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 School of Economic MPN 为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 等式两边同除以Y,得: 6 Y/Y= (A/A )+(MPK/Y)K+(MPN/Y)N (3) 右边二、三项分别乘以K/K 、N/N,整理有增长率核算方程: Y/Y= A/A + (K/K) + (N/N) (4) GY=GA+GK+GN 增长率分解式 其中: (+=1) = MPK K/Y:资本的产出弹性或资本的生产力弹性 = MPN N/Y:劳动的产出弹性或劳动的生产力弹性 GK :资本增长带来的总产量增长; GN :劳动增长带来的总产量增长; A/A:技术进步或全要素增长率,它是在劳动、资本不变时, 由于生产方法改进而引起的产量增长率。 由于A无形,由(4)式可得: A/A =Y/Y-(K/K)+(N/N)剩余 (5) (一)增长率核算方程 当GA/GY50%时,集约型经济 当(GY-GA)/GY50%时,粗放型经济 7 资本产出弹性 劳动产出弹性 GY=GA+GK+GN+ 当t较小时可用差分方程近似: N tN/ K tK/ A tA/ Y tY/ t DD b+ DD a+ DD = DD 参考:增长率分解式的推导 根据生产函数有: Yt= Atf(Kt,Nt) 对其求全导有: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tf(Kt,Nt)得: 8 其中:GY = 产出增长率 GA = A/A=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增长率 GK =K/K=资本增长在经济增长中得贡献率 GN = N/N=劳动增长在经济增长中得贡献率 注意:全要素增长率是在劳动、资本不变时,由于生产方法 改进而引起得产量增长率,既 GA = GY GK -GN GY=GA+GK+GN+ 则: NKA DN b+ DK a+ DA = Y DY 令:; ; 参考:增长率分解式的推导 9 (二)人均产量增长核算 人均产量增长率(y=Y/N)是衡量社会富裕水平、个人生活水平 或个人福利水平变化的准确指标。如果总产量的增长率与人口 增长率,则人均产量的增长=0, 人均产量增长率=总产量增长率-人口增长率。 y/y = Y/Y- N/N 同理人均资本k= K/N,人均资本增长率=资本增长率-人口增长率 人均资本增长率为:k/k = K/K- N/N 根据(3)式,Y/Y= (A/A )+(MPK/Y)K+(MPN/Y)N 等式两边同减去N/N,整理得: Y/Y- N/N =(K/K -N/N)+A/A 人均产量增长率 y/y =k/k + A/A (6) 可见,人均产量增长取决人均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率。 10 总生产函数 Y=AF(N,K,H,E ) 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为: 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进步和制度。 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人口是一个重要的源 泉。(美国从1950-1996年,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3.2%,其中,0.9%的资 本,1.1%的技术,1.2%的劳动带来,劳动贡献最大。重要的是如何提高生产 率,提高劳动和资本的使用效率) 资本是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厂房、设备、存货、基础设施等 的资本存量,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它既是生产要素,又是由生产 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人均资本占有量提高会提高生产效率。 自然资源是指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 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意味着资本的增加是以更 先进设备替代陈旧设备,以更多的人力资本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使资本的边际收益不出现递减,进而出现规模报酬递增,使总 产出更快地增长。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经济增长的 四个轮子 三、 经济增长率的源泉 11 四、经济增长的方式 (一)投入型增长 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资本和劳动数量增加十分重要。 特别是资本增加至关重要,许多经济学家把资本积累占国民收入 的10%15%作为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 资本的增加来自国内储蓄和国外资本的进入。 鼓励储蓄和投资是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方法,并能够在长期 中提高一国的生活水平。 不发达国家的低收入水平妨碍储蓄,阻碍资本增长,资本短缺使 不发达国家不能提高人均资本配备量,阻碍生产率提高,使经济 增长处于低水平,并且产生恶性循环. 图10-2描述了这种恶性循环。 12 不发达国家的低收入水平防碍储蓄,阻碍 资本增长,阻碍生产率提高,使经济增长 处于低水平,并且产生恶性循环。 低平均收入 低储蓄与低投资 资本积累的低速度 低生产率水平 13 (二)技术型增长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一定要由投入型增长转变为技术 型增长,是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因为: 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受到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 储蓄率增长所引起的高增长是暂时的。随着高储蓄率使资本 积累更多,从增加的资本当中得到的收益一直在下降,故 增长速度会逐渐放慢。 克鲁格曼:东南亚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是“纸老虎” 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可以克服收益递减规律。 