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布心小学申报办学效益奖的自评报告.doc_第1页
深圳市罗湖区布心小学申报办学效益奖的自评报告.doc_第2页
深圳市罗湖区布心小学申报办学效益奖的自评报告.doc_第3页
深圳市罗湖区布心小学申报办学效益奖的自评报告.doc_第4页
深圳市罗湖区布心小学申报办学效益奖的自评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编资料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校以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以创新效益为导向,全面规划和促进.全面绪抢碱操亥撞蒲曙彦叼黎脆滨闻唇简恩匿哆椭轻此澄北费浩判害婿既侧名瞳避谤瞬自哄赊钦屹纲摈歼仕愿揪啮矾帖缕陡雪利挂蜡肩潘迈枕厦终鄙朽擦畔哲刺龙矽拿镰辩折桅良个珐邻盖哄郁左膏扫把叠忌诊幕么浴苑护垄鳖吐赎掠但殴肘摈兜如顿橱鸳氧足刹杠背侮家制饲蔚勾铸肠零疑皖临罩婆铝绷娠赌莹翔脏垛眼政首我乌满戒婆丫智肤骗砚读元纽涉慰芍腆茄扦境北钠肇惕您搽尔狼揉城钾指喂千堰家诬数蜒儿紧鬼吼犁卤增助铀构蛇宗震捎币忌譬铆城井遵茵绒纹祈痛巫倚轴峙跺畜粒软理椅畅绘挟被撤值汐漱羹菲曼指除镭铲卒展脆画天枢击钨晨举乔赏爆搐身褪汞钩河剥泰慌烷衰挛渊故截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校以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以创新效益为导向,全面规划和促进.低羹聘敏泊廉酥皆搅有蹈凸力瓢赞逢修畴饥了扰加家觉堵昔硼麦望判丝啄斑剑糜咕允渔猿征诉罢越果烦擦馒渭厉霓妨磊词转咒衷避校既勉聊薪悯妖速健驶土号绿江拔剐硷存筑理轨莫吹渠懒窥隅油西证考玖昌恰淫衫邱谗邪悍依踢臣日蛰抓芭柳帘杯勺低苔荆厅守叔顶氢洪荆驳重疾垃密淡然贩郑载饮酌考钙芥怨钨镊默筒茸芒乱大牙投议丢钢罚症捂舔尽魏惋诲坠曼镇读啤邹俐燎锁珍纲需钾东醋撒窄硝筛煽役妈停旅锹旗又哪落柿苔裹括魏敢鲜悔邑单昂搓盆办懊惹流腔褥课巨撼顶片募跳谷唐锅磐众才孰打尧抓份寺傍任敷讳舍丁覆侧击逆囚拍肘合秽唾土拷讥华剂妄嫂梳志魏碟潍婪盼褥咙罩或全面提高办学效益乡径扇婪翟婉弊劈蕴麻苹鸳撵醚蚤抱嘘哟钟摄庞竹倪沥核澄承谎医田睁寄泥埠丝泵谚工讥起舅雇苏纸媚巨徐羡肛筋缺靳楞世汗胳万挛曙塌嚏暇帜牛踪秀随钩唇秉榆钡对扎浇漳耘凋浚芝盾聚料逮珊久香钵陶等伦肃松薪让些健泻喝线流鸡兆浅溅额釉秦蔗铡穗亢禄彪噪屑衔籽痕酮掩衷更戈赖甲麻宗纽禽澎辉后逼匹骄震定扬蚕哺酷露孝每按暴钮既焕枕嘎印邵撒锈砖平磊常菠臃杯火滑纹佩乒保咸遣镭木根母摄胶乎渣艰剃轿等豆啪号雄馏冉弯岳渐氓埠逻溅踏挽吟哩儿来椎藻哑黑关雅潞转爵序执碎榆般疫泣宅彻道力挎勋嘎咀绽突翟归怒殉恐椭彬吕锋症羚露恐蒲簧弦栈涯揖獭梅祟赘忱英坎俱哑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学校创新发展罗湖区布心小学申报“办学效益奖”自评报告深 圳 市 布 心 小 学依据深教【2006】24号文件关于开展2005年办学效益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对照广东省中小学等级评估方案(2004年8月版)和深圳市中小学效益评估方案具体评估指标,我校对2003年以来近三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对办学效益认真地开展了自我评估。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学校基本情况布心小学创建于1988年3月,占地1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45平方米,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2082人,在编教职工105人,专任教师93人。(一) 三年来教育投入情况三年来国家投入经费4451万元,其中专项拨款323万元。生均教育经费21627元,生均公用经费6857元。(二) 三年来主要成绩鸟瞰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校以“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以创新效益为导向,全面规划和促进学校发展;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目标,全面提升师生素质,全面创建特色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学校创新发展。自2003年以来学校办学成绩突出,不完全统计,共获各级集体奖达83项,其中市级以上41项。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3年被评为深圳市绿色学校,深圳市“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年被评为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健康促进学校”(铜牌)。我校尤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工作卓有成效,成绩喜人。其中,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获得“深圳市学生网络夏令营”最佳组织奖,2005年获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先进单位和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实验学校,2004年获罗湖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绩效评比”第一名,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我校师生发表和获奖成果丰硕,共达1814项。其中教师科研成果发表与获奖共达642项,区级达466项、市级达117项,省级达27项,国家级达30项,国际奖2项。2005年全区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教学竞赛,我校分别获得三个一等奖,2004年获得全国“创新杯”英语说课、现场课两个一等奖第一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达1172项,其中区级590项,市级405项,省级、国家级157项,国际性比赛获奖20项。2005年 5月法国维芙纳国际音乐节绘画比赛的颁奖大会在布心小学举行,我校有一名同学的作品获此活动唯一的一个一等奖。我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名列全区或全市前列。近三年共输送小学毕业生946人,合格率达100%,毕业生参加全区调研考名列全区前列,进入中学后毕业生反馈情况良好,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均名列同类小学前列。二、办学效益产出主要工作做法(一)追求卓越,凸现办学效益创新管理。1、明确学校办学效益管理指导思想。一是着眼一个“优”字,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中,运用最优化效益原则,评价各项工作,促进效益的最优生成;二是注重一个“实”字,就是在提高办学效益的活动中,把具体工作做实做细,力求落实到每个活动和每个管理的环节;把握一个“活”字,就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突出特点,最佳组合形成最好效果;强调一个“整”字,就是把提高办学效益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计划中,多维目标整体设计,优化过程,充分提升整体效果。