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指导老师:李奉翠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1绪论.1 1.1设计目的.11.2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12 设计基本资料.22.1建筑概况.22.2设计参数.23 负荷计算.23.1冷负荷计算方法.23.2空调冷负荷计算.24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84.1空调末端系统方案比较.84.2 空调水系统方案比较确定. .95 设计方案计算及设备选型.115.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处理过程及送风参数确定. .115.2风机盘管的选型计算. .155.3新风机组选择计算.156 空调系统水力计算.156.1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156.2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167 水系统的设计. .198消声、减振及保温设计. .258.1 减振设计. .258.2保温设计. .269 气流组织. .27 9.1 布置气流组织的分布. .27 9.2 散流器选择计算. .2710 防火设计. .2811 实习总结. .28参考文献. .29101 绪 论1.1设计目的 本设计要求熟悉中央空调设计步骤及方法,负荷的计算,设备的选型和布置,熟悉所选用的中央空调系统. 通过设计过程,要系统的掌握中央空调的相关知识,并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相关设计工作和施工、验收、调试、运行、管理和有关应用科学的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奠定可靠的基础。1.2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供热工程、空气调节和制冷技术后的一次工程设计的综合性训练。课程设计要求较高,内容涉及到冷(热)负荷计算、水利计算、管道安装、气流组织、制冷技术。通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给定建筑物进行空气调节的设计计算、方案选择、施工图绘制,掌握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 设计基本资料2.1建筑概况;(1)外墙属于II型,传热系数k=1.50w/(m2.k),由外向内分别为:水泥砂浆、砖墙、白色粉刷。 (2)层高3000mm (3)邻室包括走廊,均与室内温度相同,不考虑内墙传热。 (4)办公室105,205每个房间为4人;其余每个办公室都为2人。在办公室内的时间段位8:0018:00共十个小时。 (5)室内照明采用2盏200w明装荧光灯,开灯时间为8:0018:00 (6)室内压力稍高于室外压力。 (7)空调运行时间为全天24小时。2.2设计参数:(1)北京市纬度为北纬3948,经度为东经11628,海拔高度为31.2m。(2)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2,室外计算湿球温度为26.4。 (3)北京市大气压力夏季为998.6kpa,冬季为1020.4kpa。 (4)办公室内计算干球温度为26,室内空气相对湿度655% (5)北京市夏季室外平均风速V=2.2m/s3 负荷计算3.1冷负荷计算方法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热量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以及其他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通过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形成冷负荷时存在延迟和衰减,所以空调房间夏季设计冷负荷宜按不稳定传热方法计算各种热源所引起的负荷,再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3.2空调冷负荷计算3.2.1 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CL=KF W =( tw1 tnx) tw1 =(tw1+td)kak (3-1)式中 CL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外墙和屋面的面积;屋面和外墙的传热系数W/(m2); 温度作用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时间,h; 作用时刻下,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 tw1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 tw1以北京地区的气象条件为依据计算出来的外墙和屋顶冷负荷的逐时值,根据外墙和屋顶的不同类型分别在课本附录7,8中查取。 td 不同造型外墙和屋顶地点的修正值,根据不同的设计地点在附录9中查取 ka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在表3-7中查取 k外表面吸热系数修正值,在表3-8中查取。考虑到城市大气污染和中浅颜色的耐久性差,建议吸收系数一律采取=1.0,但如果有把握经久保持建筑围护结构表面的中,浅颜色时,则可乘以表3-8所列的吸收系数修正值。