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5000吨麦麸精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产5000吨麦麸精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产5000吨麦麸精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产5000吨麦麸精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产5000吨麦麸精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年产5000吨麦麸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谷物磨制(代码:C1310)占地面积(平方米)8542.3绿化面积(平方米)1000总投资(万元)115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9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4.26%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期2015年12月1.1 项目背景(不够时可附另页)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小麦面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极大地促进了国内面粉加工业的发展。同时,我国面制品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很广阔,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市场。在粮食行业全面放开的五、六年里,中国的面粉行业基本处于自由竞争状态。上项目自作主张,打市场各自为战。既无权威的机构去调控沟通,争取政策,又无相应的组织去有效地规范市场、扶优治劣。结果是面粉市场鱼龙混杂,制粉企业“游击队”大败“正规军”。甘肃省是面粉消费大省,人们日常生活以面食为主。根据甘肃省粮食局统计,2009年全省有面粉加工企业近250余家,年生产能力约400万吨,实际生产面粉约100万吨,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年生产能力位居第8位,产量位居第10位,其面粉行业发展处于全国中流水平。甘肃省内各个地区、市(县)、乡(镇)都有规模不同的面粉加工企业,生产的面粉品质优劣不同,服务的客户群体也不同,总体上表现为不平衡。优质品牌面粉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而定西地区的面粉加工总体上技术较落后,面粉品质较差。在此背景下,通渭县伟东民福面粉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1150万元,在通渭县东川工业集中区经一路3号新建年产5000吨麦麸精深加工项目。目前项目已经通渭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登记备案,同时已获得通渭县国土资源局颁发的土地证和通渭县城镇规划建设局颁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本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渭县伟东民福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北京华夏博信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任务后,我公司有关技术人员经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整理,编制了年产5000吨麦麸精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为项目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七届第22号,1989年12月26日;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2005年4月1日施行)(2013年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施行);(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施行);(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11)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19号,2001年2月21日);(1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13)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环办函2006394号,2006年7月6日);(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 19-2011);(19)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T14-1996);(2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21)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的批复(甘政函20134号);(22)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甘政法发199712号);(23)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1994年8月3日公布实施,1997年9月29日修订施行);(24)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5)通渭县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20112020);(26)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3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和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年产5000吨麦麸精深加工项目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单位:(2)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通渭县东川工业集中区经一路3号,地理位置为东经1051532,北纬351220,详见地理位置图1-1。