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与发展.ppt_第1页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与发展.ppt_第2页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与发展.ppt_第3页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与发展.ppt_第4页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与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的:本章介绍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基本 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我国中央银行产生 与发展的大体脉络。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了解中央 银行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间和事件,把握 中央银行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客观经济基础 (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 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对金融服务的需 求,也逐渐提出了对金融业加以管理的必要性。 2在13、14世纪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之时,银 行业也随之诞生。 3银行业(金融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程 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17世纪初18世纪末,经济危机中银行破 产,面对危机,政府从货币制度上寻找 原因。 (三)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 1、银行经营机构不断增加 2、银行业逐步走向联合、集中、垄断 1银行业随商品经济发展而逐步兴盛,其产 生渠道有演进和新设两种。 214世纪末出现了主要为贸易服务的“银行”( 核心是汇兑业务),15、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兴起时出现了银行设立和发展的高潮 。 3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使银行业务范围大幅拓展,并逐渐具有了现代 银行的特点(核心业务是银行券发行、转帐结 算和提供信贷融资)。这期间设立的瑞典银行 (1656)和英格兰银行(1694)尤其值得关 注。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 (一)银行券的集中统一发行问题 大约17-19世纪,银行券是分散发行的, 它带来了如下的问题:第一,业务经营不好的 银行难以保证银行券的兑现,经常引起社会混 乱;第二,中小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当地 和较近的区流通,在较远的地区难以行使,给 生产、流通造成了许多困难。这在客观上要求 有一个资历雄厚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一种能 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银行券。于是,国家根 据这种客观要求,通过法律将银行券的发行权 逐步集中起来。 (二)票据清算问题 当时存在的票据交换所提高了清算 效率,但是一般仅局限于同城之间的票 据清算,而且银行在交换所利用现金来 结清净债权债务也很不方便。因此,需 要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清算中心,这就 是中央银行。 1同城结算与异地结算 2行内结算与行间结算 3票据交换所封闭性所带来的问题 1货币分散发行与流通效率 (1)不同银行券的可兑现性及其连锁反 应 (2)银行券的被接受程度与使用范围 (3)分散发行与流通效率 2分散发行可能导致货币发行量失控 (三)最后贷款人问题 随着银行业务规模扩大和业务活动复杂化 ,银行经营风险加大,单个银行资金调度困难 和支付能力不足的局限性日益暴露,保护存款 人利益和有效调节银行流动性的要求更为突出 。加上银行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一家银行出现 挤兑危机而波及数家银行甚至整个金融业的可 能性大大增加,客观上要求一家权威机构,适 当集中各家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作为后盾, 在银行出现支付困难时,集中给与必要的贷款 支持,这家权威机构就是早期的中央银行。 1挤兑及其连锁效应 2集中准备金及“最后贷款人”角色的重 要性 (四)金融监管问题 随着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出 现了挤提银行存款的现象,一些资不抵 债的银行纷纷破产倒闭。由于银行与企 业、居民之间存在着债权债务关系,银 行的破产倒闭导致了全社会信用危机的 出现。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代表政府 意志的专门机构从事金融业的管理、监 督、协调工作。 1公平竞争规则的制定 2对金融业进行监管的问题 3金融监管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 专门的监管机构 (五)政府融资问题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作用开始 加强,支出开始上升,但同时收入并未同步增 长,政府经常面临融资的需要。但当时的金融 制度不能较好的满足政府融资的需要,这有两 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当时的银行规模太小, 一家银行无力提供大额贷款,政府需同时从多 家银行融资;第二,高利贷盛行,大量借款后 利息负担太重。因此,政府迫切需要建立或发 展一个能为自己融资提供方便、与自己有较好 关系的银行。 1政府职能范围拓展导致支出大量增加 2由一家专门机构向政府提供资金更加 方便可行 中央银行的产生,是内外两种力量共同 作用的结果:内在要求商品经济和 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外部动力国家 加强对经济、金融管理的需要。 三、中央银行产生的特点 (一)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 (二)与政府关系密切,为政府提供资金 支持。 (三)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四)对一般银行提供服务。 四、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个渠道 : (一)自觉演进型。由政府赋予特权给 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使其逐步具 备中央银行的某些性质并最终发展成中 央银行;如英国、瑞典; (二)主动建立型。由政府出面直接组 建中央银行。如中国(1948.12.1),日 本(1872年)。 第二节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普及与发展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 (一)时间跨度:17世纪中后期到一战 结束。即从瑞典银行成立(1656)到美 联储建立(1913)。 (二)建立情况 在这期间约成立了29家中央银行,如法 兰西银行(1800);西班牙银行(1829 年);德国国家银行(1875);日本银 行(1882);美国第一国民银行(1791- 1811)、第二国民银行(1816-1836) 、美联储(1913)等。 二、最早的中央银行 (一)瑞典银行: 成立于1656年,一开始是私人银行,成 立12年后,即1668年政府出面将其改组 为国家银行(1968年该行300年大庆时 建立了经济学诺贝尔奖励基金)开始具 有中央银行的特征,因此,有些学者将 1668年为中央银行的开端,1897年瑞典 政府通过法案,将货币发行权集中于瑞 典银行, (成为中央银行的关键一步) 该行发行的货币成为唯一的法偿货币。 (二)英格兰银行: 1694年成立(私人股份制银行,但与政府关系 密切) 1833年的法案规定只有其发行的银行券具有无 限清偿的资格(这是迈向中央银行的关键一步 ) 1844年皮尔条例扩展了英格兰银行的特权 ,同时限制其他银行的银行券发行量。