3.2.2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 玻璃窗瞬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CL=CwKwFw(twl+td-tnx) (3-3)式中 CL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w 窗口的面积;w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单层窗可查附录10,双层窗可查附录11,不同结构材料的玻璃窗可查附录表14;W/(m2);Twl外玻璃窗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值Cw玻璃窗的传热系数的修正值td玻璃窗地点修正值,可从附录15中查取3.2.3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按下式计算:CL=CaCsCiFwDjmaxClq W (3-4)式中 CL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W; w 窗口的面积;Ca有效面积系数 Clq 窗玻璃冷负荷系数 Cs窗玻璃遮阳系数,定义为CS=(实际玻璃的日照得热)/(标准窗玻璃的日照得热) Ci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Djmax得热最大系数,由附录16查取3.2.4 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根据照明灯具的类型和安装方式不同,其冷负荷计算公式为荧光灯 CL=1000n1n2NCLQ W 白炽灯 CL=1000NCLQ式中 CL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 N 照明设备所需功率 kW 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可取1.0; 灯罩隔热系数; 照明灯具所需功率,W;CLQ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3.2.5 人体湿负荷的计算 人体散湿引起的湿负荷计算用下式计算 D=0.001ng式中 群居系数 n计算时刻空调区内的人数 g1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散湿量,查表3-153.2.6空调新风冷负荷 KW (3-8)式中 新风冷负荷KW; 新风量kg /h; 室外空气焓值kJ/kg; 室内空气焓值kJ/kg。3.2.7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引起的冷负荷由两方面组成;人体显热冷负荷;人体散湿引起的潜热冷负荷。人体显热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CLs=nqsCLQ 式中 室内总人数;群集系数;qS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时成年男子散热量, W ; CLQ人体显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人体散湿引起的潜热冷负荷:Q=ntq2 nt 计算时刻空调区内的总人数。 q2 1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下面以一层最大房间105办公室为例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如下:时值twl,计算结果如下 北外墙冷负荷 表一 北外墙冷负荷 (单位W) 北外墙冷负荷由附录7查得型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值如下:时间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Tw132.332.131.831.631.431.331.231.231.331.431.6td 0ka 1.04k 0.94tw131.5831.3831.0930.8930.7030.6030.5030.5030.6030.7030.89tnx 26t5.585.385.094.894.704.604.504.504.604.704.89K 1.5F 10x3CL251.1242.1229.1220.1211.5207202.5202.5207211.5220.1 东外墙冷负荷 表二 东外墙冷负荷东外墙冷负荷由附录7查得型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值如下:时间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Tw136.035.535.235.035.035.236.636.136.637.137.5td 0ka 1.04k 0.94tw135.1934.7034.4134.2234.2234.4134.8035.2935.7836.2736.66tnx 26t9.198.708.418.228.228.418.809.299.7810.2710.66K 1.5F 6x3CL248.1234.9227.1221.9221.9227.1237.6250.8264.1277.3287.2 照明散热器形成的冷负荷 由于荧光灯明装,镇流器装设在室内。