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第八课时.ppt_第1页
文言虚词第八课时.ppt_第2页
文言虚词第八课时.ppt_第3页
文言虚词第八课时.ppt_第4页
文言虚词第八课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虚词) 第八课时 “则、者、之”三个文言虚词 1.1.作连词作连词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并力向西,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表承接。用于复句中表前后两项在时间上先后 相承或情理上紧密联系。译为“就”“于是”等 。 表假设。引出假设情况时译为“假使”“如果 ”;引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时译为“那么、那就 、就”等。 十六、则十六、则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悌)。(论语学而)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表示两相对照(并列)的关系,常以“则则 ”格式出现,可译为“就”,或不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巧则巧矣,未尽善也。(马钧传) 表示转折关系。用于后一分句,译为“可是 ”“反而”“却”;用于前一分句表示姑且承认 一件事时,译为“虽然”“倒是”。 2.作副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用在句中起强调或确认作用,可译作“是 ”、“就是”、“便是”、“原来是”。 索引 规律 1、后接动词或句子则为连词,表承接、假 设、转折、并列等 2、判断句则为判断副词 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 项是 (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 遇宾客,应对诸侯。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AE(A就,承接连词 B乃,是就是 C连词, 用在对比句中 ,表并列D转折连词 E就, 承接连词) 判断“则”在文中的意义。 “此1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2则美 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则天 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 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4则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5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6则不然 ,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 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7 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1、 “就是”,“是”2、 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 3、 连词,假设,可译为“那么”“那就”“就”4、 连词,表承接, 可译为“就”“便” 5、 连词,并列。6、 连词,转折,可译为却 7、 连词,表承接,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 、东西、事情)”。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 后)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 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 ”“件事情”。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二)语气词 返回 十七、者十七、者 (刚考)(刚考) 文言常用虚词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 壁之战)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 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 气等。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 颇蔺相如列传)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 返回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 ) 例: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求人可报使秦者 BD(A判定语气 B定语后置的标志C附在时间 词后面,不译 D定语后置的标志) 李白1者,诗仙也。为当国2者所拒,遂游于此山。 今3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 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4者乃其得 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 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5者不可胜计,遂 就其万世英名。 1、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2、 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 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 做法” 3、 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4、 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 5、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1.1.作代词作代词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陵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蔺列传 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活 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 作指示代词,多表近指。译为:这,此。 十八、之十八、之 2.2.作助词作助词 其翼若垂天之云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 之于国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顷之,持一象笏至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定语后置标志,放在后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 间。不译。 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 节,没有实在意义。不译。 索引 3、作动词:到、往 王见之,曰:“牛何之?”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规律 1、作谓语或所字结构则为动词。 2、作宾语或数字前为代词,否则可能为助 词 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 死,轻重固何如哉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E.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BE(A这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取独 E助词,提前宾语) 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 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 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 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