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试题的设计与评分 根据黄牧航讲稿整理 关于题型问题的思考 美国高中AP课程的历史试题 ,其主观题分为三类,每一类都 对应一种学科能力,分别为“理 解历史材料的能力”、“理解历史 变迁的能力”和“理解历史对比的 能力”。 关于课程标准功能问题的思考 l 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时序思 维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历史分析与历史 解释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 并做出决策的能力。 l 英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对编年 史的理解能力、对历史事物、人物及变化 知识的理解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历史探 究能力、组织与交流能力。 关于历史教材功能的思考 l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编撰的世界历史:“社会 科学”、“批判性思考”、“技术应用”和“研究与写 作”四大部分,每部分下面又分为若干个专题,全 书共计有“历史地图分析”、“理解因果关系”、“分 析政治漫画”、“使用电子邮件”等30个思维训练专 题。 l伊丽莎白所编撰的世界历史:“学习使用地图” 、“学习使用历史图表”、“解释历史图片”、“分析 基本史料”、“比较各种观点”、“分析不同的信息 源”、“分析原因和结果”、“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和作出决定”、“使用互联网”等十种历史技巧, 每种技巧下面又分为57个专题,。 探索出有效评价主观题的方法 评价主观题的四种方法: 采点评分法 能力种类评分法 能力层次评分法 能力核心评分法 能力种类评分法 美国高中的AP课程历史考试中,关于 材料题的基本核心就有7点: 论题是否成立?是否运用了所有 的材料?是否运用了材料中的合理 论据?是否真正理解了材料的意思 ?是否能够分析材料中的论点和偏 见?是否懂得组合材料?是否能够 运用材料外的知识来论述主题? 能力层次评价法 SOLO分类评价法。SOLO是英文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 学习成果结构”,它认为所有的历史 问题都可以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 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前三 个层次强调历史知识的积累,后两 个层次是强调历史理论思维的飞跃 。 本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最 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一层次,要求考生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 信息。答对5个要点给8分,答对4个要点给6分 ,答对3个要点给5分,答对2个要点给3分,答 对1个要点给2分。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 酌情给分。本层次总分不超过8分。第二层次 ,要求考生在第一层次信息基础上,通过分析 ,找出信息间的某种联系。答对3个要点给5分 ,答对2个要点给4分,答对1个要点给2分。如 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层次总 分不超过5分。 能力核心评价法 美国学者提出的PTA量表法。 PTA是英文Primary Trait Analysis的缩写,意为“基本要素 分析”。其基本的做法是根据问 题所包含的能力种类和层次制作 PTA评价量表,然后要求阅卷教 师根据该量表来评分。 例:请就日本新教科书问题给日本国 民写一封公开信。 立论水平1 水平2 水平3 论据水平1 水平2 水平3 史论结合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文字表达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材处理思路 二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汉 郡国二制 州 2. 隋 州县两级 3. 唐 道 节度使 4. 宋 州县两级 5. 元 行省制度 一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汉 皇帝制度 三公制度 丞相制度 尚书台制度 2. 魏晋南北朝 三省制度 3. 隋唐 三省六部制 4. 宋 二府参知政事 三司使 5. 元 中书省枢密院 宣政院 人教、人民和岳麓三套教材对“从汉至元政治制 度的演变”知识点处理异同 人教: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中朝、外朝、尚书台、三省 六部、枢密使、参知政事、中书省、宣政院、郡国并行、 州郡县并行、节度使、路州县、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人民: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官人法、中朝、外 朝、唐代三省制、宋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明 朝内阁制、六部制、清朝军机处、汉朝十三个监察区、御 史台、都察院 岳麓:晁错、七国之乱、汉武帝、三公九卿、中朝、外朝、 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周世宗改革、宋太祖、 三衙、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节度使、冗官、冗兵、冗费、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枢密使、中书省、朱元璋、明朝 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 例: “汉元”间主要行政区划系统 王国郡县 西汉前期中央 郡县 武帝到东汉末中央州郡县 魏晋南北朝中央州郡县 隋朝中央州或郡县 唐朝中央道府或州县 宋朝中央路府或州县 元朝中央行省路府或州县 如何讲述“经济全球化”? l人教版教材的切入方法:雀巢咖啡 。 l我广东省省历史教师的切入方法: 好莱坞电影 NBA 牛仔裤 P&G 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 2006世界杯 诺基亚 摩托罗拉 柯达 爱立信 麦兜的一天 米老 鼠 迪士尼 90年代前后的中国儿 童 中国制造 一国外高中历史试题研究 (一)美国高中AP课程历史试题研究 1 美国高中AP课程 2 美国高中AP课程历史科考试的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共70 小题,每小题1分,占全卷总分值的50%; 第二部分:主观题,分为三种题型: 一是“基于材料的写作题”,分值为7分, 另外可以加2分。 二是“基于历史变迁的写作题”,分值为6 分,另外可以加3分。 三是“基于历史对比的写作题”,分值为6 分,另外可以加3分。 第二部分的分值同样占全卷总分值的50%。 3 美国高中AP课程历史科考试的选择题 评析 选择题的题量较大 选择题的选择项为五项 例1:哪一个欧洲国家没有经历过1848年革 命? A奥地利 B法国 C俄国() D匈牙利 E普鲁士 例2:声称“人类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 史”的人是 A毛泽东 B马基雅维利 C. 