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养育》之读后感_第1页
《无条件养育》之读后感_第2页
《无条件养育》之读后感_第3页
《无条件养育》之读后感_第4页
《无条件养育》之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1 无条件养育之读后感 无条件养育之读后感 学校开展幸福工程也已很多年,老师们在工作中享受着运动、读书等带来的幸福。从每学期末图书馆的统计中发现,我们生活老师的阅读量是最大的,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了。这学期因为图书馆改造,老师们无法借阅书籍,生活部就为大家购买了一些教育书籍,不定期的交换阅读。这次我们工会分发到的书籍是无条件养育,老师们看了这本书后,在对照目前自己对自己孩子的养育,感叹的确做得不够到位。下面是每位老师的读后感言,我进行了一些归纳。 李 z 老 师:在日常的管理中,一些孩子总是听不得批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是不是因为一直以来孩子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比别人更有价值,所以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比别人有价值。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有真正独特的价值,孩子所有表现都有价值的,没有做到父母要求的期望同样有价值,因为孩子在朝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走,这是一种享受。 我们需要的是还孩子自主感,不是被贴画所控制的喜怒哀乐,当孩子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行为时,我们需要考虑孩子的感觉、思想、需要和意愿,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需要什么,我们就知道怎么帮助他们达到我们期望的行为,即使 没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1 有达到我们的期望,也让孩子更好地看待自己。 张 z 老师:看完无条件养育,之前认为惩罚孩子是万万不行的,属于居高临下的判罚,其实表扬孩子同样属于居高临下的施予,是属于硬币的两面。虽然一个听起来残忍,一个听起来是赞赏,但都属于强者对弱者的一种评判。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不管是之前的传统教育里的惩罚包括体罚,还是现在所倾向的不打赏识教育,本质上针对的是孩子的行为。我们做到宠辱不惊,不因为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好的表现就怎么样自己的孩子。我们自己心理上首先保持一个平常心。特别是优秀的孩子,不需 要有压力地成长,他们需要自我感觉好,对自己无论是什么样的都认同自己。因为优秀的孩子就是老师口头表扬的对象,尤其要摆正心态。经常受批评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无条件认同。所以中等的孩子更容易保持平常心。 我们的教育模式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我们无条件接纳她。一下子心理就没有负担了,真正拥有了健康的心灵 . 黄 z 老师:看着书中的内容,多处好像都是平时经历过的,对照着书中所说的一些内容,自感是在父母的有条件养育中长大的。书中这样写道:试图培养内化和自律性,意味着试图遥控指挥孩子的行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更加严重 的“顺从”。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似乎现在的我就是这样在做的。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1 由强迫设立规则而让孩子形成的自律,与孩子发自内心,通过自我判断,自我认知形成的“自律”是完全不一样的。想起来,我小的时候,很喜欢看电视,如果没有限制,我可以看半天,看到我这么喜欢看电视,爸爸开始限制我,只能作业做好看一会,慢慢地我也养成了习惯,作业做好后去看一下电视,而后就去做其他事情。现在细想来,看了书中的内容后,我有些质疑这样形成的“自律”,难道不是书中所说的“听话”吗?规则的不断重复,让我最终内化到心里,当能够做到“自律”,爸爸的 高兴是不是一种条件呢?像这样的例子在日常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很多,我现在管理的是四年级男孩子,接管这批孩子,从几次的集会中发现这些孩子不懂得倾听,只要我一说话,他们就开始讲,无论什么话题都要插嘴,我就拿出了措施,只要他们一说话,我就停止讲话,保持沉默,看他们能说多久,刚开始几次,孩子没什么反应,几次后有几个孩子会察觉停止讲话,慢慢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到现在开始学会有事举手讲或者等我把事情说完最后讲。我想,这也许是一种慢慢形成的“自律”。 再说价值观,人生观。也许我们是不可能要求孩子与我们有同样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我们需要放手给孩子自己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如何做到,我想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要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实现。 