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流动资金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流动资金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流动资金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流动资金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流动资金管理 本章结构 现金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存货管理 第一节 现金管理 现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银行本票、银行汇票 现金的持有动机 现金成本的分类 现金收支管理 最佳现金持有量 一、现金的持有动机 交易动机 : 满足日常业务现金支付 预防动机 :以防发生意外的支付 投机动机 :利用市场机会获取较大利益而 准备的现金余额 二、持有现金的成本 机会成本: 企业因持有现金而丧失其他 投资机会如有价证券投资而损失的投资收益 管理成本: 企业因持有现金而发生的管 理费用,如保管人员工资、必要安全措施费 用等。 转换成本:企业用现金购买有价证券 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发生的交易费 用。 短缺成本:在现金持有量不足给企业 造成的损失,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方向变动 关系 三、现金收支管理 (一)力争现金流量同步 尽量使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发生 的时间趋于一致,使交易性现金余额 降到最低水平,节约转换成本。 (二)加速收款 缩短应收账款的平均收现期; 加速收款与票据交换,尽量避免由于票据 传递而延误收取货款的时间。 1)邮政锁箱法 2)集中银行法 (三)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企业在不影响自己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 地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充分运用供货方 所提供的信用优惠。 (二)加速收款:邮政锁箱法,集中银行法 Collection FloatCollection Float: total time between the mailing of the check by the customer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cash to the receiving firm. 收账浮游期 ProcessingProcessing FloatFloat加工浮游期加工浮游期 AvailabilityAvailability FloatFloat变现浮游期变现浮游期 Mail FloatMail Float 邮寄浮游期邮寄浮游期 Deposit FloatDeposit Float存入浮游期存入浮游期 Customer Customer mails checkmails check FirmFirm receives checkreceives check FirmFirm deposits checkdeposits check Firms bankFirms bank account creditedaccount credited 邮政锁箱法(lock system) 定义: 通过承租多个邮政信箱,以缩短从收到顾客付款 到存入当地银行的时间的一种现金管理办法。 做法: (1)在业务比较集中的地区租用当地加锁的专用邮政 信箱。 (2)通知顾客把付款邮寄到指定的信箱。 (3)授权当地银行每日数次开启信箱,取得支票后立 即结算,并通过电汇将款项拨给公司所在地银行。 评价: 优点是不但缩短了支票邮寄时间,而且也免除了支 票在企业的停留时间。缺点是成本较高,被授权开 启邮政信箱的当地银行除要求扣除相应的补偿性余 额外,还要收取额外的服务费用。该成本与支票数 目成正比,所以锁箱法不适用于大量的小额付款。 决策: 权衡节约资金带来的收益与额外支出的费用以决定 是否采用。 集中银行法 定义: 是指通过设立多个策略性的收款中心 来代替通常在公司总部设立的单一收款 中心,以加速账款回收的一种方法。 做法: (1)企业指定一个主要开户行(一般 为总部所在地)为集中银行,并在收款额 较集中的若干地区设立若干个收款中心。 (2)发票账单从收款中心寄出,特定 区域内的客户被指定付款给该区域内的收 款中心,收款中心将收到的款项立即存入 当地银行。 (3)超过这些地方银行最低存款余额 的资金则从当地银行转入企业总部所在地 的集中银行。 评价: 优点是账单和货款邮寄时间可大大缩短。 支票兑现的时间可缩短。缺点是各地方银 行要求一定补偿性余额,增加闲置现金;设 立收款中心增加管理费用。 决策: 权衡节约资金获得的收益与增加的支出以决 定是否采用。 (三)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运用现金浮游量 现金浮游量是指企业账户上的银 行存款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显示的存 款余额之间的差额。这是因为有些支 票公司虽已开出,但顾客还没到银行 兑现。准确预测并利用浮游量,可节 约大量资金。 “2/10,n/45”。在信用期或折扣期的最 后一天付款。 改进工资支付模式 许多公司为支付工资单独开设存款账户, 为减少该存款数额,公司可合理预测所开出支 付工资的支票到银行总理的具体时间。如某公 司每月6日支付工资,根据资料6日、7日、8日 、9日及9日以后的兑现比率分别为30%、40%、 15%、10%和5%,这样公司不必在6日存足全部工 资款,而可按比例分别存入。 四、最佳现金持有量 v 成本分析模式 v 存货模式 v 随机模式 (一)成本分析模式 假设允许现金短缺,不考虑管理成本和转换成本。 相关总成本 = 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最佳现金持有量 现金持有量 现金成本 机会成本 短缺成本 相关总成本 机会成本 = 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成本分析模式下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步骤 1.根据不同现金持有量测算并确定有关成本数值 2.按照不同现金持有量及其有关成本资料 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 3.在测算表中找出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现金 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 (二)存货模式 存货模式的前提假设: 企业所需现金可通过证券变现取得,且证券 变现的不确定性很小,不存在现金短缺成本 ; 企业预算期内的现金需要量可以预测; 现金支出较稳定、波动小,且每当现金余额 降至零时,均可通过证券变现补足; 证券利率或报酬率及每次固定性交易费用可 获悉。 