黎塞留 D马克思() E列宁 题目的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 例1:在唐代的中国,下列哪两种宗教在争 夺对社会的影响力? A佛教和神道教(日本) B神道教(日本)和印度教 C儒教和印度教 D佛教和儒教() E佛教和印度教 例2:下列哪些国家在文化和政治上受到中 国的强烈影响? A缅甸、日本和朝鲜 B越南、柬埔寨和印度 C日本、朝鲜和越南() D巴基斯坦、印度和日本 E菲律宾、泰国和孟加拉 例3:在公元11世纪,下列哪个王朝进入到 世界上城市化程度的最高的社会? A唐朝 B宋帝国() C辽帝国 D金帝国 E蒙古帝国 例4:为什么说忽必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 作为的君主? A他重新整治了帝国的行政系统和经 济() B他杀光了被占领的王朝的所有官员 C他取缔了佛教 D他强迫所有的官员都讲蒙古语 E他确立了蒙古人在社会上独一无二 的尊崇地位 题型种类繁多,命题方法较灵活 例1:下列哪些是属于鸦片战争的后果? 中国允许外国势力进入一系列港口城市 中国反对鸦片贸易合法化 中国割让 香港给英国 中国允许德国占领台湾 A B C() D E 例2:下列表述中哪些不属于黑死病的后果? A. 英国工业和农业的劳动力短缺 B欧洲的人口剧减 C欧洲的商品严重不足 D印度的死亡率大大增加 E欧洲的封建制度加强() 二美国高中AP课程历史科考试的“基 于材料的写作题”评析 说明:下列问题是建立在X则材料的基础上的。 (这些材料是根据测试目的而编辑的。)把你 的答案写在空白页上。 下面的问题将测试你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和 运用能力。写作历史论文时你需要做到: 运用所有的材料或除一道以外的所有材料。 尽可能通过多种合适的方法来综合分析这些 材料,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则材料。 要考虑材料的来源和作者的观点。 例1:18世纪以来,革命运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利用下 面的材料,对比不同的革命家是怎样解释他们所处时代 的革命需要的。你还能够举出其他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 现代革命的基本原理吗? 材料一:亚当斯1772年10月20日在波士顿会议上的演 说。(略) 材料二:毛泽东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省的演说。(略) 材料三:罗伯斯庇尔1784年4月5日在巴黎的演说。(略) 材料四:阿基诺1985年在马尼拉的演说。(略) 材料五:托洛茨基1917年在圣彼得堡的演说。(略) 材料六:格瓦拉1958年在墨西哥的演说。(略) 材料七:胡志明1929年的著作先选段。(略) 例2:利用下面的材料,对比在公元前1800年至公 元13世纪早期之间不同的文化类型是怎样对待妇 女的。你能够分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文化 类型对妇女日常生活的影响吗? 材料一:圣经中对妇女地位的表述。(略)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对妇女地位的表述。 (略) 材料三:古希腊、罗马人对妇女地位的表述。 (略) 材料四:中国的女史学家班昭在女诫中对 妇女地位的表述。(略) 材料五:印度摩奴法典对妇女地位的表述。 (略) 三美国高中AP课程历史科考试的“基于历 史变迁的写作题”评析 说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你有5分钟的时间 来组织你的写作大纲。你的论文必须: 选题恰当,并且用充分的论据来支持你的选题。 回答题目提出的所有问题。 你所运用的内容必须能够展示历史如何变迁或 延续的。 例1:选择下面的一个国家,描述在1450至 1750年之间,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改变了 这个国家对全世界的影响的?注意,你必须 说明在这个时间段的开始时候该国家在世界 上所处的地位和影响。 英国 俄国 葡萄牙 奥斯曼帝国 西班牙 中国 德国 法国 根据AP历史课程的考试指导书的分析,命题者是 希望考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作论文: 写作主题 选择的国家 起点:15世纪初,这个国家 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技术 状况如何? 影响:技术的发展对这个国 家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 ?通过什么途经? 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改 变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角色 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中可见,这道题目的主题就是“科学技 术的进步改变国家的命运”,学生需要结 合具体的史实来阐述这一规律。在题目 所提供的8个国家中,最能够说明问题的 就是葡萄牙,十五世纪中叶以前,它还 是一个不入流的国家,但由于航海技术 的进步,却使它一跃成为殖民大国,极 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当然,学 生也可以选择其他7个国家来说明这个主 题,但论证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从总体来看,这种题型的题目 有三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它 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主题 的选择,除了某个历史规律外 ,也可以是某种理论,如下题 所示: 例2:卡尔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 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 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 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 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 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 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下列国家 在20世纪中都爆发过革命,从中选择两个国家来 评估马克思这段话的正确性。注意要从目的、方 法、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 古巴 伊朗 菲律宾 俄罗斯 其次,它要求学生分析某一历史主题在某一历史时间 段中的发展规律。这一命题思想与我国当前实施的高 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十分吻合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必修模块中有25个专题,每个专题其实都是要求学生 理解若干个历史事物在某一历史时间段中的发展规律。 