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动器结构收集资料汇总.doc_第1页
分动器结构收集资料汇总.doc_第2页
分动器结构收集资料汇总.doc_第3页
分动器结构收集资料汇总.doc_第4页
分动器结构收集资料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动器结构收集目录一、P11电动分时分动器(13-54)1二、P11单速智能分动器(TOD)6三、P27双速智能分动器(TOD)11四、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16五、专利US005582263A单速分时分动器20六、专利US2007251345A1双速智能分动器23七、专利US6203465B1电动分时分动器27八、专利US5334116A双速分时分动器30九、专利US5603540A双速全时分动器33十、专利US6161643A双速智能分动器34十一、专利US2007031031A1A单速全时分动器35十二、专利US2004180748A1单速智能分动器36十三、专利US2003032519A1双速全时分动器38十四、专利US5443426A双速全时分动器39一、P11电动分时分动器(13-54) P11电动分时分动器采用的是美国博格华纳公司的13-54型号分动器。此款分动器的结构紧凑,扭矩容量大,换挡操纵机构有手动换挡和电动换挡两种形式可选,可实现2H、N、4H、4L几种档位形式。P11分动器采用的是电动换挡机构,档位形式有2H、4H、4L三种。 分动器内有行星齿轮机构可以进行降速增扭,此款分动器无中央差速器,不能实现全时四驱,在四驱模式下前后轮输出转速相同。 1、P11电动分时分动器的外部结构通气孔里程表被动齿轮安装孔中间壳体前输入轴后壳体换挡电机后输出法兰前输出法兰前端盖图1 分动器侧视图中间壳体与后壳体联接螺栓共9个,从此边安装有5个此处机加后可安装手动换挡机构前端盖联接螺栓6个吊装孔前输出法兰固定大螺母 图2 分动器前端视图 转速传感器安装孔电机固定安装孔线束安装接口悬置安装孔2个电机输入端配重块安装孔4个放油孔螺塞加油孔螺塞后输出法兰固定大螺母 图3 分动器后端视图 P11电动分时分动器由3部分壳体组成:前端盖、中间壳体、后壳体。输入端有5个联接螺柱、止口定位、一个圆周定位销,和变速箱采用花键连接;前后输出采用法兰结构,用大螺母锁紧,法兰上不带防尘罩(采用双唇口油封密封)。 分动器加油孔、放油孔位置合理,方便整车状态下更换分动器润滑油。 分动器预留有吊装孔、悬置安装孔、配重块安装孔、电机安装孔,电机固定孔、里程表传感器被动齿轮安装孔等。 分动器在整车状态下布置角度为35度,前后输出轴中心距为242.5。 分动器润滑油量为1.2L。2、 P11电动分时分动器的内部结构 P11电动分时分动器的内部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输入轴、行星齿轮机构、后输出轴、前输出轴、传动链、输入链轮、输出链轮、电磁离合器机构、油泵、换挡机构、换挡执行机构、电机等组成(具体布置位置请看图4)。行星齿轮机构可以将变速箱输入的扭矩放大2.48倍。无中央差速器,在四驱模式下前后桥的输入转速永远相同。换挡过程: 在2H状态按下4H换挡开关时ECU接收到信号后会执行3个动作:(1)ECU给电磁同步器提供电流,使结合套结合和后输出轴转速同步;(2)同时ECU给换挡电机提供电流使其工作,电机驱动换挡执行机构动作,换挡执行机构推动拨叉控制两驱、四驱结合套移动,控制结合套在四驱结合的位置;(3)另外ECU会给前桥真空电磁阀提供电力,使其动作,真空电磁阀控制前桥离合器结合,是分动器前输出轴传递的扭矩能顺利的传递给前轮。 (4H到2H转换时,结合套移动方向相反,前桥离合器断开,解除四驱功能。) 在4H状态按下4L换挡开关时ECU接收到信号后会执行1个动作: ECU提供电流给换挡电器,换挡电机驱动换挡执行机构动作,换挡执行机构推动拨叉控制高、低档结合套移动,控制结合套在四低的位置; (4L到4H转换时,结合套移动方向相反。)