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国内外地理教育概况 v一.学校地理课程的出现与发展 v二.国内地理教育的发展 v三.国外地理教育的改革 v四. 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校地理课程的出现与发展 v捷克的夸美纽斯创立了学校的地理课程,并编写了一书 v17世纪后半叶,地理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列入西欧的 普通学校 v1874年,地理学作为一门由专门教师讲授的高级课程 首次在德国设置 v我国的地理课程是在清朝后期沿海城市的少数教会 学校出现的 v地理教育初期特点 v教学内容多为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汇集, 以罗列各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为主,缺 乏科学分析;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讲 授,学生死记硬背的注入式教学 (二)近代地理教育(18世纪60年代-20世 纪60年代) v第一次技术革命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地理学 新时期的开始1799年洪堡美洲大旅行 v人文地理学的开创人-李特尔 v本阶段的特点:以因果论为理论基础,来分析、解 释地理现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加强了,重视乡土 地理,电化教学发展很快。 v20世纪初开始,中国把中小学地理作为一门独立课 程列入学校教育中。 二.国内地理教育的发展 v公元前三四世纪的和分别是 我国第一部区域地理专著和最早的山岳地理 专著. v公元前二世纪的为我国的第 一部经济地理专著 v公元前一世纪的则是最早以” 地理”命名的全国性区域地理志 禹贡 v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 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従,大陆既作 。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 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 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 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 。菜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 山海经-南山经 v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 ,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 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 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犭 生】【犭生】,食之善走。丽【上鹿下旨】之水出焉,而西 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木炎】木,多白猿,多 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犭爰】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 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v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初四年开。莽曰 张掖。户万七千五百八十一,口七万六千四百一十 九。县十:姑臧,南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 ,行七百九十里。张掖,武威,休屠泽在东北,古 文以为猪野泽。休屠,莽曰晏然。都尉治熊水障。 北部都尉治休屠城。揟次,莽曰播德。鸾乌,扑, 莽曰敷虏。媪围,苍松,南山,松陕水所出,北至 揟次入海。莽曰射楚。宣威。 v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 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 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 则鲜。上则富国, 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 舄 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 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 冠带衣履天下 ,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 ,设轻重九府,则 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 以齐 富强至于威宣也。 v(一)旧中国的地理教育 v1.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1840-1921)的地理教育 v2.1922年到1949年 v(二)新中国的地理教育 v1949年-1952年的过度阶段 v1952年-1957年 v1958年-1966年 v1966年-1976年 v1977年至今 三、国外地理教育改革概况 v1.英国:英国1996年修改的大纲的做法是让 教师在阐述一些重要的思想时,自由地选择 所需要的案例。 v优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了解不同尺度 的区域及世界各地的情况 v缺点:缺少系统性与整体性,易忽略区域间 的相互影响 2.美国 v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六大要素:(1)空间认 识, vA 让学生能知道并理解如何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表 现方式、工具与技术,以空间观点来收集、处理并 展现信息 vB 懂得使用心里地图来组织关于人类、地方、环境 的信息 vC 学会分析地球表面上的人类、地方、环境的空间 结构 (2)场所与区域 vA学生能知道并理解地方的自然人文特征 vB人类创造区域这个概念,并借以诠释地球上 的复杂性 vC文化和经验如何影响人们的地方和区域的 感受 (3)自然系统 vA 学生能知道并理解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自 然作用 vB地球表面各种生态系统的特性和空间分布 (4)人文系统 vA 学生能知道并理解地球表面的人口特征、 分布和迁移 vB 地球上文化景观的特性、分布、和移动 vC 人类聚落的形成过程、形态和功能 vD 地表经济的相互依存的类型和联系 vE 人类间的合作与冲突如何影响世界上的各 种控制力范围 (5)环境和社会 vA学生能知道并理解人类活动如何改变自然环 境 vB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人类 vC资源的意义、利用、分布和重要性的改变 (6)地理知识的应用 vA 学生能知道并理解如何利用地理学来解释 过去 vB 如何利用地理学来解释现在并规划未来 3.日本 v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v(1)重视个性原则 v(2)重视基础 v(3)培养创造性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v(4)向终身教育体系过渡 v(5)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的社会 四、地理教育发展趋势 v1、地理教育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 v 2、地理教育目的的全面化、综合化趋势 3、 地理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和大纲(地理课 程标准)教材结构新颖化趋势 v 4、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v 5、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智能化 对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建议 v1适当增加地理课的课时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