(3)项目总投资拟建项目总投资115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690万元,银行贷款460万元。(4)总图布置本项目在总图布置上根据地形地貌力求布局合理、生产协调、人货分流、安全畅通,厂区各建筑物之间留有防火间距,设厂区消防管网,按保护半径要求均匀布置室外消防栓,建筑设计中以自然通风采光为主,所有建筑物之间均设有混凝土路面的车行道或人行道连接,道路安装足够亮度的照明路灯,在有条件的路段设有绿化带和花圃,美化厂区环境。拟建项目场地平坦,总体成矩形,占地面积为8542.3m2。厂区遵照生产流程顺畅、结构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显的原则,结合周围环境状况进行厂区平面布置,生产车间布置于厂内中部,库房布置于厂内南侧,门房、车棚布置于厂内东北侧,办公生活区分别布置于厂内中部和西侧。项目总图布置详见图1-2。(5)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项目施工期为300d,平均每天施工人员40人。项目运营期劳动定员30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员工25人;项目年生产天数300d,日工作时数8h。(6)建设内容及运行时间本项目属于面粉加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生产车间、库房、门房、车棚、办公生活区以及道路和围墙等辅助设施。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工程主要生产设备见表1-2,主要建(构)筑物情况见表1-3。表1-1 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总投资万元1150其中设备投资万元680土建工程投资万元240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302面粉年生产规模t/a50003小麦日处理量t/d704总占地面积m28542.35总建筑面积m250006建筑密度%417劳动定员人308年生产天数d3009日工作时数h810绿化率%11.7表1-2 工程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系列成套面粉机组6FTFS-36A套12高方平筛FSFG416个13自衡振动筛TQLZ100150个14斗式提升机DTG20/13台25螺旋输送机(绞龙)TLSS24组16磁选器台17着水混合机个18配电柜套1表1-3 主要建(构)筑物情况一览表序号内容建筑面积(m2)数量1生产车间24003F、1座2库房13602座3车棚241座4办公生活区12003F、1F各1座5门房161座合计50001.4 项目公用工程1.4.1 给水(1)水源本工程用水为自来水,由通渭县自来水公司提供,水质指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给水管网为生活、消防合用管网,从附近给水管网接入DN110的供水管,供水压力0.3MPa,厂内设蓄水池1座和配套的供水设备,可满足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需求。(2)项目用水项目用水主要包括员工生活用水、生产润麦用水和绿化用水。生活用水量:本项目劳动定员30人,人均生活用水量按80L/(人d)计,年生产天数300d,日生活用水量为2.4m3/d,年生活用水量为720m3/a。润麦用水量:项目日处理小麦70t/d,用水量按小麦含水量1.78%计,日用水量1.3m3/d,则年润麦用水量390m3/a。绿化用水量:建设项目绿地约1000m2,全年按共40次, 1.5L/m2次计算,则全年绿化用水量为60m3/a。由上述可知,本项目建成后运营期年总用水量为1170m3/a。1.4.2 排水(1)污水系统本项目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排放的污水主要为少量的生活污水。污水排放系数取0.85,则本项目生活污水日产生量为2.04m3/d,年产生量为612m3/a。项目配套建设水冲式厕所,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化粪池容积5m3,污水停留时间48h,污泥清掏周期90d)处理后,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标准后,进入通渭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最终排入牛谷河。拟建项目运营期给排水平衡情况见图1-3。108612612720通渭县污水处理厂化粪池生活用水390润麦用水1170390牛谷河6060绿化用水图1-3 项目运营期给排水平衡图(m3/a)(2)雨水系统拟建项目场地采用“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制,根据项目场地特点设计为2个系统。办公生活区、绿化区及各类建(构)筑物屋面雨水经有组织管网排水系统和地面排水相结合,雨水管道尽量沿道路中心线布置,直埋敷设,并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坡度不小于3),尽可能扩大重力流排放雨水的范围。最大雨水量按下式设计:式中,t为降雨历时,取30min;P重现期,取2年;y综合径流系数,取0.65;F汇水面积,ha;q暴雨强度,L/sha,取1.82L/(s100m2)(参照定西地区);Q雨水设计流量,L/s。本项目规划用地8542.3m2,计算得建设项目场地红线内的Q为101.06L/s。在场地内道路适当位置设置雨水口,经雨水管汇集后就近排出场外。设计中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坡度不小于3),尽可能扩大重力流排放雨水的范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通渭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至牛谷河。1.4.3 消防系统本项目总图设计中,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合理布局,保证各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同时各主要生产建筑物周围均设置了消防通道,保证消防车能够畅通无阻,及时进行安全施救。严格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进行设计,拟建项目建筑物结构主要为轻钢和砖混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设计中考虑了合理的防火、防爆区,疏散通道、安全门的设置均满足安全疏散要求,并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各类耐火性能好与非燃烧的建筑材料。本设计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进行新建建筑物内的消防设计。