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 论 先秦-文学理论萌芽时期 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的著名命题。 诗经中有些作品谈到作诗目的、动机及诗歌 功用等。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 两汉时期-文学理论发展期 人物:董仲舒、司马迁、扬雄、王充、王逸、郑 玄 作品:淮南子、乐记、毛诗序、论 衡诗谱序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完全成熟期 曹丕、陆机、挚虞、刘勰、钟嵘;典论.论文 、文赋文章流别论、文心雕龙、 诗品 唐代-诗论和文论分流,以诗论为 主 白居易、皎然、司空图等 宋代-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诗话 张戒岁寒堂诗话、严羽沧浪诗话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等。 明代-小说戏曲理论发展起来 李贽、冯梦、徐渭、汤显祖、吕天成、 王骥德等人;曲藻、曲品、曲律 清代-全面兴盛期 王夫之、叶燮、袁枚、王士禛、沈德潜 、翁方刚、刘熙载、王国维、桐城派、金圣 叹、张竹坡、毛宗岗、脂砚斋、李渔等。 古代文论的主要特征: 其一,理论资料丰富浩繁,而存在形态零 散碎乱。 其二,概念的模糊性、多义性。 如味、气、神、风、骨、悟、韵味、本色、兴趣 等。 其三,直观性、经验性。 其四,诗化的表述语言方式。 如刘勰论神思的特点,云:“形在江海之 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吟咏 之间,吐纳玉珠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 之色。” 再如姚鼐论阳刚风格之美云:“阳 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出 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 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鏐铁” 其五,重表现。 中国以诗为主的文学,导致了古代文论 以诗论为主。这就形成了古代文论的重表现 特征。 影响古代文学理论生成发展的基本 因素。 一、中国古代文学。 二、古代思想文化。 影响古代文论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道 家思想和佛教思想。 先秦文学思想 先秦是古代文论的萌芽期。 一是诗三百 一 是楚辞 先秦人的文论 一是对诗三百的评论, 二是诸子关于哲学、人生、政治、社会等问题 的论述涉及到文艺问题。 先秦文论主要是儒、道两家的文艺思想 。 “诗言志”的提出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 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 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 -尚书尧典 “诗言志”的提出 “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赋诗言志 “诗言志”的提出 歌永言:歌是延长诗的语言。 声依永: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指 五声:宫、商、角、徵、羽。 律和声:谓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 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 无射。(一个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十二律吕 实为一个八度中的十二个音阶。) 八音克谐:周礼春官大师:八音,金、石 、土、革、丝、木、匏、竹。 “诗言志”的提出 “志”政治上的理想抱负。 “诗言志”诗歌所表现的与政教相联系 的人生态度与理想抱负。 “诗言志”的提出 “诗以道志。”庄子天下篇 “诗,言是其志也。”荀子 “屈心而抑志”,“抑志而弭节”离骚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怀沙 “诗言志” 的历史嬗变 1,先秦两汉。 2,魏晋六朝。 3,唐。 4,宋明。 5,晚明。 1,先秦两汉 “志”: “心之所之”,志向、抱负。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 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 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 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 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 风俗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 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2,魏晋六朝 “志”:气、情、才、性,突出情感。 “人的觉醒” “文的自觉”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旑靡” 钟嵘诗品:“吟咏情性” 刘勰文心雕龙:“情者,文之经” 3,唐 情、志渐趋合一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期 经济:庄园经济均田制 政治: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 科举 军事:开疆拓土 文化:多元整合(多民族/多传统) 孔颖达左传昭公25年正义:“在己为情,情动为志 。情、志一也。”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策林:“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 情,情者系于政。” 4,宋明 志:“义理”。 理学、心学勃兴(周敦颐、张载、程颐、 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存天理 ,灭人欲。 朱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 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5,晚明 志:情、欲 社会转型,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市民阶层兴起 ,而官学化的程朱理学已经陷入教条和僵化, 憧憬个性解放、肯定世俗生活的市民文化得到 迅速发展。 萌芽标志:江南纺织业 。 “比户皆工织作,转 贸四方”(嘉靖吴邑志)。 经济思想 :赵南星“士农工商,生人之本业”; 黄宗羲“工商皆本” 政治思想 :黄宗羲“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 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道德伦理思想:理学王阳明心学 王学左派 (泰州学派 )李贽 (1)王阳明心学”传习录 :“心者,天 地万物之主也” /“我心之良知,无有不 自知者”。 (2)泰州学派(王艮、何心隐) :“吾 心须是自心作得主宰,凡事只依本心而行 ,便是大丈夫。”/“平时只是率性而行 ,纯任自然,便谓之道。” (黄宗羲明 儒学案泰州学案 (3)李贽:“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 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 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三岁丧父 ,家境贫寒。论语子罕云:“吾少也 贱,故多能鄙事。”五十多岁时,事鲁国 司寇,曾周游列国。他创立私学,有弟 子三千。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 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也是一位重要的古代文论家。