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GSM光纤拉远覆盖.ppt_第1页
高速铁路GSM光纤拉远覆盖.ppt_第2页
高速铁路GSM光纤拉远覆盖.ppt_第3页
高速铁路GSM光纤拉远覆盖.ppt_第4页
高速铁路GSM光纤拉远覆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速铁路高速铁路GSMGSM光纤拉远覆盖光纤拉远覆盖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2008年03月 目录 1 1 GSM高铁现状及问题 2 2 覆盖目标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4 4 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 5 5 应用案例 2007年4月第6次列车提速后,我国多条干线运行CRH列车,最 高时速为至200250公里 高铁客运量大,票价较特快列车高50%以上,旅客多为中高收 入阶层、商旅人士,属高端用户 高端用户群电话比较多,而且旅行时,为了打发时间,往往 有数据业务需求 高铁概况 1 1 GSM高铁现状及问题 原铁路的网络覆盖按照普通列车、时速160公里规划,列车 换车、提速后,GSM信号衰落严重 列车内场强弱,小区间重叠覆盖区域缩短 用户通话接通率低,质量差 切换频繁,掉话率高 GPRS/E-GPRS重选频繁,C/I低,基本无法使用 位置更新频繁、量大,信令负荷重 高铁覆盖问题 1 1 GSM高铁现状及问题 高铁覆盖问题 1 1 GSM高铁现状及问题 重叠覆盖短、频繁切换、弱信号质差掉话 高铁覆盖问题 1 1 GSM高铁现状及问题 GPRS频繁重选失败、下载速率低甚至没有 高铁覆盖问题 1 1 GSM高铁现状及问题 GPRS数据统计(2007-9-17辽宁境内的铁路 D24次测试分析) 高铁覆盖问题 1 1 GSM高铁现状及问题 GPRS数据统计(2007-9-17辽宁境内的铁路 D24次测试分析) 2 2 覆盖目标 建议高速列车覆盖达到以下标准: 覆盖场强 CRH列车边缘场强应达到-90dBm,重叠区域大于6秒高于-90dBm 接通率 CRH列车上无线信道接通率应大于98% 通话质量 CRH列车上应达到95%区域通话质量优于3级 掉话指标 列车的基站平均掉话率应小于1% CRH列车的平均里程掉话比应高于80公里/次 E-GPRS业务 高速运行状态下,采用具备4时隙能力的终端下载速率应高于60kb/s 现有高铁覆盖方案 现网调整方案 现网调整方案是通过对现网基站进行调整,适应高速列车的运行要求,达到 增强覆盖、改善重选和切换的网络优化方法 基站专网覆盖方案 基站专网方案是利用铁路沿线基站实现链状专网覆盖;在参数上优化重选和 切换关系,提高重选和切换准确性和及时性,改善高铁覆盖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光纤拉远方案是以铁路沿线基站为信源,利用光纤分布系统实现单小区长距 离连续覆盖的铁路专用覆盖网;在硬件设备上采用多个光纤拉远单元沿铁路 线安装高增益天线来实现专网覆盖;在参数上设置高速列车运行时相关的相 邻小区,实现高速准确的重选和切换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要素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组网方式 信源选取 光路条件 远端设定 天线选用 覆盖模型 小区容量规划 频率规划 网络参数设定 数据业务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组网方式 拉远单元光路距离应小于19公里,双向覆盖最大距离为38公里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组网方式 光纤拉远系统中有: 远端最大覆盖半径(116.5-14-(光纤传输距离*1.5)/300)*300m 则:覆盖范围与光纤拉远距离关系如右表: 传输距离 最大覆盖半径 20公里0.75公里 19公里2.25公里 18公里3.75公里 17公里5.25公里 16公里6.75公里 15公里8.25公里 14公里9.75公里 由此可见,基站单向最大传输拉远 距离可达19公里,双向可达38Km,考 虑到传输线路与铁路线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取定单向覆盖铁路线长10Km, 即双向覆盖铁路线路长20公里的距离 (实际覆盖铁路线长要视光纤传输拉 远情况来定)。 