本项目新建建筑物为生产车间,建筑物内疏散通道间距小于25m,并在明显位置设有安全标志。车间耐火等级为二级,火灾危险类别为戊类。各建筑物内设置应急照明灯,消防设备按二级负荷供电。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有关规定,在办公区域规划布置了2套消火栓,并配备相应灭火器若干。厂区消防给水为城市自来水供水,设为一路消防给水专用管道;室内外按规范设置消火栓,建筑物内每隔不到40m设MFA3干粉灭火器;室内消防管径为DN100,室外DN150,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室内消火栓不大于30m。从项目所建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高度及体积等考虑,灭火用水量最大的为生产车间,车间火灾危险等级为戊类,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同一时间的火灾次数按一次计,建筑物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5L/s,室内所需水量为15L/s,火灾时间按2h计,则一次火灾所需水量为480m3,以满足消防用水要求。1.4.4 供配电及照明本项目生产虽具备连续性,但若供电中断,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和大的经济损失,对供电无特殊要求,属于三级用电负荷。项目年用电总量10万kWh,用电电压为380/220V,依托园区供电设施和厂内现有的一台S11-650/10kV专用变压器,由定西市通渭县供电公司东川供电所统一供给,供电电源由城市10kV高压电路引入。项目实施后生产设备装机容量为320kW,公用设施装机容量为40kW,办公用电为40kW,合计总装机容量为400kW,用电需用系数按0.8计,计算负荷为320kW,可满足项目实施后的用电需求。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向各个用电点供电。车间内动力配电线路选用YJW-1kV铜芯电力电缆,主要沿电缆桥架敷设。厂区低压配电线缆选择选用YJV22-1kV型铜芯电力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本项目生产线及其配套工程所用设备均为低压设备,设备电源电压采用交流220/380V,三相四线制。线路短路保护采用自动空气开关,功率小于55kV的电动机直接启动,电动机过载保护采用热继电器。根据环境特征选用相应的照明灯具。一般性生产车间灯具采用金卤灯,吸顶灯或吊杆安装;办公区采用高效荧光灯;潮湿环境采用防水防尘灯;厂区道路照明采用高压钠灯。照明电压为交流220V。根据建筑防雷设计规范,各生产车间属第三类工业防雷建筑物,按规范安全做防雷保护,防雷与电气系统共用接地装置,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采用TN-C-S系统,所有与电气设备有关的金属构件均做接地保护。电源入户时做重复接地保护,接地电阻阻值不大于1欧姆。电缆桥架应做可靠接地。防雷与接地均采用热镀锌材料。接地线采用404镀锌扁钢或12镀锌圆钢。1.4.5 采暖通风本项目冬季采暖依托工业集中区供热方式,根据通渭县城工业集中区供热方案,目前集中供热锅炉已建成并运行,因此本项目运营期各车间、办公室采暖均由集中供热站供给,项目不单独设置锅炉。项目生产车间有排气要求的局部工段安装轴流风机通风,排除湿热空气。可选用6#轴流风扇,换气次数设计为6次/h,其余为自然通风。1.4.6原料来源及其运输方式(1)来源主要加工当地小麦,不足部分,联系小麦供应商外购。(2)运输方式本项目北侧为S207省道,交通非常便利,原料的购入及成品的运出主要采用汽车运输,运送小麦及面粉呈袋装方式。(3)小麦质量当地小麦籽粒饱满,红硬麦偏多,含砂石及轻杂质较少,入磨小麦均能达到三等小麦标准。(4)贮存在生产车间的南侧建设库房两座,建筑面积1360m2,可满足原料和产品的贮存需要。上行物料的输出采用绞龙,下行物料的输出采用管道。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1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2.1.1 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部,地处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东南、南分别与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陇西县、天水市武山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和平凉市静宁县毗邻。通渭县城距省城兰州170km,定西市区70km。平襄镇位于通渭县中部,牛谷河中游。北与北城乡接壤、东与碧玉乡、南与徐川乡相邻、西南、西北分别和三铺、锦屏乡毗连。东西长约16km,南北宽约13km,总面积130km2。镇政府驻县城东街,是全县政治、 经济、文化教育及交通中心,集市繁荣,人口集中。本项目选址位于通渭县工业集中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51532,北纬351220。项目地北侧5m处、西北侧5m处为乐百味饮料厂,东北侧35m处为宏鑫塑料厂,东侧30m处为瀛海堂医药厂,东南侧40m处为永盛汽车修理厂,南侧5m处、西南侧50m处为春寅乳业公司,西侧50m处为民宅2户。项目地南侧约480m处为牛谷河。详见周围环境现状图。2.1.2 地形、地貌、地质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部,东西长约78km,南北宽约64km,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2908.5km2,海拔为14102521m,平均海拔1970.5m。通渭县地处秦岭构造带的北缘、祁连山构造带的东麓和六盘山构造带西南侧,属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恋起伏,沟谷纵横,岭梁交错,川台错落,呈梁、塬、峁、丘等相间的自然地形。这里前震旦系、前寒武系、白垩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第四系均有出露,而以内陆红色陆相-湖相第三系和中上更新统黄土分布最为广泛,深厚的黄土(20100m)下伏基岩,主要是含有石膏的紫红色粘土、砂岩和砂砾岩,亦称甘肃群。平襄镇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丘广布,沟壑纵横。海拔最高2147m,最低1732m。评价区地貌单元属牛谷河级阶地,地貌类型单一。厂区土壤以黄绵土和黑垆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耕性良好,肥力中等;厂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质构造主要为亚粘土、细砂土、卵石层,该地质结构稳定,抗压强度高,适宜本项目建设。