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课题研究报告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阳光分校幼儿园课题组一、研究概况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人们必须学会共处。而共处的基础是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当今绝大部分的幼儿是独生子女,在家父母及祖辈百般呵护,对孩子全方位进行“细致”的照顾,剥夺了幼儿对他人或同伴关注和帮助的机会,造成许多幼儿只知道接受关爱,不懂得回报,有些幼儿甚至拒绝同伴的帮助,喜欢独来独往。针对以上现象以及目前幼教研究中“幼儿关心同伴”的空白点,我园进行“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确立了各年龄阶段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具体行为标准,以训练幼儿关心同伴的行为习惯,为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2002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研究全面展开。鉴于此,我园加入了此课题的研究,并确定“关于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为子课题。我们对“关心”的界定:就是把人或事情常放在心上,去重视、去爱护、去帮助。我们所研究的“关心同伴”,是指幼儿关心同班、同园、同社区的小伙伴。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我们认为“关心”的行为表现方式可分为了解、礼貌、喜爱、分享、尊重、谦让、同情、感激、安慰等层次。 在行为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全园26岁225名幼儿(其中大班36人,中班63人,小班61人,托班65人)关心同伴的现状进行了近三年的跟踪观察、调查、前、后测的分析与研究,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特点,寻找出了一条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为拟订的幼儿园各年龄阶段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课题中我们主要运用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以及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采取环境布置、创设情景、园内一日生活、教学活动、快乐训练、家园共育等教育手段对幼儿进行培养。 在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一致性、一贯性、渗透性的研究原则,并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以实现我园各年龄段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环境布置:内容、形式起到培养幼儿关心同伴的目的;集体教育活动:故事、散文、儿歌、游戏活动、谈话、讲述、情景表演等。日常教育活动:穿脱衣服、洗手、吃饭、做值日生等。全托班“以大带小”献爱心活动。全园开展关心同伴“互助互爱”主题月活动:其中大班开展“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中班开展“和你在一起”活动,小班开展“喜欢你”等主题活动。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活动。家园合力,相互配合。编写园本教材。 通过对培养效果的追踪观察记录及教师的经验交流发现,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因此,我园对培养指标进行更完善、更合理的修订,并制定了各年龄阶段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具体指标(见表一): 表一 :各年龄阶段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具体指标培养侧重点小班喜爱同伴、礼貌对待同伴中班尊重同伴、为同伴做事大班关爱同伴、体验和感激同伴对自己的爱、与同伴分享我园从2002年9月开始进行“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实验准备、实验起步、实验研究、实验总结四个阶段的实施研究,2005年3月完成研究报告,历经近三年时间。二、实际效果2003年6月为了了解我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状况,我们对本园26岁225名幼儿进行了关心同伴行为的前期测查;2004年6月为了检测本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效果,我们又对此225名幼儿进行了关心同伴行为的后期测查。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有效性、科学性,我园以“关心行为”的表现入手,设计了实验的测查表格(见表二)。 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测查指标确定为七项,分别是:喜欢同伴、礼貌对待同伴、尊重同伴、为同伴做事、关爱同伴、体验和感激同伴对自己的爱、与同伴分享,这七项指标又各自包括45项行为表现。评分标准为:表现好的为4分,表现一般为3分,没有表现为2分,表现差的为1分。幼儿关心同伴的行为习惯在不同方面有所不同,在不同年龄阶段有所不同,现将前、后测查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表现前后测得分对照表是将幼儿关心同伴七项前、后测得分进行对比,得出上升或下降发生变化的数据。