夜奶严重影响到你的工作,可以考虑断奶,断奶后也就不吃夜奶了。自然离乳尊重孩子,从自然离乳开始离乳,俗称断奶,是所有哺乳妈妈共同经历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在很多妈妈心目中,离乳是与宝宝断奶大战的最终结果,是一件充满痛苦和挣扎的可怕经历。实际上,自然状态下的离乳,是一个温和的、渐进的、充满爱的过程。所谓自然离乳,就是让宝宝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断奶。自然离乳让宝宝以自己的步调成长,依自己的时间表来离乳。宝宝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自然离乳的时间通常在1岁半到3岁之间。虽然中国的宝宝通常在1岁左右断奶,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宝宝平均母乳喂养期为2-4年,自然离乳也是最为常见的断奶方式。了解更多离乳信息,请下载(QQ群:254028942)文件共享内的断奶全指导。鱼肝油与维D3鱼肝油里面存在维A和维D3两种物质,比如我们常见的伊可新,它的药品名就是维生素AD滴剂,维A可以促进视网膜发育,维D3是促进钙的吸收。注:维A是会引起过量反应的,所以鱼肝油要按照规定剂量服用。维D3制剂,比如常见的ddrops,挪威小鱼都是只含VD3的。新生儿在出生十五天后就要补充含VD3的额外补充剂,这也是孩子唯一需要额外补充的东西。选择鱼肝油的家长肯定会想怎样吃才不会过量呢,智慧的妈妈们想到了两种办法:1.吃一个月停十天2.两天一颗在阳光充裕的季节里带孩子晒太阳时可以暂停鱼肝油的摄入,比如春夏季。为什么晒太阳就可以代替鱼肝油呢?在人体皮肤表面富含大量的维生素D,经过紫外线的照射转化为VD3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在以前VD3补充剂没有现在这么普及时就是通过晒太阳来预防佝偻病的,每天晒两小时就足够了。晒太阳时不要暴晒,因为在户外紫外线是很充足的,在树荫下也可以接收到紫外线,所以晒太阳不等于暴晒。紫外线无法穿透玻璃及较厚的衣物,隔着玻璃晒是没有作用的。鱼肝油理论上需要补充到三岁,实际可以根据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自行调整。护理类黄疸新生儿生理黄疸会在出生后第五天达到高峰,黄疸值特别高,医生会建议照蓝光,当然不照也没什么,可以吃药退黄疸,就是时间长一些。可以晒太阳、勤喂母乳、使用药物等方法褪除黄疸。1.建议使用茵栀黄颗粒,一袋分三到五次吃,一天一袋。2.清肝利胆口服液效果不佳。3.吃药会导致孩子拉稀,这是正常的,不要看到拉稀就停药。4.拉稀会引起红屁股,要注意红屁股的护理。退黄疸的原理:就是通过药物使肠蠕动增加,导致胆红素还没来及让肠道吸收就被排出体外达到退黄的作用。如果各种方法作用下褪黄疸的速度很慢,请考虑母乳性黄疸,可以暂停三天母乳,观察黄疸情况。如果消退速度加快即可确认为母乳性黄疸,假如是母乳性的,就必须黄疸彻底干净后才能恢复母乳,否则黄疸还会在恢复母乳后反复。红屁股学名尿布疹,表现为阴部、肛门及附近皮肤发红,严重出现脱皮溃烂的情况,原因就是没有及时更换尿布或者尿不湿导致粪便、尿液持续刺激皮肤,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粪便的刺激能力是尿液的十倍。处理方法:1.勤换尿布、尿不湿2.保持皮肤干燥,可以借助玉米粉3.不要勤洗,会破坏皮肤表面的保护层4.可以使用芝麻油、紫草油、茶油、护臀膏等治疗红屁股。头型睡扁头或者鸡蛋头按各地风俗就行,不管怎么睡,以不能睡偏为原则,一般过了三个月头型就不好纠正了,所以三个月内要时刻留心头型问题。定型枕是个坑爹货,如何坑,可以自行实验不要让孩子一直处于平躺的姿势,那样最容易偏头,要配合侧睡,睡出来的头型才好看方法:左右侧睡加平躺各睡2-4小时,然后更换,不能某个姿势保持很长时间。