14 第二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的两个阶段: 新古典增长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整个60年代) : 主要研究储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内生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初期): 主要研究决定技术进步的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罗伯特索洛提出他的新古典模型,强调经济增长取决于 三个因素:劳动增长率;资本增长率;技术增长率。 并因此获得了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5 一、新古典模型的基本方程 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比率可以通 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与古典 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作用的观点相同,所以称为新 古典增长模型。 “这些研究激起了政府发展教育、研究和开发的 更大兴趣。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长期报告 都应用了索洛式分析。 ” 诺贝尔评奖委员会 16 新古典模型主要解决的问题 资本存量 产出/收入 储蓄/投资 由生产函 数解决了由储蓄函 数解决了 资本存量 的变化 这里主要解决储蓄对资 本存量变化的影响 17 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 (1) 规模报酬不变(要素倍增,产出倍增单位产品资本劳动不变) ;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2) 劳动力增长率(N/N)即定,并且和人口增长率(n)相等 (3) 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储蓄率 s = S/Y (4) 社会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部门,遵循均衡产出实现 条件 S= I (5) 均衡产出人均形式:S/N=I/N (6) 不考虑技术进步。 18 以人均形式表示的生产函数 根据假定的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 Y =A F(K ,N) 要素倍增,产出倍增 人均形式的生产函数: Y/N=AF( K/N ,1) 既 y=f(k) 其中:y= Y/N人均产量既生产率; k=K/N人均资本。 k 0 y y=f(k) 人均产出是人均资本函数,二者同向变化。 由于MPPK递减,y=f(k)曲线上凸且渐缓。 19 新古典模型的基本方程 其中: 根据人均资本 考虑时间因素对人均资本进行动态分析: 对其求关于时间t的微分: 当t较小时dtt,则有: 因此有: 有: 根据:总投资(I)=净投资(K)折旧(dK) 折旧率 (1 ) 20 sy = k +(n+d)k 又根据 联立(1 )和(2)有:新古典模型的基本方程 (1) (2) 人均储蓄 人均资本增量, 称为资本深化 新增人口按即定的人均资本进行配 备和资本更新,称为资本广化 新古典模型的基本方程 新古典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21 新古典理论说明的问题 一个经济社会中的人均储蓄用于两个部分: 资本广化(n+d)k,其中(nk)表示人均储蓄必须按每个工人占有 资本(k)用于装配新工人,为每一个新增人口(劳动力) 提供平均 的资本设备;(dk)表示人均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为已 有资本进行折旧更新,这是必须的基本投资,否则生产萎缩。 资本深化(k)表示,为每一个人增添更多的资本设备(资本)。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储蓄在完成基本需求(人均资本 配备和折旧)以后,资本积累会使产量增加,但人均产量不会变, 当完成资本深化以后,人均产量才会增加. 由 y=f(k)可知,资本深化过程是人均产量增长过程。 当k=0,y=0,即不产生因资本深化带来增长,只有资本广化 产生的总产量的增长。 sy=k+(n+d)k 22 二、稳态及稳态实现条件 稳态是指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技术和人口增长率不变条件下 ,人均收入与人均资本不变,经济就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 人均收入不变: 人均资本不变: 产出、人口和资本以相同的速度增长即: Y/Y= K/K= N/N=n 即 GY=GK=GN=n 所以稳态也是指:当总产量、资本和劳动力都以人口增长率 的速度增长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并维持不变,实现充分就 业均衡下的增长状态。 23 当初始状态为(y1,k1),sy(d+n)k 时(差额为AB), k 0;此时 ,S/N I/N,有便宜的资本装 备现有的劳动力,人均资本增 加,人均产量增加,且人均产量 增长率快于劳动增加率 在技术即定时,随资本深化, 资本边际产值下降;人均资本 增加量减少,最终k =0,储蓄 仅用于保持人均资本不变,k 不再增加,人均产量增长率等 于劳动力增长率,经济处于稳 态( C点),人均资本达到均衡 并实现充分就业(k* ,y*) 。 稳态实现的条件是: sf(k*)=(d+n)k* 稳态实现过程及条件 经济增长的稳态图示 0 k y y=f(k) (d+n)k sy=sf(k) y1 k1 C D k* y* 想一想,(d+n)k 和sy为什么有图中形状 A B k 图10-3 经济增长的稳态 24 新古典方程的两个重要结论 稳态时,总产量增长率为人口增长率,他不受既定 储蓄率的影响(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关键结论)。 