QQ 时间时间 平均现金余额平均现金余额Q / 2Q / 2 最高现金余额 (二)存货模式 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机会成本+固定性转换成本 TC=(Q/2)K+(T/Q)F TC:总成本 T: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总需要量 Q:最高现金余额 K:现金投资机会成本 F:每次固定性证券转换费用 机会成本 固定性 转换成本 总成本 Q* 最佳现金持有量 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 存货模式例题 例6-2:某企业现金收支比较稳定, 预计全年需要现金200000元,现金和有 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400元,有价 证券的年利率为10%,则: T=200000元 F=400元 K=10% 最佳现金持有量 最低现金管理 相关总成本 其中:转换成本=(T/Q)F=(200000/40000)400=2000(元) 持有机会成本=(Q/2)K =(40000/2)10%=2000(元) 有价证券交易总次数=(200000/40000)=5(次) 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5=72(天) (三)随机模式(统计模式) 基本思想:企业据经验和现实需要 ,测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 制定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H和下限L,将 现金量控制在上下限之内。同时确定最 优现金返回线R,当现金持有量达到上 限或下限时,通过与有价证券的转换使 其回到此水平。 A B 现金持有量 时间 上限H 下限L 最优现 金返回 线 R 随机模式的计算公式 R: 最佳现金余额(最佳持有量、 最优现金返回线) F: 有价证券每次固定交易成本 i: 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 : 预期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 差 L: 控制下限 H:现金控制上限 控制下限L主要取决于每日现金需要量 、有价证券变现所需的时间和管理人员的 风险倾向,可根据经验数据确定。 随机模型下计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往 往大于运用存货模型计算的结果,计算出 来的现金持有量比较保守。 例:假定某公司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9% ,每次固定转换成本为50元,公司认为任何 时候其银行活期存款及现金余额均不能低于 1000元,又根据以往经验测算出现金余额波 动的标准差为800元。问最优现金返回线R、 现金控制的上限H分别为多少? F = 50元 L = 1000元 = 800元 I = 9%/360 = 0.025% 最优现金返回线 现金控制上限 H=3R2L=3557921000=14 737(元) 当企业的现金余额达到H=14737元时 ,购入9158元(=14737-5579)有 价 证券,使现金余额回落到5579元; 当现金余额降至1000元时,则将4579 元(=5579-1000)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 使现金余额回升至5579元; 只要现金余额在1000元至14737元之 间,则无须进行证券买卖。 第二节 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应收账款的成本 信用政策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应收账款主要由商业信用赊销形成,相 当于向顾客提供一笔无息贷款,具有扩大销 售、减少存货的功能,但也会增加成本,应 收账款管理目标是在应收账款增加的盈利和 其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1.机会成本:指资金占用在应收账款 上而丧失的其他投资收益。 2.管理成本:指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 而发生的支出费用。 3.坏账成本:指由于应收账款无法收 回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机会成本的计算(重点)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计算举例 P284 例6-4假设某企业预测的年度赊销额 为3 000 000元,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为 60天,变动成本率为60,资金成本率为 10,则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可计算如下: (2)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应收账款占 用资金)50000060%=300000(元) (3)应收账款机会成本30000010 30000(元) 三、信用政策(应收账款管理政策 ) 信用标准 信用条件 收账政策 (一)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企业提供信用时要求客户 达到的最低信用水平,通常以预期的坏账 损失率表示。企业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时 应在扩大销售增加的收入与增加的成本之 间进行权衡。 信用的“5C”分析 n品德(Character):指客户的信誉,履行偿债义 务的可能性。 n能力(Capacity):指客户的偿债能力,流动资产 的数量质量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 资本(Capital):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 状况,可能还债的背景。 抵押(Collateral):指客户拒绝或无力付 款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 条件(Condition):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 力的经济环境。 (二)信用条件 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 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及现 金折扣率等。 