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桩基础》PPT课件.ppt_第1页
《高层建筑桩基础》PPT课件.ppt_第2页
《高层建筑桩基础》PPT课件.ppt_第3页
《高层建筑桩基础》PPT课件.ppt_第4页
《高层建筑桩基础》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高层建筑桩基础 6.1 概 述 v高层建筑对桩基础的基本要求 高层建筑的特点 v高度高,竖直荷载大而集中; v重心高,对倾斜十分敏感,且在风和地震水平 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巨大的倾覆力矩,故对基础的承 载力、稳定性和差异沉降要求很高。 高层建筑对桩基础的基本要求 v超常的竖向与水平向承载力和刚度; v良好的整体性。 二、高层建筑桩基础的作用特点(一) 桩支承于坚硬的持力层上(基岩、硬塑粘性土等) , 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 高层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偏心荷载)。 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单桩刚度(端承桩)或群桩刚度( 摩擦桩),在建筑物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会产 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能确保建筑物的倾斜不超过 允许范围。 具有巨大的单桩侧向刚度(大直径桩)或群桩基础的 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能抵御风和地震引起 的水平荷载与力矩,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 二、高层建筑桩基础的作用特点(二) 箱、筏承台底土可以分担部分上部结构荷载。 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会大楼,筒中筒结构,桩筏基 础,56层,高256m,仅用64根41300mm钻孔桩,长 度26.934.9m,建筑物总重1880MN,筏底土分担 25的荷载。 上海某高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16层,高 56.5m,桩箱基础,箱基底板面积为49.95X14.2,钢 筋混凝土预制方桩500mmX 500mm,桩长26m,桩 距1.65m3.3m,共布桩209根,箱基底土分担建筑 物荷载大约17.5。 二、高层建筑桩基础的作用特点(三) 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而支承于坚实土层或嵌固于基 岩,在地震引起浅层土液化时,桩基凭靠深部稳固土 层仍具有足够的抗压与抗拔承载力,从而确保高层建 筑的稳定。 v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基本形式 桩柱基础 v形式:柱下独立桩基础,可采用一柱一桩或一 柱数桩基础. v特点:各个桩柱基础之间通常设置拉梁,或将 地下室底板适当加强。 v适用条件: 1)单桩柱基只适用于端承桩。因为各个基础之间只 有拉梁相连,几乎没有调整差异沉降的能力,而框 架结构又对差异沉降很敏感。 2)群桩桩基主要用于摩擦桩。一般仅当持力层比较 坚硬且无软弱下卧层的地质条件下采用,以免产生 过大的差异沉降。 桩梁基础 v组成形式:桩梁基础指框架柱荷载通过基础梁( 或称承台梁)传递给桩的桩基础。 v 特点:比桩柱基础具有较高的整体刚度和稳定 性,具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v适用条件:桩梁基础主要适用于端承桩。 1)端承桩承载力高,桩数可以较少,承台梁不必过 宽,否则就失去了经济性; 2)若用摩擦桩,那么为调整不均匀沉降而加大基础 梁断面也是不经济的。 v 桩墙基础 v形式:剪力墙或实腹筒壁下的单排或多排桩基 础。 v特点: 1)剪力墙可视为深梁,以其巨大的刚度足以把荷载 较均匀地传给各支承桩,无需设置基础梁; 2)剪力墙厚度较小,而桩径一般较大,为了保证桩 与墙体很好地共同工作,通常在桩顶做条形承台。 v适用条件:常用于筒体结构。 桩筏基础 v形式:当受地质条件限制,单桩承载力不很高 ,而采用满堂布桩才足以支承建筑荷载时,常通过 整块钢筋混凝土板把柱、墙(筒)集中荷载分配给桩。 这块板称为筏,这类基础称为桩筏基础。筏可 做成梁板式或平板式。 v桩筏基础适用于软土地基上的筒体结构、框剪 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以便借助于高层建筑的巨大刚 度来弥补基础刚度的不足。 若为端承桩基,则可用于框架结构。 5.桩箱基础 v形式:桩箱基础系由底板、顶板、外墙和若干 纵横内隔墙构成的箱型结构把上部荷载传递给桩的 基础形式。 v特点: 1)刚度很大,可以调整各桩受力和沉降; 2)造价较高。 v适用条件:软地基上建造的高层建筑。 四、桩基的基本要求与桩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 桩基的基本要求 v合理选择桩基的形式。桩基形式的选择,应考 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条件。 当有条件做成大直径端承桩时(基岩或密实的卵石 层埋藏较浅时),采用单桩支承的和单排桩支承的墙 基是最为经济合理的; 当端承桩的直径和承载力受到限制时,采用多桩 支承的柱基和多排桩支承的墙基比较合理; 在深厚软土地区(如覆盖层土层100m以上)只能采 用各种摩擦桩基础。 2) 高层建筑的体型与结构特点 体型较规则且高度不很高(如30层以下住宅) 的高层建 筑,可考虑采用小群桩的桩柱基础和桩 梁基础; 当体型复杂而地基条件又不好时,可考虑采用桩 筏或桩箱基础。 3) 建筑功能对地下空间利用的方式。 合理选择持力层与桩长。持力层的选择应考虑 下列因素: 1)能提供足够大的单桩承载力。所选持力层一般应 为中密以上的非液化砂层、比较坚硬的粘土层或卵 石、砾石层,甚至基岩。 2)保证建筑物不产生过大的沉降与差异沉降。 3)考虑单方混凝土所提供的承载力。单方混 凝土提供的承载力越大,桩基造价越低。 由于桩侧表面积为桩径的一次函数,桩体积为桩径 的二次函数。因此,在提供同样大小承载力的情况 下,摩擦桩宜用细长桩,即桩径小、持力层深为宜. 4)考虑施工技术的可能性 v桩的布置是否合理。 