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监管——从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会计监管.doc_第1页
试论会计监管——从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会计监管.doc_第2页
试论会计监管——从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会计监管.doc_第3页
试论会计监管——从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会计监管.doc_第4页
试论会计监管——从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会计监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会计监管试论会计监管 从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会计监管从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会计监管 作 者 胡志飞 1 内 容 摘 要 在中国经济日益开放的当今社会,民营企业将会不断大量地涌现,必将逐步取代过去国 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保 护私有财产已被写入我国宪法当中,各项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也正被逐步取缔。民营 企业大发展的时代正在来临。但由于中国民营企业本身成长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 夹缝中,先天资本积累不足,后天管理条件欠缺,导致其发展困难重重。基于此,本着为民 营企业的发展尽一份力的意愿,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本文通过揭示民营企业发展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从管 理学的角度,重点讨论了民营企业发展中问题的根源所在。就在现有情况下如何建立和完善 民营企业会计监管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共包括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阐述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四大问题。 第二部分,根据以上揭示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其产生的根源。 第三部分,提出了民营企业可以借鉴的会计监管模式,并分析了各种监管模式的优缺点, 进而做出了民营企业会计监管模式的最优选择。 第四部分,提出了建立会计监管体系的设计与构想。 关键词:会计监管 民营企业 企业家精神 市场失灵 2 Abstract As china economy is opened day by da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private enterprises will come forth which will change the situation tha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ere monopolistic. Private business is becoming the main motive force of China economy. Accompani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various institutions, protecting private possession has been written to Chinese constitution and policies harmful to private business are being cancelled. The time for quick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s coming. But under the pressure of state-owned and foreign-capital-invested enterprises, Chinese private business was poverty-born and lacks management. As a result, it has a difficult way to develop. On this occasion, I put forward my own opinions for the purpose of contributing to the private business development. Through revealing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private business, the thesis further analyses the root of these problems from the angle of management. At last, the thesis discusses how private enterprises construct and improve their accounting supervising system. The thesis includes four parts as following: First, it illustrates four main problems of private enterprise. Second, it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the above problems. Third, it promotes several accounting supervising systems for their reference. Further more, it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supervising modes and choose the best one. Last, it shows the design and concelebrant of constructing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ng system. Key words: accounting supervising; private enterprise; entrepreneur spirit; market malfunction 1 目 录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一)民营企业与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没有接轨1 (二)家族化经营使民营企业难以壮大1 (三)宏观经济的运作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2 (四)缺乏企业家精神2 二、民营企业问题根源 2 (一)产权制度不健全2 (二)外部环境不完善2 (三)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差 3 (四)会计监管弱化3 三、民营企业会计监管模式选择 3 四、我国民营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的设计与构想 4 (一)推动会计监管制度演进,改进会计监管政策,建立和健全民营企业会计监管体系4 (二)建立完善的监管目标评价体系,规范会计监管的操作程序,增强会计监管的有效性4 (三)加强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实现会计监管国际化 5 (四)全面实施实时会计监管5 主要参考文献7 后 记8 1 试论会计监管 从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会计监管 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速度 十分惊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但是,从总体来观察,我国的民营企业的自然 淘汰率相当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19782003 中国民营企业调查报告显示,从改革开 放至今,能够存活下来的民营企业只占总数的 20%30%,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 3 到 5 年。可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民营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发展压力。而如何摆脱 其发展困境和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建立和完善其会计监管系统。本文就此谈一下 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问题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一)民营企业与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没有接轨 中国的民营企业大都建立于改革开放之初,那时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时期。在此阶段,计划经济仍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使得社会资源在配置上出 现了一些“缺口” ,有很多的早期民营企业都利用了这些“缺口” ,从中迅速集聚资本。我们 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但是摸久了也必然会积累一些经验和教 训。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各类政策、法律法规相继建立,市场经 济逐渐秩序化,此时,中国民营企业似乎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过去与有关领导打下的良 好友谊基础,随着透明化的市场环境的建立,显得有点松弛不稳;过去的“缺口”也已不再 “惟我独尊” ,国内一些经过改组改革重振雄风的国有企业,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国家的 支持,替代了民营企业的位置;更令一些民营企业家头痛的是一批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 的外国企业也与他们争抢市场。因此有些民营企业在此形势下不得不解散。 (二)家族化经营使民营企业难以壮大 在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根深蒂固,在人们的眼中家是最温暖最 和谐的,家庭成员是最可依赖的人,从而淡化了对非家庭成员的认可度。在民营企业建立之 初,需要一定的资本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此时,家庭成员间的信任及血缘关系便成为了建 立这一基础的决定性因素。而作为非家庭成员,他们是不愿将自己的资本借给所谓的“外人” 的。同时, “万事开头难” ,企业建立之初,由于规模小,在企业未走上正规轨道之前,为了 节省资本消耗,减少成本,家庭成员是企业最好的雇员。所以值得肯定的是,在企业建立初 期,这种宗法式的经营模式较为行之有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壮大,这 种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有很多民营企业中的家庭成员,他们在企业建立之初都能够 “共患难” ,齐心协力壮大企业;但当企业壮大之后,他们中的一些就不能够较好地“同享 乐” ,在产权问题上、在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上都产生较大的分歧,有的甚至将企业 一分为几,大家散伙,各自独立门户。这种小农意识的延伸大大损伤了很多民营企业的元气, 使得资本基础变得不扎实,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再发展。同时,家庭成员间由于碍于血缘亲情 关系,不免对成员决策上的失误或错误姑息纵容。这样持久下去,最终必然导致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的混乱和权责的不明确,使企业内部不能较好地开展工作。 2 (三)宏观经济的运作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作为市场经济,其重要的原则之 一就是坚持公平,即为每个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公平的生存发展空间。但恰恰我们的金融政策 却没有给予作为市场经济一分子的民营企业太多的平等,反而它们似乎受到歧视。在当今中 国,有相当一部分的民营企业已跨越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但其组织形式的不完善制约了 它们的再发展。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家都很想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发行股票来优化企业 内部产权结构,从而使资本得到扩张。但我国的证券市场似乎就是为众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服务的,虽然有少数民营企业获准上市,但也是经过了层层严格的审查。我国政府在证券市 场上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持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 10%,才有资格上市;同时, 证券法 规定,内地企业欲到海外融资必须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因此,很多的民企老板在面对这 些条条款款束手无策后,只好无奈地放弃有可能促使他的企业更好发展的融资计划。证券市 场的道路上布满荆棘,那么贷款道路是否平坦顺畅呢?中国传统的银行机制在资金配置上总 是倾向于国有企业,即使配置给民企,也是配置给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更奇怪的是, 在目前很多民营企业急需贷款的情况下,许多银行却惜贷。