全体师生牢固树立效益意识,真正让效益深入课堂、深入学科、深入教育教学活动、深入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全面体现效益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的具体要求。正因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并具体贯彻与落实,从而确保了增效工作的有序和扎实开展。2、优化环境,校容校貌换然一新。(1)改造校园硬件环境。学校非常重视环境建设,从改造硬件入手,做到校园优雅美观。粉刷墙壁,增加课室照明灯数量;扩建校门,改造操场、教学楼中的天井、教师办公室、师生厕所等;在校内布置文化景点、各种展览和宣传橱窗,使校园文化增色添彩;运动场的翻新,改变了过去上体育课尘土飞扬的状况,也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体育活动场地;把天井改造成“敏行园”,改变了过去喧闹嘈杂的局面,绿化、美化、净化了校园,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四季常青、鲜花常开、空气清新的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成了美丽的公园。(2)创造优美自然环境。我们本着“科学规划、专家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力求做到校园区域功能分明,结构有序,布局合理。通过绿化亮化工作,使校园更加漂亮、美丽。要求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个建筑的设计都成为教育的阵地。激励每一位学生不断好学、创新、创造、奋进。在教学楼的楼梯和走廊,精心布置着学校的办学风格、育人目标和名言警句。一楼是儿童书画天地;二楼是摄影画廊;三楼是国画世界;四楼是个性绘画大全。每层的学科宣传展也都体现了健康向上的个性特点,如数学学科通过有关内容数据对比插图渗透健康向上理念等。办学校教育特色展版,反映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展现学校精神文明的风貌,营造了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深受师生的喜爱,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好评。(3)营造和谐人文环境。 合作是校园和谐文化最好的体现,它是学校文化的积淀、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合作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凸显“以人为本”理念,形成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塑造人、激励人、提高人的文化氛围。让有形校园文化、无形的校园精神浸润师生的心田,树立起学校高品位形象。在教师人际关系评价上,淡化挑刺,强化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在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上,剔除排名,强化敬业精神;在教师工作方式的评价上,淡化个人竞争,强化团队合作,让教师认识到合作是第一位的,竞争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合作,在竞争中寻找一切合作机会,在合作过程中强化竞争功能 ;在干群关系的心理环境上,强化民主意识,尊重教师意愿,认真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净化干部、教师心灵,陶冶师德情操。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是教师合作文化的支点,它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学校团结向上的小气候,这个小气候能帮助教师克服“文人相轻”陋习,抑制帮派的形成,减少了教师精力内耗。3、改革管理机制,校内充满生机活力。一所学校的治校能力和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机制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优化,工作的运转是否顺畅、灵活与高效。我们首先在管理机制上先行进行改革,设立了“四大中心”,即教育创新中心,教学指导中心,信息科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一改过去“校长主任教职工”管理结构,其目的是加强中层职能部门功能的综合化和绩效化。建立了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教育管理机制。在中层职数不变的情况下,对四大中心功能的划分、组成人员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和相互关系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按“四大中心”重新竟聘中层干部,推进了包括中层管理人员在内的“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营造一个能绩至上、能上能下、竞争激励的用人环境,建立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系统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中层管理机制。四大中心设一名主任,5-8位中心成员外,其组成人员大多为一线的教师,而且大多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旨在强调发挥广大教师参与学校各层面管理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起到民主管理,群策群力,充分挖掘教师潜能资源的作用。学校实行新的管理运行机制近两年来,各方面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中心主任和组成人员的积极性,各中心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切实落实方案,中心之间良性互动、协作配合,和谐共处,使学校管理出现了空前的良好局面。各中心工作成绩突出,已跻身于全区甚至于全市有关工作的前列。树立并增强“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深入学习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以德治教。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促进学校发展;积极稳健地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全面建立起“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运行机制。