调查时间、分值、人数同上。表二: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表现前后测得分对照表(%)喜欢同伴礼貌对待同伴尊重同伴为同伴做事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4分11313793+26.626.3842+35.625.6443.89+38.255.8434.7+28.263分23.532.15+8.6521.427.35+5.9518.223.74+5.5423.2227.5+4.282分62.528.36-34.1468.2427.5-40.7472.8829.5-43.3868.5936.7-31.891分2.691.54-1.154.023.2-0.823.282.87-0.412.351.1-1.25关爱同伴体验和感激同伴对自己的爱与同伴分享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4分6.2930.69+24.42.0130.3+28.294.4929.9+25.413分2.77524.79+22.021.7624+22.2417.5736.7+19.132分89.6243.74-45.8881.345.1-36.276.3832.5-43.881分 1.320.75-0.5714.930.6-14.331.560.9-0.66 从表二观察结果可以看出: 幼儿在关心同伴方面的表现普遍有所进步,但在不同方面表现有所不同。 首先,尊重同伴指标变化很大,前测得4分的孩子只有5.64%,只要老师不提醒,幼儿就不知道爱护他人的劳动成果。而后测增长了38.25%,其中大多数孩子知道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能与同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 其次,礼貌对待同伴变化很大,前测表现最好的孩子只占总人数的6.38%,后测增长了35.62%。没有表现的孩子人数前后测相比减少了40.74%。以往只在早晨来园和下午离园时使用的礼貌用语,现已在同伴之间的交往中广泛使用,会主动向同伴问好,会说“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 再次,为同伴做事指标变化相对较大,后侧得4分的百分率比前测增长了28.86%。幼儿不仅在做值日生工作、帮助同伴系鞋带和穿脱衣服等方面表现突出,而且还在帮助同伴想办法解决困难,使同伴开心、快乐方面有着明显的表现。 前测中体验和感激同伴对自己的爱表现很差,其中表现最好的幼儿仅有2.01%;无表现的幼儿多达81.3%。这体现出在感谢同伴对自己的爱方面很多孩子还不会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示感谢。后测中,无表现的幼儿减少了36.2%;表现最好的幼儿增长了28.29%。幼儿能体会同伴的快乐和痛苦的心情,达到情感共鸣;会用简单的行为和话语来安慰同伴,使同伴开心、快乐;能体会同伴对自己的爱,也会用具体的行为来表达对同伴的感谢、说一些感激的话语。 喜欢同伴指标也有相应的提高。得4分、3分的幼儿人数比前测增长了35.27%;幼儿在喜欢同伴方面整体有进步,已能在喜欢同伴的同时知道同伴的姓名、性别,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会用话语和行为表达对同伴的喜爱和关心。 与同伴分享方面表现令人欣慰。后测无表现的幼儿人数减少了43.88%;表现最好的幼儿人数增长了25.41%。幼儿从不愿意与同伴分享任何物品逐渐到愿意与同伴分享食物、图书、光碟,再到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痛苦,愿意接受同伴的帮助,主动去安慰和帮助同伴。关爱同伴指标得4分的幼儿后测人数增长了24.4%;得2分的幼儿人数则减少了45.88%。幼儿与同伴在友好交往的同时,知道团结友爱,懂得谦让同伴,会说一些关爱同伴的话语,做一些关爱同伴的事情;对于特殊的同伴能给予帮助;对新入园的同伴能礼貌对待、友好相处,并主动邀请参加活动。托小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前后测得分对照表,是将托小班幼儿关心同伴中喜欢同伴、礼貌对待同伴两项指标的前、后测得分进行对比,得出上升或下降发生变化的数据。调查时间、分值同表二,人数:126人。表三:托小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前后测得分对照表(%)喜爱同伴礼貌对待同伴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4分1.3530.02+28.670.7738.24+37.473分15.928.18+12.2811.3225.27+13.952分78.9339.6-39.3383.1433.52-49.621分3.821.32-2.54.772.97-1.8 从表三观察结果可以看出: 喜欢同伴方面得4分的幼儿人数后测增长了28.67%,得2分的幼儿人数明显下降。幼儿已能知道同伴的姓名、性别。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时,两位小朋友能向对方介绍自己,知道同伴的特点。礼貌对待同伴方面,表现好的幼儿人数增加了37.47%,无表现的幼儿减少了49.62%。幼儿已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在活动中主动邀请同伴参加并能相互谦让,会主动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这是托小班幼儿进步最明显的,从得分情况的前三项中可以看出。在刚进入集体生活的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去对待同伴,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他们在喜欢同伴的基础上更加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玩耍,并友好相处。