假如已经偏头就按相反方向侧睡,如果超过三个月了也不用担心,以后可以通过发型遮盖,不过慢慢的孩子也会自己睡正,就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一年或者两年。湿疹湿疹是一种体内毒素,通过湿疹的方式排出体外,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出,只是轻重程度不同。护理原则:1.不能捂,不能热2.母乳妈妈不能吃鸡蛋、海鲜、牛羊肉等发物3.用金银花泡水洗澡或者洗脸,如果严重湿疹可以多加一味艾叶泡水4.可以考虑涂擦郁美净儿童霜或者黄皮肤药膏配合治疗,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含激素的药物。头垢就是残留的胎脂,附着于婴儿头部。去除方法:使用婴儿抚触油、橄榄油、香油等安全油类涂抹在头垢处,稍等片刻等油将头垢浸泡软化后,用棉签、指甲或者其他顺手的东西轻轻把软化的头垢刮除洗尽,头垢一次去除不完,多泡几次就很容易弄干净了,也不用担心伤及囟门。吐奶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形结构,同时贲门部位比较松驰,当奶汁进入胃部后,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而导致奶汁流回到食道而发生吐奶,而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比成人高,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这个就是为什么当新生儿打嗝或身体晃动时比较容易吐奶的原因。处理方法:1.喂奶后拍嗝。2.拍不出嗝的孩子可以竖抱半小时防止奶液回流3.由于经常竖抱会让孩子形成不竖抱就哭的习惯,影响脊柱发育,所以建议喂奶后右侧躺半小时,也可以减少吐奶的发生。注意,右侧躺是整个身体朝右,而非单纯头部朝右。吐奶在头三个月内最为频繁,但是只要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都不用担心,一般半岁后慢慢好转。打嗝孩子经常出现不停打嗝的情况,有时很久都停不下来,老人说是吸了凉气,其实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多时候是因为孩子的膈肌没发育好导致的。打嗝时喂点奶或者热水就行,如果无效可以让孩子打个喷嚏,甚至哭一声也能很快止住。鼻塞引发原因:1.感冒引起的鼻塞。2.鼻屎堵塞。3.空气温差变化引起鼻塞,这是婴儿鼻塞的三个主要原因。鼻屎堵塞会在鼻腔里看到明显的鼻腔分泌物,可以滴点乳汁或者香油,软化后孩子打喷嚏打出来。空气温差变化会刺激婴儿娇嫩的鼻粘膜使之充血引起鼻塞,这种鼻塞无需护理。新手妈妈一般看到鼻塞就以为孩子感冒了,其实不是,如果是感冒引起多喂,必然还会伴随流鼻涕,咳嗽等一系列感冒症状,假如只是单独鼻塞,不用太过紧张。嗓子有痰新生儿嗓子呼噜呼噜类似有痰的声音并不是孩子病了,而是因为孩子还不会吞咽,所以“痰”积累在嗓子里,一般随着吃奶会咽下去。这个“痰”实际是一种黏液,就好像大人吃过甜食后嗓子分泌大量黏液一般,母乳奶粉都是甜的,所以婴儿嗓子里的“痰”属于生理分泌物。如果只是单纯出现,并没有伴随咳嗽,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就不必理会。血丝便婴儿大便偏稀,便里带有鲜红血丝即为血丝便。产生原因是因为孩子短期内腹泻严重,导致肠粘膜受损出血。首要先解决孩子腹泻问题,肠粘膜会自行修复,不必担忧。绿便绿便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饥饿性绿便:喂奶时喂空一侧后再喂另一侧,保证孩子吃到足够的后乳。2.着凉:注意孩子腹部和脚底的保暖,必要时可以贴丁桂儿脐贴(红盒)3.母亲食用了大量的绿色蔬菜4.奶粉喂养的孩子,会将无法全部吸收的铁质排出体外,粪便里的铁质和空气氧化形成绿便一般来说绿便,黏液便,血丝便,奶瓣都不需要特别护理即可恢复。奶瓣婴儿大便中出现颗粒状物质,类似山楂核一般的就是奶瓣。