拨叉支撑轴线束插接口四驱换挡拨叉转速传感器后输出法兰里程表主动齿轮电磁线圈四驱结合套输入链轮油泵结合套前输出法兰高低档换挡拨叉轴承输出链轮电机传动链换挡凸轮凸轮轴弹簧轴承后输出轴螺母油封后壳体定位销油封轴承前输出轴螺母中间壳体扭转弹簧行星轮太阳轮大齿圈行星架前端盖轴承油封输入轴 图4 电动分动器内部结构布置图 扭矩传递路线: 2H状态扭矩传递路线:如图5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传递扭矩。变速箱出来的扭矩经过输入轴、高低档结合套、后输出轴、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 4H状态扭矩传递路线:如图6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传递扭矩。变速箱出来的扭矩经过输入轴、高低档结合套、后输出轴、一部分动力经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另外一部分动力经过四驱结合套、主动链轮、传动链、输出链轮、前输出轴、前输出法兰传递给前传动轴。 4L状态扭矩传递路线:如图7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传递扭矩。变速箱出来的扭矩经过输入轴、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出来的动力放大了2.48倍)、高低档结合套、后输出轴,一部分动力经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另外一部分动力经过四驱结合套、主动链轮、传动链、输出链轮、前输出轴、前输出法兰传递给前传动轴。图5 4H档位扭矩传递路线图6 4H档位扭矩传递路线图7 4L档位扭矩传递路线二、P11单速智能分动器(TOD) P11单速智能分动器采用的是美国博格华纳公司的TOD单速智能分动器(适时分动器)。此款分动器壳体是单速和双速共用一个壳体模具,所以,作为单速智能分动器来说体积比较大,重量也增加了,整体长度增加。但是和电动分动器相比较壳体由两部分组成:前壳体、后壳体。为匹配P11车的5R35变速箱后端面,由于变速箱壳体更改困难,分动器壳体更改周期长、费用高,所以P11匹配单速智能分动器的时候在变速箱和分动器之间增加了中间联接板,中间连接板先固定在分动器上,和分动器作为整体供货。 此款壳体结构可以在不更改壳体模具的情况下,装配成:电动分时分动器、单速智能分动器、双速智能分动器,共用一个壳体模具,在不重新开发模具的情况下,选择空间大,节约成本。P11单速智能分动器只有两个档位:AUTO、LOCK。此款智能分动器反应快,断开响应迅速(150ms),前桥传递扭矩大(中值扭矩达到875Nm,但是每台分动器的扭矩容量误差有20%),前后输出轴中心距为242.8mm,布置角度37度。1、P11单速智能分动器的外部结构电磁线圈线速插接口里程表被动齿轮安装孔后输出法兰前输出法兰通气孔前壳体前端盖后壳体联接板图8 单速智能分动器侧视图通气孔布置角度为31.12度时可采用次两个悬置安装点前输出法兰固定大螺母联接板和分动器联接螺栓6个吊装孔图9 单速智能分动器前端视图加油螺塞后输出法兰固定螺母线束插接口电机输入口(双速分动器使用)配重块安装螺孔4个放油螺塞前壳体和后壳体联接螺栓17个图10 单速智能分动器后端视图P11单速智能分动器由3部分壳体组成:联接板、前壳体、后壳体。输入端有8个螺纹孔、止口定位、一个圆周定位销,和变速箱采用花键连接;前后输出采用法兰结构,用大螺母锁紧,法兰上不带防尘罩(采用双唇口油封密封);没有换挡电机。 分动器加油孔、放油孔位置合理,方便整车状态下更换分动器润滑油。 分动器预留有吊装孔、悬置安装孔、配重块安装孔、电机安装孔,电机固定孔、里程表传感器被动齿轮安装孔等。 分动器在整车状态下布置角度为37度,前后输出轴中心距为242.5。 分动器润滑油量为1.5L。 2、P11单速智能分动器的内部结构P11单速智能分动器的内部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输入轴(输入轴和后输出轴为同一个轴)、电磁线圈、摩擦片组、放大机构、传动链、输入链轮、输出链轮、油泵、等(具体布置位置请看图11)。分动器无中央差速器,无变速机构。换挡过程:P11单速智能分动器只有两个档位:AUTO(适时模式)、LOCK(锁止模式)。