稳态存在的关键是,人口增长率、储蓄率、技术条件 不变,伴随着资本深化过程存在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 规律,经济不会以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持续增长。 新古典增长理论展示了一个稳定的动态增长过程:当经济偏 离稳定状态时,无论人均资本过多还是过少,都存在着某种 力量使其恢复到长期的均衡。 25 稳态水平和稳态增长率的变动取决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 技术进步率这些外生变量的变动。 短期:储蓄率上升 sy曲线向左上方旋转 sf(k)(d+n)k人均资本人均产量Y/Y 储蓄率增加使人均资本增加,从而带动产量暂时性较高增长。 长期:随着资本积累,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使总产出增长 逐渐降低,最终回落到人口增长率水平上,实现新稳态。 储蓄率的增加不影响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但是它通过 使人均资本增加提高了人均收入稳态水平。 三、稳态水平的变化 (一)储蓄率提高 (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条件不变) 26 E y2* k2* E 储蓄率提高稳态变动图示 k=K/N y 0 y=f(k) sy sy (d+n)k 短期:储蓄率上升sy曲线向左 上方旋转sf(k)(d+n)k 人均资本人均产量 Y/Y储蓄率增加使人均资本 增加,总产出暂时较高增长。 长期:随着资本积累,资本的边 际产量递减,使总产出增长逐渐 降低,最终回落到人口增长率水 平上,实现新稳态。储蓄率的增 加不影响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 但是它通过使人均资本增加提高 了人均收入稳态水平。图10-4 储蓄率增加对稳态水平和稳态增长率的影响 y1 k1 C C 27 y 0 t y 0 t Y/Y n y*储蓄率上升,立即 提高Y/Y,随着 资本积累 Y/Y逐 渐下降,最终回到 人口增长率水平。 长期看,储蓄率增 加不影响稳态增长 Y/Y,但是它通 过使人均资本k增 加,提高了人均收 入的稳态水平 y* y=0 t1 储蓄率提高稳态变动图示 t0 图10-5 储蓄率增加对产出增长率和人均产出的影响随时间变化进行的调整28 (二)资本的黄金率水平(简述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产出可用于消费和积累两个方面, 产出一定,积累多了消费就少。 反之亦然。 费尔普斯:实现人均消费最大化 的人均资本量的确定标准,即 黄金分割律:资本的边际产品 等于人口增长率。 f ( k * )= n 如果经济增长的 目标是使一个国 家的人均消费水 平最大化,那么 ,在技术和劳动 增长率固定不变 时,如何选择人 均资本量? 人均消费C=f(k)-sy,假设储蓄全部用于资本广化且折旧d=0,sy=nk,则有 C=f(k)-nk;当C0,既f(k)n时,人均消费最大。 29 当f(k*)=n时,人均消费水平最高,人均资本量 达到最佳水平。 当f(k*) n时,人均资本增加带来的产量大于 人口增长率,人均占有的财富从而人均消费水平提 高,此时,增加人均资本量可以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当f(k*) n时,人均资本增加带来的产量小于 人口增长率,人均占有的财富从而人均消费水平下 降,此时,减少人均资本量可以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续:资本的黄金率水平 30 0 k nk sy sy f(k*)即资本的边际 产品,它是人均产量曲 线的切线的斜率。 y=f(k) N k M k1 sy k2 资本的黄金率图示 y k0 图10-6 资本的黄金律与经济增长 k3 31 (三)人口增长率变动(储蓄率和技术条件不变) 人口增长率(n)提高,使资 本广化曲线向左上方旋转。人 均资本 (生产率下降), 人均产量。新古典增 长理论的又一个重要结论, 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 经济增长(Y/Y)并不 意味着富裕程度提高。 稳态时,总产量增长率和人 口增长率等比率提高。 y 0 y=f(k) sy (d+n)k (d+n)k k1* E y* y* 图10-7 人口增长率提高对稳 态水平和稳态增长率的影响 E k*2 32 四、新古典模型中的技术进步 (一)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新古典模型 假设条件: (1)劳动增加型的技术进步。 设实际工人为N,劳动增加型技术进步使劳动效率提高, 每个工人的效率为E,(NE)衡量效率工人人数。 劳动效率的提高和劳动人口数量增加有同样的效果, 如新技术的采用使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现在1名工人 和一年前相比抵得上2名工人。 从增长率角度看,实际工人N按照n的比率增长,而每单位 劳动效率E按照技术进步率g的比率增长,所以,效率工人 的数量按照(n+g)的比率增加。 33 (2) 劳动增加型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生产函数是 Y=F(K,NE), 其中NE效率工人数 劳动增加型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人均生产函数 Y/(NE)=F(K/(NE),1), 有yE=f(kE),yE:每个效率工人的产出, kE: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量; (3) 资本/产出比率是常数。 产出的增加由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效率提高带来, 产出与技术进步率g有同比率的提高。 考虑技术因素的新古典模型修改为: syE= k +(n+d+g)kE 或者 k = syE -(n+d+g)kE 其中,gkE:为效率工人提供的人均资本。 续: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新古典模型 sy=k+(n+d)k 34 (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稳态 在考虑技术进步的稳态:储蓄正好被用于折旧、 人口增长和新增效率工人需要的人均资本 k=0,不存在因资本深化带来的生产率提高而使人均 产量增长率提高的过程: 经济社会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处于不变的均衡状态。 