奶瓣是婴儿无法消化的脂肪和蛋白质所形成,母亲要注意饮食均衡,不要过多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奶粉喂养出现奶瓣一般是喂多了不消化造成,适当减少奶粉喂养的量或者次数。攒肚纯母乳喂养的孩子会出现好几天不大便的情况,这不属于便秘,而是攒肚,是因为母乳消化完全残渣少的原因。攒肚的表现:1.持续几天不大便2.经常放屁,且屁恶臭3.排便时量多、柔软、恶臭攒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太着急,孩子自己会拉的,不要随便用开塞露通便。母乳性腹泻纯母乳喂养的孩子除了攒肚外,还有一种大便情况就是母乳性腹泻,具体原因很复杂,就不说了。母乳性腹泻的表现:1.孩子每天大便多次2.大便无臭味3.大便稀软但不带水4.孩子体重身高增长正常母乳性腹泻虽然排便次数多,但是并不影响生长发育。睡觉一惊一乍新生儿在头三个月里会出现睡觉时一惊一乍的现象,这是睡眠中大脑神经快速发育的反应,并不是缺钙的症状。在孩子惊乍时抓住他的手就可以缓解,三个月后这种现象自然消失。枕秃婴儿两三个月后会出现睡觉摇头的现象,是因为头部爱出汗刺激头皮发痒,摩擦头部导致后头发变得稀少,甚至暂时性无发,这种现象称为枕秃,是婴儿发育中的正常现象,与缺钙、营养不足、受惊吓等均无关,无需为此担忧,待孩子会坐、站、走以后,枕部头发就会逐渐长出。大约三岁时头发生长和分布都会正常。胀气婴儿在吃奶时吸入过多空气或者腹部着凉等原因,使肠道产生很多气体称为胀气表现为腹部鼓胀,听到咕噜声,孩子哭闹不止,屁多。处理方法:保证腹部和足底的保暖,将手暖热后顺时针揉婴儿腹部帮助排气。厌奶孩子出现拒绝吃奶、一碰奶头就扭头、再给就哭的现象叫做厌奶。厌奶的表现多是吃的不多,或者不吃奶,多是吃的太多而拒绝继续吃奶,是一种生理现象。厌奶的表现多是除了奶其他都吃,讨厌吃奶这件事,多是因为孩子心理因素造成,孩子希望通过罢奶的方式来表达抗议。需要妈妈特别注意反思自己的喂养方法是否得当。不管厌奶是因为什么发生的,纠正厌奶都得靠孩子自己恢复饥饿感。饿了才会主动要吃。不饿的孩子为什么要吃?尤其是因为情绪原因,因为生活秩序被打破而厌奶的孩子,还有经历过频繁喂奶,硬喂奶,已经对吃奶产生严重抵触的孩子,更要把让孩子感到饥饿当作第一重要的事情来做。当饥饿感战胜了情绪,战胜了抵触,孩子才会主动选择去吃奶。鹅口疮病原菌:白色念珠菌这种菌正常寄生在人的口腔里,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大量繁殖,引发鹅口疮。婴儿鹅口疮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抵抗力低下所致,在小月龄时期发病较频繁,随着孩子长大,几乎不再发病。鉴别方法:1鹅口疮初期发病无疼痛感,孩子并无不适,容易被家长忽略。2表现为口唇、口腔四壁、舌头或者上颌出现白色奶块状附着物,用棉签擦拭后不易擦掉或者擦掉后露出红色创面即可诊断为鹅口疮。治疗方法:1.制霉菌素片,取一片碾碎后溶于10毫升温开水中制成悬浊液。(如果有碳酸氢钠溶液也可以溶入碳酸氢钠中,同样是10毫升)2.取医用棉签一根,蘸药液后擦拭患处,一天四次即可,药液每日更换。3.症状消失后再涂抹三天作为巩固,鹅口疮易复发,复发后亦照此法医治。注意:喂完奶后再涂药。马牙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有些人不知道“马牙”的来历,以为是一种病,拿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婴儿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粘膜下血管丰富,而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针挑和布擦损伤了口腔粘膜,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口腔炎或骨髓炎,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婴儿生命。