他的文艺 思想是其政治伦理哲学中的一部分,他 的政治伦理哲学以“仁”为核心,在政治上 又提倡“礼”,“仁”与“礼”互为表理,“仁” 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体现。在孔 子的思想体系中,文艺只是实现其礼制 的思想与宣传其仁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是为其政治伦理思想服务的。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时代变革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伦理道德思想 美学思想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文学思想“诗教” 诗是孔子传授仁礼思想的常用话题, 也是他的弟子用以理解孔子思想的工具。 功利的文学观 文学的工具性儒家诗学的核心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篇第八) .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 论语子路 )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文学批评的标准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邪。(为政) .论文学的社会作用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 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语“引譬连类” ;朱熹集注云:“感发志意”。孔说未 指明是属于创作还是属于鉴赏中的“引譬 连类”,朱注说是感发志意,似是指鉴赏 ,与孔子本意相合。论语中的“兴”, 实际上指的就是读者在鉴赏过程中的兴发 作用。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这从下面两段话可以看出: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 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学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 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 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观就是观察,指通过诗来观察认识社会 ;有时也指通过诗考见一个人的道德品性 。 何晏集解引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 ;朱注“考见得失”。指的都是对社会风俗 及政治运作得失的考察,这是对的。但不 全面,观有时也指对一个人的道德品性的 观察。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群乃交流思想,促进感情之谓。何晏 集解引孔安国语“群居相切磋。”朱熹 集注谓“和而不流”,相比较,何晏的说 法更合理一些。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怨是指对社会政治的怨刺和作者的牢骚 不平,过去人们所说怨,主要指怨刺上政 ,这当然没错,但怨的范围应该还要再广 泛一些,既包括了政治,也包括人们在社 会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公而产生的怨。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语“怨刺上政”; 朱注“怨而不怒”。两种说法,孔说过窄, 朱说偏了方向。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孔子对“怨”的肯定,也是和他提倡的“仁” 相联系的。他允许百姓对“不仁”的现象直 接通过诗歌来加以揭发,这正是孔子思想 中的民主和进步因素的集中表现。也是孔 子对古代“献诗讽谏”传统的理论上的概括 与总结,并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 上的重要传统。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子曰:辞达而已矣。 (卫灵公) 子曰:文,犹质也;质,犹文也。”颜渊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 五年 由以上几段话可以看出,孔子在这方面主张要文 质合一,文质相符。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这在孔子弟子子贡的话中也可看出: 棘子城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 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 犬羊之鞟也 。” 颜渊 主张文质合一。引文中的棘子城是主张以 质为重,文则可有可无。子贡反对他的主 张,所以用“驷不及舌”四字说他的话失言 得很,接着说虎豹如无文,则皮就同犬羊 没有什么分别,强调“文”的重要性。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陆机文赋:“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 而结繁。” 刘勰情采:“夫水性虚而沦漪结, 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 则 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 待文也。” 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乃诗苑英华书 :“夫文典则累野,丽亦伤浮,能丽而不 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 ”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孔子的文学批评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的功利主义文学观是前所未有的, 它对后来两千年的文学批评产生影响,在 中国形成了一个非常优厚的传统 孔子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倡导文质合 一,先质后文的思想也是后来中国古代文 学批评的主流思想。它比前此易经象 辞中所说的“言有物”及“言有序”要具体和 系统。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重视文学的中和之美也是中国传统审美 趣味之一。 兴观群怨所论说的文学的功用比较全面 ,包括对读者的审美作用,对社会的认识 作用,对人的交流团结作用,对泄导人情 的作用。并且也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二 孟子的文艺思想。 孟子(约前372年 前289年),名轲,字 子舆,战国时邹(山东 省邹县)人。他受业于 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 想学说,建立了一套主 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孟子也曾游说诸侯, 但不被任用,只好退而 著书立说。 孟子的文学批评 孟子的思想 1、政治:民本,仁政 2、哲学:人性论 3、文艺美学:与民同乐 孟子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孟子的文学批评 1、知人论世说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 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 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 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万章下) 孟子的文学批评 这一段话本是讲交友之道的。尚友,即尚 友古人。