即:syE=(n+d+g)kE 35 y0=f(k*) (d+n)k sf(k)=sy0 yE=f(kE*,g) 图10-8 技术进步对稳态水平和稳态增长率的影响 (d+n+g)kE 0 y k=K/NE 无技术进步:E0,g=0,y0* ; 有技术进步g:(d+n)k左旋转(n+d+g)kE 新增效率工人 k* f(k*) sy k*抵消掉资本减少 人均资本 回到kE* y* kE2 * sf(kE)=syEE1 yE* E1 kE1 * y0* E0 E0 (三)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稳态增长率 36 0 y sf(kE)0=syE0 yE0* kE1 * k=K/NE E 0 E0 sf(kE)1=syE1 yE1=f(kE*,g1) yE1* E 1 E1 图10-9 技术进步提高对稳态水平的影响 yE0=f(kE*,g0) (d+n+2%)kE 假设经济初始稳态位于E0点,暂不考虑稳态水平随着时间推移。 技术进步率(从2%提高到4%)(n+d+g)kE曲线向左旋转技术进步 条件下的人均生产函数曲线(yE0*到yE1*)人均储蓄曲线(syE0到 syE1),人均资本kE1*不变稳态水平(E0点到E1点)。 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在促进经济长期快速持续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n+4%)kE (四)技术进步率提高条件下的稳态水平变动 kE2 * 37 只要有不变的技术进步率 (g为常数), 稳态条件下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将按 照技术进步率提高;总产量增长率将按照人口增长率n和技术进步率g提高 总产量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Y/Y= K/K=n+g (GY=GK=n+g) 在长期中,如果技术进步率(g%=2%),人均产量、人均资本、人均储蓄 及人均消费以2%持续增长; 曲线sy、y=f(k)按照2%的比率持续上升,稳态的人均产出水平y*按照2% 的比率提高; 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新古典模型说明,如果一个国家有一个不变的技术进 步率,经济在处于稳态的长期中,人均产出增长即生活水平将有一个取决 于技术进步率的持续上升。 考虑技术进步的新古典模型表明 38 五、新古典模型的基本结论 (1)稳态时,总产量增长率为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 率之和(Y/Y=n+g ),它不受既定储蓄率的影响, 即稳定状态下的增长率独立于储蓄率,这是新古 典增长理论的一个关键结论。 (2)长期中,人均产出的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 (3)经济增长率由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 这些外生变量决定。 39 新古典增长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一直在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占 据主导地位,许多研究都是用数据分析来验证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结论和推 论,例如定量分析技术进步、劳动力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以 便为政府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提供数值依据,但随时间推移,该理 论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缺陷。 新古典增长理论假定经济中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性质,即投入增 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这一假定往往与实际不符。大多数工业化国 家生产资源配置比较合理,整个经济部门之间相互协调能力较强,信息 传递准确有效,少投入就能带来大量产出;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具 备工业化国家的生产条件政策经常失误,有可能导致规模报酬递减。 资本收益递减规律导致积累动力递减,因而经济不能持续增长,政府政策只 有水平效应,是暂时的,没有持续增长的效应。而事实上,人均产出是持续 增加的. 新古典理论的评价 40 新古典理论的评价 由于认为稳态是外生的(最重要的缺陷),所以无法对劳动力增 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作出解释,因而对控制人口增长率,提高技术 进步没有相应的建议.事实上,许多国家增长成败都与这两个因 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认为不同的国家经济增长具有趋同性,既有着相同技术和人口 增长率的国家最终会接近于相同的稳态增长率(相同的人均收 和人均收入增长率.) 但事实上,在1965-1990年25年中各国人 均收入增长率分别为:美国1.7%,日本4.1%,韩国7.1%, 这种较 大差异与趋同性相悖. 经济增长只能在储蓄增加时,收入才能增加,并且储蓄增加 到到一定量,总产出不再增加。现实并非如此。 80年代中期罗默和卢卡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反思,相 继发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成果,逐步形成目前流行西方的“新 经济增长理论”。 41 第三节 内生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把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在资 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因此经济增长最终将收敛到 各自的稳态水平 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但是外生变量 新古典增长理论把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因此 不能说明为什么经济可以长期增长;同时也没有说明技术进 步的源泉是什么。 