疝气疝气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正常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简单通俗来说就是肠子从一些还没长好的腹膜小洞里掉出来,听起来很可怕,其实是新生儿很常见的病。新生儿疝气主要是两种:1脐疝,表现为肚脐鼓出来。2腹股沟疝(斜疝),表现为阴囊部分增大。差不多八成的新生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疝气。当然疝气不疼,孩子不会因为疝气而哭闹。疝气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腹压的突然增大,把肠子的一部分挤到破孔里了,比如大哭、咳嗽、憋气等动作都会导致腹压突然增大。一般95%的孩子的疝气会在一岁内自愈,只要护理得当,不要经常性的大哭,是不会有大问题。如果一岁后还没有好,就要通过手术治疗了。脐疝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辅助治疗:1.使用疝气带,网上可以买到。2.拿个一元钱硬币,用纱布包好,免得边缘磨烂宝宝皮肤,固定在肚脐上就行。这里如何固定是个难题,必须是加压固定,目的就是孩子用力时肠子出不来,因为被硬币顶住了,所以呢绑的松就不起作用,绑的紧又妨碍孩子呼吸(婴儿为腹式呼吸),如何绑真的是个技术活。本人当初用的是医用透气胶布,呈“一”字型粘贴,隔几个小时更换一次胶布位置,贴了一个月,脐疝完全痊愈。同时孩子争气,皮肤未出现过敏反应,此方法为个人经验,如果孩子皮肤敏感容易过敏,慎用此法!使用硬币固定法时要先将突出来的肚脐轻轻揉回去,再放上硬币加压固定。斜疝以上方法不适用,因为不好固定,只能等一岁内慢慢痊愈。出牙每个孩子长牙的历程没有可比性,出牙起始时间不同,出牙顺序不同,出牙引起的反应不同,同龄婴儿牙齿数量不同3岁时绝绝大多数孩子应该出满20颗牙。缺钙致少长牙的理论是不存在的。出生后婴儿各个器官都在旺盛的发育成熟,牙齿也是一样。我们会发现2-3个月的婴儿就有手抠牙龈的现象,实际上,婴儿已开始“长牙”。多于6个月后”出牙”。很多婴儿不按循序出牙,而且出牙的早晚也有相当大的时间差距。3岁以后的儿童有几个会少颗牙?!对于出牙,家长不要着急,不要用其他婴幼儿作为蓝本进行比较。每个孩子有着自己出牙的规律,往往受到父母遗传的影响,与缺钙等微量元素关系不大。幼儿急疹如果孩子第一次出现无原因突发性的发热,体温38度以上,要首先考虑幼儿急疹的可能。此病属于病毒感染,症状主要是发烧,且反复高热,尤其是夜里,烧的比较厉害。同时伴有大便增多或腹泻症状。一般反复发热3-5天左右会自动退烧,并且退烧后身上出现小红疹,此时可确定为急疹。此病没有特效药,护理原则就是做好物理退烧,超过38.5时使用退烧药,然后静静等待疹子发出。疹子出来后不能见风,可以洗澡,一礼拜后疹子消退即为痊愈。此病只得一次,终身免疫,80%的孩子都会发病。想了解幼儿急疹更多内容,请查看(QQ群:254028942)群共享内的幼儿急疹大作战。积食添加辅食后婴儿比较常见,多是由于家长喂食过多,比如硬喂、哄喂导致。积食表现:1.孩子舌苔厚白,要与奶垢区别开,奶垢可以擦掉,积食引起的舌苔发白无法擦掉。2.食欲减退。3.呕吐或干呕。4.腹泻,大便呈消化不良状,蛋花样水便。5.其他,如脸蛋发红、嘴巴酸气等,不一定会全部出现。治疗原则:1.纠正喂食习惯,孩子不吃时不要再喂。2.暂停辅食,让孩子先消化干净残留食物。3.配合食疗,山楂+陈皮煮水给孩子喝,可以适当加些冰糖使口感更好,作用等同于健胃消食片。口水疹与淹大腿婴儿两个月时腮部唾液腺开始发育,分泌唾液,但因为婴儿不会吞咽口水,所以会出现口水流到嘴外的“流口水”现象,同时会出现口水疹。婴儿的脖子、腋下、大腿根处因为肉多的原因,出汗后不能及时的挥发汗液,导致汗液刺激皮肤出现发红,甚至破皮的情况,俗称“淹了”。口水疹和淹大腿的护理原则都是尽量保持干燥,爽身粉一般不建议用,据说对皮肤不好,可以使用香油。