例如下面的例3,如果排除了其他三个选择项,单纯要 求学生分析儒家的发展演变,这一道题目就完全可以运 用于我国高中历史必修的第一个专题“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再次,它体现出很明显的选择性。“基于历史变迁的 写作题”是要求学生理解事物的演变规律的,既然是规 律性的东西,必然会通过多个历史事件表现出来,那么 究竟哪个事件最能够说明问题呢?或者说考生认为哪个 事件最有说服力呢?命题者就把这一权力交给了考生本 人,如下例所示: 例4: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 1000年之间,下列中国的主要 信仰体系对中国的政治、社会 和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注意 要从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加以 分析。 儒家 法家 道家 佛教 例3:根据下面的材料,对比几个现代 宪法前言的异同。除此之外,你还能够提 供其他材料说明这些宪法与别的国家的宪 法的差别吗? 材料一:1946年日本宪法前言。(略 ) 材料二:1949年印度宪法前言。(略 ) 材料三:1949年西德宪法前言。(略 ) 材料四:1958年法国宪法前言。(略 ) 材料五:1992年越南宪法前言。(略 ) 材料六:1992年刚果宪法前言。(略 ) 本题型的能力定位在于考查学生对历史材 料的阅读、分析、理解和处理能力,类似 于我国的材料解释题,但在命题思路和方 法上却有较大的不同。美国的命题专家认 为,“基于材料的写作题”的难度是最低的 ,因为答案可以根据材料来组织。其实, “写作题” “对比题”和“变迁题”都要求考 生回顾所学的知识来组织答案,很难从题 型上区分题目的难度。 四美国高中AP课程历史科考试的“基于历 史对比的写作题”评析 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你有5分钟的时间来组 织你的论文。写作论文时要注意: 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并且运用有力的论据来 支撑你的论点。 回答问题的所有方面。 进行合适的比较。 “基于历史对比的写作题”也是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的,而 且与“基于历史变迁的写作题”一样,有着自身的能力定位 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请看下面的三道题目: 例1:在下列20世纪的战争中,选择其中的 两次战争,对比它们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俄战争 朝鲜战争 例2:在下列19世纪的帝国中,选择其中的 两个对比它们是怎样衰落的。 俄国 清帝国 奥斯曼帝国 奥匈帝国 西班牙帝国 例3:从1750-1914年,西方的殖民 入侵是许多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 在很多方面,不同的国家对这一问 题的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选择下 面的两个国家进行对比。注意要从 这些国家的民族构成上进行思考。 中国 印度 拉丁美洲 非洲 这种题型对考生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 是要求考生确定对比的主题或对比的对 象。如在例1中,对比的主题是战争爆 发的原因,而对比的对象则需要考生在 四个选项中选择两个。二是要求考生回 答题目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如在例3中 ,题目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从 民族构成上进行思考”,这就是考生所 要注意的。三是要求考生至少从两个方 面进行对比。如果考生能够找到更多的 对比点,则有可能得到加分。 材料的阅读量大,意味着材料中所包含的 有效信息就会多。我国材料题中的材料更 多的是起着一种情景设计的作用,通过材 料“唤起”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记忆,然 后回答教材的内容。因此,我国的材料题 通常不是要求学生分析材料本身,而是要 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理解材料。AP 课程的材料不但来源广泛,而且其内容很 可能是与教材完全不沾边的,这就要求学 生实实在在地研究材料本身,而不是利用 材料来证明教材的观点. 除了阅读量特别大之外,AP考试材料题 的命题形式是比较呆板的,远不如我国 生动。其基本的命题思路就是“确定主题 呈现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让考生 理解材料让考生根据材料论述主题” 。然而,我国的材料题尽管很活泼,但 最终还是得回归到教材的表述;AP考试 尽管形式生硬,但主题明确,内容与教 材脱节,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分 析和写作能力。 五美国高中AP课程历史科考试的启示 试卷的长度大。 第一卷 55分钟 中间休息 10分钟 第二卷 第一题 阅读 10分钟 写作 40分钟 第二题 阅读 5分钟 写作 35分钟 第三题 阅读 5分钟 写作 35分钟 合计 3小时5分钟 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功能定位区分严格。 主观题的能力定位非常明确。 体现了较大的选择性。 主观题的评分非常灵活。 “基于材料的写作题”的评分标准 论点是否言之成理? 是否运用了所有的材料(或者运用了除一道以外 的所有材料)? 是否利用了材料中的合理论据来支撑你的论点? 是否正确理解了你所运用的材料的意思? 是否运用了至少两道材料来分析某个论点或偏见? 是否至少运用了一种方法来分析和综合材料? 能否运用其他材料来分析你的观点? 每点1分,共计为7分。 采用等级评分制。 原始分 等级 117170分 5 96116分 4 7995分 3 5178分 2 050分 1 一、中国传统高考历史试题的缺陷 1. 传统的历史试题对高级思维能力的 考查力度不足。 2. 在传统的评卷手段下,对高级思维 能力的评价往往是流于形式。 一套完整的试题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供考生使用的试题 和供阅卷教师使用的评分标准。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关心前 者,而对后者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评分标准是 一套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近 年来越来越引起我国命题研究者的重视。首先,近几年我 国的高考历史题目,命题者预设的评分标准与考生实际答 题情况的差距似乎有不断扩大的迹象,这既有考生方面的 原因考生不能准确地理解命题者的思路;也有命题者 方面的原因命题者也不能很好地预设考生的答题思路 。其次,不少命题专家都意识到,制约开放式试题发展的 并不是试题本身,而是评分标准。命制开放式的试题并不 难,但是在大规模的利害性考试中,由于对评分标准研究 的滞后,我们的确很难保证阅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因此 ,要提高我们的命题水平,就应该更多地关注评分标准的 制订。 如前所述,2002年参与美国AP历史课程考试 的考生为20,955人,属于大规模的考试。