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生查子·独游.ppt_第1页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ppt_第2页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ppt_第3页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ppt_第4页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赏析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 ,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 ,听读离骚去。 西岩,在今江西上饶市南六十里。此地 岩石拔地而起,形如覆钟,中空而悬石如 螺,有滴水缘石垂落,水气清冷,为游览 胜地。时作者闲居上饶带湖。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欲招青山 ,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骄傲、傲慢,说从 此有谁会再来喜欢你?妙语解颐,并非真的怨山 ,只是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情怀。本来, 山何尝能“招之即来”,语似“无理”,愈见 此刻难以自处,无限悲凉。 三、四句一转,别出新意:“岁晚太寒生,唤我 溪边住。”时移景异,瞬息到了寒冬腊月,青山 也感到冷落孤单,它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这 时山与人的关系称得上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 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 郎)。“生”,语助词。水光山色,竞来与人相 娱了。李白独坐敬亭山云:“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胸中坦荡,虽“独”而不孤;眼中 容不得半点尘埃,白眼看那些丑恶庸俗之辈。上 片不露声色,作者的郁勃之情,于下片始显露出 来。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从上片“唤我 ”已见青山多情,而如今原在九天高处的明 月也在山头出现,似也视我为知己了。物 、我、景、情融溶亲密,一派恬淡自适情 怀。最后浅浅着笔,深沉含蓄:“夜夜入清 溪,听读离骚去”。不说清溪映月,却 说月潜入清溪,而它只到听我读完离骚 方才回转。“去”,表示行动的趋向。“卒 章显其志”,却仍然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在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时,只从“读离骚 ”轻轻逗出。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 任安书)。这部“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 语)的作品,全诗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 情。屈原在楚怀王时曾任仅次于令尹的要职左徒 ,积极从事改革活动,一度得到怀王的信任,后 遭谗见疏。楚顷襄王时由于执政者的嫉恨,被放 逐到江南。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chn 古称衣裳的前襟)突骑渡江初”,结果是“却将万 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在许多方面屈、辛有相似处。 作者文治武功,才气超然,但和屈原一样, 未得施展抱负。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1)。 【赏析】 本诗风格“雍容和缓”,属于李白的五十 九首古风之三十九。古风并非同 期所写,但多具批判精神,此诗亦然。 创作时间约为李白“赐金放还”而离开长 安之前。这时的他,已在长安生活了两三 年,对朝廷和社会弊端有了不少体验。他 从自身的遭遇里,看到了朝廷不合理的用 人现象,愤怒而致产生归隐之念,并发而 为诗。 开头四句“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 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乃登临所见之 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 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 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 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诗人不仅身寒而且 心寒了。 第五、第六句,说明他遭遇的不顺逐。他 在41岁的时候,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初始心情兴奋,想有一番作为,但值玄宗 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贤能之士屡遭 排斥、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势力不 能阿谀奉承,因而遭谗言诋毁,在长安不 满2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故发出以上2句 诗。此2句也可看出他不艳羡荣华富贵。 第七、第八句,说明他不顺逐的际遇是因“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所致。“徂辉”即 落日之余辉,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 ,喻谗毁他的恶势力。 第九、第十句,进一步说明当时朝廷用人 不当的现象。“鸳鸾”是传说中高贵的鸟类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 饮”;“枳棘”乃两种多刺的恶木,非“鸳鸾 ”所能息止。然而,“鸳鸾”竟栖身于此, 与得意的“燕雀”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诗 人以此上下错位的现象比喻君子失所,小 人得志的社会现象,同时也具体说明了本 身所遭遇到的正是有才而不得善待的情况 。 第十一、第十二句,说明诗人无奈及无能 为力的心情。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 归隐,同时自由地吟唱行路难来发泄 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归去来”指陶渊明的 归去来辞;“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 欢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它 们已成为封建社会失意者的精神武器。诗 人李白即以此为武器,准备拂袖而去了! 古风(其三十九)与行路难是李 白的同期之作,但风格迥异。行路难 直率激越:愤不遇,则高喊“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有信心,则狂歌“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诗人的 独特气质和李诗的主要风格。古风( 其三十九)则显得含蓄婉曲,感情和缓。 与此诗风格及内容最为相近的是古风 【译文】 我登上高处,望向四周,但见天地间茫 茫无际一片,万物被严霜覆盖着,荒野里 吹来一阵阵西风。我感慨人世间的荣华富 贵,就像那一江东流水,无情的流逝;人 间的诸事都像江水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