1) 对于桩箱基础,宜将桩布置于墙下;对于带肋梁 的桩筏基础,应将桩布置于肋梁下。 2)对于满堂布桩的桩箱、桩筏基础, 采用“内疏外密 ”布桩,桩分布与荷载传递方式一致;采用“外疏内密 ”,可以降低底板的内力和用钢量。 v桩基需满足水平承载力的要求。 v高层建筑桩基的施工和使用不能对周围环境造 成不良的影响,并应技术先进,造价经济合理。高 层建筑多建在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地下管线交 错的繁华城区,一般不宜采用挤土桩;当有条件时 ,应优先采用人工挖孔桩。 v桩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v概念: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分析极限状 态时各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称为概率极 限状态设计法。 v极限状态的分类: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 。 v极限状态设计法的特点:以结构的失效概率或 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度。 桩基的极限状态 v桩基承载力极限状态: 1)桩基的破坏形态包括地基土强度破坏或桩身强度 破坏。通常竖向承载桩和横向承载短桩的破坏多由 地基土强度破坏而引起;而横向承载长桩的破坏则 多由桩的材料强度破坏所引起。 2)这种以地基土或桩结构丧失稳定性的极限状态即 为桩基承载力极限状态。 v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为满足结构 物有效使用和耐久 性要求,而对横向 承载桩的水平位移 、转角、以及特殊 荷载下的桩身裂缝 进行校核等,属于 桩基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 桩基的失效概率和 可靠指标 v桩的功能函数 桩基础的可靠指标和失效概率Pf 分项系数 v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的计算公式 桩基竖向承载力抗力分项系数 5.建筑桩基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破坏后 果 建筑物类型重要性系数 一 级很严重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 建筑;对桩基变 形有特殊要求的 工业建筑 1.1(1.2) 二 级严 重 一般的工业与民用 建筑 1.0(1.1) 三 级不严重次要的建筑0.9(1.0) 6.桩基计算的荷载组合 v 对于桩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采用荷载效应 的基本组合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v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桩基沉降,应采用荷 载的长期效应组合。 v计算桩基的水平变位、抗裂、裂缝宽度时,采 用荷载效应的短期效应组合或短期效应组合考虑长 期荷载的影响。 6.2 竖向荷载作用下 单桩的工作性状 一、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的荷载传递 1、荷载传递的基本方程 1、荷载传递的基本方程 2、按照受力性能对桩的分类 按桩侧阻力QS与桩端阻力QP的发挥程度和分担荷载比 ,将桩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两大类。 摩擦型桩 :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 全部或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根据桩侧阻力分担荷 载的大小,摩擦型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两类 。 u摩擦桩: QS /Q0.8 u端承摩擦桩:QS /Q0.60.75 端承型桩: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 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相对桩端阻力 而言较小,或者可以忽略不计的桩。根据桩端阻力 发挥的程度和分担荷载的比例,可分为摩擦端承桩 和端承桩两类。 u端承桩: QP /Q0.8 ; u摩擦端承桩: QP /Q0.60.75 u桩荷载传递的一般规律 u桩端土与桩侧土的模 量比EbES 越小,桩身 轴力沿深度衰减愈快, 即传递到桩端的荷载愈 小. u随桩土刚度比 EPES ( 桩身刚度与桩侧土刚度之 比)的增大,传递到桩端 的荷载增加.但当EPES 1000后, QP /Q的变化 不明显。 3.桩荷载传递的一般规律 随桩的长径比ld(l为桩长,d为桩径)增大,传递 到桩端的荷载减小,桩身下侧阻发挥值相应降低; 当ld 40时,在均匀土层中,QPQ趋于零; 当ld 100时,不论桩端土刚度多大,其QPQ值 小到可忽略不计。 扩大桩端面积,桩端传递荷载的比率QPQ增大。 二、桩侧负摩阻力 1、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 桩周土在自重作用下 固结沉降或浸水导致土 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 而固结(湿陷) ; 外界荷载作用导致桩 周土固结沉降,如邻近 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 的长期荷载或大面积地 面堆载(包括填土); 因降水导致桩周土中 有效应力增大而固结。 2、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的影响 摩擦型桩: 负摩阻力对桩体产生下拉荷载使桩基随之沉 降; 在桩基中部某点,负摩阻力降低到0,该点称 为中性点。 中性点以上桩侧摩阻力可以视为0。 端承型桩: 负摩阻力对桩体产生下拉荷载,但由于桩端 持力层较硬,故沉降很小,或没有沉降。 负摩阻力长期作用于中性点以上桩侧表面。 下拉荷载应作为外荷载一部分验算桩承载力 。 3、负摩阻力及下拉荷载的 计算 中性点深度ln 持力层性质 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