在这 种情况下,AP课程考试的评分标准仍然体现出 高度的灵活性,其评分方法不同于我国的采点评 分,也不同于国外流行的层次评分,而是一种寻 找论文的“基本核心”(the Basic Core)的评分 方法。下面就以“基于材料的写作题”为例,谈谈 这种评分方法的操作情况。 论文写作的“基本核心”,可以理解为论文写作 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由于AP考试主观题都属 于小论文题,所以都采取一种判断论文是否达到 基本要求的评分方式。在“基于材料的写作题”中 ,其基本核心就包括以下7个方面: 表4:“基于材料的写作题”的基本核心 “基本核心”的项目 “基本核心”的含意分 值 所选择选择 的论题论题 是否可以成立?确立一个写作主题题 1 是否运用了所有的材料(或者运用了除 一条以外的所有材料)? 力求运用所有的材料(或者力 求运用除一条外的所有材料) 1 是否运用了材料中的合理论论据来支撑你 的论题论题 ? 运用的论论据必须须能够够支撑你 的论论点 1 是否真正理解了运用在你论论文中的材料 的基本意思? 准确地把握材料的真正含意 1 是否运用了至少两条材料来分析某个论论 点或偏见见? 着重分析某个论论点或偏见见 1 是否运用了至少一种方法来分析或综综合 材料? 懂得组组合材料的方法 1 是否运用了其他材料来证证明你的主题题?能否利用材料以外的知识识来 进进一步论论述你的观观点 1 总 分 7 如果考生的答卷达到了上述7个方面的要求,那么他就可以取得基本的7 分。对于优秀学生来说,本题还有2分的加分空间,因此他还可以努力争 取到8分或9分的高分。“基于材料的写作题”的加分要求如表5所示: 表5:“基于材料的写作题”的加分要求 加 分 点 分值 你的观观点是否清晰明确、分析透彻彻、综综合性强? 1 你是否利用了所有的材料? 1 你是否科学合理地运用材料作为为你的论论据? 1 你对对材料的分析是否认认真细细致、别别具慧眼? 1 你根据材料得出的观观点是否前后一致并且具有说说服力? 1 你是否能够够从多种途径来分析材料例如分析、比较较、综综合 ? 1 除了试试卷提供的材料外,你还还能够够从原有的知识积识积 累中找到 论论据吗吗? 1 你能够额够额 外提供超过过一条以上的材料来证证明你的观观点吗吗? 1 总 分 2 从表5中我们发现,加分点总共有8个, 但加分的空间却只有2分。这意味着考生 并不需要同时从8个方向去努力,只需要 朝23个方向努力就可以了。此外,加 分点在很多方面其实是对“基本核心”的 一个细化。一些量化的标准较容易把握 ,如“基本核心”要求考生利用除一条以 外的所有材料,而加分点则要求考生利 用所有的材料,而很多并没有量化的标 准则主观性很强,在实际操作中还得依 靠阅卷者来把握。 在我国历史教师看来,这种完全没有历史知识点的考试 答案是难以想像的,因为它必然带来巨大的评卷误差; 而在美国的历史教师眼中,我国历史主观题的参考答案 又是难以理解的既然是主观题,又怎么可能有“标 准答案”?的确,AP课程历史考试的主观题答案具有非 常大的弹性,它给予阅卷者很大的自由操作空间,这是 对阅卷者水平的认可和信任。这代表着一个方向。新的 课程改革不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教师 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随着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师 的水平也将不断地提高,他们也更有可能胜任这种有较 大自由度的评卷方法。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考试规则下, 主观题的命制才有可能呈现出其应有的面目,我们才有 可能命制出能够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历史试题。 黄牧航教授提供的以下几点启发: 第一,教学观念与命题观念应该是基本上一致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科书仅仅是教学的重 要资源,而不再是惟一的资源。经过几年的实践, 不少教师已经逐渐转变了过去那种一切教学工作都 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和做法,积极落实课程标准 的精神、主动实现教法创新、自行开拓教学资源 业已成为多数教师的共识。在高考的命题改革中, 我们也要顺应这种“大课程”教学的思路,站在“历 史课程”的高度进行命题。事实上,在新课改的前 提下,完全依托某种教材来命题,不但在观念上是 陈旧落后的,在实践中也是不可操作的。 第二,选择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历史基础 知识的扎实程度、广博程度和熟练程度。我认 为不应该花太多的心思在选择题的命题技巧上 ,却要力求突出内容的基础性,并可以适当地 增加题量。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鼓励 学生主动地汲取课外的知识,因此高考命题出 现个别“超纲超本”的题目是理所当然的,这更 有利于选拔出优秀的考生。(笔者认为恰好相 反,中国国情还不可能迈步太快,所以选择题 命题技巧上在信息处理上颇费心机)。 第三,进一步发挥材料题应有的功能。材料题 是最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一种题型,但是,在 强调依纲靠本的考试背景下,这种题型的功能 定位一直是较为模糊的。我认为材料题的命制 不应该过多地考虑教材的因素,而应该更多地 挖掘材料题自身的检测功能,如辨别材料的真 伪、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利用材料中的证 据来论述问题等等。此外,教学资源的建设也 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材料题的命 制也应当考虑材料来源的广泛性。 第四,探索出与专题教学相对应的命题方 法。传统的历史教学和考试,其基础是存 在着一个完备的学科体系,而当前新课程 的历史教学,其内容却是以专题的形式来 呈现的。根据学科体系来命题与根据专题 来命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专题命 题有利于挖掘题目的深度;其次,专题命 题有利于设计开放式题目;再次,专题命 题有利于考生备考的时候方向更明确。探 索出与专题教学相对应的专题命题方法, 将是今后命题研究的一个重点。 第五,逐步改革主观题的评分方法。时至今 日,我们主观题的评分方法还是停留在采点 打分的水平上,这种方法的导向是鼓励考生 死记硬背,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违背的。由 于我们一直使用客观标准来评价主观题,导 致某些专家提出了“开放性试题”这个新概念 ,以示有别于传统的主观题。其实,主观题 的本质就应该是思维开放的,没有必要再另 外搞什么开放性试题。制约主观题发展的并 不是题目本身,而是评分的技术。改进主观 题的评分技术,必然要加大评价的成本,但 既然走上的改革之路,增加相应的成本也是 顺理成章的事情。 二、美国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思想源头 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 1.前运演阶段(46岁) 2.初级具体运演阶段(79岁) 3.中级具体运演阶段(1012岁) 4.具体概括运演阶段(1315岁) 5.形式运演阶段(16岁以后) 三、皮亚杰的理论的困境 1. 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 不同的表现。 2.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反复性。 四、比格斯对皮亚杰理论困境的回应 1.