基本表现方式:如“2/10,1/20,n/45” 信用期折扣期限 现金折扣率 信用期限的决策 现金折扣的决策 信用期限的决策步骤(差量分析法) 不存在现金折扣条件时: 收益(毛利)的增加 =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量的增加(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计算应收帐款机会成本增加 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计算改变信用期的增加税前损益=收益增加成本费用 增加 改变信用期的增加税前损益0,改变信用期限 例:某公司现在采用30天按发票金额付款的信 用政策,拟将信用期放宽至60天,仍按发票金 额付款即不给折扣,该公司投资的最低报酬率 为15。 1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120 000-100 000)(5-4)20 000(元) 2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增加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增加:12 000-5 0007 000(元) 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增加4 000-3 000=1 000(元) 坏账损失增加9 000-5 000=4 000(元) 4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增加 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20 000(7 000+1 000+4 000) 8 000(元) 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增加0, 故应采用60天的新信用期。 信用期限的决策步骤(差量分析法) 存在现金折扣条件时 收益(毛利)的增加 =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量的增加(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计算应收帐款机会成本增加 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估计现金折扣成本的变化=应收帐款平均 现金折扣率 计算提供现金折扣后的税前损益=收益增加 成本费用增加 提供现金折扣后的税前损益0,放宽信 用期限,且提供现金折扣 例:沿用上例,假定该公司在放宽信 用期的同时,为了吸引顾客尽早付款, 提出了0.830,N60的现金折扣条件 ,估计会有一半的顾客(按60天信用期所 能实现的销售量计)将享受现金折扣优惠 1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120 000 - 100 000)(5 - 4) 20 000(元) 2.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增加 30天信用期机会成本 = 5 000(元) 提供现金折扣时 加权平均收账期限 = 6050%+3050% = 45(天) 机会成本增加 = 9 000 - 5 000 = 4 000(元) 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增加4 000-3 0001 000(元) 坏账损失增加9 000-5 0004 000(元) 4估计现金折扣成本的变化 平均现金折扣=600 000( 0.8%50%+050%)=2 400(元) 5提供现金折扣后的税前损益 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20000- (4000100040002400)600(元 )0, 故应延长信用期,并提供现金折扣 (三)收账政策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 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这些措施包括对应收 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对坏账损失的事先准备 和制定适当的收账政策。 制定收账政策要在增加收账费用和减少应 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间进行权衡。 一般来说,收账费用越多,坏账损失越 小。但两者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通常情 况如下:(1)开始花费一些收账费用,应 收账款和坏账损失有小部分降低;(2)收 账费用增加,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明显减 少。(3)收账费用达到某一限度后,应收 账款和坏账损失减少就不明显了,这个限 度称为饱和点。 Collection Policy and Procedures 收账政策与程序 Collection Collection 收账收账 ProceduresProcedures程序程序 uLetters uPhone calls uPersonal visits uLegal action SaturationSaturation Point Point 饱和点饱和点 Collection ExpendituresCollection Expenditures Bad-Debt LossesBad-Debt Losses The firm should increase collection collection expenditures expenditures until the marginal reduction in bad-debt losses bad-debt losses equals the marginal outlay to collect. 第三节 存货管理 一、存货的构成 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 商品 二、存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例 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将尽50% 存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由此带来相 当的资金成本 三、存货管理的目标 减少存货占用,降低存货成本 四、存货管理的重点 原材料依靠采购和仓储 在产品依靠生产工艺 产成品依靠销售 五、原材料成本 总成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取得成 本TCa 购置成本:年需要量D单价P 订货成 本 订货固定成本F1 订货变动成本:=年订次数(D/Q) 每次订货变动成本K 五、原材料成本 取得成本 储存成 本TCC 固定储存成本:F2 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量(Q/2)单 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KC 五、原材料成本 储存成本 缺货成本 TCS 储备存货的总成本 TC= TCa + TCc+ TCS minTC企业存货最优 67 六、经济订货批量 按照存货管理的目的,需要通过合 理安排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使一定时 期存货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点,这时 的进货批量叫最佳采购批量,也叫经济 订货批量或经济批量。 