20公里的距离手机附着时间为: 20/250*60=4.8分钟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组网方式 一套光纤拉远最多配置24台拉远单元,按一台远端覆盖一公里算,可以 满足24公里覆盖要求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信源选取 光纤拉远覆盖需要一个小区作为信源: 选用铁路沿线原用于铁路覆盖的小区 在铁路沿线基站上分裂出一个独立小区专作光纤拉远系统的信源 铁路沿线(300米以内)无基站,可以选用距铁路最近的基站作信源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光路条件 每个拉远方向上,每六台拉远单元需要一条空闲单模光纤 远端设定 根据模拟测试和试点经验,一台60W拉远单元城区地段可覆盖一公里直线铁 路范围,郊区及乡村地段可覆盖两公里直线铁路范围 天线选用 铁路沿线地形地貌不尽相同,建议弯道区域选用30度半功率角的板状天线; 直道区域选用25度半功率角的抛物面天线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覆盖模型 一台拉远单元远端覆盖原理图如下: 光纤 拉远单元 17dBi抛物面天线 39dBm39dBm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覆盖模型 一台拉远单元远端覆盖现场图如下: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覆盖模型 拉远单元远端覆盖测试数据如下: 天线距轨面高度:18米;距离铁轨(双轨中心):20米 天线口BCCH功率:39dBm,EIRP功率:54dBm 天线半功率角:25度;与铁路夹角5度;俯角2度;BCCH频点号:85 测试点与发射点距离(米)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接收场强(dBm均值)-39-45-49-53-54-60-62-66 步测结果: 测试点与发射点距离(米)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接收场强(dBm)-65-67-78-80-86-92-90-92 车内结果(距离为按照路测图回放估算,车型为阿尔斯通,车时速200公里) :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覆盖模型 拉远单元远端覆盖测试数据如下: 天线距轨面高度:35米;距离铁轨(双轨中心):170米 天线口BCCH功率:39dBm,EIRP功率:60dBm 天线半功率角:32度;与铁路夹角5度;俯角度;BCCH频点号:67 测试点与发射点距离(米)10030060010001200140017001800 接收场强(dBm均值)-41-52-56-58-60-66-65-69 步测结果: 测试点与发射点距离(米)10030060010001200140017001800 接收场强(dBm)-60-68-72-88-86-90-93-94 车内结果(距离为按照路测图回放估算,车型为川崎,车时速200公里):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覆盖模型 通过测试,我们认为,车体(阿尔斯通)损耗及因车速、人体等造成的总 衰落约为25-30dB,考虑5-10dB余量,所以一台覆盖远端天线挂高15-20米, 单向覆盖距离500米为宜,双向公里为宜,故一台远端覆盖公里,适合 城区覆盖 对于郊区及乡村的阿尔斯通列车,建议可以将天线挂高为35米以上,单 向覆盖距离将延长约1倍,一台远端可以覆盖2公里 对于庞巴迪车型,覆盖距离应适当缩短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覆盖模型 光纤拉远覆盖范围内,仅需考虑覆盖场强;在与临小区或两拉远小区的交 界处,需要有足够的重叠区域保证终端重选或切换 切换情况分析如右图所示: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覆盖模型 采用光纤拉远覆盖,在城区小区边界,拉远单元应如下图所示设置(设为 阿尔斯通车型): 郊区边界站间距建议为1200米 乙小区拉远单元甲小区拉远单元 300米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小区容量规划 小区的覆盖距离扩大后,容量作为覆盖规划保证良好接通率的一个重要因 素变得更加重要 