这就好比是一个处于极度饥饿状 态的人渴求买一些食品,而他旁边的人却储存了大量的快要发霉的食品一面大喊着:“谁来 买我的食品?”一面又对那个饥饿的人说:“我不能卖给你!”因此,不论是民企还是银行 都在矛盾中苦苦地挣扎,并且双方的利益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损害。由此可见,民营企业无 论是通过证券市场还是通过银行进行融资都是较为困难的。 (四)缺乏企业家精神 处理各种企业事件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在当前,我国的职业经理制还不 可能在短期内建立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民营企业,它的一举一动都仍要操纵在企 业家手中。一个事物起决定作用的总是内因,而作为企业的核心企业家来说,他们自身 所具备的企业家素质决定着他们能否将企业发展壮大。而民营企业家普遍缺乏的正是这种素 质。 二、民营企业问题根源 从以上问题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产生的根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产权制度不健全 产权是发展的基础,因此民营企业追求长期利益的积极性可以归结为产权问题。产权制 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民营企业不能 长远发展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就是他们感到他们的产权没有得到可靠的保障。经济个体的行 为是受预期支配的,而产权就是通过预期而影响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的。由于意 识形态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缺乏安全感,没有稳定的预期,自然就只能追求短平快, 而不可能投资建立起完善、健全的信誉制度。另一方面,在“家族式”的民营企业中,尤其 是那些具有血缘、亲缘、地缘性,家企不分的企业,由于企业产权界限不清,由此界定的有 关人员相互间的权、责、利不明确,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的治理结构,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 权威和信誉。同样,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做决策的企业的之间没有长远的关系,因而民营企 业的领导人充其量只有“种草的积极性,而不会有植树的积极性” 。 (二)外部环境不完善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策体系、融资体系等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 型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并实施的,没有形成针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法律体系,没有针对民 营企业特点的信贷和投资政策,更没有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融资体系。因此,民营企业相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融资渠道不畅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信息含量低 和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以及法律、政策扶持与保护力度不够等,这些缺陷无疑都成为制 3 约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变数多、风险大、 信用能力较低,一般资金所有者或金融机构在资金融通上都普遍采取谨慎性原则,增加了其 融资的难度。上述情况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机制产生影响,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 就可能会出现偷税漏税、会计系统紊乱,出现违法乱纪等现象。 (三)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差 民营企业缺乏系统、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因决策失误导致其陷入困境的现象比较普 遍。一些企业虽然研制和开发出了好的产品,却因为管理层经营管理水平较差,再加上缺乏 市场观念和用户意识,轻视产品质量以及忽视了对客户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轻易地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丢掉了其经过前人长期艰苦努力所营建起来的品牌、信誉等优势。据有关 调查资料反映,目前的民营亏损企业中,有 1/3 是因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同时,民营 企业职工的素质普遍偏低,企业内部奇缺精通经营、技术、管理方面的人才,再加上在企业 外部环境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效益不佳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更难吸引并留住人才,结果更进 一步延缓了民营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速度,长此以往,民营企业就会陷入“低效益 低素质低效益”的恶性循环之中。 (四)会计监管弱化 就我国目前民营企业会计监管现状而言,总的来说是处于监管弱化状态,具体表现在政 府监管分散、社会监管乏力、内部监管薄弱。目前,由于上述三种监管的主管部门不同,各 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力度较差,或者干脆是各自为政。因而,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 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或者同一个事项刚刚由上一个监管部门检查完毕,紧接着另一个监管部 门又重新检查,这样势必就造成了针对同一个企业、同一个事项、同一套资料,数个部门进 行重复监督,不但造成了经济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使得企业疲于应付接踵而来的检查, 无法使其日常的会计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再从民营企业会计监管的操作实践来看, 我国目前的会计监管机制还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监管还未实现规范化和系统化,缺乏有效 的风险监测、评价、预警和防范体系,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没有实现有效结合,监管信息 也未得到充分利用等等。