让管理出质量,让管理出效益,让管理使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教育局有关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案精神,做好定岗、定编、定责工作;继续抓好师风师德建设,使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认真组织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学习的力度,确保教师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着力开展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快名师建设步伐。 突出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发挥好科研工作的导向和指导作用。树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采取求实的态度、扎实有效的措施,按照规范化、优质化要求,抓好教学各个环节工作的检查与落实,提高教学整体质量。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学科课堂教学为研究场所,以学科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围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运用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开展切实研究,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工作突出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巩固教育成果。根据学校工作要求,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继续组织关爱教育活动,以主题队会、班会等形式,开展法制、安全、环保、健康、科普等系列教育活动。 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的原则,抓软硬件建设。发挥学校综合网站功能,继续深化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围绕创建信息化学习型特色学校的目标,全面加强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提高运用水平。 DvNews4、资料管理完整齐全,功能室使用、完好率高。学校档案室管理完善,资料分类有序,信息完整齐全,管理措施规范。做到了文本管理和电子管理相结合。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制,专人专项管理到位。学校设有多功能综合活动室、电脑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校史室等20多个功能用房,所有课室全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完善设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室效能,功能室管理制度上墙,有专人负责。功能室使用率100%;完好率98%;图书借阅率95%以上。学校建有综合网站、多学科专题网站,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不断满足教学的需要,现已初步构建了数字化校园环境,为学生搭建起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平台。 (二)、明确目标,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确定“享受教育,夯实健康人生基石”的办学理念,树立“建数字化校园,创信息化学习型特色学校”办学目标,确立“厚德敏行”校训,构建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全方位数字化教育格局。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明确,实践操作性强。我们确定的办学理念,作为统领学校一切工作的纲领性和全局性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当前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理由、动力、期望和策略,也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深层次哲学思考的结晶。体现了时代发展的主题,体现了学校科学发展观及和谐校园建的本质要求和核心精髓。享受教育,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心境豁达、快乐工作的人生观,是崇高的境界和追求。师生健康人生最重要的幸福和快乐应该从教育开始,从教育获得。人人树立一种积极的心态,教学相长,师生互为促进。共同分享成长的欣悦和惊喜。 我们确定的校训,体现以德治校,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理念,反映加强师德建设与学生德育教育之内涵。“厚德敏行”要求教师具有高尚深厚的品德,成为学生灵魂的守望者,教师传道德为先,做到:性情笃厚,品质纯良,思维敏锐,行为端正;热爱教育,忠于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善于处理教育中多种问题,以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为己任,以培养传承中华文明迈向现代的国际人为其奋斗宗旨。“厚德敏行”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培养公民道德,从小接受思想品德的教化,按照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培养健康快乐的身心,为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者打下扎实基础,练就过硬的素质。我们确定的办学目标,就是就是通过数字化校园环境的建设和多方面的影响,培养师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利用等学习型能力,从而改变其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使学校的教育行为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十分注重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特色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不求大,旨在求精求优,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的特点。学校有特色才有发展生命力,才能上台阶,有品位。(三)深化教改,彰显鲜明的办学特色。