覆盖容量用户估算应考虑铁路闭塞区间最多列车数及其用户数 通过用户数的估算,以每用户忙时话务量0.016ERL计(可参考典型铁路沿 线基站话务模型),推算总话务量,再按照巴尔姆表设计信源基站载波数 实际运营中还需考虑数据业务需求,应适当增加载波;对于城镇地段铁路 专网小区,也应结合当地情况适当增加载波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频率规划 光纤拉远专网延伸了小区覆盖,改变了网络结构,频率规划建议: 避免同、邻频干扰 位于郊区和乡村的铁路光纤拉远系统,可以采用室内覆盖专用频点; 位于城郊或城区时,则需要通过控制拉远距离避免频率干扰 不能使用E-GSM频点 E-GSM频点分划给了铁通,铁路沿线两公里内都不能使用 BCCH规划要和大网区分开 由于终端开机时有记忆效应,BCCH规划和大网区分开,可以最大限度 保证无论是列车用户还是周边用户,重开机时都首先登陆关机前的小区 ,实现专网专用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网络参数设定 合理的小区参数设置也是控制好专网覆盖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对铁路专 网小区参数建议考虑如下几方面: 接入门限 铁路专网设计方案中,我们制定了列车内手机电平信号强度-90dBm,因 此,建议接入门限设定为-95dBm以避免专网吸纳铁路外覆盖边缘的用户 重选参数 专网小区重选优先等级应设高,以保证使铁路用户尽量、尽快附着在专 网小区 切换参数 专网两端(停靠车站)应与邻区作双向切换,专网中段(区间)建议仅 作专网间邻区切换;二次切换惩罚时间适当调大,避免频繁切换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网络参数设定 接入时延 光纤拉远系统引入会增大信号时延,应适当放宽信源基站TA接入时延参数 位置区设定 为避免太大量的位置更新,铁路沿线专网小区尽量经过少的位置区,同时 也应兼顾与沿线周边位置区关系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数据业务 光纤拉远系统可以保证覆盖场强,提高C/I 原铁路沿线基站对高铁覆盖场强偏弱,如下图,邢台段高铁约10%区域弱 拉远系统将边缘场强提高15dB以上,保证C/I,从而保证数据业务 3 3 光纤拉远覆盖方案 数据业务 拉远系统的连续覆盖可减少GPRS或EDGE频繁重选 嘉兴城西园区段原覆盖有频繁切换,拉远覆盖系统引入后,仅有两头小区重 叠覆盖处有两次切换,拉远覆盖系统内可保证1.5分钟不切换重选 采用光纤拉远系统,可以整合原有基站资源,扩大信源基站 覆盖范围,共享载波容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4 4 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 湟源东峡长约20公里,其 间有青藏铁路、109国道、 西宁至倒淌河高速公路由 此经过,是青海湖一日游、 丝绸之路六日游、青藏八 日游等黄金旅游线路的必 经之路,车辆来往频繁 原网络采用9个站、共10 个小区、13个载波覆盖 (HYDX-DK-01) 问题: 流通性突发话务峰值十分高,造成SDCCH、TCH大量溢出 9个小区总的话务量并不高,每线话务量却低于整网 分析: 湟源东峡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其峡谷固定住户中移动 手机用户较少,用户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和铁 路上的火车内,话务呈流动性大、突发性高的特点 4 4 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 根据爱尔兰b表典型载频配置的平均信道容量,在呼损2%情况下的示 意如下图: 分析: 4载频以下,信道容量较低。当扇区载频配置在4TRX以上时载频利用 率较好,4TRX的载频利用率在70%左右,6TRX则在80%左右 4 4 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 解决方案: 采用GSM数字射频拉远系统,将载波资源集中到某站,利用 数字射频拉远单元远端替代原基站进行覆盖。 不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少占用宝贵的光缆资源,不新增 载波资源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良好覆盖、吸纳话务 量、解决流动性的高话务带来的拥塞问题、提高了网络资源利 用率且投资相对较小,是一种比较符合目前网络现实情况的解 决方案。 