如:午餐前,老师给小朋友分发餐前水果,距离老师最近的张浩申小朋友总是很积极地将自己面前的水果一盘一盘地传给其他小朋友,自己却最后一个拿。老师观察了一周之后问他:“张浩申,你怎么不急着吃水果,你不想吃吗?”“我想吃呀!”“那你为什么每次都先传给别的小朋友呢?”他说:“他们坐得远,够不着,让他们先吃,我后吃。”这体现了小朋友之间能相互谦让。 中班幼儿关心关同伴行为习惯前后测得分对照表是将中班幼儿关心同伴中尊重同伴、为同伴做事两项指标的前、后测得分进行对比,得出上升或下降发生变化的数据。调查时间、分值同表一,人数:63人。表四:中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表现前后测得分对照表(%)尊重同伴为同伴做事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4分9.3544.64+37.0912.8942.54+29.653分6.1228.5+22.389.3727.76+18.392分82.6825.57-57.1176.4528.97-47.481分2.451.3-1.151.180.73-0.45从表四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幼儿在尊重同伴方面的表现成绩喜人,得1分的幼儿只占到总人数的1.3%; 得3分的幼儿人数有明显的增加,得4分的幼儿人数更是呈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幼儿养成了团结友爱、谦让、尊重同伴、不嘲笑同伴的缺点、不起外号、尊重同伴劳动果实的行为习惯。在谈话活动温暖的大家庭中,幼儿感受到了大家庭中每个成员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及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的美德,幼儿能从理解转化到行为。如:祝怡然问郝润璞:“你是不是有两个名字,一个大名儿,一个小名儿。”郝润璞笑着点点头说:“你也有两个名字,是吗?”祝怡然高兴地说:“你妈妈喊你天天,我能喊你这个名字吗?”“能,那我喊你叮当好吗?”“也能啊!”这表现出幼儿已形成尊重同伴的意识。又如:郑一欣看见值日生刚刚摆整齐的图书又被有的小朋友拿乱了,就对小朋友说:“值日生摆好的图书你们应该保持,不应该这样弄乱。”这表现出幼儿尊重同伴的劳动成果。为同伴做事方面,得4分和3分的幼儿人数明显增长了48.04%。幼儿为同伴、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同伴有困难时,能帮助想办法解决困难的行为习惯已逐步养成。如:每天午睡起床后,金叶瑶小朋友都非常忙碌,她一会儿帮这位小朋友拉袖子,一会儿帮那位小朋友扣扣子,忙得不亦乐乎。老师问她累不累?她说:“我帮助小朋友,感到很开心。”这表现出幼儿很乐意帮助同伴。 大班幼儿关心关同伴行为习惯前后测得分对照表,是将大班幼儿关心同伴中关爱同伴、体验和感激同伴对自己的爱、与同伴分享三项指标的前、后测得分进行对比,得出发生变化的数据。调查时间、分值同表二,人数:36人。 表五:大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表现前后测得分对照表(%)关爱同伴体验和感激同伴对自己的爱与同伴分享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4分11.5356.78+45.7512.7851.83+39.0513.6160.12+46.523分3.6140+36.391.3954.84+53.457.526.34+18.842分84.443.16-80.8385.833.01-82.8278.8913.54-65.351分0.420.06-0.36000000 从表五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在关爱同伴、体验和感激同伴对自己的爱、与同伴分享三项中,得4分的幼儿人数最多的是与同伴分享一项,已占到总人数的60.12%,其次是关爱同伴,再次是体验和感激同伴对自己的爱。无表现的幼儿人数最少的是体验和感激同伴对自己的爱,现仅有3.01%。关爱同伴,大班的孩子会综合运用语言、行动及情感等不同方式对同伴表示关爱、关心;能对新入园的同伴表示欢迎、关爱;对特殊同伴会用语言、行为来安慰。体会和感激同伴对自己的爱,大班幼儿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能主动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爱;在得到同伴关心的同时向同伴主动说一些感激的话。与同伴分享,大班幼儿已从与朋友共同分享物品逐步发展到分享快乐与痛苦。愿意在同伴遇到困难、伤心事需要帮助时,积极主动想一些办法,用适宜的行为和话语来安慰同伴,使同伴开心,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如:姚昱辰小朋友戴了一个很漂亮的香包,因上厕所不小心香包掉到池子里被水冲走了。姚昱辰小朋友急得哭了,骆雪飞小朋友看见了也很着急并去告诉老师,还哭着说:“老师,快想想办法吧!要把它捞出来,姚昱辰都伤心地哭了。”这正是情感共鸣的表现。骆雪飞能从姚昱辰的角度出发,感受到了姚昱辰的心情。这是由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再加上他们好奇、好问、好学,经过幼儿园三年的教育,积累了一些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的处理就比较有经验。幼儿关心同伴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只是在幼儿园中进行培养,更需要家庭的大力协助、配合。家园共同培养,才能使幼儿关心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养成。在分类指标上,我们还按家庭情况进行分析,特将三种典型家庭教育情况调查的结果在此呈现。三种典型家庭全托班幼儿关心关同伴行为习惯前后测得分对照表,是将幼儿关心同伴各项前、后测得分进行对比,得出发生变化的数据。