新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内生化来说明经济为什么能够实 现长期经济增长,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42 一、外部性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 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1986);卢卡斯的人力资 本溢出模型(1988) 把技术内生化的基本方法:把技术变革为一种 经济产出,是可以生产出的生产要素,就像资本、 劳动一样也是生产要素。 技术、知识、人力资本具有溢出效应,足以抵 消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使得资本边际 收益不变,从而使规模报酬递增。 43 二、AK模型 资本的边际收益不变,假定总量生产函数简单的线性形式: Y=AK ,Y:总产量,K:总资本,A:资本的边际产品(常数) 假定储蓄率为不变(常数),人口增长率=0,资本折旧=0, 所有的储蓄都用来增加资本存量。 sY = sAK = K K/K=sA K/K=Y/Y Y/Y=As 公式表明:由于假定资本的边际产品不变资本积累不会终止; 由于储蓄率影响总产量增长率, 即使不存在技术进步, 在一定的储蓄率或资本积累率下,经济也会沿着一条平衡增长 路径持续增长。 44 如果假定资本的边际产品(Y/K)不变Y/K常数 y/k常数y/kA。 根据新古典模型:k= sy-(n+d)k, 资本积累方程可以写为:k/k=sy/k-(n+d) y/y=k/k=g=sy/k-(n+d) 根据y/kA,有: y/y=k/k=g=sA-(n+d) 在长期中,在既定的储蓄率下,只要sA (n+d),人均产出 增长率就可以持续增长,增长的源泉是技术进步g。 续:AK模型 45 0 y yE=f(kE) (d+n+g)kE sf(kE)=syE 图10-10 资本收益不变条件下的内生增长 人均生产函数、人均储蓄曲线变成直线,人均储蓄处处大于 (d+n)kE,并且二者差距越来越大,不会出现人均储蓄曲 线与(d+n)kE曲线相交的稳态,经济会持续快速增长, 经济增长不是依靠外生力量推动的。 续:AK模型 46 参考: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评述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理论的冲击: 1.改变经济周期,经济繁荣期增加; 2.改变经济增长因素,突出技术、信息、制度和经济的全球 化作用 3.冲击传统的经济结构理论,原主导产业理论已经过时,信 息产业和技术为主导产业 4.哈罗德多马模型过时,依靠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已 成为世界趋势。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政策的指导: 1.倡导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分散经营的经济增长率会很低, 政府可以通过对研发提供补贴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2.各国政府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和贸易政策导致各国经济增 长率不同,应采用降低资本、关税等政策鼓励资本积累和 国际贸易,以促进经济增长。 47 第四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鼓励外国投资 外国投资包括两种形式: 外国直接投资:由外国经济实体直接拥有并经 营的投资,如投资办厂。 外国间接投资:用外币投资,但由本国居民经 营的投资。如购买股票、债券。 国外投资能够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增加资本存量。 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方式。 48 二、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政治对经济政治具有双重作用。 人口增长能够增加劳动供给量。 人口增加回降低单位劳动拥有的物质资 本量和人力资本量。 降低人口增长率是发展中国家提高生活水平 的一种方法。 49 三、鼓励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力量。 大多数技术进步是企业和个人私人研究的结果, 政府应当鼓励技术创新: 对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自己支持。 实施保护知识产权的专利制度。 不存在政府干预的经济比政府干预的经济增长率 低。这个要干预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 50 新古典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 新古典理论: 在存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经济自动调节可以 实现稳态,稳态时,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资本增长 率,此时,只有资本广化,人均资本增长率为0,经济不 能以超越人口增长速度持续增长。 储蓄率提高,技术进步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外部力量, 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外生的。 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取决于人均产出不断增长,这又依赖 于人口增长率下降或不变 。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内生的,通过技术、知识这一 类产出及人力资本产生溢出效应,以抵消资本收益递减,从 而推动产出持续增长。 