吴 z 老师:看了这本书后,有一章让我印象很深,逼向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1 成功,其实是另一种控制方式,看似是由于社会存在“竞争”而产生的,实则是因为家长自己“对失败的恐惧”产生的。学业成绩或运动排名,都是这样的模式。这种逼向成功,让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消失殆尽。身为家长的我,孩子妈妈的我实感惭愧。 又想到自己,就完全是这种模式下的牺牲品。小的时候,父母也要求成绩。但实则,即 便成绩优异也不能让我开心多久,因为后面还有无数次的考试。为了考试而学的东西,完全不是兴趣,所以当毕业以后,所有学过的东西“烟消云散”,一点都不记得了。 “无条件的自我评价”对预测人生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想了解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关键问题或许在于他拥有多少自我评价,即使“自我评价”接近于“无条件的人”,仍然会在成功时感到高兴,失败时感到失望,但他们的价值感并不会因为这些而有所起伏,因此他们取得成功时不会自我膨胀,觉得高人一等,失败时也不会感到绝望抑郁,一文不值。 王 师:当孩子不肯把玩具 和小朋友分享时,你可以认为他是自私,也可以假设这也许是他刚拿到的新玩具自己也没有玩够;当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打闹时,你可以认为他很野蛮,也可以假设他真的受了委屈和不公正对待一时不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当孩子大哭大闹时,你可以认为他很讨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1 厌,也可以假设他今天心情不好或者没有睡好身体不舒服;当孩子晚上迟迟不肯睡觉时,你可以觉得他故意烦人,也可以假设他是真的睡不着或者想和妈妈再多呆一会儿 我们并不是说要纵容孩子的行为,只是你会发现,即使最终我们都要修正或者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但是当你用不同的角度去揣测孩 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时,不同的想法,会让你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当你认为孩子就是无理自私野蛮时,你会批判性地制止他的行为,而且难免态度简单粗暴;当你认为这就是一个好孩子在情绪不佳时的反应时,你会有更宽容的心态更耐心也更平和。 林 z 老师:曾经我也是多么坚定的认为“将规则内化,让孩子做到自律”是纪律教育的一个目的,我同样认为,做父母的就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并传递给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是这句话却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更加严重的“顺从”。虽然,当上完生命的课程,我一直在思考规则的建立和 执行是不是应该有着“变通”和弹性,但却仍然认为“自律”还是教育的一个目的,并不曾怀疑。再说价值观,人生观,也许我们是不可能要求孩子与我们有同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需要放手给孩子自己去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1 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如何做到,我想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王 z 老师: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当然,每个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正直的,健康的,有责任心的,积极向上的,充满爱心的,自信的那么我们每个孩子都会如父母所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天下没有生来就“听话”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独一无 二的人格,都会给父母带来无尽的挑战,尤其是挑战我们的耐心。面对现在生活和社会的压大,于是我们对孩子要求越来越严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无形地把自己的压力强加给孩子,所以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教育不能以“听话”为目标,强迫孩子听话,或者是要求孩子成为你所希望的人都是有条件的爱。这样的教育有失短视,着眼于立竿见影,让孩子乖乖就犯,受我们的控制,但这样会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带来很多的问题。而无条件的爱则目光长远,着眼于长期效应,赋予孩子安全感,力图让孩子充满爱心地成长为自信、独立、品行端正、负责任、有担当的人。 杨 z 老师:当我看完无条件养育这本书时,我不由得想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因为孩子本身而不附加任何条件地去接受和爱他们吗,这种想法是否现实? 我是一位母亲,当女儿还没出生时,我就开始思考自己的养育模式,当孩子出生后,我在思考当事情进展的不顺利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1 时我的反应,我想天下所有父母都会和我这样去思考。我们能确保宝宝在不停地哭闹,再将刚换好的寮步弄脏,甚至不好好睡觉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被爱和被认可吗?