其中:A为教师、干部家庭子女;B为做生意家庭子女;C为老人带的孩子;O为全托班的孩子。调查时间、各项指标、分值、同表二。表六:三种典型家庭全托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表现前后测 平均值对照表(分)喜爱同伴礼貌对待同伴尊重同伴为同伴做事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A2.552.82+0.272.422.85+0.432.172.86+0.692.322.81+0.49B2.452.66+0.212.672.68+0.012.272.75+0.482.322.81+0.49C2.752.83+0.122.592.69+0.12.482.77+0.292.422.72+0.3O2.762.85+0.112.823.01+0.192.322.6+0.282.43.16+0.76关爱同伴体验和感激同伴对自己的爱与同伴分享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前测后测变化A2.252.69+0.441.832.52+0.692.232.7+0.47B2.282.83+0.552.092.61+0.522.442.62+0.18C2.332.66+0.332.032.54+0.512.432.53+0.1O2.362.45+0.092.152.94+0.792.262.99+0.73 从表六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前测中三种典型家庭教育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做生意的家长所带的孩子比较乐于关心帮助同伴,能与同伴合作,讲友谊;其次是老人所带的孩子表现较好,基本上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对同伴有礼貌,愿意为同伴做事;而干部、老师等职业的家长所带的孩子则表现比较差,孩子们与同伴之间较冷漠,不懂得友好相处、礼貌对待同伴及谦让同伴等。后测中三种典型家庭中干部、老师等职业的家长所带的孩子表现进步最明显;其次是做生意的家长所带的孩子表现进步比较明显;老人所带的孩子表现也有所进步。这表明幼儿关心关同伴的行为习惯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家庭中有所进步,但进步的程度不同。干部、老师等职业的家长容易接受新的理念、科学的教育观念,便于与老师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进行相互配合。因此,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达成一致性至关重要。做生意的家长在思想观念上与前者比较相同,但由于忙于打理生意用去太多的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为幼儿创造关心同伴的氛围和环境,只是偶尔想起来就提醒一下。幼儿关心关同伴的行为习惯出现反复现象,不稳定。老人所带的孩子在前测中是表现较好的,可是老人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不便于与老师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再加上老人对孙子的宠爱、溺爱,更舍不得孙子为别人做事而吃亏,使幼儿在园养成关心同伴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巩固 。从表六可以看出:全托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有非常大的进步。其中体验和感激同伴对自己的爱表现最为突出,平均分为2.94;其次是为同伴做事;再次是与同伴分享。由于我园全托班是混龄班,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晚上集中在一起生活,并长期开展“以大带小,献爱心”的活动,这为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所以,进步是最明显的。在这个全托班中,孩子们养成了关心、帮助同伴、相互谦让、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如:邓宇飞从小弟弟、小妹妹一来到全托班就开始细心地照顾他们,带他们小便、给他们擦鼻涕、吃晚点时他还会给他们拿食品,并把自己的分给弟弟、妹妹们吃。大家都评选他为全托班的“爱心天使哥哥”。这使全托班中很多孩子从他的身上学会了关心同伴,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同伴的爱。经过三年的实践,可以看到我们的研究效果非常显著,我园在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取得了成功,并使幼儿在整体素质上得以很大的提高。三、研究结论(一) 行为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是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指导思想。 1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随之有机体产生的行为看作是反应,行为不是遗传的结果,而是后天习得的,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学习与领会,认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刺激,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这一刺激的反应(R),而教师的教育、引导以及榜样示范则是促使这一反射形成的手段与方法。于是,我们的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环境(S),并注意S的呈现方式与步骤,将培养内容和目标由少到多、从部分到整体地、有组织地加以呈现。