(突然发现香油好万能,除了吃还可以治红屁股、口水疹、淹大腿)首先清洗干净发红部位后,擦干,晾一晾,然后涂抹一层香油,不用太多,免得弄得到处都是。几天后,发红部位就会恢复。肺炎宝宝感冒咳嗽,家长最怕的就是变成肺炎,但是肺炎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会提前用征兆提醒家长,“小心了,我可要来了”三种方法鉴别肺炎:1.呼吸:在相对安静状态下,如果发现2个月以下婴幼儿呼吸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呼吸50次分钟、15岁小儿呼吸40次分钟,就说明有肺炎的可能,就要赶紧到医院诊治了。注:一呼一吸算一次2. 肺部呼吸音:在孩子安静,心情好时将耳朵贴在婴儿肺部位置(背部或肋间听的比较清晰),通过听肺部呼吸音的变化判定有无肺炎症状。正常的呼吸音和成人一样,是类似破风箱“呼哧呼哧”的声音,可以先学会听成人健康状态下的呼吸音。如果孩子气管或者肺部有痰,就可以听到“呼噜呼噜”痰液的声音,此时需要吃一些化痰的食物或者药物如果听到类似水泡的声音,就说明肺部已经有炎症感染了。建议多听孩子健康时的呼吸音,当出现异常时才能快速反应。3.三凹症:小儿肺炎时,除呼吸急促外,还有一些其他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我们早期诊断。最重要的是“三凹”。危险表现:吸气时肋骨与肋骨之间、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出现凹陷,同时还可伴有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症状。原因:宝宝的这个现象说明缺氧严重,动员了所有的呼吸肌在用力呼吸,是肺炎严重的表现。感冒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分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此为中医说法,西医统称流感。风寒感冒,简单说就是冻感冒,症状就是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等,这种感冒最常见,也最简单,不吃药也可以好。风热感冒,就是热伤风,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咳嗽,这种感冒多为肺热,比较难治,稍不注意就会引发肺部炎症,所以老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是有道理的。接下来从西医角度分析,感冒都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变异极快,但是生存能力很弱,只能存活七天,七天后自动死亡,所以一般感冒拖拖拉拉一礼拜就会好,抵抗力好的人可能快一些,差的人就慢一些。说说感冒药的作用,如果留意过广告,就会听到类似的广告词“有效缓解流涕、鼻塞等多种感冒症状.”其实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有效的杀死感冒病毒,感冒药的作用也只是用于缓解感冒症状而已。婴儿体内的白细胞(抵抗力)就好比是一群童子军,战斗力不强,而感冒恰恰是锻炼这群童子军最好的方法,通过和病毒的战斗来增强白细胞的识别和作战能力,抵抗力就是这样慢慢锻炼出来的。假如一病就借助药物,先不说对肝肾的损坏,单说白细胞的作战能力都会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越吃药病好的越慢的道理。什么情况下考虑吃药呢?1.发烧,说明有炎症感染2.频繁、剧烈的咳嗽如果是单纯的流鼻涕、鼻塞、偶尔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大部分不用吃药可以自愈,就是家长护理的费心一些。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病症,是哺乳期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病程有两个时期:1.