AUTO模式时:ECU通过读取整车的四轮速和油门信号等信息,判断发送给分动器电磁线圈的电流,电磁线圈吸附钢板,使扭矩放大机构工作,压紧摩擦片,传递扭矩给前桥,ECU通过控制发送给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来控制传递给前桥的扭矩。LOCK模式时:ECU发送给电磁线圈最大的工作电流,使摩擦片压紧传递给前桥最大的扭矩。输入链轮后输出法兰摩擦片内股压板挡板传动链输出链轮轴承放大机构油封电磁线圈导磁体后壳体轴承锁紧螺母摩擦片外股摩擦片组油泵壳体联接螺栓前输出法兰定位销前输出轴锁紧螺母油封轴承轴承油封输入轴前壳体图11 单速智能分动器内部结构布置图扭矩传递路线单速智能分动器的动力传递方式只有两种: 一种是在AUTO模式时不给前轮传递动力,摩擦片离合器不工作时的动力传递路线:如图12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变速箱出来的扭矩经过分动器输入轴(输入轴和后输出轴为同一根轴)、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 另一种情况是在AUTO模式时给前桥 传递动力,或者在LOCK模式下,摩擦片离合器工作时的动力传递路线:如图13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一部分扭矩直接经过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一部分扭矩经过与输入轴相连接的摩擦片内股、摩擦片、摩擦片外股、输入链轮、传动链、输出链轮、前输出轴、前输出法兰传递给前传动轴。图12 AUTO模式摩擦片不工作时动力传递路线图13 AUTO和LOCK模式下摩擦片压紧状态下扭矩传递路线三、P27双速智能分动器(TOD)P27双速智能分动器采用的是美国博格华纳公司的TOD双速智能分动器(适时分动器)。此款分动器壳体是单速和双速共用一个壳体模具,壳体由两部分组成:前壳体、后壳体,和P11单速智能分动器相比,少了中间连接板。此款双速智能分动器结构紧凑,扭矩容量大,重量小,匹配P27的分动器接口采用的和P11电动分动器相同的接口端面,采用35度布置,5个双头螺柱连接。 此款壳体结构可以在不更改壳体模具的情况下,装配成:电动分时分动器、单速智能分动器、双速智能分动器,共用一个壳体模具,在不重新开发模具的情况下,选择空间大,节约成本。P11单速智能分动器只有两个档位:AUTO、4HLOCK,4LLOCK。此款智能分动器反应快,断开响应迅速(150ms),前桥传递扭矩大(中值扭矩达到875Nm,但是每台分动器的扭矩容量误差有20%),高低档速比为2.48:1,高低档转换响应时间在5S左右。布置角度35度,中心距242.8mm。1、P27双速智能分动器的外部结构线束插接口前输出法兰换挡电机里程表被动齿轮预留安装孔后输出法兰后壳体通气孔前壳体输入轴图14 双速智能分动器侧视图 输入轴通气孔吊装孔前输出法兰固定大螺母布置角度为31.12度时可采用次两个悬置安装点图15 双速智能分动器前端视图后输出法兰固定螺母前壳体和后壳体联接螺栓17个配重块安装螺孔4个放油螺塞加油螺塞换挡电机线束插接口图16 双速智能分动器后端视图P27双速智能分动器由2部分壳体组成:前壳体、后壳体。输入端有5个双头螺柱、止口定位、一个圆周定位销,和变速箱采用花键连接;前后输出采用法兰结构,用大螺母锁紧,法兰上不带防尘罩(采用双唇口油封密封);有换挡电机,进行高低档转换。分动器加油孔、放油孔位置合理,方便整车状态下更换分动器润滑油。分动器预留有吊装孔、悬置安装孔、配重块安装孔、里程表传感器被动齿轮安装孔等。分动器在整车状态下布置角度为35度,前后输出轴中心距为242.5。分动器润滑油量为1.5L。2、P27双速智能分动器的内部结构P27双速智能分动器的内部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输入轴、行星齿轮机构、电磁线圈、摩擦片组、放大机构、传动链、输入链轮、换挡机构、换挡执行机构、电机、输出链轮、油泵、后输出轴、前输出轴等(具体布置位置请看图17)。