51 第五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定义及阶段 经济活动围绕潜在GDP波动。 随着经济增长,潜在GDP不断 增长,曲线为正斜率。 波动大体经历周期性的四个阶段: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经济周期是国内生 产总值、总收入、 总就业量的波动, 持续时间通常为 210年,它以大多 数经济部门的扩张 和收缩为标志。 保罗萨缪尔 森 52 GDP 0 时间 潜在GDP 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 繁荣 衰退 over 图10-11 经济周期 53 二、乘数加速数模型 (一) 加速原理 描述产量水平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基本关系:上期收入增加 本期消费增加 本期投资增加是 消费增加的若干倍。 收入增加引起投资增加的倍数既是加速数(V) 该模型以利率变 动悲观或乐观的 预期和资源约束 引起的投资变动 为核心,解释经 济周期。 凯恩斯主义观点 54 资本产量比率和加速数 加速数:从动态角度看即定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 所需资本额。 资本产量比率:从总产量角度看即定技术条件下 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资本额。 YVID 由于消费量与收入大致保持固定比例,所以有: DCV I 55 (二)乘数加速数模型及所体现的基本思想 把乘数加速数原 理结合,说明经 济周期原因 It = Ia+ Ii = Ia+ V(Ct-Ct-1) (3) 将(2)、(3)代入(1)得 乘数加速数模型: Yt=bYt-1+V(Ct-Ct-1)+Ia+Gt 引至投资 由三个方程组成: Yt=Ct + It + Gt (1) Ct= Ca + bYt-1 (2) 假设:b=0.5 ,V=1 ,Ia =1000, Ca=0,Ga=0 ,经济增长的过程如下例: 56 2 3 500 1000 时间 Ct=bYt-1 Ia It=V(Ct-Ct-1) It=Ia+It Yt=Ct+It 经济波动趋势 1000 1000 1010000 500 500 1000 1500 1500 1000 2000 2500 复苏 繁荣 41250100025012502500繁荣 512501000010002250衰退 611251000-1258752000衰退 710001000-1258751875萧条 89381000-639381875萧条 99381000 0 10001938复苏 109691000 31 10312000复苏 1110001000 31 10312031繁荣 1210161000 16 10162031繁荣 1310161000010002016衰退 57 乘数加速数模型作用机制与经济周期性波动 由于某个原因(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人们对 未来预期乐观)引起经济中投资增加,投资 增加引起产出成倍增加(乘数原理).产出 的快速增长刺激投资成倍增长(加速原理) 增长过程持续下去,直至潜在经济能力完 全用尽.在这一饱和点上,物价上升,市场 利率上升,经济过热,人们的预期转为悲观, 都会使投资减少,投资减少会引起产出 成倍减少,产出减少又会引起投资成倍减 少,经济进入衰退直至到低谷。 由于自发性消费和自发性投资不为零,并且 衰退时期利率下降,由它们带动,刺激投资, 经济走出低谷,进入繁荣,新的一轮经济周 期开始。 GDP 0 时间 潜在GDP 乘数原理 I成倍Y 加速原理 YVID DY KI DI 58 (三)缓解经济波动的政策 乘数和加速数两种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累积性 的经济扩张和收缩,这是以技术不变和政府不干预 为前提。因此,可以通过政府干预来缓解经济波动。 比如采取增加政府支出和鼓励消费等政策,以提高 边际消费倾向来刺激投资提高乘数;鼓励技术创新 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加速数(b、v越大,投资和 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变动的作用也越大),可以克 服或缓解经济衰退。 59 1.双学位 2.一. 单项选择题(20分 ) 3.二. 计算题(30分) 4.三. 辨析题(20分) 5.四. 简答题(14分) 6.五. 论述题(16分) 60 在学习本章之后,你应当能 解释增长率分解式 解释实际GDP增长的源泉 解释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理论及新经济增 长理论) 描述可以用于加快经济增长的政策 用乘数加速模型解释经济周期原因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钟霞61 第十章 就到这里! 62 19.6.3 对经济周期原因的不同解释 货币主义观点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比较。近30年两学派有明显趋同,目前分歧侧重点 不同: 1.两学派对作用于总需求的因素不同。货派认为总需求主要受货币供给量 影响,且货币对总需求的影响是稳定的;凯派承认货币对总需求、产出 和价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他要素(如利率)也很重要。目前, 两学派都趋于相信,美国的稳定政策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来实施。 2.关于总供给行为。凯派强调价格和工资的惯性(粘性);货派认为他们夸大 工资价格的粘性,且认为短期AS曲线十分陡峭(比凯设想的要陡峭的多 ) 3.在短期内总需求变化对产出 的影响。凯派认为总需求变化对产出 的影响 重大,而对价格影响微乎其微;货派认为需求变动最终将主要改变价格, 而非产量。 弗里德曼等认为,总需求减少是引起大萧条的原因,但是,引起总需求减少 的关键是货币供给量减少。over 63 对经济周期原因的不同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观点 强调由于市场经济不完善(由于垄断造成操 纵市场,没有竞争)使实际GDP和潜在GDP的背 离,造成经济的波动。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反对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来自经济 体系之外的真实冲击,这些冲击既有对总需求 的也有对总供给的,还有对这两种的冲击。 