红肿期:乳房肿胀,疼痛,局部区域发烫,红肿;2.溃烂期:乳房局部变硬,肿块逐步增大,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烧,寒颤,头痛,全身疼痛,时而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常可在几日内形成脓肿,肿块中央变软,若为乳房深度部脓肿,可出现全乳房的肿胀,疼痛,高热,需穿刺方可明确诊断。处理方法:去医院避免方法:参见乳汁淤积腹泻对于婴儿来说,大便次数多或者稀不一定是腹泻,只有大便里面有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腹泻。引起腹泻的原因:1.母乳母亲饮食不当,食用过凉、过油腻的食物。2.积食性腹泻,会伴随干呕或呕吐,食欲不振,口气酸臭等症状。3.细菌或病毒感染,比如轮状病毒,可以通过化验大便得知。4.着凉或者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5.鱼肝油引起腹泻,有些孩子服用鱼肝油会出现腹泻,停用就会痊愈。腹泻的治疗及护理:1.如果是母乳母亲饮食原因,只要改善饮食,腹泻几天后会自行痊愈。2.积食性的通过消食、暂停或减少辅食摄入后,也会慢慢痊愈,必要时可以喂适量益生菌。3.病毒细菌性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有显著效果,但轮状病毒感染除外。4.腹泻严重时可以服用思密达,即蒙脱石散来止泻,蒙脱石散为吸附剂,通过吸收大便里的水分达到止泻目的,婴儿成人都可使用。5.消化不良型腹泻可以使用益生菌治疗。6.拉水严重时会导致脱水,切不可给孩子补充白开水,因为白开水越喝越脱水,必须补充淡盐水,医院针对腹泻输液是使用5%氯化钠溶液,换算下来就是5克盐溶于100毫升水里,这就是家庭制淡盐水的比例。虽然孩子拉水,但是精神尚好,即可在家补充盐水,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则要立刻去医院进行输液补水。腹泻的病因很复杂,要通过很多方面综合考虑才可确诊是哪种类型,切不可仅凭某一项就下定论,必要时可携带一小时内的新鲜大便去化验。发烧几乎所有的家长在经历孩子第一次发烧时反应都是如出一辙的慌!虽然发烧会烧坏大脑,但是也仅限于高烧,并且是持续高烧不退才会,所以孩子发烧后家长必须镇定。发烧后第一件事并不是去医院,这是很错误的做法,第一件事应该是物理退烧,注意,不是吃药,是物理退烧。体温维持较低时再去医院,以免途中体温上升较快出现惊厥(抽风)。物理退烧方法:1.脱去孩子衣服散热,如果室温在二十度以上,只穿背心,必要时盖毛巾被;如果室温二十度以下,穿背心+秋衣盖毛巾被,一定要保证散热,不要捂,一定要优先散热。2.用温水擦拭四肢,胳膊、腿、手脚心,帮助散热3.可以借助退热贴,贴在两侧腋下和大腿根处,这些地方有大血管经过,颈后大椎穴也可以酌情贴一片。4.可以洗温水澡散热退烧禁忌:1.捂,捂得过多不利于身体散热,反而会使温度加速升高,婴儿发烧最忌捂!2.用冰袋敷头部,婴儿囟门未闭合时,使用冰袋敷头部会影响孩子日后说话能力,囟门不可着凉。3.使用酒或酒精退烧,在擦拭时间和擦拭面积方面也有严格要求。为了达到快速退烧的目的,有些家长会用酒精给孩子全身擦拭,并在烧未退之前不停地擦拭。用酒精擦拭退烧只需擦在腋窝、大腿、颈部等大动脉处,无需全身擦拭,否则很可能造成婴儿酒精中毒。此外,为孩子擦拭完酒精后,要立刻用被毯等物为孩子盖上。需要强调的是,用酒精擦拭只适用于高热无寒战又无汗的情况,如果孩子已经出汗,表明体温已经开始外散,此时并不适合擦拭酒精。婴儿体温超过37.4为发热,37.4-38为低烧,38.1-38.9为中烧,39以上为高烧,发烧持续38.5以上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泰诺林或者美林。家中必备一支水银温度计,这是测量温度最准确的体温计。