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Insulin and oral hypoglycaemic drugs 糖尿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的一种 代谢紊乱性疾病 1型(IDDM)自身免疫机制引起B细胞破 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NIDDM):B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 相对缺乏与胰岛素抵抗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所有继发性糖尿病及病因未明确的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三多一少 w急性并发症: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 酮症酸中毒 慢性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心、脑 神经病变:多发性周围 神经病变 皮肤及其它:皮肤溃疡 、皮肤真菌感染、急性细 菌性感染 血糖的调节 食物中的糖 甘油、氨基酸 血糖血糖 糖异生 糖 原 胰岛素 肾上腺素、胰高血 糖素、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 入胞 ,氧 化、 酵解 合成 分解 升高血糖 降低血糖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胰岛素 口服降血糖药 胰岛素(insulin) 来源:动物胰岛素:猪、牛胰腺提取 人胰岛素: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 利用大肠杆菌合成,或将猪胰岛素B链 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替代而获得人胰岛 素 优点:减少过敏反应与胰岛素抵抗 局部注射脂肪萎缩少 药理作用 1、降低血糖:利用生成血糖 2、脂肪代谢:促合成 ,抑分解 游离脂 肪酸和酮体 3、蛋白质代谢:促合成,抑分解 4、促进钾离子转运进入细胞,降低血钾 5.促生长作用 胰岛素的结构与IGF相似 胰岛素可与 IGF-1受体结合 发挥促生长作用 胰岛素作用机制: 膜受体-第二信使 多肽类物质分子大,不易进入靶细胞而 只作用于膜受体,通过第二信使而产生 生理效应 -S-S- -S-S- 胰岛素胰岛素 胰岛素受体 ATP 蛋白质 ADP 磷酸化 蛋白质 转 运 葡萄糖 载体 葡萄糖 胰岛素作用模式 生物效应 临床应用 1.糖尿病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未获 良好控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昏迷和 乳 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 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 、 创伤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2.细胞内缺钾 与葡萄糖、氯化钾联合组成GIK ,纠正细胞内缺钾,防治心肌梗 死时的心律失常。 体内过程 w口服无效 皮下或肌内注射 wT1/2 29分钟 肝肾灭活 尿排出 w中效及长效制剂:吸收延缓,起效时间 推迟,作用维持时间延长(均为混悬剂 ,不可静注) 主要在肝、肾灭活 w胰岛素制剂分类: 速效:正规胰岛素(regular insulin ) 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 珠蛋白锌胰岛素(GZI) 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单组分胰岛素 不良反应 1、低血糖:胰岛素过量 n普通制剂表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震 颤、昏迷,惊厥,休克 n中长效制剂:多见CNS功能障碍:头痛,精 神情绪改变,运动障碍 w注意防治:随身携带糖类食品;熟知其 前驱或轻微症状,及时处理。严重者应 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解救 老年人“无警觉性低血糖昏迷”。 2、过敏反应:多为使用牛胰岛素所致 机制:刺激机体产生IgE等相应抗体。 症状:一般轻微而短暂,偶见过敏性 休克。 治疗:必要时用H1受体阻断药和糖皮质 激素治疗。 3、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耐受性) 定义:糖尿病患者应用超过常用量的胰岛素后未 出现明显的低血糖反应,即发生胰岛素耐受。 通常超过200u。 急性耐受性:诱因;机制;处理方法 慢性耐受性:机制;处理方法 胰岛素抵抗(耐受性) w急性耐受:应激状态 n血中胰岛素拮抗物质 n血中酮体和脂肪酸 npH拮抗胰岛素与受体结合 w治疗: n消除诱因、暂时增加胰岛素用量 w慢性耐受性 n表现:Insulin 200U/日且无并发症者 n原因:(1)受体前异常(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防止 胰岛素向靶部位转运) (2)受体水平变化(数目减少) (3)受体后异常(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妨碍胰 岛素作用) n防治原则:改用抗原性小的制剂 避免间断使用胰岛素 适当调整剂量或加用口服降糖药 4、脂肪萎缩:注射部位,女性多于男性 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改用高纯度 胰岛素可减少该反应。 口服降血糖药 w w 磺酰脲类磺酰脲类 w w 双胍类双胍类 w w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w胰岛素增敏药 w其他类 磺酰脲类 w甲苯磺丁脲 (D860, 甲糖宁) w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 w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w格列吡嗪(gliqridone,糖适平) w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 1.降血糖作用 对正常人及胰岛功能尚存 的糖尿病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 作用机制 促进insulin释放 增强insulin作用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药理作用 磺酰脲类药理作用 2.抗利尿作用 氯磺丙脲、格列本脲可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并 增强其作用。 3.影响凝血功能 格列齐特和格列波脲可抑制血小板黏附、刺激 纤溶酶原合成、恢复纤溶酶活性,降低微血管 对血管活性胺类的敏感性。 