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国传统民间皮影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doc_第1页
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国传统民间皮影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doc_第2页
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国传统民间皮影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doc_第3页
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国传统民间皮影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中国传统民间皮影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院 系:美术系专 业:艺术设计班 级:专接本设计一班姓 名:孔繁桢学 号:1310310332指导教师:许国超教师职称:2014年10月29日题目来源自拟题目主要研究内容1 皮影艺术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简述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皮影是一项古老而优秀的民间艺术,从有史可证的北宋算起,也有一千年的历史了。且流布甚广,历史上曾经有过或现在仍有的影戏活动的地区(省、市、自治区)就有28个。中国皮影主要分为三大流派,一是以乐亭影为主要代表的北方影戏,主要分布在河北和东北三省,二是以陕西、山西、陇东一带为主的中部皮影,和分布在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台湾等地的南方皮影。二皮影艺术的造型特征及其艺术风格 皮影艺术在造型方法上受到佛教、戏曲、民俗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刻,同时其造型也吸收了镂空艺术如民间剪纸、纸扎、寺庙雕像和壁画艺术的影响,特别是窗花剪纸在材料工具、造型结构方式和技巧方法上,都与之有许多相似之处。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臶,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3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 开题依据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以其特有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影响着现代包装设计,深入到民间艺术的精髓,这样才能为消费者开拓新款设计,提高包装商品附加值,体现民族文化,使传统风格的包装设计、恰当、准确地运用仿古手法,从而使我国传统民间文化在包装设计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包装设计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民间艺术对于深入表现内容的重要性,传统民间艺术在包装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包装设计的创新不应该是简单地照搬民间艺术的图形和色彩,而应该是在取其形、扬其神的基础上,融入国际化的设计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出民族包装的精髓。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拥有着独特的风格与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而现代包装设计作为现代文化与商业的产物,其与传统民间艺术的结合既是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民间艺术是流传于历代民间,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而服务的,为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反映在包装设计中有着丰富的内涵。特别是一些传统产品的包装设计,还不同程度地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民族情。这样的设计,实现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意识的融合,顺应了现代人回归自然、回归民族的传统愿望。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1、 收集资料,拟定论文题目: 2014年9月1日9月30日2、 完成开题: 2014年10月1日10月31日3、 调查收集资料: 2014年11月1日11月30日4、 撰写论文及毕业设计创作: 2014年12月1日2月28日5、 与导师探讨论文及毕业设计修改: 2014年3月1日4月1日6、 完成论文答辩预期成果及其形式1、 毕业论文(不少于5000字)2、 毕业设计(包装设计)可行性分析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成的宝贵文化和独特风格对当今包装设计有着的重大影响,反映在包装设计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创作或设计的渠道,都要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结合;与人的情感心灵结合,与市场销售沟通,与消费文化相通。所以可以进一步调查研究。一研究方法: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构建系统的知识理论基础。2.浏览各大网站,收集有用的资料。3.总结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思考问题。4.与导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二待解决问题:1.图书馆相关资料不足2.互联网提供资料不实3,市场调查涉及部门繁多4资料和群众对相关问题的意见不统一三技术路线:查阅资料相关专家咨询确定研究课题查阅文献专家访谈、反馈制定研究计划征询专家确定研究计划计划实施查阅收集资料总结前果撰写论文征询老师意见,修改论文查阅文献总结并再次修改论文装订成册完成论文主要参考文献1. 钟茂兰中国民间美术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年 2. 张夫也,孙建君。传统工艺之旅,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3. 李克强现代包装设计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74. 陈磊走进包装世界J河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 曾景祥,肖禾包装设计研究J黑龙江: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6. 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 J 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 版7. 常兆玉中国传统文化要素M北京:法律出版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