有些人会很快变成不可共患难的家长,变得只会在孩子好带时给予孩子支持和关心,可偏偏无条件的爱则在孩子难带的时候最 重要。我想大多家长会和我一样没有做到在孩子最难带时给予无条件的爱。 因此,我们不应该给孩子压力,而是支持,温和的指导,鼓励,信任孩子日益增长的能力,必要时给予帮助。我们不应该让孩子参加竞争性强的活动,而应给他们提供享受学习乐趣的机会,用不需要战胜他人的方式去学习。我们需要鼓励更多,评价更少,永远无条件地爱着孩子。 陈 z 老师:无条件养育这本书着眼于这样一个区别:家长对于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家长所规定的某 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爱;后者则是无条件的爱;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是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 不过在此之前,作者还对无条件的爱进行了坚实的铺垫,让我们深思自己的养育目标,尤其是长远目标。并提前“警告”大家:我们越执着于远的养育目标,事情就会变得越复杂。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1 凡是养育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天下没有生来“听话”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独一无二的人格,都会给父母带来无尽的挑战,尤其是挑战我们的耐心。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需求,即做我们生活的“主宰”,而非“小卒”。经历自主感很重 要,一种我们是自己行为“创始人”的感觉。事实上,我们做了什么选择往往没有选择这个行为本身更有意义。孩子学会做正确决定的方式就是通过做决定,而不是遵循安排。 雷 z 老师:一直以为乖巧、懂事,不让家长操心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因为这些年在外工作,除了放假,我很少回家与女儿相处,没有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变化,不知不觉中,我家女儿初长成,她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会问候妈妈的身体如何,要在外开心工作,这些问候捎来了无限温暖,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我们约定一起朝着目标,相互学习。 每当书中有好的经典语句,我会和孩子们 一起分享,并读给孩子们听,因为我了解孩子们生活太幸福了,在生活中受不了一点委屈,书中有一句话这样写到,在不同环境成长的孩子相比之下,被某些人奚落嘲弄的无条件自我评价,变成了人生中应该被争取的最佳目标,一般来说,不将自己的价值感建立在成绩之上的人,会更倾向于将失败看做是短暂的挫折和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不太容易陷入焦虑或绝望,所以我会告诉孩子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谦虚的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1 心,不骄不躁,懂得感恩,珍惜美好时光,生命的意义在于你奉献了多少,给予了多少,而不是得到了多少,因为我们都是在得到中失去着,在付出中收获着 。但要过得充实,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是成功的一半。 金 z 老师:拿到工会发的书时,一眼就被书的题目吸引了,翻看书中的内容后,知道了什么是无条件养育。想起平时在教育儿子的时候,都是附带一些条件的。原来有条件养育是关注孩子的行为,而不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而无条件养育不是放纵孩子为所欲为。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条件养育与无条件养育是从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待,同样包括看待人性。就动机而言,无条件养育会更多的从“内在”而非“外在”去动机,无条件养育认为,孩子的行为只不过是其感觉、思想、需要和意愿的外在表达, 简言之“重要的是实施行为的孩子本身,而不是行为”。 有条件养育的后果:作为这种爱的接受方,孩子会唾弃自己不受珍视的那部分,最终他们会认定自己只有以某种特定方式表现(思考、感觉)时才是有价值的。结果是(得到的)支持越有条件,自我价值感的认知就会越低。如果孩子得到的爱是被附加条件的,那么他们在接受自己时也会附带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1 条件。 赵 z 老师:我们面对孩子犯错时,往往想到的是如何给他个教训,语言批评、令其反省、赔礼道歉、将功补过等等都是教育方法,我们唯一忽视的是孩子的眼神,读懂孩子的眼神就读懂了他的心。我 们不妨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心里会怎样?”如果能深入到心理,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每次当孩子眼神中流露出愤怒、委屈、害怕、甚至祈求时,我们心里会怎样呢?是熟视无睹还是心生怜悯,是默默地说“罪有应得”,心中窃喜,还是反省孩子其实很天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 站在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