注:如果退烧期间孩子出现寒战,发抖,起鸡皮疙瘩等寒冷表现,就要暂停退烧。高热惊厥的处理高热惊厥又称热惊,是指孩子因为高烧出现的抽搐现象,那么孩子热惊时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应急措施包括:1、保持呼吸道通畅。应使患儿平卧,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分泌物或呕吐物将患儿口鼻堵住或误吸入肺,万不可在惊厥发作时给孩子灌药,否则有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2、对已经出牙的小儿应在上下牙齿间放入牙垫,也可用压舌板、匙柄、筷子等外缠绷带或干净的布条代替,以防抽搐时将舌咬破。3、用手指按压鼻和上唇正中间的人中穴或足心的涌泉穴。4、解开孩子的领口、裤带,用温水擦浴头颈部、两侧腋下和大腿根部,但切忌胸腹部冷湿敷。待小儿停止抽搐,呼吸通畅后再送往医院。5、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叫喊,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剌激。如果孩子抽搐5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预示病情较为严重,必须急送医院。在运送医院的途中,要多观察孩子的面色有无发青、苍白,呼吸是否急促、费力甚至呼吸暂停。还应注意将口鼻暴露在外,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有的家长缺乏医学知识,一见小儿抽风便不知所措,慌忙用衣被包裹孩子前往医院,而且往往包得很紧,这样很容易使小儿口鼻受堵,头颈前倾,气道弯曲,造成呼吸道不通畅,甚至窒息死亡。轮状病毒感染(秋季腹泻)每年的九月到次年的一月为轮状病毒高发期,但不代表其他月份就不会感染。发病表现:1.呕吐,一般是第一时间出现的症状。2.发热,常见于低于39度的中低烧。3.水样大便,腹泻开始时只是比较稀,直到变为喷射状水样大便。化验大便可见轮状病毒。护理及治疗方法:此病没有特效药,一般的止泻药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包括思密达。轮状病毒在人体的存活周期为八天,从发病呕吐算起,八天后自然痊愈。护理要点:1.因为是水样腹泻,所以很容易脱水,一定要及时补充5%的淡盐水,比例为100毫升水里5克盐,切记不可只喝白开水,一定要喝淡盐水才能防止脱水。2.随时观察孩子精神情况,如果精神状态良好,就可以在家补水,等待自愈。一旦出现精神萎靡,无精打采的样子,请立即送往医院输液补水。3.腹泻期间不用暂停辅食,孩子想吃什么依旧可以给他吃,如果有母乳更好。综上所述,秋季腹泻只需要保证不脱水即可,家长做好补水措施后就可以耐心等待孩子自愈。注:腹泻期间会出现红屁股。其他类学步车孩子长期坐学步车,他没有经受爬的训练,很容易以后引发他的感觉失调。另外,孩子坐学步车以后,他全身的重量,压在了下边,虽然他坐着,他走路,但是,他的重量压在两个双脚上,所以我们有的时候,看到孩子在坐学步车的时候,往往是马蹄足的形状走,长期下来后,一个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另外,孩子也容易养成足内翻,或者是足外翻的习惯。所以不建议孩子坐学步车,更何况坐学步车的孩子,平衡掌握得不好,只要他离开学步车以后,他是站不稳的,因为学步车的框框,没有让他经受平衡训练的这种可能,所以孩子不能够坐学步车的。用学步带等牵着孩子走路对下肢关节发育不利。走路是自然发育过程,不应过早人为干预。婴儿葡萄糖孩子对甜味亲和力最强,很多孩子尝过葡萄糖水以后就不爱喝白开水了。而且葡萄糖水是含有热量的,除了糖没有其它营养,如果糖水吃多了肯定会影响正常奶量的摄入。只有低血糖才需口服葡萄糖。葡萄糖作为单糖,肠道内没有限速酶,口服后会使血糖升高,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