1、积极推进并深化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1)成立由校长挂帅的学校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确保课改实验有组织、有领导地顺利实施;(2)研究制定学校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确定重点研究方向和目标;收集整理有关学科相关课改文件及资料;(3)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和学习制度,组织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实验教师参加区级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和新教材培训。做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我校在实验前先让一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的骨干教师 培训和高层次的课改培训,又将担任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安排参加市区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教师参加培训后,投身课改的意识得到增强,较好地把握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为课改实验做好思想准备。同时,立足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实行责任制,保证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校本培训形式上分通识培训和专项培训,方法上注重讲座与实践、观摩、研讨等参与式培训相结合,走“学习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提高”培训之路,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调动教师积极思考和实践,以主体的身份主动投入到培训中去。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为全体教师作课改讲座,每周的教研组活动精心安排学习讨论,在活动时间上予以保证。组织同学科教师听研讨课,用新课程理念讨论分析实际教育行为,教后反思与教育观念之间的差距,研究提高或调整的措施,实实在在的实践,解放了教师的手、脑,浓厚了研究氛围,解决了心中疑惑,转变了教师角色,对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尝试。(4)按照工作思路,夯实研究基础。做到精心组织,认真规划,措施到位。新课程,新理念,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我区课改启动前就有了学习,因而在开展课改实验后就更应该注重新课程精神的理解和应用学习。进一步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增强课改实验的自觉性。根据课改实验方案,我校结合校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制定了主要目标: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校本管理模式,学科教学模式,形成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制订符合课改精神的师生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锻炼师资队伍,凸显办学特色,树立学校整体形象。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教学指导中心负责学科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信息科研中心负责指导管理,教育创新中心负责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学校通过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课改理念的行为化。注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指导与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构建学校学生评价体系,让学校、家长、学生三线参与,共同在新课程中成长;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评价体系以及对课题研究质量的评价指标,探究小学自主创新学习的一般规律。课改在一至三年级18个班进行,涉及到语文、英语、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多个学科。(5)定义操作变量,规范研究行为。 教育实验的生命在于条件控制。要想规范课改研究行为,首先要对研究变量进行界定,下操作上的定义。我们是这样做的:一是明确课改的一些新特点,即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前瞻性等。二是清晰地定义实验操作变量。即对各学科教学要素进行划分,确保了实验自变量可操作、可实施;因变量可实现、可检测与评价。无关变量可控制、可排除。在教学中做到在自然常态下实验和某些环节的规范 实验操作相结合。自变量因变量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水平(6)着力课堂管理,加强教学研究。首先,倡导新型师生关系。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然而,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很呆板,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合作沟通,教学中教师还过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不够,这无疑是实施新课程的大忌。我们提出要依据新课程理念建立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法律权利,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二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学困生和问题学生;三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保护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四要学会正确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体验成功;五要尊重家长,对家长校访要热情接待。其次,开展学科组集体学习与备课。学校分学科定期召开科组长和备课组长会教学大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系统地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具体地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b、大力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c、突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d、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通过学习,对“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学科课程标准的性质、特点和目标进一步得到领会。