分动器无中央差速器,有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变速比2.48:1。换挡过程:P27双速智能分动器有三个档位:AUTO(适时模式)、4HLOCK(四高锁止模式)、4LLOCL(四低锁止模式)。AUTO模式时:换挡电机不工作,换挡拨叉位置在高速档。ECU通过读取整车的四轮速和油门信号等信息,判断发送给分动器电磁线圈的电流,电磁线圈吸附钢板,使扭矩放大机构工作,压紧摩擦片,传递扭矩给前桥,ECU通过控制发送给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来控制传递给前桥的扭矩。4HLOCK模式时:换挡电机不工作,换挡拨叉位置在高速档。ECU发送给电磁线圈最大的工作电流,使摩擦片压紧传递给前桥最大的扭矩。结合套4LLOCK模式时:换挡电机工作,移动高低档转换拨叉结合在低速挡。ECU发送给电磁线圈最大的工作电流,使摩擦片压紧传递给前桥最大的扭矩。油泵壳体联接螺栓输入链轮摩擦片外股摩擦片组前输出法兰前输出轴锁紧螺母扭转弹簧拨叉支撑轴前壳体行星架太阳轮输入轴换挡凸轮轴承油封电机凸轮轴输出链轮轴承定位销高低档换挡拨叉大齿圈轴承油封行星轮后输出轴放大机构后壳体电磁线圈传动链摩擦片内股挡板压板导磁体油封锁紧螺母轴承后输出法兰图17 双速智能分动器内部结构布置图扭矩传递路线P27双速智能分动器的动力传递方式有三种:在AUTO模式时不给前轮传递动力、高速档模式下、摩擦片离合器不工作时的动力传递路线:如图18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变速箱出来的扭矩经过分动器输入轴、高低档结合套、后输出轴、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在AUTO模式时给前桥传递动力或者在4HLOCK模式下、高速档模式、摩擦片离合器工作时的动力传递路线:如图19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高低档结合套、后输出轴。一部分扭矩直接从后输出轴到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另外一部分扭矩经过与后输出轴相连接的摩擦片内股、摩擦片、摩擦片外股、输入链轮、传动链、输出链轮、前输出轴、前输出法兰传递给前传动轴。在4LLOCK模式下、低速档模式、摩擦片离合器完全压紧时的动力传递路线:如图20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高低档结合套、后输出轴,扭矩放大后。一部分扭矩直接从后输出轴到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另外一部分扭矩经过与后输出轴相连接的摩擦片内股、摩擦片、摩擦片外股、输入链轮、传动链、输出链轮、前输出轴、前输出法兰传递给前传动轴。图18 AUTO模式摩擦片不工作时动力传递路线图19 AUTO模式和4HLOCK摩擦片工作时动力传递路线图20 4LLOCK摩擦片完全压紧时动力传递路线四、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采用的是加拿大麦格那公司MP 3010 ATC单速智能分动器(适时分动器)。此款分动器结构紧凑,质量轻(25Kg)。壳体由两部分组成:前壳体、后壳体。后输出为法兰连接、前输出为花键连接。分动器壳体有悬置安装点。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只有一个档位:AUTO。此款智能分动器反应快,断开响应迅速,采用电机控制摩擦片压紧前后输出轴中心距为243mm,布置角度30度。1、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的外部结构通气孔前输出轴线束插接口电机后输出法兰后壳体前壳体输入轴图21 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侧视图 输入轴加油孔前输出轴悬置安装孔图22 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前端视图 放油螺塞前壳体和后壳体联接螺栓15个后输出法兰换挡电机线束插接口配重块安装螺孔2个图23 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后端视图 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由2部分壳体组成:前壳体、后壳体。