2.1.3 水文、水系(1)地表水通渭县河流径流受降水、地形、地理位置、下垫面条件的影响较大,径流量的大小基本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由于全县径流量主要是自产水,入境水量较少,全县常年有泉水溢出的大小淡水支沟共21条,多年平均流量一般每秒为10160L,其余各沟道为季节性河沟,仅在多雨期才产生径流。全县河流主要为降水补给型河流,枯季水量小、流量较平稳,汛期水量大、流量变化大。径流量的过分集中、丰水季节与作物需水期的不协调以及受高含沙洪水影响,不仅增加了对现有水资源的利用难度,而且经常形成暴洪灾害,危及水利工程安全,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全县径流不但年内分配不均,洪期枯期流量相差极为悬殊,而且年际间河流水量的变化也较大。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9510万m3,入境水量 2160万m3,50保证率自产年径流量8634万m3、入境水量2160万m3,75保证率自产年径流量6137万m3,入境水量868万m3。通渭县城内地表水为牛谷河,流经境内18km,流域全长75.6km,流域面积884km2。牛谷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县境西北部华家岭牛营大山南麓,通渭县城以下叫散渡河,河源地势海拔2510m,河长1415km,总落差1247m,河道平均比降0.579%,集水面积2485km2,于天水市甘谷县渭阳乡大王庄汇入渭河。流域内几乎全为黄土覆盖,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8560t/km2,为渭河上游各支流之最。牛谷河常年流量较小,雨季最大流量为1800m3/s,全年平均流量为0.91m3/s。评价区南侧约480m处为牛谷河。(2)地下水全县地下水利用主要在义陇河流域,义陇河位于通渭县北部,流经义岗、寺子等乡镇,其中义岗川长9km左右,宽约0.35km1km,寺子川长5 km,宽1km左右。义陇河发源于会宁县,流径本区至静宁县境入葫芦河,根据秦安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进行分割计算,洪水径流模数为0.759 L/(skm2)。义陇河在义岗川以下常年有水,通渭县境内流域面积580.65km2,主流长55km,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469mm,河床宽 100m250m,目前河谷侵蚀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流量变化大;寺子川的河床宽100m左右,花亭村以上下切作用较强,河边已断续露出基岩,花亭村以下河床沉积了厚约2m的砂砾石层,呈现出明显的堆积作用。河谷一级阶地零星分布于河流凸岸,在寺子川一级阶地分布面积较大,一级阶地上迭于二级阶地之上,一般高出河床2m,二级阶地广泛分布于河床两岸,多为堆积阶地,仅局部为基座阶地,保留较完整,呈带状分布。义岗二级阶地发育东岸优于西岸,阶地前缘常以3m5m陡坎与一级阶地相接,后缘常为坡积物所覆盖,构成一二级阶级地的地层,上部为冲洪积粘质砂土,下部为厚1m3m的冲洪积砂砾卵石,洪积扇在两川均有分布,常位于支沟沟口,覆盖在二级阶地的后缘,堆积物为粘质砂土及砂砾石,寺子川杨家河早期洪积扇砂砾石层厚度达10m左右,是良好的含水层。(3)水资源总量 通渭县水资源不论其存在形式如何,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地表、地下等水体同处于一个水循环中,它们之间互相转化、联系密切,由于全县绝大部分面积和水量被下游测流站网所控制,水资源量的绝大部分在地表水资源中作计算,测流断面处地下潜流量一般均很少。义陇河地下潜流量为4108m3/d,年潜流量 150万m3,按不重复量计,其余222万m3为重复量。据上所述,全县自产水资源总量为9510万m3,其中地表水8524万m3,地下水986万m3 (其中2130万m3排入河道转化为地表径流),入境地表水为22160万m3。2.1.4 气候与气象通渭县地处西北内陆,属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性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年降水量少而集中,年内年际变化大,日照长、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据通渭气象站多年气象资料统计,主要气象要素如下:年平均气温:7.7;极端最高气温:32.7;极端最低气温:-20.7;年盛行风向:SE;多年平均风速:1.9m/s;静风率:36.8%;年平均降雨量:441.7mm;年平均蒸发量:1348.6mm;年平均(相对)湿度:60%;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h;年平均气压:848.0mba;无霜期:140d;最大冻土深度:0.8m。2.1.5 土壤植被通渭县境内土壤类型主要分黑垆土、灰钙土、黄绵土、潮土等4个土类,6个亚类,28个土属,105个土种。黑垆土是主要土壤类型,分布于广大丘陵地区和山区,以地形结构对水热条件的再分配作用及海拔高度而分为3个亚类:在海拔2300m以上为黑麻垆土,21002300m为黑垆土,20002100m为淡黑垆土。黑垆土一般无盐化和碱化特征,pH值在7.78.3之间,具有良好的渗水和保水性能,其剖面具有暗棕色腐殖质层,常呈霜状和假菌丝状碳酸钙聚积层。灰钙土发育母质为风积黄土和部分冲洪积物质,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下的地区。黄绵土直接发育在深厚的黄土母质上,为无明显剖面发育而母质特征明显的黄土性土壤,以土壤疏松、绵软、色淡而命名,分布在黑垆土区的较陡坡耕地上,与黑垆土交错出现。潮土发育在现代河流冲洪沉积物上,为季节性地下浸润形成的半水成型非地带性土壤,形成过程主要为草甸过程、盐化过程和土壤的熟化过程。流域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较低,约为8左右,以人工植被为主,无成片天然林草地,仅零星分布有杨、刺槐、柳、榆、椿等乔木树种。流域植被属森林草原植被,即森林和草原相间分布,植被类型分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种。其中自然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及草原植被,人工植被主要有农田型植被、人工牧草植被和人工林植被。2.1.6 动物经现场踏勘和调查,评价区内无野生动物、无国家珍稀保护动物。2.1.7 地震和自然灾害评价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早灾、雹灾、暴洪灾、霜冻等,尤其以早灾出现最多,威胁最大,雹灾次之。2.2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2.2.1 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通渭县行政区划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现辖18个乡镇332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4.