通过强化、消退、惩罚、奖励、塑造的教育手段,使SR之间的反应稳固。其中我们还运用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利用幼儿善于模仿的重要特点,选择榜样示范(包括幼儿榜样和教师示范),使幼儿潜移默化习得良好行为。如图一所示:S 教师为幼儿精心创设的环境 手段:强化、消退、惩罚、奖励、塑造 榜样示范R 幼儿的行为习惯 图一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不仅要求幼儿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幼儿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要正确运用条件控制和强化原理,改变和调节幼儿的行为,加强幼儿学习行为的管理;要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使幼儿习得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反复刺激下逐步得到内化,幼儿的行为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最后形成习惯;要重视每一个幼儿的特质,并注意幼儿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要妥善运用奖励和惩罚这两种教育方式,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幼儿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S 教师为幼儿精心创设的环境 手段:强化、消退、惩罚、奖励、塑造 榜样示范 注重幼儿的自身体验R 幼儿的行为习惯 注重幼儿的自我建构 图二我园将建构主义理论与行为主义理论相结合,优化教育手段。在创设环境、开展游戏活动时选择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内容;在教育、游戏活动目标的制订上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兴趣和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引导幼儿,鼓励幼儿去尝试、体验。当幼儿失败时,不轻易告诉成功的方法,而是继续鼓励、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找寻成功的途径,在这种探索中不断构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事实证明,只有幼儿亲身的体验,才是幼儿成长的宝贵经验。这种经验是无法替代的。孩子也正是在这种经验的构建中逐渐长大。 (二)幼儿园各年龄阶段幼儿关心同伴的行为习惯标准是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行动指南。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以前就有,但详尽的指标却从来没有。我园参加本课题初,就悉心研究具体的行为指标。对于“关心同伴”这一课题指标的制定必须有利于教师的实际操作,也必须有利于实际的观察和测评,同时还应有利于教师对孩子实施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由于幼儿在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所以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表现不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关心同伴的范围相对扩大。因此,我园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特点,制定了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标准。1 托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标准:(1)喜欢同伴,知道同伴的姓名、性别、特点;(2)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同伴的喜欢;(3)礼貌对待同伴,主动邀请同伴,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4)与同伴共同快乐地游戏、活动。 2小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标准:(1)介绍同伴的姓名、性别、特点,与同伴交往;(2)用较为简单的话语或行为表现出对同伴的关心、帮助;(3)帮助同伴做一些简单的事情;(4)主动与同伴共同游戏、活动,与同伴分享玩具。3中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标准:(1)主动表现对同伴的喜爱,乐意与同伴相处;(2)谦让同伴,与同伴友好相处,想办法帮助有困难的同伴;(3)珍惜同伴的劳动果实,不随便打架、骂人,不给同伴起外号,尊重同伴;(4)在同伴帮助、关心自己的同时也帮助、关心同伴,并表达对同伴的感谢。4大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标准:(1)喜爱同伴,重视、爱护同伴,用适宜的话语和行为表现对同伴的关爱;(2)主动邀请同伴参加游戏、各种活动,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团结友爱;(3)积极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并用适宜的语言和行为使同伴开心、快乐;(4)关爱同伴,分享同伴的快乐和痛苦,从同伴的角度出发,体验同伴的心情;在同伴遇到伤心事情时,积极主动地用关爱的话语和行为安慰同伴。幼儿园各年龄阶段幼儿关心同伴的行为习惯标准制订得明确、具体,而且可控制和测量;培养实施过程有序,循序渐进。