故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取为1.2,灯罩隔热系数取为1.0,根据室内照明时间为8:0018:00,开灯时数小于10小时,由附录26查得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按教材中3-22式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三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单位: W)时间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CLQ0.370.670.710.740.760.790.810.830.840.860.87n1 1.2n2 1.0N 0.2CL88.8160.8170.4177.6182.4189.6194.4199.2201.6206.4208.8 室内人员散热引起的负荷 办公室内人群为轻度劳动人群,查教材上表3-15,成年男子每人散发的显热量与潜热量为58W和123W,有表3-14查得群集系数为0.9,根据办公室四人,在办公室的总时数小于十小时,由附录27查得人体显热冷负荷系数逐时值。按教材3-23公式计算人体显热散热逐时冷负荷,按教材3-24计算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四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单位: W)时间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CLQ0.530.620.690.740.770.800.830.850.870.890.42qs 58n 4 0.9cls110.66129.46144.07154.51160.78167.04173.3177.48181.66185.9387.7q1 123Cl1 442.8合计 553.46 572.26 586.87 597.31 603.58 609.84 616.10 620.28 624.46 628.63 530.50 各项冷负荷汇总 由于室内压力略高于大气压力,不用考虑有室外渗入室内空气所引起的冷负荷。将以上各项冷负荷汇总到一起,逐时相加,列于下表 表五 各项逐时冷负荷汇总表 (单位: W) 表四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单位: W)时间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东外墙248.13234.9227.07221.94221.94227.07237.6250.83264.06277.29287.82北外墙251.1242.1229.1220.1211.5207.0202.5202.5207.0211.5220.1灯负荷88.8160.8170.4177.6182.4189.6194.4199.2201.6206.4208.8人负荷553.46572.26586.87597.31603.58609.846161620.28624.46628.63530.50合计1141.51213.11213.41216.91219.41233.51250.61272.81297.11323.31247.2由上表可以看出,此办公室内最大冷负荷出现在下午17:00,为1323.3W4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4.1空调末端系统方案比较表4.1 各种空调系统的特点表 比较项目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系统优点集中进行空气的处理、输送和分配;设备集中、易于管理布置灵活,各房间可独立调节室温,房间不住人时可方便的关掉机组(关风机),不影响其他房间, 从而比其他系统较节省运转费用把冷热源和空气处理、输送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想体内,形成一个紧凑的空调系统,安装方便,可灵活而分散的设置在空调房间内系统缺点集中供应时各空调区域冷热负荷变化不一致,无法进行精确调节;各种集中式均有风管尺寸大、占有空间大对机组制作应有较高的要求,否则在建筑物大量使用时会带来维修方面的困难;当机组没有新风系统同时工作时,不能用于全年室内湿度有要求的地方空调机组是由压缩冷凝机组、蒸发器和通风机等联合工作的,尽管压缩冷凝机组有较大的容量,如果蒸发器(包括风机)的传热能力(面积、传热系数)不足,则可能使制冷机的冷量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设备布置与机房1 空调与制冷设备可以集中布置在机房2 机房面积较大3 有时可以布置在屋顶上或安设在车间柱间平台上1 只需要新风空调机房面积2 有集中的中央空调器,还设有分散在各个被调房间内的末端装置3 分散布管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1.设备成套,紧凑。可以放入房间也可以安装在空调机房内2.机房面积小,只需集中式系统的50%,机房层高较低3.机组分散布置,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风管系统1 空调送回风管系统复杂,布置困难2 支风管和风口较多时,不易均衡调节风量1.设室内时,不接送回风管2.当和新风系统联合使用时,新风管较小1系统小,风管短,各个风口风量的调节比较容易,达到均匀2.直接放室内,可不接送风管和回风管3.余压小系统应用全新风系统;一次回风系统;一、二次回风系统末端再热式系统;风机盘管机组系统;诱导器系统单元式空调器系统;窗式空调器系统;分体式空调器系统;半导体式空调器系统根据以上方案的比较,对该空调末端系统采用以下方案:整个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不承担室内冷负荷。新风与风机盘管共用出风口,因无空调机房,所以采用吊顶式新风机组。