拆小做大,提高信道利用率、有效的抗话务冲击! 4 4 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 (HYDX-DK-01) 组网结构 7号站,AB两 个区,西面是A 区,基站直接 覆盖;东面是B 区,DRU覆盖 B区DRU覆盖 A区DRU覆盖 4 4 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 替换前后系统性能对比 性能对比边际网数字射频拉远系统 系统载波总数13CH8CH 单个小区载波数12CH4CH 载频利用率低高 流动性话务吸收能 力 差强 系统扩容性采用边际网设备 ,很难扩容 仅对信源基站(7站)扩容后即可实 现对整个系统扩容 替换前话务情况 替换后话务情况 4 4 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 5 5 应用案例 劈山口1 劈山口2 劈山口3 低洼处 劈山口4 6KM 葫芦岛市王岗段案例 王岗段位于葫芦岛 市秦沈铁路西段,毗 邻秦皇岛市,长6公 里,共有5个劈山口 ,1处低洼地,造成 信号弱,切换频繁 5 5 应用案例 葫芦岛市王岗段案例 1号远端站 2号远端站 3号远端站 4号远端站 5号远端站 6号远端站 王岗基站4小区 铁路边 序 号 站点信息主机立水泥杆 覆盖 方式 地点 铁路位 置 (电杆) 经度纬度 型号 (60W) 规格(m)数量(根)波束 1梁家沟11133120.0631040.19154GRRU121双 2梁家沟21100120.0540840.18674GRRU121双 3梁家沟31063120.0441640.18181GRRU121双 4梁家沟41025120.0335740.17558GRRU181双 5梁家沟5990120.0243040.17111GRRU181双 6关家庄952120.0142140.16574GRRU181双 信源基站内 序 号 站点信息主机覆盖方式 地点基站位置经度纬度型号(60W)波束 1王岗基站前卫镇120.0566740.1832GRRU双 5 5 应用案例 站点设置 覆盖状况扫描图 本扫描图为 2007年7月 19日长春 北京D24次 列车内GPS 定位测试 此区域有3个连续劈山口,1处低洼处,1处劈山口,共计6公里盲弱区,手机用户在此区 域无法正常通话,话音质量差,王岗1、3小区无法正常切换。 电磁环 境分析 5 5 应用案例 开通前电磁环境 覆盖状况扫描图 沈京 本扫描图为 2007年10月 4日长春 北京D24次 列车内,手 动打点测试 王岗基站1扇区高岭基站1扇区覆盖区之间6公里建6套GRRU,开通后话音质量及C/I较 好,场强大于-85dBm,6公里无切换,信号均为信源小区王岗4小区BCCH:85 CI:6824, 覆盖区两侧能够正常切入切出。 电磁环 境分析 6KM 5 5 应用案例 开通后电磁环境 注:测试时2号站 掉电 覆盖状况扫描图 京沈 本扫描图为 2007年10月 11日北京 沈阳北D11 次列车内, 手动打点测 试 王岗基站1扇区高岭基站1扇区覆盖区之间6公里建6套GRRU,开通后话音质量及C/I较 好,场强大于-85dBm,6公里切换了一次(梁家沟2号站覆盖区) ,信号为信源小区王岗4 小区BCCH:85 CI:6824,覆盖区两侧能够正常切入切出。 电磁环 境分析 MS1 MS2 5 5 应用案例 开通后电磁环境 RxLev Sub (dBm)对比 : 场强(dBm)开通前()沈京开通后()京沈开通后() -1209424.82.82.7 -94-8547.115.312.3 -85-7527.437.258.8 -75-100.744.726.2 RxQual Sub对比: 通话质 量(RxQual ) 开通前()沈京开通后()京沈开通后() 3以上19.47.38.6 6以上3.200 5 5 应用案例 开通前后对比 开通前 电磁环 境分析 由现场测试、软件分析 及上述简单的参数对比 可知,开通前平均场强- 94dBm,开通后沈-京平 均场强-84dBm,开通后 京-沈平均场强-86dBm, 对移动公司移动通信网 络的各项指标都有所提 高,能够满足在高速列 车内的正常通话要求。 沈京开通后 京沈开通后 5 5 应用案例 电磁环 境分析 由现场测试、软件分析及上 述简单的参数对比可知,开 通前话音质量大于4级占 22.6 ,开通后沈-京话音 质量大于4级占1.7,开通 后京-沈话音质量大于4级占 2.7,对移动公司移动通 信网络的各项指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