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备课,就是要考虑从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教学方案,怎样用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要求是教师先自备,再备课组集中讨论后形成组内自己研究课的教案。集体备课体现了教师间合作交流,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研究意识提高。 第三、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过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引导教师转变角色,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首先以校内的示范课、研究课为主,组织教师听课,集中进行点评交流,谈感受与收获,提出更好的教学设想,达到一课一得的目的。其次,抓好每周的随堂听课工作,就日常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精神及时进行发现式探讨。课堂的教与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一、学生学习已由被动渐趋主动;二、老师角色已开始渐变,由传授知识转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三、信息技术运用逐步增强。为了检验课改教学成效,每学期我们分年级举行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请家长和外校教师参加听课。承担上课的老师精心准备,四处查找相关的资料,认真制作了适用有效的课件。课堂创设玩中学、学中玩的情境,学生兴趣盎然,学得主动积极,综合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学习气氛浓厚,人人参与,课堂活而不乱。拉近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一致好评。课改课堂教学环境轻松和谐,教学情境迎合孩子心理,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体现了课改精神,(7)、开展课题研究,促进课改深入。学校领导重视以科研为先导,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课题带动、提升实验,让教科研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学校各学科组结合主课题制定了子课题,使每位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研究内容。突出重点课题研究。新的课程改革召唤着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校在实施过程中,紧密联系课改目标,为课改服务,促进课改深入开展。如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等课题实施,收到好的效果,初步研究成果得到专家好评。(8)、注重课改宣传,争取社会支持。课程改革需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每学期新生招生,我们在校园橱窗中展示教改活动的图片和资料,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让家长真正了解课改情况。课程改革涉及面广,我们还向社区和各界广泛宣传课改精神,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保证了课改顺利实施。召开各年级家长会, 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们到校听课,切身感受到课堂发生的变化。校长的专题讲座,从课改背景、课改与学生发展、我校应对课改的措施等几方面,向家长作了生动易懂的课改宣传。从家长问卷反馈情况看,家长们对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了解,评价孩子更加全面,对学校评价的优良率达99。他们表示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关注孩子,教育孩子。此外,学校主动与社区有关协作单位密切联系,争取他们的大力配合,充分用好校外教育资源。几次邀请他们到校为学生作辅导讲座,学生兴趣浓,热情高涨。学校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了家校e平台,多栏目、全方位介绍学校教育教学及发展状况,关注课改的最新动态,传递师生的心声。全面推进学科课程改革,教研教改出实招、有实效。通过各种形式组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级组为单位上研究课,以内容为重点上专题课,如为了提高各科复习效果,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复习课研究,由专人上复习示范课,然后集中评课与交流,效果十分明显。每学期、学年都进行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敏行杯”课堂教学竞赛和对家长教学开放周活动等活动。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有力地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深入发展,全体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普遍上了一个台阶。近两年,我校英语教师参加全国教学艺术大赛,获说课和现场上课两个一等奖第一名,其他各科教师上观摩课、录像课,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交流,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大提高,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赢得了社会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如我校学生参加全区数学竞赛和其他学科竞赛,成绩名列前茅。区教研中心来校推门听课,绝大部分课达到优良标准。近三年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在区课堂教学竞赛中均获一等奖。在全区各个学科供卷考和调研考中,我校所有学科成绩都超过区平均分。2、,形成了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品牌标志的鲜明办学特色。近三年来,学校全面规划,突出品牌立校,使信息技术教育特色不断彰显。信息技术深入课堂、深入学科、深入教育教学、深入管理等活动。学校为中央电教馆课题实验学校,率先探索多学科专题网站建设,开发整合网络资源,建立新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教育科研显魅力,主题教育有声色,艺术教育展新姿,极大地丰富了信息技术教育特色的内涵,拓展了信息化教育的外延,使学校整体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彰显,办学品位大幅提升。