基本模型假设条件: v 1.能及时补充存货,即存货可瞬时补充; v 2.能集中到货,即不允许陆续入库; v 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TCS为零; v 68 (一)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 4.需求量稳定,且能预测,即存货全年 需要量D不变; 5.存货单价P不变,不考虑现金折扣; 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 响进货; 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任何时候都 可随时买到。 QQ 时间时间 Q / 2Q / 2 平均存货平均存货 存货 量 70 模型的示意图: TC=F1+(D/Q)K+DP+F2+(Q/2)KC+TCS 存货相关总成本的公式可简化为: TC = ( TC = (D D / / Q Q) ) K K+ (+ (Q / 2Q / 2) ) K K C C 为了求出TC的极小值,对Q一阶求导=0。 经济订 货批量 经济订货批量图解法 存货相关总成本存货相关总成本 储存变动成本储存变动成本 = =(Q/2Q/2)K K C C 订货变动成本订货变动成本= =(D/QD/Q)K K Q*Q* 订货量订货量 (Q)(Q) 成本 72 每年最佳订货次数 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的其他形式 : 经济订货批量的 存货相关总成本 73 最佳订货周期 经济订货批量 占用资金 某企业每年耗用某种材料3600千克,该 材料单位成本10元,单位储存成本为2元, 一次订货成本25元,则: 经济订货批量例题 时间时间 存货量 送货期送货期 在建立基本模型时,假设存货一次全部入库,存 货增加时为一条垂直的直线实际中,各批存货可能 陆续入库,使存量陆续增加。 (二)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批量模型 设:每批订货量Q,每日送货量P,每 日耗用量为d, 例:某生产企业使用A零件,可以外购,也可以 自制。若外购,单价4元,一次订货成本10元;若自 制,单位成本3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600元,每日 产量50件。零件的全年需求量为3 600件,储存变动 成本为零件价值的20%,每日平均需求量10件。该企 业应外购还是自制A零件? (1)外购零件 总成本=36004240=14640(元) (2)自制零件 总成本=360031440=12240(元) 外购成本14640 自制成本12240 自制零件。 教材303页例6-11 TC=TC(Q*) + DU =10733+14400025=3 610 733(元) 外购经济批量 外购相关总成本 TC=TC (Q*) + DU =2400023144000 =3 336 000(元) 自制零件 存在数量折扣时,企业确定经济订货批量 时,除了考虑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外,还应考 虑存货的购置成本。因此时存货购置成本与订 货数量有关,属于决策相关成本。 86 (三)数量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订货量 计算步骤: 第1步,按照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确定经济进货 批量; 第2步,计算按经济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 成本; 第3步,计算按给予数量折扣的进货批量进货时的 存货相关总成本 第4步,比较不同进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最 低存货相关总成本对应的进货批量,就是实行数量折 扣的最佳经济进货批量。 订货提前期L:从发出订单至货物入库的间隔期 再订货点R:提前订货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 尚有库存存货量。 存货日正常消耗量d:= D/360 订货点R = dL 假设存货不能随用随时补充,因此不能等 到存货用完再去订货,而需要在尚未用完时提 前订货。 三、订货点(订货提前期、再订货点) 时间时间 存货量 订货点R=100 Q=300 订货提前期L LL 订货日至到货日时间为5天,每日存货需要量为20件, 则再订货点R=dL=205=100(件) 按照某一订货量(Q)和再订货点(R)发出订单 后,如果存货需求增大(d)或送货延迟(L),就会发生 缺货或供货中断。为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就需要多 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称为保险储备或安全储 备。 安全储备量B是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建立 的保险性存货储备。 四、安全储备量(保险储备) 保险储备B=100 订货点R=200 时间时间 存货量 Q=300 例:L=5天,d=20件,为防止缺货设保险储备B=100件,则再 订货点:R=dL+B=205+100=200(件) 保险储备量下的再订货点 R=dL+B 保险储备 B=100 订货点 R=200 时间时间( (天天) ) 存货量 (件) Q=300 102030 d=20d20d20 存货需求量d变动的情况 B=100 R=200 时间时间( (天天) ) 存货量 Q=300 10203040 L=4L=6L=5L=7 交货期(订货提前期)L变动的情况 五、ABC存货控制法 ABC Method of Inventory Control Method which controls expensive inventory items more closely than less expensive items. Review “A” items most frequently Review “B” and “C” items less rigorously and/or less frequently. ABC method of ABC method of inventory controlinv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