有力的冲击比如石油价格上升引起经济衰退。 64 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在经济发展初期,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起了 重要作用。 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土地可以自由使用的黄金时)。 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人口。产出和人口同比例增长。 工资就是全部国民收入;人均实际工资长期不变。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劳动力质量起重要作 用,劳动力质量包括劳动者的身体与文化素质。这 主要来自于人力资本投资,它又与资本相关。 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进步、制度 65 物质资本和人类资本 物质资本(有形资本):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厂房、设备、 存货、基础设施等资本存量。 工具越多,工人越能够迅速准确地工作,物质资本越多, 生产率越高。 人均资本占有量提高会提高劳动和资本的使用效率(生产率)。 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存量,比如,通过正规 教育、在职培训、和实际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 验,通过提高营养水平而改善的健康状况,这些方 面的支出称为人力资本。 和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提高了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美国60 s农业迅速发展得益于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 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进步、制度 66 自然资源 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 和矿藏。 可再生资源,如森林。 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 自然资源的差别导致世界各国生活的差别。 如挪威(石油)19701990年间的快速增长和美国 (土地) 早期的西部开发。 自然环境的吸引能力。环境问题影响经济增 长的可能性不断增加。 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进步、制度 67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包括:知识的进步与运用;规模经济的实现; 资源配置的改造。 在技术进步条件下 资本的增加是更先进的资本设备替代陈旧设备; 以更多的人力资本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结果:使资本的边际收益不出现递减,进而出 现规模报酬递增。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增长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2137-2025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
- 巴中市消防救援支队 关于2025年度面向社会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29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从旌阳区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公开考核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下半年招聘工作人员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游仙分院招聘8人(四川)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台州市中心血站招聘编制外人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宜春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市属国有企业员工的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下半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黑龙江局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4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湖南娄底市双峰县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学历(专门)人才补充11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哲学论文写作探索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
- 华为年度业务规划
- 内蒙古宇腾纳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金属硅粉颗粒项目报告书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外研版
- 五星级酒店前厅部岗位职责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课《我们的好朋友》优秀课件(视频可直接播放)
- 大钢模模板施工方案
-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 配料间管理制度
- 氯盐对混凝土结构的劣化破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