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重振马鞍山雄风.doc_第1页
[调研报告]重振马鞍山雄风.doc_第2页
[调研报告]重振马鞍山雄风.doc_第3页
[调研报告]重振马鞍山雄风.doc_第4页
[调研报告]重振马鞍山雄风.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振马鞍山雄风马鞍山简介: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东北与南京市接壤,南与芜湖市毗邻。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越、楚。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隋开皇年间始属当涂县。195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马鞍山市。总面积1681平方公里,辖花山、雨山、向山、金家庄四区和当涂县。总人口11524万,其中市区人口4935万。城市依山环湖而建,形成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格局,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宁芜地区五个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最重要的矿区,探明储量的主要有铁、硫、磷、钒、钛、锰、锗、绿松石等二十余种,其中铁、硫、磷在华东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一县。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40多年发展与建设,马鞍山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达124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91亿元、市区面积301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荣誉称号,是安徽省五大重点旅游城市之一,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辉煌:马鞍山的采石矶被誉为长江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留下许多不朽诗篇;是古代的江防要塞、关津渡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要想重振马鞍山雄风,把马鞍山像长江三矶之首一样推向高峰;让无数的名人名家在此驻足;恢复其重要之地的名声;让马鞍山崛起。首先我从马鞍山的文化、名人与旅游资源,工业发展,地理交通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马鞍山的文化、名人与旅游资源: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仍直隶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关于马鞍山的由来有一个悲壮的传说:霸王臀下物,乌骓肩上装;人马皆悲死,惟留马鞍伤。传说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和县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 马鞍山旅游资源丰富。位于市区西南古镇采石,是马鞍山名胜古迹集萃之地。翠螺山突兀江畔,采石矶绝壁临江,集雄、奇、险、秀于一体,风景奇幽,被誉为长江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同时又是古代的江防要塞、关津渡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留下许多不朽诗篇。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漫歌赋诗。尤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多次登矶游览,写下横江词、牛渚矶、夜泊牛渚怀古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一带至今还流传着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动人传说,“诗仙 ”李白长眠在当涂青山脚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仰慕之地。太白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如今这里已建成为安徽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太白楼、李白衣冠冢、然犀亭、三元洞、赤乌井等众多景点。马鞍山为柳州古八景之一,因其形如马鞍而得名,它位于柳江南岸的市中心,与鱼峰山东西呼应,是柳州市中心区的最高峰,从山脚沿石径到达山顶后,放眼眺望,柳州全城景色尽收眼底。相传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洞宾曾在马鞍山上下棋,至今山上留有一尺多长的仙人足迹和棋盘石、仙人洞等。柳宗元游览此山后,对这里作过生动的描述。徐霞客游记中也对此山作了详尽介绍。至今山上还留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的诗文石刻数十处。马鞍山市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物阜民丰,盛产优质大米、油料、棉花等农产品,是长江鲥鱼、刀鱼、金毛蟹等名贵水产品的主要产地,历史悠久的采石矶茶干、太白酒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 纵观历史,马鞍山地区历代皆有名人与这片土地结缘,或在此建立奇功,或寄情山水,虽为客籍,但早已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主要名人有:楚霸王叱咤风云、周兴嗣朽撰千字文、李太白魂系江东、樊若水巧驾浮桥、郭祥正诗风飘逸、虞允文智破金兵、陶主敬恪尽职守、邢子用“济美”故里、萧云从画坛扬名、徐文靖治学严谨、黄左田勤政敏学、夏炘、夏炯、夏燠、夏燮四兄弟各有所成、林散之当代三绝。 马鞍山现有采石风景区、小九华风景区、濮塘风景区、青山风景区、林散之艺术馆等多出景点。马鞍山的工业发展: 马鞍山的工业已形成以钢铁为主体,冶金、机械、化工、轻工、纺织、电子、建材、食品、电力等多门类共同发展的行业结构。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国冶金行业股票发行量最大、筹资最多的上市公司。其它骨于企业有,马鞍山钢铁总公司、金星化工集团、索达机械集团、南极磁材集团、海狮巾被集团、纺织厂、山鹰造纸有限公司、合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巨龙铸管有限公司、三维建材集团、鼎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濮塘轧钢厂。