输入端有3个通孔、4个螺纹孔用作和变速箱联接,止口定位、一个圆周定位销,和变速箱采用花键连接;前输出轴采用内花键联接;后输出采用法兰结构,用卡环锁止,法兰上带防尘罩;有电机控制摩擦片压紧,进行前桥传递扭矩的控制。分动器加油孔、放油孔位置合理,方便整车状态下更换分动器润滑油。分动器预留有悬置安装孔、配重块安装孔等。分动器在整车状态下布置角度为30度,前后输出轴中心距为243。2、 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的内部结构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的内部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输入轴、摩擦片组、放大机构、传动链、输入链轮、凸轮机构、电机、输出链轮、油泵、前输出轴等(具体布置位置请看图24)。分动器无中央差速器,有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变速比2.48:1。图24 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内部结构布置图换挡过程: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只有一个档位:AUTO(适时模式)。AUTO模式时:ECU通过读取整车的四轮速、油门信号等信息,通过ECU智能判断,给分动器执行电机电流,让电机工作带动分动器内部的凸轮轴工作,推动扭矩放大机构工作、压紧摩擦片组、给前桥传递扭矩,电机还带位置反馈装置,可以反馈给ECU目前电机转动的位置,使ECU的控制更精确。扭矩传递路线宝马X5单速智能分动器的动力传递方式有两种:在AUTO模式时不给前轮传递动力、摩擦片离合器不工作时的动力传递路线:如图25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变速箱出来的扭矩经过分动器输入轴(输入轴和后输出轴为同一根轴)、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在AUTO模式时给前桥传递动力,摩擦片离合器工作时的动力传递路线:如图26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输入轴和后输出轴为同一根轴)。一部分扭矩直接从输入轴到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另外一部分扭矩经过与输入轴相连接的摩擦片外股、摩擦片组、摩擦片内股、输入链轮、传动链、输出轴传递给前传动轴。图25 AUTO模式摩擦片不工作时动力传递路线图26 AUTO模式摩擦片工作时动力传递路线五、专利US005582263A单速分时分动器专利权人:New Venture Gear,INC.专利申请日期:1995-3-27分动器类型:单速分时分动器采用湿式摩擦片、传动链传动,电机控制杠杆式压紧摩擦片。此款单速分时分动器的内部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输入轴、摩擦片组、杠杆机构、传动链、输入链轮、摩擦片压紧控制机构、电机、输出链轮、油泵、后输出轴、前输出轴等(具体布置位置请看图27)。分动器无中央差速器,无行星齿轮变速机构。三段壳体:前壳体、中间壳体、后端盖。轴承压盘执行机构杠杆机构机构中间壳体摩擦片外股股连接螺栓连接螺栓摩擦片内股输入链轮隔套后输出轴锁紧螺母轴承油泵轴承油封前输出轴传动链电机摩擦片组轴承油封输入轴前壳体后端盖图27 US005582263A单速分动器内部结构布置图前壳体杠杆机构和换挡执行盘连接电机输入轴换挡执行盘限位装置图28 US005582263A单速分动器控制机构换挡过程:此款单速分时分动器有两个档位:2WD、4WD。