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论文写作指导》教学课件.ppt_第1页
《驳论文写作指导》教学课件.ppt_第2页
《驳论文写作指导》教学课件.ppt_第3页
《驳论文写作指导》教学课件.ppt_第4页
《驳论文写作指导》教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设计者 傅庭海 学习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掌 握反驳的基本方法 2.运用思辩,学会恰当、有理 、有力的反驳(重点) 3.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树立自信心 一、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 1、一个英国记者对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由于 人口众多,将来一定会向外国扩张” 周总理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英国人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4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 国在一个很长时间里曾经是日不落殖民帝国 。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 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及全球 ,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人。中国人口虽多, 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领土,更没有在外国 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 并不决定于人口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 周总理用了什么驳论方法? 2、三国时候,以勇猛和鲁莽著称的张飞当县令时,有 一个乡绅来告状,说他带来的这个女人犯了偷窃罪,偷 了他地里的三个西瓜后逃跑了。乡绅理直气壮,还带来 地保作证。这个女人怀抱小孩,直喊冤枉。张飞听了那 位乡绅的话,拿不定主意。他的助手劝他不要听一面之 词,要仔细审查。于是张飞叫这个女人陈述。这个女人 说:“我从他的地里经过,他要侮辱我,没有达到目的 ,因此就来诬告我偷他的西瓜。”张飞听后,假意判这 个女人犯了偷窃罪,接着叫乡绅把三个西瓜抱回去,那 乡绅怎么也抱不起那三个西瓜。这时张飞大喝一声说: “你一个男子都抱不起这三个西瓜,一个抱着小孩的女 人又怎么会抱得起来呢?”于是张飞判这个乡绅为诬告 ,判地保是伪证,并分别治了罪 。 张飞是凭什么给乡绅判罪的? 3.王若飞同志在狱中时,法官诬蔑他卖国。其理由是 :“马克思、列宁都是外国人,一个中国人讲外国人的 主义,难道不是卖国?” 王若飞同志反驳说:法官先生,你简直可笑得令人 齿冷。你竟然无知到这样可笑的程度,真是怪事。对你 说话,我得讲一点普通常识:马克思是德国的犹太人, 他在德国不能立足,曾在法国的巴黎进行过革命活动, 后来又寄居在英国伦敦。他在英国参加工人运动,英国 工人阶级很欢迎他。照你的说法,莫非英国工人把自己 的国家出卖给马克思了吗?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在俄国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反动的沙 皇统治,赶走了德国侵略者。难道列宁赶走了德国人, 又把俄国出卖给德国人吗?先生们,马列主义是无产阶 级革命的真理,哪国需要他就在哪国发展,谁也阻止不 了!你不懂不要装懂,假装有学问。这种自以为是,自 欺欺人,除了给人增加笑料,别无好处 。 王若飞怎样批驳无知的法官的? 归谬法归谬法 驳论据驳论据 驳论证方法驳论证方法 例证法例证法 反证法 反证法 直接反驳直接反驳 矛盾法矛盾法 反驳的方法 二、议论文常见的驳论方法 1.1.直接反驳论点直接反驳论点 就是对论敌的论点进行批驳, 指出它的荒谬和虚假。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直接驳 斥,即用正确的论点和事实直接证明对方的论点 是错误的。 如“知足常乐”析不知足才常乐一文的立 论: 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 道满足,他就会永远快乐。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 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际的追求倒也不错。但是 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的。 这里,先提出原论题,“知足常乐”,而后针锋相 对地提出一个与原论题相反的新论点,即“不知足才常 乐”。 2.驳论据 就是针对虚假的论据进行批驳,指 出这些论据是错误的。因为论敌的论 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批倒了论据, 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驳倒了论据观 点也就难以成立。 反驳论据常常从三个方面入手: 可以揭露其事实虚假、数字含混 或理论的荒谬。 文学和出汗采用的就是驳论 据法:对方的观点是“文学当描写永 久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 据是“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 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 ,其余的人不这样,就都消灭了”。 鲁迅先生就抓住了对方论据中的不合 理成分,“消灭了”的东西以后是不 会有人再看到的,那么“现在的教授 ”又从何看见?又怎么能断定它描写 的是什么呢? 3.