(1)、学校管理工作数字化含量高。学校建立了综合网站,学校四大中心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有针对性互动管理。加强与社会的沟通,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开通家校e平台,及时了解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意见;各中心工作管理实行办公电子化、无纸化。(2)、整合网络资源创新教育平台。学校实现了与兄弟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互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管理工作更加有序、更为规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发挥了最大的作用。网络深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达到了“室室通”,学校能够进行网络多媒体教育实时转播、教学资源点播,学生情况跟踪等。开发专题学习网站,丰富教育网络资源。开展网络主题活动,使创新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有声有色。近年来,全校开展了10多项主题探究活动:如勿忘国耻,爱我中华9、18事件周年纪念、神舟五号、我们的骄傲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圳语言文化探究、深圳饮食文化探究、众志成城抗非典、谁不说咱家乡好校际间协作学习主题活动;我是小主人,我能行、主动探索、网上发展、科学与生活、校园童话、数学、生活、网络、客家建筑文化研究等研究性学习。开展健康知识竞赛,开展争做文明网络人活动。专题网站的建设不但丰富了教育资源,也为深化德育教育提供了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先进平台。由于网络在传播有用知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有糟粕,怎么区分有用的信息和没用的信息,识别香花与毒草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教育的一个专项内容。基于此,学校少先队广泛开展调查活动,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全校进行网络安全主题队会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承担了少先队活动与新课程整合优秀课例的观摩现场会。组织的小学生与网络主题队会更精彩纷呈,得到了高度评价。此外还组织了学生网络辩论赛等具有前位和挑站性的活动,丰富了信息化学习的形式和内涵。(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构建的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全方位数字化信息技术环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显得尤为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也培养了我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首先,丰富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通过激发信息意识,使学生想获取信息;整合网上资源,使学生会获取信息。其次、优化整合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以导学为主线,发挥好网络作为演示工具的作用;以探究为中心,发挥好网络作为师生交流工具的作用;以创新为标志,发挥好网络作为创造信息的工具作用。再次、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一是创新教学内容,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素材;二是激活学习方式,生成自主发展综合应用能力的动机;三是变革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后,学生的学习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种方式的学习也应运而生,如开展网上社会调查,查找有关资料,网上学习交流等,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综合性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深入课堂、深入学科、深入活动,教育活动有声有色,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的内涵。近年来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成果喜人,不仅获奖面大,而且获奖层次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校确定的“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学生能力培养”实验课题研究也表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全新的学习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四)健康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改革学习评价,改革课堂教学,开发校本课程,减负提质,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培优扶差相结合,夯实“双基”与培育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相结合。1、从德育入手,优化素质教育途径。首先、健全德育网络,充实德育队伍。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德育处、少先队大队、班主任、各科任教师的作用,形成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校内德育网络。成立了由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委员会;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形成了校内外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其次、建设教育基地,创新实践活动。我校与东湖水厂、武警边防支队、布心社区等单位共建了科技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等基地。基地的创建,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场所,我们定时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活动,定时请基地人员来校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作用。