4.2 空调水系统方案比较确定空调水系统包括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两个部分,它们有不同类型可供选择。表4-2 空调水系统比较表类型特征优点缺点闭式管路系统不与大气相接触,仅在系统最高点设置膨胀水箱与设备的腐蚀机会少;不需克服静水压力,水泵压力、功率均低。系统简单与蓄热水池连接比较复杂开式管路系统与大气相通与蓄热水池连接比较简单易腐蚀,输送能耗大同程式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同;经过每一管路的长度相等水量分配,调度方便,便于水力平衡需设回程管,管道长度增加,初投资稍高异程式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经过每一管路的长度不相等不需设回程管,管道长度较短,管路简单,初投资稍低水量分配,调度较难,水力平衡较麻烦两管制供热、供冷合用同一管路系统管路系统简单,初投资省无法同时满足供热、供冷的要求三管制分别设置供冷、供热管路与换热器,但冷热回水的管路共用能同时满足供冷、供热的要求,管路系统较四管制简单有冷热混合损失,投资高于两管制,管路系统布置较简单四管制供冷、供热的供、回水管均分开设置,具有冷、热两套独立的系统能灵活实现同时供冷或供热,没有冷、热混合损失管路系统复杂,初投资高,占用建筑空间较多单式泵冷、热源侧与负荷侧合用一组循环水泵系统简单,初投资省不能调节水泵流量,难以节省输送能耗,不能适应供水分区压降较悬殊的情况复式泵冷、热源侧与负荷侧分别配备循环水泵可以实现水泵变流量,能节省输送能耗,能适应供水分区不同压降,系统总压力低。系统较复杂,初投资较高根据以上各系统的特征及优缺点,结合本设计情况,本设计空调水系统选择闭式、同程、双管制、单式泵系统,这样布置的优点是过渡季节只供给新风,不使用风机盘管的时候便于系统的调节,节约能源。4.3风机盘管的布置风机盘管的布置与空调房间的使用性质和建筑形式有关,对于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和档案室等一般布置在进门的过道顶棚内,并综合考虑房间均匀送风的情况,采用吊顶卧式暗装的形式,采用侧送或上送上回。风机盘管机组空调系统的新风供给方式采用由独立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经过处理过的新风从进风总风管通过支管送入各个房间。单独设置的新风机组,可随室外空气状态参数的变化进行调节,保证了室内空气参数的稳定,房间新风全年都可以得到保证。风机盘管机组的供水系统采用双水管系统,过渡季节尽量利用室外新风,关闭空调机组关闭供水。5 设计方案的确定及计算本系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有独立的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即把新风处理到室内参数,不承担房间负荷。这种方案既提高了该系统的调节和运转的灵活性,且进入风机盘管的供水温度可适当提高,水管结露现象可以得到改善。5.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处理过程及送风参数确定 新风处理夏季风机盘管处理过程焓湿图WX室外空气参数,NX室内设计参数,MX风机盘管处理室内的空气点OX送风状态点,室内热湿比,LX-机器露点各状态点参数为:室内空气状态点NX=26 =60%5% 室外空气状态 干球温度t=33.2 湿球温度 ts=26.4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不承担室内冷负荷。而且不考虑风机温升。其中热湿比: =7219kj/kg确定各状态点:hnx=59.5kj/kg hwx=83 kj/kg hox=501 kj/kg总送风量: G= =0.16kg/s满足卫生要求的最小风量 Gm,w2 =(30x4x1.2)/3600=0.04kg/s0.10G=0.016kg/s0.04kg/s 由此可知满足新风量所需新风量为GW=0.04kg/s风机盘管风量 GF=G-GW=0.12kg/s油混合原理 =导出hmx=hox-(hnx-hox)=51-0.04*(59.5-51)/0.12=48.2kj/kg新风机组承担的冷量为QO,W=GW(hwx-hlx)=0.04(83-59.5)=0.94kw风机盘管承担的冷量为QO,F=GF(hnx-hmx)=0.12(59.5-48.2)=1.36kw风机盘管机组性能参数如下 型号性能FP-34FP-51FP-68FP-85FP-102FP-136FP-170FP-204FP-238额定风量m/hH34051068085010201360170020402380M2603905106407701020128015301790L17026034043051068085010201190额定冷量KW Kcal/hH1.982.83.874.585.427.389.0811.112.9H1702240833283938466163467808954611094额定热量KW Kcal/hH3.394.56.357.459.2212.416.319.520.2H2915387054606407793010665140201677017370输入功率W12PaH344655708711714018122330PaH4256708110114916520224150PaH46658289109163201228286噪声dB(A)12PaH36383840434546474830PaH38394244454647495150PaH404143454748505354水量 Kg/h3505106808009801280160019202230水压损失 KPa61017213115182126风机数量1234重量KgWA171819222639434952带回风箱202223273044485458进出水接管3/4内螺纹凝结水管3/4外螺纹电源220V/50Hz备注1、供冷量工况参数:进口空气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5,进水温度7,水温差5。