驳论证方法 就是指出论敌的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错误 ,进而指出其论点错误。论据间与论点之间必须有 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指出对方 论点与论据之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 。论证的错误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演绎过程中大小 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有时是作者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 间自相矛盾;有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推理不妥总之 ,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从这一角 度入手,展开反驳。 如“我们班有些同学,追求奇装异服,跟风赶时髦 ,男女经常混杂这说明精神污染在这里很严重。” 这一论述,没有明确“精神污染”的涵义,与上面列举 的内容毫不相关,逻辑关系也就错了。 4.归谬法 又叫引申论证,这种方 法是为证明对方论点是虚假的,先 假定它是真的,然后以它为前提, 合乎逻辑地推出非常荒谬的结论, 以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归谬法是 将对方论点的错误合理地“放大” ,并推向极端,使之暴露全部的谬 误、荒唐而不攻自破。这实际是一 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近几年来,一提到领导干部做什么事,往往就用 “亲自”二字,什么“亲自下到基层”“亲自检查工作 ”“亲临现场”等等。倘若报纸有一天出现下面的字样 ,不知读者该作何感想: “某姓农民,黎明即起,亲自拿起农具,亲自甩开 膀子锄地” “某校教师,作风过硬,亲自给学生讲课。” 这样的好事数不胜数,演员亲自上台,司机亲自开 车,厨师亲自掌勺 深入基层,了解下情,本来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分内 的事。但新闻报道往往对这类事情做了过火的宣传,对 这种现象,有人习以为常,有人不以为意,有人不置可 否。文章对这种现象并没有直接进行批驳,而是按照这 种逻辑进行推理,使人们一眼就看出这种说法的荒谬, 这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倘若说,作品越高,知音 越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 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杰作了 。”结论“谁也不懂的东西,就 是世界上的杰作”是由“作品越 高,知音越少”的前提推论出来 的,而这个结论显然是荒谬的, 因此,不言而喻,这个前提也必 然是错误的。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 记者对朱镕基总理说:“总理先生,我 觉得贵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特别的不人 道,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权。”总理 微微一笑,说:“那好,我们可以不搞 计划生育,每年我们要新增加一千多 万人口,我们只向你们国家移民一百 万,这个要求不高吧,其余的人口我 们自己消化。”这位记者哑口无言。 这位记者为什么会哑口无言? 5.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 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 古时候,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 们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树上结了 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摘李子吃,唯有王 戎没去摘,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 不能吃。结果真如王戎所预料的,李子苦 涩无比。于是伙伴们便好奇地问他:“你 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 如李子是甜的,能吃,那么早就被路人摘 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 6.矛盾法:通过论证与对方论题相矛盾的 论题的真实,再根据矛盾律,进而说明对 方论题的虚假。 孔明游说江东,张昭说,你和刘备都是 无能之辈,不值与谈。孔明反驳道:我主 刘备虽人民稀少,兵不满千,然而博望烧 屯,白河用水,使曹仁辈心惊胆裂。刘琮 投降,我主不知,且不愿乘乱夺同宗基业 ,实乃大仁大义。当阳之败,因我主不愿 弃其人民,甘于同败。此乃考虑国家大计 ,社稷安危的聪明仁义之主,而非坐议立 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之辈 。 矛盾律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它通常被表 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要求在 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 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在传 统逻辑学里 ,矛盾律首先是作为事物规律提出 来的,意为任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具有某属性又不 具有某属性。它作为思维规律,则是任一命题不 能既真又不真。 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思维就会陷入逻辑矛 盾。