2WD4WD模式转换时:ECU给换挡电机信号,电机转动,带动换挡执行盘转动,移动换挡杠杆机构,压紧摩擦片,实现四驱功能(如图28)。优点:四驱结合无冲击,断开迅速。扭矩传递路线单速分动器的动力传递方式有两种:2WD模式:如图29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后输出轴,传递给后传动轴。4WD模式:如图30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杠杆机构工作,压紧摩擦片。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后输出轴。一部分扭矩直接从后输出轴到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另外一部分扭矩经过与后输出轴相连接的摩擦片外股、摩擦片组、摩擦片内股、输入链轮、传动链、输出轴传递给前传动轴。图29 2WD模式时动力传递路线图30 4WD模式时动力传递路线六、专利US2007251345A1双速智能分动器专利权人:Magna Powertrain AG&CO KG专利申请日期:2007-4-4分动器类型:双速智能分动器采用行星齿轮放大机构,传动链传动,湿式摩擦片、电机控制凸轮放大机构压紧摩擦片。此款双速智能分动器的内部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输入轴(也是太阳轮)、行星齿轮机构、换挡机构、摩擦片组、力放大机构、传动链、输入链轮、摩擦片压紧凸轮盘、电机、输出链轮、油泵、后输出轴、前输出轴等(具体布置位置请看图31)。分动器无中央差速器,有星齿轮变速机构。两段式壳体结构:前壳体、后壳体。采用一个电机控制高低档转换和摩擦片压紧,结构紧凑,成本底。前输出轴为内花键联接,后输出轴为外花键联接。摩擦片外股凸轮放大机构高低档结合套后壳体轴承后输出轴油泵输入链轮摩擦片内股摩擦片组传动链齿轮组电机输出链轮轴承前壳体大齿圈轴承油封输入轴行星轮弹簧轴承油封前输出轴凸轮盘凸轮轴换挡拨叉行星架图31 US2007251345A1双速智能分动器内部结构图凸轮轴换挡拨叉电机输入端凸轮盘图32 US2007251345A1双速智能分动器换挡轴换挡过程:此款双速智能分动器可以实现有4个档位:2WD、AUTO、4HLOCK、4LLOCK。2WDAUTO4HLOCK模式转换时:ECU给换挡电机信号,电机转动,带动凸轮轴转动,换挡拨叉在此换挡过程中处于空行程,不工作;凸轮轴上的凸轮盘转动推开放大机构摇臂,产生轴向推力,压紧摩擦片组,实现前桥的动力传递;在AUTO模式时,通过凸轮盘转动的角度,控制放大机构摇臂分开的角度,从而控制摩擦片的压紧力。4HLOCK4LLOCK模式转换时:ECU给换挡电机信号,电机转动,带动凸轮轴转动,凸轮轴转动带动换挡拨叉轴向移动,从高速档转换到低速挡;凸轮轴上的凸轮盘转动推开放大机构摇臂,产生轴向推力,压紧摩擦片组,实现前桥的动力传递,压紧力处于最大状态。扭矩传递路线单速分动器的动力传递方式有3种:2WD模式或者AUTO模式时摩擦片不工作:如图29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行星齿轮、高低档结合套、后输出轴,传递给后传动轴。4HLOCK模式或者AUTO模式时摩擦片工作:如图30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凸轮轴转动推动力放大机构工作,压紧摩擦片。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行星齿轮、高低档结合套、后输出轴。一部分扭矩直接从后输出轴传递给后传动轴;另外一部分扭矩经过与后输出轴相连接的摩擦片内股、摩擦片组、摩擦片外股、输入链轮、传动链、输出轴传递给前传动轴。4LLOCK模式或者AUTO模式时摩擦片工作:如图30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凸轮轴转动推动力放大机构工作,压紧摩擦片,另外换挡拨叉推动高低档结合套,结合到低档位置。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行星齿轮、行星架(输入扭矩经过放大)、高低档结合套、后输出轴。