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 维结构,与这个人总体的认知结构是没 有直接关联的。 “设定的认知结构(Hypothetical Cognitive Structure)”,英文的缩写为HCS “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英文缩 写为SOLO 2.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 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 个层次 前结构层次: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 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 论据支撑的答案。 单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 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 跳到答案上去。 多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 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 起来。 关联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 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 考。 抽象拓展层次: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 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 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 展。 3.人的认识不仅在总体上有阶段性的特 点,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也呈现出阶段 性的特点。 参考了美国经验后的中国新课 标高中历史试题设计举例 例题1: 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 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 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 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 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 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 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1.前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 简单的判断,我们不知道学生是根据什么 得出这种判断的。如: 答(1):分封制是不对的。 答(2):郡县制要比分封制好得多。 2.单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看到问题的其 中一个方面,学生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绝 对的结论。如: 答(1):实行分封制是对的,因为夏、商、 周和汉朝实行分封制,国家的寿命 都很长。 答(2):实行郡县制是对的,因为秦朝以后 大多数朝代都实行郡县制。 3.多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 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 联系。如: 答(1):夏、商、周和汉朝实行了分封制,国 家较长久,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国家 较强大。 答(2):分封制和郡县制一直处于激烈的冲突 之中,有些朝代实行了分封制,有些 朝代则实行了郡县制。 4.关联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 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某 种联系。如: 答:分封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前实行的,而郡县 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后实行的,汉代以后, 某些朝代虽然也在局部地区实行过分封制, 但总体上还是以郡县制为主体。郡县制取 代分封制,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5.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 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如: 答(1):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 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从材料中我们注意到,在秦朝以 前,主要实行分封制,而秦代以后,中央主要是通过 郡县制来实施对地方的管理。不同的朝代实行不同的 制度,这是由该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秦代以 前,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 对广阔的领土实施直接的管理,因此就采取了分封的 形式。秦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央政府有能 力也有必要对地方实施直接管理。 答(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 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这不仅是一个历史 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历史上看, 中央过分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不利于 地方的发展,而地方过分地分权,短期内对地 方的发展有好处,但往往会产生分裂势力。因 此,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个“度”的把握 问题,过分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有后患的。 例题2: 请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谈谈你对英国议会制度的理解。 1.前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 的判断,我们不知道学生得出这种判断的根据 何在;或者只提供了一个史实,我们不知道这 个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如: 答(1):英国的议会制度对英国历史产生了巨 大的作用。 