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杨俊杰_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oc_第1页
开题报告杨俊杰_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oc_第2页
开题报告杨俊杰_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oc_第3页
开题报告杨俊杰_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开题报告杨俊杰_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年 论 文 开 题 报 告论 文 题 目: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学 院 名 称: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国贸124 姓 名: 杨俊杰 学 号 12408070436 指 导 教 师: 郭春荣 职 称 副教授 定稿日期:2015年 1 月 3 日一、论文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在当代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逐渐由“引进来”向“走出去”发展。但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中面临着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我国企业的发明专利特别是原创性发明比重特别低,外国跨国企业技术垄断和专利圈地现象严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本土的行业领先企业在国际化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而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力,企业的激励机制是最根本的动力,只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改革,才能让企业焕发更强大的生机。我国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从2000 年至今,美国自主创新投入是我国近36 倍; 韩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国家自主创新的投入也是我国的2 倍以上。正是因为自主创新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汽车工业的中外合资已有20 多年,而绝大部分合资企业却没有开发过像样的新车型、新发动机。陈至立( 2005) 认为,我国石油精细化工设备的80%、卷烟加工装备的90%、物流自动分拣系统的100%、数据制加工装备( NC) 的70%、医疗器械约95%、光导纤维加工装备的全部都依赖进口。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国内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相当一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已成为影响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极大障碍。最近,中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因此,研究企业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我们研究企业创新驱动的激励机制问题的目的是通过一种有效机制的运行来保证企业自主创新的正常开展,让自主创新成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常行为。让企业通过激励机制来增强企业的创新驱动力,创新科技转化成经济优势,让我过企业处在国际产业的高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由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大力促进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一直强调科教兴国,所以近些年我国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增长迅速。但是高科技创新成果不足,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力度不够,而且许多国内人才流失。同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创新的激励机制。由于自主创新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很多中小企业都存在不愿创新、不敢创新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中小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1 国外研究现状自主创新是我国特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概念。国际上相关自主创新的研究起源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1)Arrow 于1962 年将科学技术的进步,归入经济增长模型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是最早研究自主创新的学者。(2)1994 年,Grossman,G M 等研究人员,设计构建了“基于自主创新的经济长期增长模型”。(3)Rothwell 分析并研究了欧洲的科学技术政策的演变过程,由此提出集成创新政策,是国家创新系统或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延伸2 国内研究现状2000年是国内企业激励机制研究的重要起始年份,研究成果可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国内企业激励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二是技术企业激励机制的管理学分析; 三是国内企业的案例研究。(1)陈玉荣( 2003) 、金彦龙( 2004) 、乔榛( 2005)等认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现状是: 缺乏合理的、科学的、公平公开的、系统的激励机制。工资、奖金、年薪等激励工具总体水平偏低,激励力度不够,激励效果不好,其主要原因是: 对经营者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单一、陈旧,缺乏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尤其是缺乏创新指标考核体系。(2)魏刚、李增泉( 2000) 、姚四清( 2002) 、王有志、崔大同( 2005) 等的研究表明,年薪制的激励效果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 国有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都是由政府任命的,没有一个与年薪制相适应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因而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3)于忠等( 2001) 研究了上海、深圳、武汉、济南、厦门等地股权激励试点实践,其研究结论为: 因为缺乏国有企业经营者市场选择机制,基于行政任命制特征的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不宜实行股权激励3 研究发展趋势对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研究的发展趋势下几个方面入手:(1)企业集群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理论。(2)对企业集群创新行为的复杂性进行分析,规避自主创新风险。(3)研究企业集群自主创新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整合和科学利用创新资源。(4)对企业集群创新行为的个案有待深入研究,尤其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成都高新西区等的企业集群,进行创新行为的实证研究,为各级政府规划、建设高技术创新和创业园区提供科学决策。(5)基于系统理论,从系统角度讨论激励机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的结构模型,掌握系统要素与要素间的关系,理清自主创新激励路径。(三)主要参考文献1 杨燕高山行 创新驱动、自主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1 年10 月第10期2 郑建国 贺昌政,国内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研究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3 期3陈至立 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J 中国软科学,2005年 9月4 阙四清,中小企业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管理科学2012年5月5 李将敏,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模式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18期6Arrow,K J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J Reviews of Economic Studies, 1962, 29: 155 1737Grossman,G M and Helpman,E ,Endogenous Innovation in the Theory of Growth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Winter 1994: 23 448Rothwell Successful Industrial Innovation: Critical Factors for the 1900sJ RD Management,1992, 22( 3) : 221 239. 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1)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激励机制问题的国内外理论(2)影响我国企业关于创新驱动的影响因素(3)我国企业激励机制问题的不足之处(4)我国企业激励机制改革的途径与具体针对性措施分析(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的研究,旨在科学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激励机制问题的影响因素,希望对我国企业现有激励机制的不足之处进行改革,以至于能从根本原因上增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力,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三、 研究步骤、方法和研究措施(一)研究步骤1. 根据研究课题查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2撰写开题报告3. 草拟提纲4文初稿反复修改5. 论文定稿6. 答辩(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课题查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包括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有关专著、文章、报告等文献,为本课题理论性打下基础。2. 定性与定量分析法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研究同时,运用相关关系、曲线规律、层次和逻辑等分析手法对图表、数据进行分析,依据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博弈理论、X低效率理论分析影响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因素3. 归因分析法运用归因法对我国企业现有激励机制的不足和影响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为我国企业对激励机制改革寻找关键突破口。另外还运用了分析归纳法、实证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三)研究措施本文主要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等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与期刊论文。此外利用万方数字化期刊、Google scholar、维普书库等网络资源下载了相关论文。四、 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结合自身研究兴趣,广泛搜集资料,深入阅读文献,确定选题。2014年12月28日第二阶段: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12月29日第三阶段:实地调研,收集数据,了解具体情况,获得第一手的,真实的数据。2015年1月1日第四阶段:根据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1月3日 第五阶段:根据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初稿 第六阶段:论文修改直至定稿 第七阶段:论文定稿。 年 月 日,上交给指导教师。第八阶段:答辩。 年 月 日 五、 论文提纲1 引言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1.3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4研究步骤、方法和研究措施1.5研究进度安排2 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激励机制的现状2.1关于创新驱动的激励机制问题的研究理论2.1.1国外的研究理论2.1.2国内的研究理论2.2我国企业现实中关于创新面临的问题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