农业形成江南养殖工贸集团、黄池食品集团、乌溪水产集团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名特产品有:火车车轮、飞鹤针织内衣、海狮巾被、预应力钢丝钢绞线、高档磁粉磁件、电磁线、小型压缩机、刃模具、采石矶茶干、黄池食品、唐人酒等。第三产业初步形成了商品流通业、交通邮电业、金融保险业三大支柱,资金、房地产、劳动力三大市场,旅游、信息、中介服务三大新兴行业迅速崛起的产业体系。现有冶金部钢铁设计研究院、矿山研究院、建筑设计院等17个部、省、巾属科研单位和一批科技民营企业。有华东冶金学院、安徽省商业专科学校等多所部省属高等院校,11所中等专业学校,67所中学和273所小学。拥有广电中心、大型图书馆、文化馆等一大批硬件设施及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文化活动服务网络。卫生事业有19所医院、201个医疗机构。马鞍山的地理、交通: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马鞍山港为长江天然深水良港,为国家一类口岸。205国道和宁铜铁路穿境而过。大型国际机场禄口机场距马鞍山仅30公里。航空: 马鞍山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8公里之遥。铁路: 马鞍山位于南北、东西大型铁路线上,铁路宁铜铁路上的列车均停靠马鞍山站.公路: 马鞍山公路交通发达,东西承接长三角地区和中部地区,南京到马鞍山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到南京走高速公路仅需半个小时车程。 南北连接中国北方和南方。水运: 长江穿镜而过,并有天然的深水港马鞍山港,水运便利。 崛起: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关于一本调研马鞍山的书中总结出马鞍山旅游业的现状: 1、旅游资源规模偏小,无景域型资源,均为景段、景元性资源; 2、旅游资源的构成欠丰富,以历史遗产为主,其他类型较少,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 3、游客停留时间短(过夜客少,旅游消费力量不高); 4、沿江旅游开发受工业和港口项目影响较多; 5、众多文化资源载体不足,转化为物质性旅游资源产品不易; 6、城市形象定位模糊,旅游城市品牌尚未完全树立,缺乏知名旅游品牌; 7、许多景点尚处于原始待开发阶段,旅游产品单一,与其他知名旅游品牌未能深度合作; 8、旅游市场结构单一,主要针对南京、芜湖周遍市场,时常制约性大,市场的伸缩性不明显; 因此针对马鞍山的旅游业现状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扩大旅游资源规模,将景段、景元性资源进行连接,组成景域型资源,加强个景点、景区的合作。丰富旅游类型,形成观光、娱乐等多种旅游方式,利用工业城市的优势发展工业旅游,丰富旅游类容,提高旅客旅游时间。曾强宣传推广,实行品牌战略,明确定位城市形象,树立旅游城市品牌。深度开发景点资源,加强与周边城市旅游品牌的深度合作,发展城市间的旅游线路。发展旅游市场结构多元化,充分利用交通优势,扩大市场。发挥良好自然生态环境、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优势,打造“休闲旅游基地“的战略目标,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整合旅游城市形象宣传,主打诗仙李白这张王牌,便于旅游品牌战略建设。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自然和社会资源,精心策划包装精品线路并大力推介,可发展历史文化揽胜之旅、生态休闲之旅、钢铁是怎样炼成工业之旅。旅游资源整合走向市场,实行旅游市场化,才是旅游业大力发展的动力。与旅游业发展兴旺的浙江、江苏等地相比,马鞍山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市场竞争力较弱,旅游产业“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不均衡。要促进旅游相关产业同时发展,优势互补才能赢市场。其实,马鞍山旅游资源非常好,也是客源地非常好的城市,如果加大资源的进一步深度整合,指导性投入资金打造软环境,马鞍山组织大型团队游是非常有潜力的。 马鞍山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中下游,紧靠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作为安徽省的东大门,皖江经济带的“老龙头”,有着紧邻长三角的独特优势,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马鞍山应紧紧把握长三角“扩容“的机遇。马鞍山临江近海,承东启西,是安徽省连接长三角的桥头堡,是南京都市圈的重要城市,融入长三角,马鞍山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从马鞍山到南京、上海分别为分钟和小时车程,融入长三角,马鞍山有着便捷的交通优势;城市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通讯能力超前建设,市政公用设施达到万人口的承载标准,城市集聚功能已经形成。融入长三角,马鞍山市有着良好经济实力和产业优势。马鞍山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市居民收入和储蓄等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各市之首。融入长三角,马鞍山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从地域条件上看,马鞍山加入“长三角”的优势要大于合肥,但作为省会,合肥在经济、政治、人文、科技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当然,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合肥和马鞍山一道,同时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马鞍山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长三角”轴线边的节点城市,将加快与东部发达地区在发展规划、体制和政策、产业、公共服务设施、人才、市场等方面实现对接,精心打造与“长三角”互动发展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全面推进与南京签订的宁马两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等专项协议。尤其在交通建设和产业对接上,多做些实在事,争取早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将会给马鞍山带来更大的发展。马鞍山要加强与长三角经济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