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万人。评价区行政区划隶属于通渭县平襄镇。全镇现辖27个行政村,222个村民小组,5个社区居委会,共1.28万户6.0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439户,3.97万人。2.2.2 社会经济概况2013年通渭县人民政府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9.69亿元,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42.49亿元,增长2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亿元,增长14.4%;大口径财政收入1.61亿元,增长42.9%;财政支出19.69亿元,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9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88.6元,增长12.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49亿元、增长25.3%,贷款余额24.32亿元、增长31.3%。通渭县争取到国家政策性资金8.77亿元,同比增长16.9%。实施项目186个,完成投资51亿元、增长39.7%,华家岭风电开发二期工程、引洮一期通渭配套工程、宝兰客专通渭段、马云二级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年种植全膜玉米90.4万亩、马铃薯35.5万亩,粮食总产达41.52万吨、实现“七连增”。落实牛羊养殖场建设和玉米秸秆转化奖补资金629万元,新建规模化牛羊养殖场(小区)101个,新引进良种基础母牛1832头、母羊5652只;石滩草畜循环经济产业园完成投资3.96亿元,6个入园项目进展顺利;种植中药材6.2万亩,新发展林果4万亩。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39个,流转土地12.1万亩,发展家庭农场4个。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投资1620万元完成了通祥路等园区道路路基工程和供排水管网建设,新引进入园企业10户。实施工业项目29个,完成投资15.1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谷邦服饰公司服装加工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物流园正立检测建材市场等项目进展顺利。研究制定了“一企一策”扶持措施,争创甘肃省著名商标3个,新培育规上企业3户,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21%。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编制完成了书画产业园、温泉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规划,建成了悦心画廊。成功举办了中国通渭国际书画艺术节,成立了通渭县画廊协会。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设银行、中华联合财险、太平洋保险在我县设立了分支机构。各类服务业发展日趋活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42户。城乡基础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编制完成了县城区供气等5个专项规划和2个镇总体规划、32个村庄规划,投资6.4亿元实施城建项目22个,北街东段道路铺油、东城区集中供热、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全面建成。投资7.4亿元实施农田水利、交通电力、扶贫开发等基础设施项目76个,新修梯田8万亩,实施重点林业工程2.7万亩,完成面山绿化8600亩,栽植行道树500公里,建成水泥路186km、砂砾路295km,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2个,建成新农村示范点21个。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投资7066万元,完成薄弱学校改造14所,建成农村幼儿园10所,县职专整体搬迁项目建成3号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县中医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县医院成为兰大一院协作医院,建成县卫生监督所等项目。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97元、99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98.8%、99.8%和95.1%。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00户,200套保障性住房完成主体工程。筹资1161万元,提高了代课教师等五类低收入人群工资标准,将县医院、县中医医院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个百分点,对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财政补贴由5%提高到7%。不断加强社会管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2.2.3 文化教育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发现有温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战国时代秦长城遗址,历史上有东汉末年的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陇右真儒”李南晖、四川按察使牛树梅等文化名人。