这一标准的制定为幼儿园培养各年龄段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指明了目标, 为衡量幼儿是否养成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三)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是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有力保证。 任何一种行为的形成都有其过程,而教育手段是促进行为形成的有利保证。我园在“关心同伴”的课题研究中,成功地探索出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1情景创设明是非幼儿年龄小,明辨是非能力差。为了给幼儿树立正确的形象,我园各班在培养过程中创设了许多情景,使幼儿懂得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特设情境:“他摔倒了”、“他的扣子没有了”、“他把书掉了”,让幼儿从中判断,学习正确的做法。创设情景讲述:“你怎样与小朋友玩玩具”、“他看不见,你帮他走路”、“怎样邀请同伴和你一起玩”。用这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喜爱同伴、礼貌对待同伴、为同伴做事、关爱同伴、与同伴分享等良好品质,启发幼儿思考,进行讲述,积累相关经验。2榜样示范勤激励示范和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了让幼儿感受为同伴做事带来的快乐,我们常在幼儿中树立关心同伴的榜样,对于为同伴做好事,体贴关心同伴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许,使他们懂得关心同伴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激发幼儿争做关心同伴的小标兵。我们对幼儿关心同伴的各种良好表现进行实景拍摄并在全园幼儿中进行播放,把照片和美术作品张贴宣传,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我园教师和家长携手创设和谐美好、充满爱意、信任、友爱的人际环境影响幼儿,给幼儿树立榜样。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受到影响并进行模仿,使幼儿逐步养成关心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3. 快乐训练记得牢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要靠长期训练才能形成,而幼儿更喜欢在快乐中得到训练。为了使幼儿在行为习惯形成的训练中得到快乐的体验,我们长期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训练活动。在游戏中训练,在音乐、体育活动中训练,有了帮同伴拿道具、整理用具、主动邀请同伴参加游戏、相互谦让、团结、分享同伴的快乐、爱护同伴、友好相处等好的行为出现,及时给予奖励,让幼儿体验关心同伴的乐趣,从而使他们乐于主动关心同伴,为同伴做事。关心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快乐的活动中得到了巩固。4日常生活抓随机 日常生活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课程,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进行随机教育。在午睡起床时,发现帮助同伴扣扣子的好事,我们及时表扬并抓住机会进行教育,引导幼儿“要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要关心照顾弟弟妹妹”,使他们树立关心同伴是美德,是好孩子的表现,如果你做得好,老师会表扬你,小朋友也会喜欢你,你就会有更多朋友的观念。我们充分运用一切有效的教育契机(散步、观察、谈话、户外活动等),使关心同伴的品德教育和实际行动渗透落实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延伸到课外。(四)园本教材的使用巩固了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我园发动30余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发挥各自的专长,根据幼儿喜欢唱歌、表演的特点创编、改编内容以关心同伴为主、形式不同的诗歌、儿歌40余首,谱写、创作朗朗上口的歌曲20余首;采用在班级里让幼儿演唱歌曲、表演诗歌的方法巩固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歌曲、诗歌、儿歌有利于幼儿模仿和激励幼儿,通过唱、朗诵、表演的活动幼儿从中学到关心同伴的方法,逐步积累经验,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得以巩固。这是我园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园本教材中的几例(详见所附儿歌集、歌曲集) :好 孩 子 朋 友小 弟 弟 , 心 眼 好 , 一个娃娃,没伴说话。不 怕 脏 来 , 不 怕 累, 两个娃娃,来做游戏。经 常 帮 助 小 伙 伴 。 三个娃娃,玩过家家。帮 助 伙 伴 叠 被 子 , 四个娃娃,唱着歌儿。帮 助 伙 伴 扣 扣 子 , 手拉着手,永做朋友。还 帮 伙 伴 擦 桌 子 。我 们 大 家 都 夸 他 ,夸 他 是 个 好 孩 子 。 作者:贾芳排 好 队 来 滑 滑 梯作者: 洪娟(五)分类指导、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幼儿关心同伴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在幼儿园进行培养,更需要家庭的大力协助、配合,所以在研究之初我园就确立了家园共育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分类指导的教育模式。