答(2):1649年,议会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 台。 2.单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依据了一个方 面的史实,说明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历史发展 的复杂性。如: 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议会组成了议会 军,打败了王党军队,使立宪立宪制能够 在英国确立。 3.多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依据两个以 上的史实,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史实之间的联 系。如: 答: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而被迫重新 召开议会,而议会却以此为契机要求限制 王权。当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就只能兵 戎相见了。1645年,议会军最终击败了王 军,并于1649年把国王送上了断头台。 4.关联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提供多个史实, 而且能够在这些史实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如: 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其实是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斗争引起的。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而被迫重 新召开议会,而议会却以此为契机要求限制王权。当 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就只能兵戎相见了。1645年, 议会军最终击败了王军,并于1649年把国王送上了断 头台。但是,议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 1660年,因为议会内部矛盾不断,查理二世借机复辟。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更加尖锐, 最后,议会不得不抛弃查理二世,把荷兰的执政威廉 三世迎来英国当国王,使立宪君主制最终在英国确立,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也最终得以解决。 5.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提供多个 史实,而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 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如: 答:英国的议会起源于中世纪,议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 是一直存在的。在中世纪,两者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王 权与贵族特权的纷争。到了近代,随着资产阶级势力 的发展,两者的矛盾则体现在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君主 专制统治的不满,要求分享政治的权利。(省略 具体的史实)“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制 最终在英国确立起来,表面上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国王 与议会并存,而实质上是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因此,资产阶级终于能够通过议会来实现对国家政权 的控制。 1991年高考第46题为: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 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 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 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 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 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 端。”(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回答: “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 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 其中第问的答案是:不是。(1分)“危 机加剧”的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中 国的禁烟运动。(1分) 第一层次:仅仅回答“不是”而没有作任何理 由阐述的,给1分。 第二层次:回答“不是”并提供了一个言之成 理的理由的,给2分。例如:中国人民的禁烟运 动是正义的运动,它只能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 借口,而不是战争发动的原因。 SOLO理论的评分方法: 第三层次:回答“不是”并提供了两个以上 言之成理的理由的,给3分。例如:中国人民 禁烟是正义的,不是战争爆发的原因。英国 发动战争是为了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第四层次:回答“不是”并提供了两个以上 言之成理的理由,而且能够综合表述这些理 由的,给4分。例如,中国人民禁烟是正义的 行动,不是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爆发的原 因是英国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马士把 责任归结为中国人民的禁烟,目的是为英国 的侵略行径辩护。 第五层次:回答“不是”并提供了两个以上 言之成理的理由,并且能够从理论的层面合 理解析问题的根本原因,给5分。例如,从 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分析,可知英国作为一个 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因此 发动战争具有必然性。又如,从直接原因和 根本原因分析,中国人民的禁烟只是战争爆 发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资产阶级 的侵略本性。再如,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 系原理分析,禁烟只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 英国的侵略具有必然性,即使没有禁烟运动, 英国也会找别的借口来发动战争。 完全可以应用于高利害的大规模考试之中 例3: 2005年广东高考材料解析题第26题 唐代扬州经济的发展 答案及评分要点: 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 城市繁华;扬一益二。 