通渭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途经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之一,县内建有榜罗红军长征纪念馆、义岗红军烈士陵园、红军长征纪念碑等革命纪念建筑,红军长征榜罗会议遗址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100个景点之一,“通渭小曲”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万件以上,现有画廊260多家,从事书画习作创作的人员3350人,有县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660人,其中有国家、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45人,1993年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57所,其中完全中学5所,职业学校4所,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9所,九年制学校19所,小学295所,幼儿园12所,校舍面积达339418万平方米,拥有教职工5378人,在校学生10868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2%,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5.1%。2.2.4 交通运输通渭县城距省会兰州160km,距天水旅游区仅110km,是敦煌莫高窟至天水麦积山旅游线上的中转站,境内310国道、靖天公路、通甘公路、马陇公路横穿县城,正在建设中的宝兰客运专线也穿境而过,交通非常便利。实施了高压和低压的通电建设和农网改造建设,开通了光缆电话,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信息化通讯。2.2.5 历史文化及文物古迹经现场踏勘与调查,评价区内无重要历史文化及文物古迹保护对象,亦无重要风景名胜区。2.3 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空气评价区域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所规定的二类区。(2)地表水环境评价区南侧约480m处为牛谷河,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的批复(甘政函20134号),通渭县城区牛谷河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功能区。(3)地下水环境目前,甘肃省尚未进行地下水功能区划分,经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可作为工、农业用水,环评建议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4)声环境评价区属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3类”区,厂界北侧S207省道为三级公路,属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4a类”区。3、环境质量状况3.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3.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引用定西市环境监测站于2011年3月对东川工业集中区采暖期空气质量状况监测资料以及2011年4月对东川工业集中区非采暖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均为为日均值,TSP、PM10每日监测12h,采样时间为早8:00晚20:00,连续7d;SO2、NOx每日监测18h,采样时间为早8:00次日2:00,连续监测7d。监测结果详见表3-1。表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m3) 监测点位采样日期TSPPM10SO2NO2通渭县工业集中区东川片区采暖期2011.3.230.250.060.0270.0242011.3.230.260.060.0310.0292011.3.230.200.060.0280.0272011.3.230.270.080.0230.0232011.3.230.470.110.0250.0202011.3.230.590.150.0210.0252011.3.230.630.410.0230.027平均值0.380.130.0250.025非采暖期2011.4.210.210.100.0140.0082011.4.220.180.140.0120.0062011.4.230.190.120.0080.0102011.4.240.160.140.0100.0062011.4.250.160.100.0120.0072011.4.260.160.140.0090.0082011.4.270.120.110.0150.006平均值0.170.120.0110.007(GB3095-1996)二级标准0.300.150.150.12监测结果显示,通渭县工业集中区东川片区环境质量现状SO2、NO2、PM10的监测值基本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采暖期TSP略有超标,超标的原因之一是评价区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生态环境较差等现象导致的扬尘天气较多;二是监测时间为冬季采暖期,评价区周围民房、商铺等均采取传统煤炉取暖,导致区域烟尘浓度略高。3.1.2 地表水环境现状本项目引用定西市环境监测站于2011年5月对牛谷河上游500m处(断面)和东川片区和冉家石滩片区之间牛谷河中游(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的监测资料。监测结果如下表3-2。表3-2 牛谷河水质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L) 项目pHCODcrBOD5DO氨氮六价铬挥发酚断面7.5815604840.2L800.004L4.29断面7.6114205240.2L81.20.004L4.37标准值6920451.00.050.005项目汞硒氟化物硫化物氰化物石油类总氮断面0.0170.0005L3.671.710.004L12.8157断面0.0290.0005L2.861.730.004L14.3158标准值0.00010.011.00.20.20.051.0项目铜总铅总镉总砷总磷断面0.002L0.005L0.0001L0.0005L5.85断面0.002L0.005L0.0001L0.0005L6.42标准值1.00.050.0050.050.2由表3-2数据可知,在总共监测的19项水质指标中,有11项不达标且超标倍数较大,主要表现为有机性污染。根据调查,牛谷河水质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项目所在地境内常年干旱,导致牛谷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河道内所积地表水多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加上河道时有垃圾堆存现象,因此,目前污染比较严重。3.1.3 地下水环境现状本项目引用定西市环境监测站于2011年3月和5月对有水井布设的东川工业集中区丰收农机公司设点进行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检测数据,监测结果如下表3-3。