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高中高二历史精品练习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3).doc_第1页
麒麟高中高二历史精品练习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3).doc_第2页
麒麟高中高二历史精品练习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3).doc_第3页
麒麟高中高二历史精品练习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3).doc_第4页
麒麟高中高二历史精品练习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质量评估(三)专题三(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图所示人物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作出的最突出贡献是( )A.编撰海国图志B.主持编辑了四洲志、华事夷言C.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D.睁眼看世界2.(2011梅州高二检测)“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 )根本目的完全不同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影响不同ABCD3.(2011合肥模拟)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是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200兆之后始也。”“大梦唤醒”的含义主要是指(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推行“新政”,“预备立宪”C.变法图强,救亡图存D.民主共和,三权分立4.“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5.(2011宁波模拟)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6.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担任北大校长后,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 )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 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7.(2011上海单科)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8.(2011济宁高二检测)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A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D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9.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地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B.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 D.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10.(2011上海高二检测)有学者说:“变夷之议,始于言技,继之以言政,益之以言教。” 其中属于“言教”的应是( )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1.(2011浙江文综)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B.C.D.12.(2011济宁高二检测)新文化运动获得新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C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维护统治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直接影响13.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你认为下列人物中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 )14.(2011新乡高二检测)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B.遭到胡适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抵制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范围有限 D.中共早期组织出现后,开始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5.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使马克思主义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B. 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D.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材料三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我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19世纪末)吉卜林材料四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材料五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材料四提出什么观点?(2分)(3)材料三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后者的认识与前者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活动。(6分)17.(2011龙岩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陈旭麓论中体西用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康有为孟子微礼运注中庸注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8分)(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6分)(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3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3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D。解题时注意图片中“林则徐”这一文字信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启迪人们睁眼看世界,迈出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因此,林则徐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方面作出的最突出贡献是睁眼看世界。而B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2.【解析】选B。“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都是地主阶级的主张,其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师夷长技以制夷”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迈出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师夷长技以自强”则指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3.【解析】选C。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甲午战败”这一信息。题干材料中“大梦唤醒”始于甲午战败后,又联系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这里的“大梦唤醒”应指维新变法运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想。4.【解析】选C。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王侯将相”这一信息。题干材料反映了国家是人民的公共财产,王侯将相不过是国家的“公仆”,说明其主张君主立宪制。顽固派和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不会提出“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的主张;革命派主张革命,要将“王侯将相”推翻、消灭。故应选C项。5.【解析】选C。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是资产阶级派别,二者的区别主要是采取何种政体,前者主张君主立宪制,后者主张民主共和制。C项表述符合二者的关系。6.【解析】选D。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有利于在尊孔复古逆流的社会形势下,保护进步学术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项不是最重要的影响;B、C两项与史实不符。7.【解析】选D。题干中“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体现了民主思想,“ 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体现了科学思想。由此可知选D项。8.【解析】选C。“打倒孔家店”既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彻底批判,同时又是对儒家思想的绝对否定。因此这一口号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不是理性的。9.【解析】选A。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白话文”这一信息。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文学革命,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故选A项。10.【解析】选D。题干材料中的“言教”是指思想教育,思想解放,故选D项。A、C两项应是“言政”方面。B项与题干不符。11.【解析】选B。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百工领袖”、“英人”等信息,认识到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但没有搞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当时只是对马克思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没有宣传马克思主义,更没有广泛传播,因此错误。12.【解析】选D。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独具【规律方法】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影响是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自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来,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并未找到真正的振兴中华之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中国人看到新的希望。(2)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结束并未给世界带来“和平曙光”,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是当时的世界革命潮流之一。(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屡屡失利,教训在于不能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在上述情况下,传播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才算找到了振兴中华的真正出路,这是被以后的历史证明了的结论。所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影响。13.【解析】选D。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李大钊作出的贡献最大。因此,李大钊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的影响最大。14.【解析】选C。五四运动过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思潮的主流,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范围有限是错误的。故选C项。15.【解析】选D。A、B、C、D四项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表现或意义,A、B、C三项的出现都说明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即A、B、C三项都是D项的具体表现。故选D项。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1)题,注意紧扣材料一、二,材料一反映的是乾隆帝仍以“天朝上国”自居,材料二反映的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第(2)题,注意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紧扣材料,结合康有为的思想特点分析归纳。第(3)题,解题时注意材料三中“白人”这一信息,在这里指代西方国家;然后结合魏源、康有为向西方学习的不同主张,分析归纳其学习的内容及其不同。第(4)题,依据所学知识,从地主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等不同阶级阶层向西方学习的角度,分析归纳即可。答案:(1)由鄙夷到师夷。鸦片战争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3)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的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4)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演变及其趋势。第(1)题,注意结合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及其“中体西用”思想,分析归纳即可。第(2)题,注意材料二中“孟子”、“民为主而君为客”等信息,据此分析归纳。第(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