答出4个要点,给6分;答出3个要点, 给4分;答出2个要点,给3分;答出1个要 点,给1分。 实际操作中对“要点”的把握: 从商人众多的角度 从店铺众多的角度 从货物丰富的角度 从城市繁华的角度 为开放性试题在高考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 的技术保障 例4: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痛斥下跪 请安的礼俗:“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 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进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 之礼。同年春,江苏巡抚陈夔龙也通令全省,在废除 跪拜礼的同时,禁止在公札中使用“卑”字。此后,各 省纷纷效法,废除跪拜请安礼风行全国。请根据这一 历史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下面材料中所反映的现 象。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要求:尽可能多方面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时要有理有据。 材料: 旧习难改 本月十四日(指1907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 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 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自生,身 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人 安。”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 之而已。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 大公报1907年2月3日 1根据材料提出一个合理分析。(1分) 2根据材料提出两个合理分析。(2分) 3根据材料提出三个以上合理分析。(3分) 4启示方面的回答合情合理的。(1分) 下列现象供阅卷教师参考: 尽管在制度上予以废除,但等级尊卑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心 中仍根深蒂固。巡警见到大臣就“媚气自生”。 作为政府本身也持有很严重的尊卑观念,如军部大臣见有 巡警给他下跪请安,他认为是理所应得,“但颔之而已”。 废尊卑,求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尽管有军部某大臣、 某巡警这样的人物,但作为广大旁观的群众,对这种现象是 “无不窃笑”。 废除跪拜请安礼的改革是从沿海省份开始做起的,大公 报报道的事情发生在北京,可见当时京城的封建思想仍十 分严重。 启示:思想变革的艰辛;思想变革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制度 的变革与思想的更新不一定同步;等等。 总 结 1 SOLO评价法是“采点”和“采意”相结合, 以采点为基础,以采意为归宿。 2 SOLO评价法的核心精神是追求历史思维 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3 SOLO评价法的操作核心是按思维层次来 打分,阅卷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准确把握 考生的思维层次。 4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拥有5个层次,有些问 题低于5个层次,有些问题则高于5个层次。 5 SOLO评价法不但能转变我们的考试观念, 更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教师的 教学观念。 课例: 解决在大事文献中产生的争议 l教学目标:学习者能够 (1)辨别在历 史文献中的偏见,并(2)说明辨别他们 所读的材料中的偏见的重要性。 l教学思路:为了帮助学生意识到这种偏 见以及对于某一事件的不同观点,一个 有效的方法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对于同 一事件具有两种以上争议观点的材料, 并让他们辨别与解释其中的矛盾所在。 l教学过程: l导入: 问学生是否曾有过两个不同的人告诉他们同一 件事,并且这两种说法是截然不同的。让他们思考为 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 l学习新课: 黑板上有一张有两栏的图表,一栏标有“文 献1”,另一栏标有“文献2”。图表的标题写上“1812年 战争中华盛顿的燃烧”。展示文献1并让学生阅读。 文献1 胜利的王室军队蜂拥而入了华盛顿。在一片欢呼声 中,火把被传递过来。军官领着队伍带着木头点燃了 反抗的首都。部队的总军官确信这一行动将很快破坏 掉美国人反抗的后援。有传言说叛军会在年底之前向 王室正式投降。美国人的反抗据说正在被瓦解。对国 王忠诚的臣民正在加拿大等待返回南部,重建正当的 殖民地政府。 (摘自伦敦公报的一名记者所撰写的报道) 文献2 英国的野蛮人今天现出了原形。与25年前践踏美 国人的权利一样,毫无修养的英国军队以他们没有 人道的野性,在今天攻占了华盛顿。他们毫不顾忌 妇女和儿童的安全,持续他们的暴行,焚烧了华盛 顿的大部分建筑物。为这种野蛮行为深感震惊的美 国军队正在重整队伍,决心从未像此刻这样坚定。 所有人都期望进行报复,把这片大陆从英国人的暴 政中永远解脱出来。 (摘自纽约评论一名记者所撰写的报道) 组织学生讨论: 1. 两篇报道有何相似之处? 2. 二者有什么不同? 3. 你如何解释这些不同? 4. 你认为当你读或听到一个事件的报道时,应该怎样 做? 海南2007第33题: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 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 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 斯坦利的叙述: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 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 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 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 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抢,对他们予以回击,迫使他们 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 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 后站起泉,高声喊叫,把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 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人正在距我们约 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 。他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 尸鬼们。 