表3-3 东川工业集中区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L) 监测时间监测项目2011年3月26日2011年4月22日地下水质量标准类色度2215嗅和味无无无浑浊度8103肉眼可见物无无无pH7.417.406.5-8.5高锰酸盐指数0.5051.383.0总硬度78.499.5450溶解性总固体2.521032.651031000硫酸盐424430250氯化物46046625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05L0.05L0.3六价铬0.004L0.004L0.05铜0.002L0.002L1.0挥发酚0.002L0.002L0.002锌0.0270.1270.5由表3-3可知,由于受地质环境影响,地下水中浑浊度、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四项指标未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评价区地下水存在污染。3.1.4 声环境现状(1)监测点布设声环境监测点布设在项目地块边界四周,共4个监测点,见图1-2。(2)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2014年11月10日11月11日,连续2d。监测频率: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有关规定。(3)监测方法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采用AWA5611声级计。(4)监测结果表3-4 项目周围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表序号测点位置11月10日 11月11日昼 间夜 间昼 间夜 间1厂界东52.143.753.742.62厂界南51.641.251.343.23厂界西51.542.549.941.34厂界北55.845.656.545.7标准值(3类)65556555标准值(4a类)70557055监测结果见表3-4。由表3-4可知,该项目所在地周围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Leq范围为昼间:49.956.5dB(A);夜间:41.245.7dB(A)。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昼间:52.8dB(A);夜间43.2dB(A)。由监测结果可见,项目周围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厂界北侧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该地块声环境质量良好。3.1.5 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地位于通渭县工业集中区,经现场踏勘,评价区内及附近自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环境较脆弱。3.1.6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拆迁问题和原有污染情况。3.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2)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厂界北侧S207省道为三级公路,属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4a类”区。(3)评价区南侧约480m处为牛谷河,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的批复(甘政函20134号),通渭县城区牛谷河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功能区。(4)项目所在地地下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5)项目所在地周边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见表3-5。表3-5 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环境要素保护对象方位距离规模环境功能1大气环境民宅W50m2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2声环境民宅W50m2户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和“4a类区”标准3地表水牛谷河S480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4生态环境项目场地内和周围环境4、评价适用标准4.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见表4-1。表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一览表(mg/Nm3)污染物取值时间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标准来源SO2日平均0.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1小时平均0.50NO2日平均0.121小时平均0.24PM10日平均0.15TSP日平均0.30(2)地表水项目地南侧约480m处为牛谷河,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的批复(甘政函20134号)通渭县城区牛谷河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功能区,见表4-2。表4-2 地表水水质标准限值一览表(mg/L)序号指标限值序号指标限值执行标准1pH698镉0.00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2BOD549锌1.03CODcr2010氰化物0.24氨氮1.011氟化物1.05总磷0.212LAS0.26总氮1.013石油类0. 057铜1.014粪大肠菌群(个/L)10000(3)地下水环境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见表4-3。表4-3 地下水质量标准限值一览表(mg/L)指标pH色(度)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总硬度溶解性固体限值6.58.515无3无4501000指标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挥发酚限值2502500.30.1110.002指标LASCO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