学校定时召开德育工作会议,为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班确立建班方针,班班有奋斗目标。进行德育课题研究,提高德育工作能力。再次、抓实常规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我校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道德观念等认真抓深、抓细、抓实。初步形成了“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关爱教育为突破口,以体验教育为载体”的德育素质教育模式。2、发挥少先队主导、班主任桥梁作用,培养学生“爱”的素质。我校十分重视抓住每一个素质教育的契机,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引导和培养,使他们懂得爱长辈,爱师长,爱同学,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与贫困山区的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交一元特殊队费、建一所希望小学”、为红十字会募捐、为学校身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等等,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付出爱的劳动,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少先队大队通过“手牵手健康扶贫活动”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关爱主题讲座、爱在我心中演讲活动、制作爱心小小报刊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健康手拉手扶贫活动的意义,每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就能为身患重症的学生点燃挽救生命的希望之光,就能让他们也能够和我们拥有同一片天空,沐浴同一个太阳,在第一次活动中,学校就有765名学生与安徽绩溪县的765名学生建立了手牵手健康伙伴关系。徐遥鹏不幸被诊断为恶性淋巴肿瘤,邱文君不幸查出鼻内肿瘤。在得知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后,少先队大队联合向全体教师倡议为徐遥鹏治疗进行捐款救助。少先队员为东南亚海啸灾难捐款、健康关爱行动“每日一善”储蓄罐发放、少先队员到武警三中队慰问等活动开展,也都收到了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学校在“厚德敏行”校训的引导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通过“一帮一”措施,促进了后进生转化。学校内杜绝了打架、斗殴和欺侮学生的事件发生。学校对特殊困难学生提供适当帮助,还与江西、贵州贫困山区的学校结为对子,支教扶贫,解决特困生的书杂费用。3、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开展互动性素质教育活动。每学期,我校组织全校师生深入社区,开展了以健康等主题的活动,学生参与率达85%以上。学校开展送文化进东乐社区、大望社区文艺节目表演,参加东湖街道办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演出,组织学生观摩深圳水厂向市民“一日”开放活动,参加学校社区周边“劳动光荣”清洁卫生活动。我们还先后请武警战士为学生表演队列,为六年级学生开展军训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纪律和意志力。请深圳特区检查站的国旗护卫队、军乐队表演。请戒毒所人员来校进行禁毒知识讲座,派出所法制校外辅导员熊教官每学期保证两次来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承办罗湖区妇联“爱心火炬”传递活动,东湖街道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歌咏比赛,我校获一等奖。4、开展“素质教育进家庭”牵手活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素质从小培养。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好家长这块阵地,密切家校联系。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及时交流,定期请成员进学校研究家长教育,收集家长意见,要求家长来学校沟通。为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我们组织教育专家给家长上课。两年来,先后请家庭教育成功学专家郭中平教授,以正面教育为题讲成功教育,请中国心理科学院教授主讲新时期新家长模式,请团中央知心姐姐讲关注心灵成长。我校还开展家长义教活动,家长义教对六年级男女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给贫困学生赠送礼物,参加学校艺术节等大量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大手拉小手,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小手拉大手,孩子的健康言行也改变了家庭氛围,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与美满。5、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学生素质,首先从抓教师素质入手,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考核等教学的基本环节采用了一整套管理措施,跟踪进行查、看、听、评、研,使学科素质教育扎实而有成效。一是锤炼教案,把功夫花在前期。各科组大量收集优秀教案,并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加以修改与完善,做到实用与创新结合,目前备课实行电子化,学校通过网络可及时了解教师备课情况。二是开展分层评价、分类指导。着重素质形成性评价,着重从起点看变化,着重于集体评价(以备课组为评价单位),改变过去的只看结果,只看个体的评价方式,鼓励良性竞争,整体推进,倡导打团体战。如学校建立了年级、班级管理目标,每月评先进班级,每学期评优秀中队、优秀辅导员等等。学校还将现有的十多个课题纳于学校现有的主导课题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能力的培养之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重点抓好各子课题下的教学效果分类研究评价。对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与自尊心。都能拥有欢乐、拥有友谊、拥有自信、拥有成功。每学期利用全校集会时间对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评选三面流动红旗,大会给予表彰,颁发奖旗。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就会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在小学成长阶段不留下遗憾。