一部分扭矩直接从后输出轴传递给后传动轴;另外一部分扭矩经过与后输出轴相连接的摩擦片内股、摩擦片组、摩擦片外股、输入链轮、传动链、输出轴传递给前传动轴。图33 2WD模式时动力传递路线图34 4HLCOK模式时动力传递路线图35 4LLOCK模式时动力传递路线七、专利US6203465B1电动分时分动器专利权人:Dana Corporation ,Toledo,Ohio专利申请日期:1992-9-31分动器类型:双速智能分动器采用行星齿轮机构,传动链传动,中央差速器,电动换挡。此款双速分时分动器的内部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输入轴(也是太阳轮)、行星齿轮机构(变速机构)、换挡机构、换挡电机、中央差速器、传动链、输入链轮、输出链轮、油泵、中间轴、后输出轴、前输出轴等(具体布置位置请看图36)。有星齿轮变速机构,有中央差速器,无中央差速器锁止机构。可以实现长时四驱模式两段式壳体结构:前壳体、后壳体。可以采用一个电机控制高低档转换和四驱结合,结构紧凑,成本底。前后输出轴为法兰联接。太阳轮叉四驱结合拨叉行星轮1行星轮1后壳体轴承四驱结合拨叉输入链轮后输出法兰高低档转换拨叉电机大齿圈2行星架2轴承油封后输出轴锁紧螺母行星轮2定位销前壳体轴承油封输出轴输出链轮传动链凸轮轴通气孔大齿圈1行星架1中间轴输入轴油封轴承行星轮1图36 US6203465B1电动分时分动器内部结构图换挡过程:此款双速智能分动器可以实现有3个档位:2H、4H、4L。2H4H模式转换时:ECU给换挡电机信号,电机转动,带动凸轮轴转动,高低档转换拨叉在此换挡过程中处于空行程,不工作;凸轮轴转动带动四驱结合拨叉动作,使四驱结合拨叉和输入链轮结合,传递扭矩(两驱状态四驱结合套使太阳轮和大齿圈结合)。前后输出轴不能锁止。4H4L模式转换时:ECU给换挡电机信号,电机转动,带动凸轮轴转动,凸轮轴转动带动高低档转换拨叉轴向移动,从高速档转换到低速挡;四驱结合拨叉处于空行程,四驱结合拨叉和输入链轮处于结合状态。前后输出轴不能锁止。扭矩传递路线单速分动器的动力传递方式有3种:2H模式:如图37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行星齿轮1、高低档结合套、中间轴、行星架2、行星齿轮2、大齿圈2、后输出轴、传递给后传动轴。4H模式:如图38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凸轮轴转动推动四驱结合套轴向移动,联接输入链轮和太阳轮2,结合套和大齿圈2断开。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行星齿轮1、高低档结合套、中间轴、行星架2、行星齿轮2。一部分扭矩经大齿圈2、后输出轴、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另外一部分扭矩经太阳轮2、四驱结合套、输入链轮、传动链、输出链轮、输出轴传递给前传动轴。4L模式:如图39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凸轮轴转动推动高低档结合套结合行星架1,实现低速档;四驱结合套保持联接输入链轮和太阳轮2。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行星齿轮1、行星架1(出来的扭矩经过放大)、高低档结合套、中间轴、行星架2、行星齿轮2。一部分扭矩经大齿圈2、后输出轴、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另外一部分扭矩经太阳轮2、四驱结合套、输入链轮、传动链、输入链轮、输出轴传递给前传动轴。图37 2H模式时动力传递路线图38 4H模式时动力传递路线图39 4L模式时动力传递路线八、专利US5334116A双速分时分动器专利权人:Dana Corporation ,Toledo,Ohio专利申请日期:1992-9-31分动器类型:双速全时分动器采用行星齿轮放大机构,传动链传动,电磁离合器、摩擦片组、中央差速器。