l材料二 摩基姆巴的叙述: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 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我们对自己说,这人 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淹死的弟 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 己的生命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 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 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对,听到喊声:“土匪!土匪!并 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 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 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土匪消失了。现在 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2007年. 试题所包含的能力层 次比能力种类重要。 l根据SOLO的分类评价理论,我们一般可 以把问题的层次分为五层,而2007年的 试题大多只局限于前三层,也就是说, 学生回答的点越多,拿高分的可能性也 就越大。 l层次评分局限于前三层的意义在于可以 降低试题的难度,不足的地方在于同时 也降低试题的区分度。 2007年上海高考根据SOLO分类法 命制的题目 l36. 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 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 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 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 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 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 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 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 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 款六便士 l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 l评分标准: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 评分: 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任 何关联。 第二层次:仅给出结论,未利用任何材料进行 论证。 第三层次:给出结论,并组织材料进行论证。 第四层次:利用材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 行论证。 第五层次: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 证。 l例:(07上海高考)从中外历史的进程来看, 19世纪60年代具有重要的地位。那是一个风起 云涌的时代,“资本主义”、“工人阶级”、“工 程师”、“民族”、“自强”等词汇的出现和频繁 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面对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其中一 位政治家这样写道: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 紧随并支持你们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 着你们向前 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 翻你们 试以“1860年代的诞生”为题,撰写一篇历史 小论文。 26阅读下列材料: 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广东所产生的著名的民族企业, 其创办人简照南1870年出生在南海县。简照南年青时到香港跟随 叔父从事瓷器业,有一天,他对叔父说:“如今各国商人均争夺中 国市场,我们所经营的瓷器贩销,不足以制胜,我想自树一帜, 与各国争一高低。”于是,简照南开设了“顺泰”轮船公司,往来于 日本、南洋及欧美各地。因为中国公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不能 领取公海航行执照,简照南便加入了日本国籍,向日本政府注册 。1906,简照南又决定进军烟草业,在香港设立了“广东南洋烟草 公司”。 20世纪初的中国烟草市场完全被英美的烟草公司所垄断。简照 南潜心研究制烟工艺一年,生产出“白鹤”牌香烟。然而,“白鹤” 牌一经推出,英美烟草公司就以“白鹤”牌的包装与其出品的“玫瑰 ”牌相似而状告南洋公司,港英政府遂收缴了价值2000元的“白鹤” 牌香烟在香港巡理府前焚毁。简照南被迫改出“双喜”牌香烟,并 很快成为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注册安全工程师题库精讲及答案解析
- 安全工程师题库合集及答案解析
- 熔铸车间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4-苯基二苯甲酮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点菜柜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多杀菌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传真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玻璃厂用水统计管理规章
- 2025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医疗卫生辅助岗招募30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宣城广德市桃州初级中学编外教师招聘12名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第三次招聘109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辅警考试真题(含答案)
- 新式茶饮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新疆天泽和达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岗位社会招聘2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巧堆肥劳动课件
- 技术方案评审表-技术选型决策
- 万用表专业培训资料共23张课件
- 启闭机设备安装与调试施工方案
- 神经外科进修汇报总结
- 图书出口管理办法
- 高三后期班级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