尚友古人,即通过颂读古人的作 品以获得帮助,吸取教益,就象和古人交 朋友一样;而要正确颂诗读书,和古人交 朋友,还须知人论世,联系古人的生平思 想及时代环境。 “知其人”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 生活遭际,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孟子的文学批评 “论其世”就是要认真考察作者所处的时代 风貌、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写作背景等 等。孟子告子下中的有关小弁、 凯风两诗的理解就是知人论世之作。 孟子对诗的分析表现了孟子思想中的封建 伦理道德观念。 例如柳宗元的名诗江雪,要理解此诗的真义 ,就必须了解柳宗元当时的遭遇、处境、背景 。 孟子的文学批评 以意逆志说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 。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 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 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 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 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 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 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万章上 孟子的文学批评 此语出自诗经小雅北山,全诗共五 章,下面引前二章: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孟子的文学批评 “以意逆志”的“意”历来有不同理解。一种 认为“意”指读诗人之“意”即读诗人自己对 诗篇内容的理解,由此出发去求诗人之志 。多数孟子注本均取此说,如后汉赵 歧说:“志,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 之心意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 说:“当以己意逆取作者之意,乃可得之。” 孟子的文学批评 另一种说法,认为此“意”指客观地存在于 诗篇中之意。这种看法有代表性的是清代 的吴淇。他主张从诗篇的客观意义出发去 探求诗人之志,是比较科学的,近人多采 此说。但是,这不符合孟子的本意。从孟 子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看,这个“ 意”是指读者之意。 孟子的文学批评 孟子提出这样的理论也有其历史背景, 这就是春秋断章赋诗的传统,此前孔子所 说的兴,虽然意思没有孟子这般显豁,但 精神是相通的。 在文学批评史上,孟子是第一次提出有关 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方法的理论家,“以 意逆志”是一种对文本的解读方法,它在 阅读鉴赏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孟子的文学批评 孟子的理论和实践仍是有矛盾的他在解诗 中也常常免不了受“断章取义”的时代风气 影响。 尽管孟子的理论在理论上有缺陷,但它还 是有积极意义的。其一是孟子的出发点是 为了能更正确地理解诗义,而且在实际操 作上是有例可循的;其二是倡导读者的参 与活动,符合艺术的鉴赏规律。 孟子的文学批评 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是互相联系,互相补 充,不可分割的一对范畴。两相配合,才 能避免主观臆断的弊端。 孟子的文学批评 3,“知言养气”说。 孟子公孙丑下云:“我知言,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 公孙丑上云: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 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无是,妥也。是集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也。 孟子的文学批评 “养气”说影响深远,是“文气”论源头: 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 ”的命题,标志着古代“文气”论的正式 形成。 文心雕龙中设养气篇,韩愈提 出“气盛言宜”论,论“文气”者众多,形 成“文气”论。 荀子的文艺思想。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 况,赵国人,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个 重要代表。荀子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 阶级的思想家,先秦时期杰出的唯物 主义哲学家,他的著作是当时学术文 化最高水平的标志。 1、明道、征圣、宗经 他在正名中说: 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 之工(主)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心 合于 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 正论又认为: 凡言议期命,是非以圣王为师。 儒效又说: 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 ,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 乐之道归是矣。天下之道毕是矣。 2、音乐理论的专论乐论 荀子的乐论在时间上应早于礼记 的乐记,礼记乐记中的崐文字 应是抄于乐论。乐记乃汉儒所作 。 其一,音乐的产生是“人情所必不免”的产物 ,即感情的必然表现。他说:“乐则必发 于声音。” 其二,音乐表现人的内在“性术之变”。 其三,音乐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并以情动 人,从而能使人产生“心悲”、“心伤”、“心 淫”、“心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xx市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工程方案
- 2025-203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行业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工程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案
- 古街道建筑调色方案设计
- 河南机电专业单招试题及答案
- 第十四课 能识路的机器人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六年级下册川教版
- 法语专业应考试题及答案
- 19.1 1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 变量与常量)(说课稿)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
- DB65T 4464.5-2021 退化草地修复治理技术规范 第5部分:高寒草甸类
- 宠物烘焙师考试题及答案
- 医疗废物暂存处管理制度
- 导热油锅炉应急预案
- 燃气管道工程竣工资料
- 整套课件-证券投资学(第二版)赵锡军
- 警察保密培训课件
- 新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强化练习技巧02 多选题解法与技巧(讲)(解析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及参考答案
- 风电制氢制甲醇一体化示范制氢制甲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立项
- 短缺药品管理制度
- 高中语文语法简略
- 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