由此可见,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多个监管主体的模式,要么形 成监管重复,要么造成监管真空,同时也将加大被监管者和公众的交易成本。同时,会计监 管立法滞后、法律框架不完善以及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我国会计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最后,我们再从民营企业会计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 来看,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管部门的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通用性 强、易于操作的监管信息化操作系统。由于信息化技术建设的滞后,必然会使会计监管的效 率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 三、民营企业会计监管模式选择 纵观各国的会计监管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集中型监管制、分散型(自律型)监管制以 及集中监管与分散适度统一的中间型监管体制。其中,在集中型会计监管模式下,会计监管 的权力完全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比如财政部或其他机构),不但维护了会计监管的权威性和 强制性,也更加有力地维护会计市场秩序,避免出现群龙无首、过度竞争的混乱局面。但是, 其局限性非常明显:一方面,由于它缺乏相对的可以比照的其他对象,所以更容易对监管的 具体作用失去正确的评价,尤其在封闭经济的环境下,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在集 中监管的体制下,由于监管权利过于集中,又没有强有力的机制来遏制寻租行为的发生,最 终会导致会计寻租行为日益猖獗,必定带来整个社会效率的损失;另外,由于政府监管者与 自律机构相比离市场相对较远,掌握的信息相对有限,这也使得会计监管的直接成本更为高 昂,从而降低了会计监管效率。在分散型监管模式下,由于会计监管者更加贴近于市场,对 于市场一线的违法行为能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讲,自律型会计监管模式 更具有灵活性、预防性和效率性。并且,由自律机构代替政府部门的若干微观监管行为,将 4 会直接减少政府监管的执法成本,并通过更富有效率的自律管理间接减少监管的守法成本, 削弱官僚主义危害,改善监管失灵。但是,自律型监管模式同样也具有很明显的局限性,具 体表现在:首先,自律型监管往往会把会计监管的重点放在会计市场的健康运行和企业利益 的保护上,而对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的保障往往不够充分;其次,缺乏统一的专门立法作后 盾,散见于多部法规中的条款间常有漏洞可被利用,对违法行为的约束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效 力,即监管手段较软弱,监管的权威性和力度不够;再次,缺少专门的权威管理机构,难以 协调全国会计市场的发展,容易出现自律组织间的不良竞争,引起会计市场分割,甚至造成 混乱局面。因此,比之于完全的集中型监管体制和分散型监管体制,采取集中与分散适度统 一的中间型监管体制无疑是更优的一种选择。具体表现在:首先,中间型监管体制既有利于 维护政策的权威性,也保证了会计市场运行的效率和公平目标;其次,比之自律型监管,中 间型监管模式在实行监管时更注重于从整体利益出发,视野更为开阔,特别是保护民营企业 利益及会计市场中其他弱势群体利益方面尤为明显;再次,中间型监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 免了完全集中监管下的“市场失灵”问题。 四、我国民营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的设计与构想 通过以上论述,初步了解了民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根源,并且做出了会计监管 模式的最优选择。那么如何将这种模式应用到实际当中来解决问题呢?本文提出以下构想: (一)推动会计监管制度演进,改进会计监管政策,建立和健全民营企业会计监管体系 会计监管制度的创立和安排是为了会计目标的实现,会计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恰当的 会计监管制度。在会计监管制度中,监管模式与信息披露制度尤为重要,从监管模式来看, 集中型监管与分散型监管有机结合,对于改善监管状况、促进监管者之间有效竞争非常有益。 会计监管政策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它充分体现了会计市场中参与者各方的利益和意志,同时 也是会计监管制度安排的结果。民营企业会计监管应该从内部会计监管、外部会计监管和会 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三个方面入手: 1.内部会计监管 内部会计监管主要是针对于民营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具体包括测评民营企 业内控制度、组织制度、激励机制;研究企业内部会计监控的形式与用途,建立并实施有效 的会计控制体系等。 2.外部会计监管 外部会计监管是指来自民营企业外部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管以及其他形式的来自企业外 部的监管,具体包括:会计法、国家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和运用情况;财政、审计、工商、税务、银行、保险、证券等部门在对民营企业会计监管重 点作用和相互关系,监管信息的共享方式及共享级次;社会中介机构在民营企业会计监管中 的作用,以及它与政府监管的关系、监管的边界与范围、监管方式、监管级次等。 3.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是针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明晰性等方面的内 容进行监管,包括研究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建设,财务呈报的频率、 方式、内容和级次等。 (二)建立完善的监管目标评价体系,规范会计监管的操作程序,增强会计监管的有效 性 在我国现阶段,建立起“效率和公平”的市场监管目标评价体系,是实施民营企业会计 监管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有效会计监管的前提。其中,效率主要指在具体实施会计监管时, 对于市场有效率的地方,由市场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在市场“失灵”的 姜广东、孙亚峰,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 7 月第 2 版。 5 地方,我们通过比较市场制度和公共决策制度成本大小的情况下,实施恰当的监管。