此款双速智能分动器的内部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输入轴(也是太阳轮1)、行星齿轮放大机构、换挡机构、摩擦片组、电磁线圈、传动链、输入链轮、中央差速器、差速器锁止机构、输出链轮、油泵、中间轴、后输出轴、前输出轴、前输出轴断开装置等(具体布置位置请看图40)。分动器有中央差速器,有中央差速器锁止机构,有星齿轮变速机构,有前输出轴断开装置。三半式壳体结构:前壳体、后壳体(后壳体为两半式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共同组成)。采用一个电机原理控制高低档转换,电磁离合器控制中央锁止机构摩擦片,电磁离合器控制前传动轴断开装置,分动器内部结构复杂,成本高。前输出轴为法兰联接,后输出轴为内花键联接。此款分动器为常时四轮驱动模式。前输出法兰旋转电机结构高低档结合套电磁线圈1电磁线圈2前轴断开结合套输出链轮轴承轴承油泵出口拉杆摩擦片组行星架2行星轮2太阳轮2后输出轴轴承大齿圈2输入链轮前输出轴传动链下壳体行星架1轴承中间轴输入轴行星轮1大齿圈1前壳体图40 专利US5334116A双速分时分动器内部结构布置图换挡过程:此款双速智能分动器可以实现有3个档位:2H、4H、4HLOCK、4L、4LLOCK。4H2H模式转换时:ECU电磁线圈1和电磁线圈2同时提供电流,电磁线圈1吸动拉杆压紧摩擦片,使中央差速器大齿圈2和太阳轮2结合,使差速器不能差速;电磁线圈2吸动前轴断开结合套,使结合套和输出链轮断开,输出链轮不能传递给前输出轴扭矩。实现两驱高速模式。4H4HLOCK模式转换时:ECU给电磁线圈1提供电流,电磁线圈1吸动拉杆压紧摩擦片,使中央差速器大齿圈2和太阳轮2结合,实现前后输出转速相同,起到中央锁止的作用。四驱高速中央差速器锁止功能。4H4L模式转换时:ECU给旋转电机机构提供电流,使此机构内部的转子转动,带动高低档结合套轴向移动,使结合套和行星架相联接,高低档结合套外圈有螺纹结构和电机结构转子相配合。实现四驱低速模式。4L4LLOCK模式转换时:在四驱低速的模式下,ECU在给电磁线圈1提供电流,电磁线圈1吸动拉杆压紧摩擦片,使中央差速器大齿圈2和太阳轮2结合,实现前后输出转速相同,起到中央锁止的作用。实现四驱低速中央差速器锁止的功能。扭矩传递路线单速分动器的动力传递方式有3种:2H模式:如图41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电磁线圈1工作压紧摩擦片,使大齿圈2和太阳轮2锁止;电磁线圈2工作,使前轴断开结合套轴向移动,和前输出链轮断开,前输出轴不能有动力传递出去。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高低档结合套、中间轴、行星架2、行星齿轮2、大齿圈2、后输出轴、传递给后传动轴。4H/4HLOCK模式:如图42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4H模式时电磁线圈1不工作;当在4HLCOK模式时电磁线圈1工作压紧摩擦片,使大齿圈2和太阳轮2锁止。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高低档结合套、中间轴、行星架2、行星齿轮2。一部分扭矩经大齿圈2、后输出轴、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另外一部分扭矩经太阳轮2、输入链轮、传动链、输出链轮、前桥断开结合套、输出轴、传递给前传动轴。4L/4LLOCK模式:如图43中红色线条所示方向。旋转电机机构通电工作,使转子转动带动高低档结合套轴向移动,使结合套和行星架1结合,使输入扭矩放大。4L模式时电磁线圈1不工作;当在4LCOK模式时电磁线圈1工作压紧摩擦片,使大齿圈2和太阳轮2锁止。变速箱出来的扭矩传递给分动器输入轴、行星齿轮1、行星架1(出来的扭矩经过放大)、高低档结合套、中间轴、行星架2、行星齿轮2。一部分扭矩经大齿圈2、后输出轴、后输出法兰传递给后传动轴;另外一部分扭矩经太阳轮2、输入链轮、传动链、输出链轮、前桥断开结合套、输出轴、传递给前传动轴。图41 2H动力传递路线图42 4H、4H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