w作用机制 : 药物 +磺酰脲受体 阻滞偶联的ATP敏 感的钾通道 钾外流减少 细胞膜去 极化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 外钙内 流增加 触发胞吐 胰岛素释放增加 也可降低血清糖原含量或增加胰岛素与靶组 织的结合能力 细胞膜细胞膜 氨基酸 葡萄糖 磺酰脲类 + + - ATP - ADP cAMP Ca2+ P Ca2+ 磷酸化 + + K+ K+ 膜电位 胰岛素 胰岛 B细胞膜 胞吐 释放 INS 受体 ATP敏感 的钾通道 电压依赖 性钙通道 磺酰脲 类药物 临床应用 1、糖尿病:胰岛功能尚存的轻、中度2型 对胰岛素产生耐受性者 2、尿崩症:氯磺丙脲 0.125 0.5g/d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多与剂量有关。偶见肝损伤和胆汁淤积性黄疸。 2.低血糖 较少见。氯磺丙脲和格列本脲可引起持久性低血糖 。 3.其他 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皮疹或红斑等中 枢神经系统反应:嗜睡、眩晕、共济失调等血液系 统反应: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药物相互作用 w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合用时(消 耗性病人)低血糖反应 w乙醇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低血糖 w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口服避孕 药均可降低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 返回口服降糖药 双胍类 w苯乙福明(苯乙双胍,降糖灵); w甲福明 (二甲双胍,降糖片) 药理作用及机制: w降低糖尿病人血糖,对正常人无影响 w机制: 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 降低葡萄糖在肠的吸收及糖原异生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临床应用 w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尤适用 于肥胖的患者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 2型糖尿病 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常见恶心、呕吐、腹泻,口中有金属味等。抑 制维生素B12吸收,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苯乙福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易引起乳 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血症、酮血症: 原因:糖的无氧酵解,未相应增加有氧 氧化 w禁用于:肝肾功能不良,慢性心、肺功能衰 竭,重症贫血,尿酮体阳性,及肾衰者 返回口服降糖药 罗格列酮、环格列酮、吡格列酮、恩格列酮 降血糖作用: 改善胰岛素抗性; 降低血中高胰岛素和三酰甘油水平; 增加肌肉及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激活外周组织游离脂肪酸代谢的调控基因; 纠正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 Insulin增敏药药理作用 临床作用 本类药主要用于其他降血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 糖尿病,尤其是有胰岛素抵抗者。可单独应用,也 可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低血糖发生率低。 常见嗜睡、水肿、头痛、胃肠道刺激症状等。 Insulin增敏药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w单用或合用治疗轻中度2型糖尿病 w机制:抑制-葡萄糖苷酶,减慢糖类水 解及产生葡萄糖速度,延缓葡萄糖吸收 返回口服降糖药 该类药物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 。 不良反应: 主要为胃肠道反应。 临床应用: 由于降血糖作用较弱,主要用于轻 、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口服降血糖药其他类 瑞格列奈 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降血糖作用为格列本 脲的3 5倍。 l 口服吸收迅速,肝内代谢,t1/2为1 h。 l 瑞格列奈是新型的非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餐时血糖调节药 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结构均不同 机制:模仿胰岛素生理性分泌 用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 对磺酰脲类过敏者可使用 降血糖作用 正常人 较强 有 无 糖尿病人 强而快 明显 明显 无胰岛功能者 有效 无效 有效 主要机理 补充胰岛素 促胰岛素释放 促组织利用G 适应症 各型糖尿病 胰岛功能尚存30% 轻、中型肥 以上之轻、中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生物识别技术在智能家居行业的应用趋势报告
- 人工智能通识 课 件 第四章:AI背后的那些事儿:风险、监管与责任
- 2025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抵押合同》模板
-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件 3 存储系统
- 《美术的力量》课件 2025-2026学年浙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巡察整改业务培训会课件
- 输电线路红外测温课件
- 尾板车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输液泵的培训课件
- 依法治校视角下高校后勤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化解策略
- 2025年法学专业基础课程试题及答案
- 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讨论
- 部编版语文(2024)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养测评A卷(含答案)
- 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课件
- 多囊卵巢综合症及护理方法
- 2025年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模式研究报告
- DB1311T 091-202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锤头碎石化施工技术规范
- 前臂骨折护理查房
- 经济数学微积分 杨慧卿 第4版 教案 第1-3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一元函数积分学
- 脑卒中护理新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