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痹 证 1第一节 痹证 学 习 提 纲 2第一节 痹证 痹病的定义是什么? 痹病的证候特征有哪些? 痹病的病因主要是什么? 病机特点是什么?痹病的辨证要点有哪些? 痹病的治疗大法是什么?临证配伍要注意哪些 内容? 痹病分哪几个常见证型?各个证型的辨证要点 、治法、代表方是什么? 痹病的预防调摄要注意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何主要进展? 3第一节 痹证 概 念 4第一节 痹证 定义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 ,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 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 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 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 舍于脏。 5第一节 痹证 源流 中医文献中有关痹证的论述相当丰富。 内经不仅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其病因 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等均作了较详 细的论述。 如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 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6第一节 痹证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余病阴痹 ,不足病生热痹”。 因感邪季节、患病部位及临床症状的不同, 内经又有五痹之分。素问痹论日:“以 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 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 者为皮痹。” 7第一节 痹证 素问痹论还以整体观阐述了痹与五脏的关 系:“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 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 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己,复感 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 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并在 预后方面指出:“其人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痛 久,其留连皮肤者易已。” 8第一节 痹证 历代医家还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特点,赋予不同的 病名,在治法方药上亦渐趋丰富。 张仲景金匮要略有湿痹、血痹、历节之名,其 中历节病的特点是遍历关节疼痛,所创桂枝芍药知 母汤、乌头汤等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又称为“历节风”; 王焘外台秘要述其症状痛如虎咬,昼轻夜重, 而称“白虎病”; 9第一节 痹证 严用和济生方则称“白虎历节”; 朱丹溪格致余论又称“痛风”; 王肯堂证治准绳对膝关节肿大者称为“鹤膝风” ,手指关节肿大者称为“鼓槌风”; 李中梓医宗必读痹阐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 自灭”的治则; 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人于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并重用虫类药剔络搜风,对临床均有较大指导意 义。 10第一节 痹证 范围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的结缔组织病、 骨与关节等疾病相关,常见疾病如风湿性关 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 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它如增生 性骨关节炎等出现痹证的临床表现时,均可 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11第一节 痹证 病 因 病 机 12第一节 痹证 痹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 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 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 外邪是痹证发生的外在条件。 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 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 13第一节 痹证 病因 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 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 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 ,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 盛,而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别。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 ,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 而化热。 (2)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 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 14第一节 痹证 2内因 (1)劳逸不当 劳欲过度,将息失宜,精气亏损,卫外不固;或激烈活动 后体力下降,防御机能降低,汗出肌疏,外邪乘袭。 (2)久病体虚 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或病后、产后气血 不足,腠理空疏,外邪乘虚而入。如济生方痹所云:“ 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此外 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导致脾运失健,湿热痰浊 内生;或跌仆外伤,及肢体筋脉,气血经脉痹阻,亦与痹 证发生有关。 15第一节 痹证 病机 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 ,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 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易为风、 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痹阻筋脉、肌肉、骨节,而致营 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肿胀、酸楚、麻木,或肢体 活动不灵。 外邪侵袭机体,又可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 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感受风寒湿邪,易从阳化热,而 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寒自内生,复感风寒湿邪,多 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 16第一节 痹证 痰浊、瘀血、水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邪痹经脉,脉道阻滞,迁延不愈,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输布。 血滞而为瘀,津停而为痰,酿成痰浊瘀血,痰浊瘀血阻痹经 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屈伸不利等症;痰浊 瘀血与外邪相合,阻闭经络,深入骨骱,导致关节肿胀、僵 硬、变形。痹证日久,影响脏腑功能,津液失于输布,水湿 停聚局部,可致关节肢体肿胀。 痰瘀水湿可相互影响,兼夹转化,如湿聚为痰,血滞为瘀, 痰可碍血,瘀能化水,痰瘀水湿互结,旧病新邪胶着,而致 病程缠绵,顽固不愈。 17第一节 痹证 病初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日久耗伤 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 痹证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 病变,其中以心痹较为多见。 