此后其 发行定额渐增而其他银行则逐渐减少 1928年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 1854年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中心 (三)瑞典银行Vs英格兰银行 1、成立时间: 英格兰银行(1694)比瑞典银行(1656)晚38年,比 瑞典银行改组成国家银行(1668)晚26年; 2、拥有货币发行特权: 英格兰银行(1833)比瑞典银行(1897)早64年。 3、全面发挥中央银行职能:英格兰银行也早于瑞典银 行。 因此,一般认为英格兰银行为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 。 三、初期中央银行的特点 (一)央行建立均基于政府的财政需要 ,一开始就具有政府银行和发行的银行 性质; (二)一般都经营商行业务,具有信贷 和发行业务相结合的特点; (三)央行均为商行提供清算服务,并 充当最后贷款人,是银行的银行; (四)央行均是由普通商行演变而成。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扩展 一、中央银行普遍推行时期(1913二战 以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货币金融的混乱 1920年布鲁塞尔会议 1922年日内瓦会议 1、国际政治经济背景 一战后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严重通胀 两次国际会议的影响:布鲁塞尔国际经 济会议(1920),提出世界各国普遍建 立央行制度的必要性。日内瓦国际经济 会议(1922),建议尚未建立央行的国 家尽快建立 。 2、建立情况 1921年到1942年,世界各国改组或者新 设立的中央银行有43家。其中,德国国 家银行、奥地利国家银行、匈牙利国家 银行、苏联国家银行、智利中央银行、 厄瓜多尔中央银行是典型代表。1921- 1942年间,设立和改组的中央银行约40 多家,其中设立是主流(约34家)。 德国国家银行、奥地利国家银行、匈牙 利国家银行、苏联国家银行、智利中央 银行、厄瓜多尔中央银行 (二)中央银行制度扩展的原因 1.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瓦会议的推动 2.新国家的产生 3.来自国外的支持 4.重建币制的需要 5.货币发行的制度化 央行集中统一发行,比例发行准备 (三)扩展时期中央银行的特点 1为适应客观需要而设立 人工创设型 2活动重心在于稳定货币 3集中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时期(二战结 束到1970年代初) (一)央行制度强化的主要表现 1欧美国家中央银行以国有化为主要内 容的改组和加强; 2亚洲、非洲等新独立的国家普遍设立 中央银行 (二)中央银行制度强化的原因 国家开始控制中央银行 30年代大危机,金本位制崩溃,要求管理货 币供应。 “二战”结束后,为恢复经济,稳定金融, 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 1、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 2、新的货币制度的确立 3、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理论的出台 (三)建立情况 19451971年 改组、重建和新设50多家。1945-1971年, 改组重建新建的央行50多家。其中欧洲10家 ;美洲7家;亚洲21家,非洲16家。 法兰西银行、英格兰银行、德意志联邦 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四)中央银行制度的重大发展 1国有化成为设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准则。 2实行国家控制是各国中央银行的共同变 化。 3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成为中央银行的重 要职责。 4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第四节 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的萌芽 清康熙末年到乾隆初年归化城(呼和浩特)的宝丰社 已经具有类似“银行的银行”和管理金融行政的职能,是 中国早期中央银行制度的雏形。 (孔) 1904清政府户部奏请成立户部银行; 1908年建立交通银行 共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户部银行成立于1904年,业务有发行纸币、代理国库 以及一般的银行业务,属于官商合办。1908年改名大 清银行,至清末,是最大的一家新式银行。1912年改 组为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成立于1908年,官商合办,性质是商业银行 。1913年发行的银行券具有法偿资格,部分行使中央 银行职能。 二、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 1924年广州成立国民政府,设立中央银 行,1925年武汉设立中央银行,但都没 有真正行使央行职能。 (一)1928年公布央行章程,11月 中央银行在上海开业,资本金2000万, 全部由政府拨款。 业务:经理国库、发行货币,行使中央 银行职能。但只有部分发行银行券的权 利,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 行等也有发行权。 (二)1935年5月,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 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属于法定货币 ,其他银行不再有钞票发行权。 1937年成立 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 银行四联总处也拥有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 (三) 1942年7月1日,“四联总处”将货币发 行权集中到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垄断了钞票发 行权,,集中了代理国库、监管金融市场的权力 ,以及经管国家外汇储备、金银储备的权力, 基本完善了中央银行职能。 三、苏维埃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 1932年,根据地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除经营一般 业务外,还具有发行货币、代理国库、 代发公债及还本付息等中央银行职能。 四、新中国时期的中央银行 (一) 1948197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 战争时期。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 的“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 成立“中共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简称苏维 埃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从土地革命到抗 日战争时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 人民政权被分割成彼此不能连接的区域。各根 据地建立了相对独立、分散管理的根据地银行 ,并各自发行在本根据地内流通的货币。1948 年12月1日,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 行、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建了 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央银行和法定本位币。 50年代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我国建立起了大一统的国家银行体系 。这种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直 至1978年末基本上没有改变。 (二)多元混合型金融机构体系下的中央银行( 1979-1983年) 从1979年开始,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始增加 ,中国银行开始独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性 业务逐步减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于1979年先 后恢复设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 人民保险公司,同时全国广泛设立了信托投资 公司,多元混合性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建立。在 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一身二任”的弊病 日渐暴露出来,金融业“群龙无首”的问题亟待 解决。 (三)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 能(1984年至今)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独立 出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 银行职能。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 颁布,标志着中国中央银行体制走上 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11984年199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人 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1984 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设立,承担了原来由 中国人民银行经办的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城市 工商信贷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了我国专门 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对于集中 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加强宏观经济调控、进一 步搞活经济和稳定货币流通、健全和完善社会 主义金融体系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1993年200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 (1)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 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我国 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中明确提出要“ 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 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要“把中国人 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以此为指导,以完善宏观调控、强化金 融监管为重点,我国逐步对中国人民银 行的机构组织体系和职能操作体系进行 了改革与调整。 (2)1995年3月18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 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开始走上 了法制化轨道。 (3)199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决 定,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管理体制进行了 重大改革撤销了原来的31家省级分行,跨 省区设立了9家分行,对其他各级分支机构及 其职能也作了调整。 这些改革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积极稳妥地 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新型现代中央银行体制 迈进。 (四)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新发展 1、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 管,2003年4月28日正式成立了中国银 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人民银行不再承 担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在国务院领 导下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发挥 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 风险中的作用,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2、2005年8月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于2005年8月10日正式 成立。央行上海总部的成立,是完善中央银行 决策与操作体系、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的宏观 调控职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同时也是推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上海总部的建设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平台、一 个窗口、一个中心,即:尽快把上海总部建设 成为总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平台、金融市场运行 监测的平台、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一部分金 融服务与研究和开发业务的中心。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决策与操作体系, 提高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水平; 有利于发挥贴近金融市场一线优势,提高中央 银行宏观调控效率; 有利于扩大上海金融市场影响力,加快推进上 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要以人民银行上海分 行为基础进行组建,作为总行有机组成部分, 在总行领导和授权下开展工作,将主要承担部 分中央银行业务的具体操作职责,同时履行一 定的管理职能。 延展材料:“老妇人”的故事 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和初期发展 在位于伦敦金融城中心的穿针街上,坐落着一 幢像城堡似的古老建筑,这就是英格兰银行的 总部所在地。 1994年7月2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专程 来到这里亲自祝贺英格兰银行成立300周年。 早在1994年6月,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名中 央银行行长、财政部长、国际金融组织负责人 等政要及金融界知名人士也云集于此,共同庆 祝英格兰银行成立300周年。 300年前,英国刚刚经过了1688年的资产阶级“ 光荣革命”,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王室与资产阶 级革命的产物议会达成了妥协,由威廉国 王和玛丽王后联合执政,这就为英格兰银行的 诞生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国内环境。不过, 当时英法两国正在交战,英国政府财政经费严 重不足,手头拮据。面对这一情况,一位叫威 廉佩特森的苏格兰商人提议建立一家可向政府 提供贷款的银行。佩特森的这一提议很快被急 需用钱的国王和议会所采纳。结果,当时伦敦 城的1268家商人出资合股于1694年7月27日正 式建立了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初职员很少,当时总共只有 19名职员,第一任行长是当时伦敦金融城著名 的巨商约翰霍布隆爵士。最初建议成立英格兰 银行的佩特森则被任命为首任董事之一。 尽管如此,英格兰银行还是在开业后的短短11 天内就筹集了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