为此,我们利用家教园地、随机交谈、家园之窗、家长讲座、电话随访等多种途径来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帮助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并加强自身修养,来真正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根据我园三种典型家庭的情况,我们采取分类指导,如举办“爷爷奶奶经验交流会”、“高级知识分子家长家教辩论会”、“专家育儿讲座”、“幼儿心理咨询”等活动,及时掌握和解决家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提高家长对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认识,纠正家庭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中出现的误区,用典型人和典型事例进行交流,达到相互启发,相得益彰的目的。四、问题讨论(一)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反思1歌曲、儿歌的宣传力度不够,传唱、朗诵范围不广,没有在全园内普及。2家庭分类指导处于正在尝试阶段,需做好经验的总结和积累。3科研方法运用不够规范,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本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1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检测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有待于研究。2对于性格差异、不同性别的幼儿在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我们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有少数幼儿因性格上的因素,与同伴还不够合群,对同伴还比较冷漠;另外,幼儿的习惯还存在一定的反复性和可塑性。我们将把现在当作一个新的起点,调动积极因素,持之以恒地组织幼儿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指导他们的实践,努力使活动“生活化”,认真观察,不断总结,精心研究,力争好的习惯在幼儿的“血液中流淌”,而将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习惯摒弃。在孩子们人生的起跑线上,“浇灌”给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物质“爱与关怀”。执笔人:马洁 贝叶萍 钟俊英附件一:参考文献目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西安教育局 2002年9月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张燕 邢利娅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成功父母必读 孙云晓 华艺出版社全国幼儿教育第五届学术研讨会文选继往开来,共创辉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学前心理学 陈帼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附件二:本课题负责人:贝叶萍、张月荣本课题执笔人:、马洁、贝叶萍、钟俊英本课题组成员:贝叶萍、张月荣、马洁、贾芳、郭旭莉、吕琳、苟红梅、钟俊英、张丽娜、李燕茹、王群、马雯、尹荣喜附件三:园本教材目录:幼儿关心同伴个案集幼儿关心同伴儿歌集幼儿关心同伴歌曲集对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阳光分校幼儿园子课题的鉴定意见吴剀:做为一项科学研究中必须找到理论的支撑点。这或许就是科研和平常工作的一个区分点。因此,每一项科研、每一个课题都要找到自己的理论支撑点。阳光幼儿园在这点上做得是很好的。因为时间的关系,阳光幼儿园没有能展开去讲。大家可以从材料中去找来看。结论的第一点提到: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和建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鲁山城投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建设工程项目合作协议合同书
- 新能源汽车购买及售后维护合同
- 入职医院笔试题目及答案
- 人资经理笔试题库及答案
- 人民银行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试题(附答案解析)
- 群团工作笔试试题及答案
- 《游恒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 青马工程笔试题库及答案2025
- 中医糖尿病治疗:特效中成药集
- 第十篇 范爱农-名著《朝花夕拾》阅读导引+思维导图+内容概括+原文批注+阅读训练
- TD/T 1065-2021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正式版)
- 手机配件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呼吸道梗阻应急预案
- 华东师范大学-梁宁建--心理学导论完整课件
- 管道沟槽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人教版) 高一 单词表(默写版)
- 新概念第一册单词默写表
- 信息组织与信息构建课件
- 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