2、供热量工况参数:进口空气干球温度21,进水温度60,热水流量同供冷工况。3、机组经2.0MPa耐压试验,允许最大工作压力1.6MPa。4、另有四管制(一加二、而加二、三加一)机组。由此表级以上计算数据,选取风机盘管型号为FP-34两台将各房间负荷归总到一起,见下表: 各房间负荷情况房间号单位总冷负荷总湿负荷热湿比总风量新风量风机盘管风量风机盘管型号风机盘管台数 W Kg/hKj/kgKg/sM3/sM3/hFP34 台101760.50.33 0.33 82960.07601501102575.762080.0560901103601.965660.0560901104558.860960.0560901105132372190.161203602106679.174090.08601801107840.991730.1602401108632.369410.07601501201760.582960.07601501202575.762800.0560901203556.760730.0460601204556.760730.0460601205981.053510.08120601201206765.183470.09602101207659.471930.07601501208659.471930.07601501209788.486010.096021015.2 新风机组选择计算新风量的确定原则:满足室内卫生要求;补充局部排风量;保持室内正压。新风有新风机组处理到室内等焓状态,所以新风机组承担新风负荷,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冷负荷。一层新风风量为60x7+120=540m3/h ,所以选择额定风量大于540m3/h 的新风机组二层新风风量为60x8+120=600m3/h,所以选择额定风量大于600m3/h的新风机组 6 空调系统水力计算6.1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根据风管系统布置,采用假定流速法选定风管管径,进行阻力计算时,首先选定系统最不利管路(即阻力最大的一条管路)作为计算的出发点;其次根据风量和所选定的管内风速计算这一最不利管路各管段的断面尺寸;绘制风系统轴测图,对各管段各环路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确定各风管的风量,再根据主风道风速控制在56.5/,支风道风速控制在34.5/,确定各管段的断面尺寸,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计算系统的总阻力;选择风机。主要计算公式:沿程阻力: Py=RL 局部阻力: Pj=Pd 总阻力损失:P=Py+Pj 民用建筑空调风速的选用编号管段建议流速最大流速1风机入口452风机出口6.5-107.5-113主风道5-6.55.5-84水平支风道3-4.54-6.55垂直支风道3-3.54-66送风口1.5-3.53-57新风入口2.54.56.2水力计算方法采用假定流速法和限制比摩阻,其方法计算步骤:(1)绘制冷水系统图,并对管段编号,标注长度和流量;(2)把流速控制在0.5-2m/s或限定比摩阻在100-400Pa/m;(3)根据各个管段的水量和所选的流速比摩阻确定管段的直径,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4)计算系统的总阻力。水系统水力计算实例本层供水系统最不利管路(初端末端)水力计算(1)管道标号(2)详细负荷计算(3)局部阻力系数:6.3风管水力计算空调系统风道采用最常用的镀锌钢板材料,该材料易于工业化加工制作、安装方便、能承受较高温度,且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其钢板厚度一般采用0.51.5mm左右,表面粗糙度K0.15mm。风管的形状:一般为圆形、矩形,圆形风管强度大、耗量小,但占空间大,其弯管与三通需较长距离,矩形风管有占用有效面积小,易于布置,明装较美观等特点,故空调风管多采用矩形风管。 风管计算步骤:绘制系统轴测图,并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管段长度和风量。确定风管的形状和选择风管尺寸。选定最不利环路,逐段计算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计算与最不利环路并联各管路阻力。通过对风管的沿程(摩擦)压力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最终确定风管的尺寸并选择风机。风管的压力损失P=Pm+Pj式中:Pm:风管的沿程压力损失 ;Pj:风管的局部压力损失。检查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经过校核,某些管路节点阻力值不平衡,可通过风阀调节,另外应尽量减少此类风管布置系统的运行费用和空气流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风管的风速控制见下表,该建议的控制风速已综合考虑了风管的初投资。计算得出一层风管管径见下表4.1:最不利环路压力损失为205.72Pa,小于机组余压210Pa,所选机组符合条件。