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PPT课件.ppt_第1页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ppt_第2页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ppt_第3页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ppt_第4页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 1.古代诗词发展史及分类 2、唐诗:时段、代表诗人 风格及其代表作 3、诗歌意向及表现手法简介 4、鉴赏方法(一) 5、鉴赏方法(二)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要 1、诗歌的产生 2、先秦诗歌(原始歌谣、诗经、楚辞)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期(公元前1211公元前570年)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它被列入儒家经典之前称 “诗”或 “诗三百”。汉代之后, 汉武帝独尊儒术,遂称诗为诗经。诗经的 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古人根据音乐性质和诗的内容, 把诗经的题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共有诗歌三百零五篇。 风是带有各种地方色彩的民歌 ;雅是西周中期 或晚期宫廷的乐歌,是士大夫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 祀的诗。 诗经之后,诗坛沉寂了三百年之久,到公元前三 世纪,即战国时代后期,在南方的楚国才又出现了一种 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这就是楚辞。楚辞 的代表作家是楚国诗人屈原。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 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楚辞 楚辞在形式上最大的特点在于:运用感叹词“兮” 字和“其”、“以”、“于”、“而”等虚词相互配合,以调整句子 的节奏,寓整齐于变化之中。 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他借鉴了楚地文化创造 了辞体。他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 天问等。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宋玉、唐 勒、景差等一批楚辞作者。 3、两汉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 从乐府歌辞到“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 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其中以两汉乐府 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汉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所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的 名称,它的职责是制乐演唱以及采集民歌,在加以整理后, 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后来乐府所采集、整理和演唱 的民歌统称为 “乐府诗”或“乐府歌辞”,简称“乐府”。孔雀东南飞 古诗十九首文人学习写作五言诗也是从汉代开始的。今存最早 的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其次是东汉后期一些无名氏所 写五言诗,后来有十九首被收入昭明文选,题作古诗十九首 代表了我国五言诗的成熟,刘勰总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4、魏晋 建安风骨:三曹、建安七子;七言诗约出现,虽可追溯 到诗经和楚辞,但其真正的成熟,大概也在魏 晋南北朝。 东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是陶渊明(公元365一427年)。 他的诗的内容可以分成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田园诗 是陶渊明的独创,其诗歌内容包括:农村的恬美静穆 和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歌咏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 民建立的友谊;反映农村的雕弊和自己穷困的生活。 而咏怀诗的内容则是描写陶渊明自己出仕与归隐的矛 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 污的崇高品德,也曲折地暴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龌龊。 5、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主要作家多在南方。南朝宋、齐、梁、陈 四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远比北方繁荣。虽然南 朝这一时期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较狭窄,然而 在艺术形式和写作技巧方面则有很大的进步,为唐诗的 繁荣准备了条件。沈约“四声八病”、木兰诗 6、唐代 诗歌主要可分为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7 、宋词 诗歌分类 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咏物诗 咏怀诗 咏史诗 边塞诗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 试作简要分析。 (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联下句说:“齐鲁到今青未了, 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 作简要分析。 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 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 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接着自我作答 ,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 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 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句。它既 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 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 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旦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 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写出了地理特点 ,写其它山岳时不能移用。 后人把此诗称为杜诗的绝唱,是由于此诗最后一联诗。“会当凌 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我们从中可以 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 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 为的人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 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代表诗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 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 里等,当然,李白、杜甫、欧阳修、 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山水田园诗鉴赏注意点:这类诗歌的鉴赏首先在 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中情景 交融的意境,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写景诗。景中的情怀是什么呢?在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之后, 便不难发现,该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 寄托自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所以它既 是写景诗,也是深沉而含蓄的政治抒情诗。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 的感情。当然,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 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 流向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边塞诗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例如,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代表人 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 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边塞诗歌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 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 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 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 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当然岑参也 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咏怀诗 特点: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 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 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鉴赏注意点: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 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这类作品如果扩而大之的话,几乎可以涵盖所有 的抒情诗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咏史诗 特点: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 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 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 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 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这类诗由于多 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 时,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1)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 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 一定的历史知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要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 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 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小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 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 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一生写过多首有关诸葛亮的诗,有人 认为他写诸葛亮不是为咏史而咏史,而寄寓着 自己的感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3)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 决定的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等。刘禹锡 的咏史诗名篇有西塞山怀古乌衣巷 石头城蜀先主庙等;杜牧的咏史绝句 被人称为“二十八字史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足见其艺术造诣之深,其咏史诗名篇有泊秦淮 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登乐游原题乌 江亭等,仔细品味这两位代表人物的咏史代表 作品,对于鉴赏同类别的其他作品不无裨益。 鉴赏咏史诗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 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 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然后揣摩作者写这段 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进一步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 事、这个古人的态度;最后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堪称咏史、用典的模范。 从军军行 杨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凤阙 ,铁骑绕龙铁骑绕龙 城 。 雪暗凋旗画,风风多杂杂鼓声 。 宁为为百夫长长,胜胜作一书书生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代部分诗人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 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 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 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初唐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 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 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 武氏檄,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 杰之一。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 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 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天才 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 诗歌的代表人物。 盛唐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 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 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 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 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 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 世诗人影响极大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 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 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 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 齐名,合称“王孟”。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 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 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 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 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 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盛唐之山水田园诗人 盛唐之边塞诗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 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 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 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 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 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 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 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 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 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 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 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 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 家天子”。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 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 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 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 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 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 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 年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期有过一段风流不羁的 生活,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 得雄浑豪放。 盛唐其他诗人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 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 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 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天宝十二年进士,曾官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 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多写抑郁怨愤之思,不事雕 琢,而清新可喜。 中唐时期诗人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 贬谪,移睦州司马,官司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 意之感受,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五言诗成就较高,被称为“五言长城”。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 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 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 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 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曾因安史之乱,迁居今江西波阳。屡举进士不第, 后得宰相元载赏识,才得以做了几任小官,累官检 校户部郎中。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诗多赠答应酬之 作,无甚特色。但边塞诗写得很有气势,一些描绘 自然景物的诗也不乏佳作。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 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翰林学士, 与韩雄(左)羽、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又 与郎士元齐名,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 郎。”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 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 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 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 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 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 新奇,雄浑重气势。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 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 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 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 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 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 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 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 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 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韩愈劝之还俗。 屡考进士不中,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是有 名的苦吟诗人,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称,又 重炼字。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 阳 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晋”、“进” 同 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 过几年奉礼郎( 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 小 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 心情 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二 十七岁 就逝世了。 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 受知于韩愈、皇甫 湜。他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 境怪诞、想象丰富,语 言新颖诡异。但由于仕进无 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 孤寂,性情冷僻,诗中常 带有感伤、消沉的情调。他 作诗态度严肃,冥索苦 思,命意遣词,都力求深刻、 独到。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 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 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 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 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 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 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 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 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 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 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 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同为早期新 乐府运动倡导者,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其实,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还是诗歌艺术, 元稹都远不能与白居易相比。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 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 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 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 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 名,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