会计监 管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会计市场功能的实现,使之裨益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而会计监管的现 实目标,将定位于如何能够促使会计市场的各项功能得到最有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还 要规范会计监管程序,制定统一量化监管标准和非现场监管体系,以及有效的风险监测、评 价、预警和防范体系,实现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有效的结合。同时,提高会计监管人员的 素质,通过用人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等方面的全面改革,使得监管人员掌握最新的科 学知识、最新的技术手段、最先进的监管方法、最新的经济信息以及国际政治变化情况等等, 全面提高其相机决断并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实现会计监管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对任何一国的会计监管都是严峻的考验,会计风险的严重性、扩散性和危害 性对各国经济影响日益深刻,因此各国的会计监管当局必须加强协调与协作。我国更应该积 极参与国际会计组织、协会的各项活动和国际会计准则、制度的协调,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 地位,掌握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提高我国会计监管水平。会计国际化要求实现会计监管本 身的国际化,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变过去单调内向的管理策略,采取综合性的 国际性的监管策略、监管政策、手段,与全球发展趋势一致,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就 要求会计监管政策的取向要从国际会计行业的整体考虑,会计监管的内容要适应国际化带来 的新问题、出现的新的经营风险、会计风险,监管手段也应该比照国际标准、监管法规。二 是加强会计国际监管的协调与合作。不同的历史、人文背景,不同的经济、会计发展水平和 结构,不同的发展战略和监管取向,使得各国形成不同的会计监管体制。随着会计业在国际 化进程中越来越走向无边界的“国际存在” ,现行分割(基于各个国家)的监管框架,显然已 经无法适应会计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因而,不断加强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监管 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相互交流各自的会计监管行为与经验的信息,为全面提 高我国民营企业会计监管水平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四)全面实施实时会计监管 设计有效的会计监管必须是持续的、全过程的监管,这既是各国会计监管的发展趋势, 也是防范和化解民营企业发展危机的重要途径。实时会计监管就是指会计监管部门通过电子 网络系统实时、动态、全面收集民营企业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 量表等主要报表所包含各项指标的变动情况及相关信息,对民营企业日常运营进行动态、实 时、持续全过程的监管。整个会计监管系统的组成由与会计监管有关的业务应用信息进行系 统集成,形成具有辅助决策支持的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由下列子系统组成: 1.数据采集子系统 主要负责实时采集民营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现场数据信息,并按有关数据交换的格式汇集 到财政部网络中数据中心机。 2.财政部网络中心数据处理子系统 主要负责进行数据交换处理,向上传输数据,向下或同级接收和反馈数据,并进行数据 分类汇总处理等,并建立起完备的历史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站。 3.会计指标监控子系统 通过该子系统的实现,民营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情况可以一览无遗地在网上展现,会计 监管的力度将大为增加,应有的预警作用也将充分体现。 4.风险分析预警子系统 建立起一套敏感性强的实时监控指标和风险预警指标,通过网络系统对现场检查和非现 场监控取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对比和衡量,分析民营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会计风险状 况,客观评价民营企业信誉等级,自动生成检查报告,及时、准确对民营企业风险状况提出 预警分析报告,对可能出现的会计风险起到应有预警作用。 5.监管监督指标体系子系统 有关的监管监督指标包括关键指标、会计风险检测指标、实时监控指标、日报、旬报指 6 标、月报指标、季报指标、年报指标、会计风险评价标准以及财政部规定的各种量化监督指 标,建立各种监控数据模型和趋势预测模型,并设置具备分析评价能力的专家系统。 6.监管综合信息查询子系统 主要负责实时采集与会计监管有关业务应用系统的动态信息供有关人员进行综合查询, 为辅助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 7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绍嘉, “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管”,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3 年第 7 期,总 第 113 期。 2.吕博, “未来几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走向及会计监管问题的理论思考” , 财经 问题研究 ,2003 年第 9 期,总第 238 期。 3.符遐龄, “关于审慎会计监管问题的思考” , 南方金融 ,2003 年第 1 期。 4.汤谷良、王仲兵, “对会计监管的几个理论认识”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5 期。 5.高贵初, “强化对会计的监管监护所有者资产” , 财经问题研究 ,2002 年第 4 期。 6.扬周南, 会计信息系统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3 年第 1 版。 7.张俊民, 会计监管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年 3 月第 1 版。 8.阎达五、李百兴编著, 会计管理学基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 月 第 1 版。 9.姜广东、孙亚峰,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 7 月第 2 版。 10. Eugene F.Brigham&Louis C.Gapenski,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Eighth Edition, The Dryden Press, 1997. 11. Richard A. Brealey, S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