其他各层风管水力计算见附表2主 风 管管段编号流量Q (m/h)风管尺寸AB (mmmm)长度l(m)风速V(m/s)比摩阻 pm (Pa/m)局阻系数沿程阻力Pm (Pa) 局部阻力Pj(Pa) 总阻力 P (Pa)0-184.41201201.632.210.413.250.67 5.18 5.85 1-2168.81201203.622.241.430.265.18 2.04 7.22 2-3243.11201204.694.862.80.1113.13 1.45 14.58 3-4391.61601205.672.643.380.0519.16 0.96 20.13 4-5465.92001205.393.752.750.0914.82 1.57 16.39 5-6540.22001206.252.363.620.922.63 21.09 43.72 6-7911.53201604.956.251.510.067.47 0.88 8.36 7-8985.83201605.353.751.750.059.36 0.86 10.22 8-91060.13201605.753.7520.0511.50 0.99 12.49 9-101134.13201606.154.152.270.0513.96 1.13 15.10 10-111394.23202006.052.541.840.0411.13 0.88 12.01 11-121478.43202006.423.132.060.2513.23 6.18 19.41 12-131681.43202505.846.121.470.578.58 11.66 20.25 合计205.72 支 风 管12-142031601207.012.9413.657.01 18.93 25.94 1-184.41201202.211.630.413.250.67 5.18 5.85 2-274.31201202.211.430.3912.20.56 14.97 15.53 3-374.31201202.211.430.3316.660.47 20.44 20.91 3-374.31201202.211.430.3216.70.46 20.49 20.95 4-474.31201202.211.430.3315.360.47 18.85 19.32 5-574.31201202.211.430.3319.520.47 23.95 24.42 6-6371.33201602.212.010.864.751.73 11.51 13.24 7-774.31201202.211.430.3315.160.47 18.60 19.07 8-874.31201202.211.430.3317.080.47 20.96 21.43 9-974.31201202.211.430.3319.040.47 23.36 23.83 10-10185.61601602.212.010.4210.630.84 25.77 26.61 10-1074.21201202.211.430.3218.580.46 22.80 23.25 11-1184.21201202.211.620.4116.650.66 26.22 26.88 7水系统的设计7.1水系统形式的分类空调水系统主要包括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和凝结水系统。空调水系统可以区分为开式和闭式,两水管和四水管,同程式和异程式,上分式和下分式等,按调节方法来分,分为定流量和变流量。 本设计的空调水系统是闭式、异程、两管制的空调冷冻水系统。本系统的特点:1.闭式的水系统不与空气接触,设备的腐蚀机会少;2.两管制初投资少;3.水泵的扬程低。水管布置采用垂直异层,水平采用异程,水系统选择闭式等温变流量的形式。利用:进出冷水机组的主管道之间的压差旁通阀通过调节水量来适应负荷变化。末端风机盘管或新风机组回水管上采用电动二通阀调节水量来调节风机盘的冷量。7.2水系统形式的确定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根据实际设计资料,本设计水系统形为:闭式,两管制,同程式,定流量水系统。计算基本公式:流体在在沿管道流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压力和局部压力损失。通常把摩擦阻力损失称为摩擦损失,把局部压力损失称为局部损失。摩擦压力损失:式中: Pm:摩擦压力损失,Pa;式中:摩擦系数;d:管道内径;l:管道长度;v:热媒在管道中的流速,(m/s);:热媒的密度,(kg/m3);局部压力损失:式中Pj:局部压力损失,Pa;:局部阻力系数;局部阻力系数值可由表查得。管断的压力损失Pm和局部损失Pj之和就是该管断的总压力损失,即 PPmPj 凝结水管路系统的设计各种空调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必须及时排走。排放凝结水的管路系统设计,应注意以下各要点:1)风机盘管凝结水盘的泄水支路坡度,不宜小于0.01。其他水平支干管,沿水流方向,应保持不小于0.002的坡度,且不允许有积水的部位。 如受条件限制,无坡度敷设时,管内流速不得小于0.25m/s。2)当冷凝水盘位于机组内的负压段时,凝水盘的出水口处必须设置水封,水封的高度应比凝水盘处的负压(相当于水柱高度)大50%左右。水封的出口应与大气相通。3)冷凝水管道宜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或镀锌钢管,不宜采用焊接钢管。4)冷凝水立管的顶部,应设计通向大气的透气管。5)设计和布置冷凝水管路时,必须认真考虑定期冲洗的可能性。6)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DN,应根据通过冷凝水的流量计算确定。一般情况下,每1kw的冷负荷每小时产生约0.4kg的冷凝水,在潜热负荷较高时,每1kw冷负荷产生约0.8kg的冷凝水。通常可以根据机组的冷负荷Q(kw)按下列数据近似的选定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Q7kw DN20mmQ7.117.6kw DN2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