如不能说“水是物质”,同时又说“水不是 物质”,这两个判断中必有一个是假的。矛盾律 要求思想前后一贯,不能自相矛盾。公式是:“ 甲不是非甲”或“甲不能既是乙又不是乙”。 三、经典案例分析 (一)回答问题 1.周总理用了什么驳论方法? 周总理采用的是驳论证方法。英国记 者说中国人口多是事实,但得出的结论不 能成立,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他的 大前提是凡是“人口众多就会扩张”,小 前提“中国人口多”,所以“必然会扩张 ”。总理列举英国和美国人口少却向外扩 张的事实说明“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 不决定于人口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 度” ,自然就驳倒了对方的大前提。 2.张飞是用什么方法给乡绅判罪的? 张飞采用的是以退为进的归谬 法。他先假定妇人犯了盗窃罪,将 对方论点的错误合理地“放大” 接着叫乡绅把三个西瓜抱回去, 那乡绅怎么也抱不起三个西瓜。乡 绅一个大男人都抱不动三个西瓜, 一个怀抱孩子的妇人怎么抱得动呢 ?这样一来,乡绅的谬误全部暴露 出来,他的诬告就不攻自破。 3 .王若飞怎样批驳法官的无知的 ? 王若飞采用的也是驳论证方法 。法官的大前提是“一个人讲外国 人的主义就是卖国”,小前提是“ 马克思列宁是外国人”,所以王若 飞就是卖国。显然大前提是错误的 ,推理结论也就不能成立。 (二) 举一反三: 1. 在阿凡提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阿凡提头上 缠着筐子般大小的散蓝。在街上走迎面走来了一个人,看了散蓝 便央求道:“可敬的学者,求您给我念念这封信吧!” “我一 个字也不认识呀!”阿凡提叫道 。“您别客气了,您头上缠着 那么大的散蓝,怎么会没有学问呢?” 阿凡提听了,顺手取下 散蓝,戴在那个人头上,说道: “好,好!要是散蓝有学问, 我给你戴上它,你自己念吧!” 在这则小故事中,求念信的那个人头脑中形成的论题是“阿 凡提是学者”,论据是阿凡提“头上缠着那么大的散蓝”。这个 论据与论题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由“头上缠着那么大的散 蓝”不必然能推出“阿凡提是学者”的论题来。因为头上没有戴 散蓝的,可能是学者;头上戴散蓝的,也不一定是学者。阿凡提 用归谬的方法“顺手取下散蓝,戴在那个人头上,说道: 好,好!要是散蓝有学问,我给你戴上它,你自己念吧!”进 行反驳,既有力,又风趣。 2. 1983年3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如果所有的 母亲都生男孩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姑不论生男生女本来决定于夫妇双方,如果 不该生女孩,丈夫一样该挨打受骂。就算母亲不 该生女孩,生了也不该养活,于是怎么样呢?唯 一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家庭都得“断子绝孙”,因 为任何人都知道,男人和男人不能结婚,也不能 生孩子,所以溺弃女婴和逼得生女婴的母亲走投 无路,才真正会使家家户户都不能传宗接代。 被反驳的论点是:要生男孩,不要生女孩。论据是 :如果生女孩,家里就会断子绝孙。上面这一段话是这 样反驳的:作者先退一步说:“就算母亲不该生女孩, 生了也不该养活”,随后得出荒谬的结论:“唯一的结 果就是所有的家庭都得断子绝孙”;再进一步说明 为何会有这个结果,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 四、驳论文的基本结构 树立靶子分析批驳得出结论 第一步:树起靶子(敌论点),有的放矢。 举例:人们常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来勉励自 己,认为做事只要有心,功夫下到,就能成功。殊不知 ,功夫也会负有心人。为什么?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句话只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面,而忽视了要 尊重客观规律的一面。(功夫也负有心人开头) 第二步:正面立论,针锋相对。(位置可灵活) 第三步:引据论证,深入批驳。(1.现象+危害 2.剖 析错误本质) 先破后立,或先立后破,或破立结合。在结构上可 总-分-总式,或并列式展开,或层进式推进,据情况灵 活运用。 第四步:收尾照应,提出希望。(谈做法) 【例文】 “补牢”岂待“亡羊”后 成语“亡羊补牢”众所周知,大意是丢了羊后,再 补好羊圈,尚不算晚。它比喻犯了错误后,应及时纠正 、以弥补损失。(树起靶子,有的放矢) 然而,我却认为,“补牢”岂待“亡羊”后? (正面 立论,针锋相对) 没丢“羊”之前,总认为“羊圈”固若金汤,万无 一失,高枕无忧。“补牢”的工作嘛,一定得“亡羊” 之后才能做,一定得造成了损失了才大吃一惊。这就是 某些官僚主义者头脑中僵化的模式和刻板的逻辑。(破 )既要养“羊”,就得护“羊”,就得经常检查“羊圈 ”牢不牢,就得经常做修补工作。否则,亡一只两只“ 羊”,再补“牢”尚可,若亡一群“羊”或“羊”全部 跑光呢?其损失就惨重了,付出的代价也就太大了。( 破立结合) 看一看发生在眼前的事实吧。我国的森林 面积少得可怜,但总要等到大兴安岭的大片森林 化为灰烬后,才来惩处官僚主义分子;我国的科 技人才奇缺,但总要等到罗健夫、蒋筑英等中年 知识分子命归黄泉后,才懂得呼吁全社会来关心 他们;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发达国家本有差距 ,但总要等到我国已形成两亿多文盲的大军之后 ,才意识到教育战线上存在着危机;培养和造就 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一项任务,但总要等到 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后,才担忧起思想教育方 面存在着隐患来“牢”虽然补了,有些正在补 ,可“羊”亡得何其多,损失何其惨重啊!(破) 从哲学的高度看,树立长期的“补牢”思想,是内 因,而“亡羊”诚然能对“补牢”工作敲响警钟,但它 毕竟只是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