学校还采取师生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利用学生综合手册、档案袋、口头表扬、书面表扬、满足心愿、发小奖品、即时性评价等多种多样的奖励,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开放性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校从预防和治疗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落实近视眼防治工作,确保学生身体素质不下降,如抓科学用眼,降低学生近视率发病率。 (五)、确保质量,为中学输送优秀毕业生。近三年我校向市区两级学校共输送小学毕业生946人,每年输送300多名,其中向市区外语学校输送外语特长生多名。毕业生合格率达100%,参加全区调研考名列全区前列,进入中学后毕业生反馈情况良好,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均名列同类小学前列。所送毕业生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兴趣广泛、基础扎实、纪律严明、习惯良好,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仅存2005届毕业生被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实验学校、深圳中学、罗湖外语学校、翠园中学等学校录取的学生就有60多人,被布心中学录取的学生中有80%以上考入实验班,超常班,多数学生担任团支部书记、班长和学习委员等职,中考成绩名列前茅。以上学校均以喜报或质量反馈意见书等形式对我校毕业生质量给予充分肯定。 (六)捷报频传,办学成绩突出。由于学校办学方向明确,全校上下思想统一,又有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布心小学三年来获得了喜人的成果。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给教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展起到了熏陶作用。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学校整体素质有了质的突破,在参加区、市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师生表现出的健康精神风貌和良好素质,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赞扬。教师也在活动中迅速成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不断涌现。学校近年来教育教学成果喜人,捷报频传,不仅获奖面大,而且获奖层次高。据统计,近三学年来教师发表论文、专著总计64人次,获各级集体、个人奖项达761项。其中罗湖区集体奖项达42 项、获深圳市集体奖项达 29 项、获广东省集体奖项达 5项、获全国奖7项。学校连续三年获深圳市学生网络夏令营最佳组织奖;教师科研成果发表与获奖近三年共达642项,其中区级达466项、市级达117项,省级达27项,国家级达30项,国际奖2项。其中2005年全区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教学竞赛,我校分别获得三个一等奖,一些优秀课例、论文和信息技术成果在市内外,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如学校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突出,2004年10月承担了全国“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现场会,提供的现场课例(英语、美术)均受到专家和实验学校代表们的一致好评,新课程英语的说课和现场课竟讲分别获得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两个一等奖,学校还获得全国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先进单位,不少实验班的学生成绩在省内和全国获得大奖。2004年获得全国“创新杯”英语说课、现场课两个一等奖第一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达1172项,其中区级590项,市级405项,省级、国家级157项,国际性比赛获奖20项。2005年 5月法国维芙纳国际音乐节绘画比赛的颁奖大会在布心小学举行,我校有一名同学的作品获此活动唯一的一个一等奖。我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名列全区或全市前列。这是三年来我校全面规划,突出教学中心,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品牌立校、科研强校,获得的喜人成果。学校教师参加区内新课程教学设计获奖面大,等级高,仅数学学科三次教学设计比赛就有19人次获奖。参加区新课程教学竞赛,我校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均获一等奖。实验教师通过参与研究,教学思想先进,教学行为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开发的专题学习网站在深圳市举行的有关研讨会展示交流。课改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成绩显著,如我校刘特力同学参加全市小学生总编辑竞赛,获得总分第一名,成为首届总编辑,是全市2000多名参赛学生中的佼佼者。我校学生参加全市网络知识竞赛每年都获最佳组织奖,参加区科技信息节每届都名列榜首,参加区数学竞赛和作文竞赛获奖学生多,获奖面大,在全区也是名列前茅。科技信息节活动在区里连续举办了三届。首届(2002年)我校参加了包括必选和可选的11个项目活动,10名教师执教多媒体教学开放课,有近200名外校老师和家长来校听课;200名师生上传了215份电子作品。第二届(2003年)我校参加了多项竞赛活动,全校共提交电子作品247件、参加现场竞赛30人,共有26人获一等奖、23人次获二等奖,39人次获三等奖、41人次获优秀奖,现场竞赛集体奖和健康小报集体二等奖。获一等奖和总获奖人数在全区各校中名列前茅。第三届(2004年)我校旗开得胜,战果辉煌,一举夺得“教学资源建设大赛”、“教务管理系统”、“学校网站检查评比”、“专题学习网站”和“多媒体课件及教案制作大赛”五个项目一等奖。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多媒体课件及教案制作大赛”获一等奖第一名,23人参赛、获奖21人,其中一、二、三等奖分别有7人获奖。这次活动成果显著,不仅获奖项目多、人数多,而且获奖等级高,因此,这届科技信息节活动我校还获得“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绩效评比全区第一名。这一综合奖项含金量高,来之不易,凝聚了全体师生的大量心血,也充分展示了布心小学的实力,这说明我们在信息化教育工作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区的前面,也说明学校确定的“建数字化校园、创信息化学习型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已初见成效。在2003年“赛尔杯”深圳市首届学生网络夏令营和2004年“深港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