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暴上气而喘。”临床常见心烦、惊悸,动则喘促, 甚则下肢水肿,不能平卧等症状。 18第一节 痹证 诊 查 要 点 19第一节 痹证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 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 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 型有一定的关系。 20第一节 痹证 病证鉴别 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 而致。 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 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 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 而影响活动; 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 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21第一节 痹证 相关检查 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常有助于本病 的诊断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实验室检查如抗溶血性链球菌“0”、红细胞沉降率、C一反应 蛋白、黏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清抗核抗 体、血清蛋白电泳、血尿酸盐以及关节镜等检查,有助于西 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电图、有关血清酶及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等检查可提示痹 证是否内舍人心。 22第一节 痹证 辨 证 论 治 23第一节 痹证 辨证要点 痹证的辨证,一是要辨邪气的偏盛,二是要辨别虚实。 临床痹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属风邪盛;痛势较甚,痛有定 处,遇寒加重者为痛痹,属寒邪盛;关节酸痛、重着、漫肿 者为着痹,属湿邪盛;关节肿胀,肌肤掀红,灼热疼痛为热 痹,属热邪盛。 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痰;关节肿胀 ,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等为瘀。一般说来,痹 证新发,风、寒、湿、热之邪明显者为实;痹证日久,耗伤 气血,损及脏腑,肝肾不足为虚;病程缠绵,日久不愈,常 为痰瘀互结,肝肾亏虚之虚实夹杂证。 24第一节 痹证 治疗原则 痹证的治疗,还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寒宜结合温阳补火,即所谓“阳气并则阴凝 散”; 治湿宜结合健脾益气,即所谓“脾旺能胜湿, 气足无顽麻”。 久痹正虚者,应重视扶正,补肝肾、益气血 是常用之法。 25第一节 痹证 证治分类 1风暴湿痹 (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 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本方有发散风寒、祛湿通络作 用,适用于痹证风邪偏盛,游走性关节疼痛。 26第一节 痹证 常用药 防风、麻黄、桂枝、葛根祛风散寒,解肌通 络止痛;当归养血活血通络;茯苓、生姜、 大枣、甘草健脾渗湿,调和营卫。 加减 腰背酸痛为主者,多与肾气虚有关,加杜仲 、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等补肾壮 骨;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化热之象 者,宜寒热并用,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27第一节 痹证 (2)痛痹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 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 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乌头汤加减。本方重在温经散寒止痛,适 用于痹证寒邪偏盛,关节疼痛明显。 28第一节 痹证 常用药 制川乌、麻黄温经散寒,通络镇痛;芍药、 甘草、蜂蜜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利血 通痹。 加减 若寒湿甚者,制川乌可改用生川I乌或生草乌 ;关节发凉,疼痛剧烈,遇冷更甚,加附子 、细辛、桂枝、干姜、全当归,温经散寒, 通脉止痛。 29第一节 痹证 (3)着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 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 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 仁汤加减。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的作 用,适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 着。 30第一节 痹证 常用药 薏苡仁、苍术、甘草益气健脾除湿;羌活、独活、 防风祛风除湿;麻黄、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祛 湿止痛;当归、川I芎养血活血通脉。 加减 若关节肿胀甚者,加草薜、木通以利水通络;若肌 肤麻木不仁,加海桐皮、稀莶草以祛风通络;若小 便不利,浮肿,加茯苓、泽泻、车前子以利水祛湿 ;若痰湿盛者,加半夏、南星。 久痹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选用蠲痹汤作为 治疗风寒湿痹基本方剂,该方具有益气和营,祛风 胜湿,通络止痛之功效,临证可根据感受外邪偏盛 情况随证加减。 31第一节 痹证 2风湿热痹 主证: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 ,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 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 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 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证机概要: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前方以清 热宣痹为主,适用于风湿热痹,热象明显者;后 方重在清热利湿,宣痹通络,适用于风湿热痹, 关节疼痛明显者。 32第一节 痹证 常用药 生石膏、知母、黄柏、连翘清热坚阴;桂枝疏风解 肌通络;防己、杏仁、薏苡仁、滑石、赤小豆、蚕 砂清利湿热,通络宣痹。 加减 若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赤芍、生地、紫草以清 热凉血,活血化瘀; 若发热、恶风、咽痛者,加荆芥、薄荷、牛蒡子、 桔梗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若热盛伤阴,症见口渴心烦者,加元参、麦冬、生 地以清热滋阴生津。 如热毒炽盛,化火伤津,深入骨节,而见关节红肿 ,触之灼热,疼痛剧烈如刀割,筋脉拘急抽挛,入 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宜清热解 毒,凉血止痛,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丸。 33第一节 痹证 3痰瘀痹阻证 主证:痹证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 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 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 ,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 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证机概要: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 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代表方:双合汤加减。本方有活血化瘀、祛痰通 络作用,适用于痰瘀痹阻筋脉,关节重着疼痛者 。 34第一节 痹证 常用药 桃仁、红花、当归、川I芎、白芍活血化瘀,通络止 痛;茯苓、半夏、陈皮、白芥子、竹沥、姜汁健脾 化痰。 加减 痰浊滞留,皮下有结节者,加胆南星、天竺黄; 瘀血明显,关节疼痛、肿大、强直、畸形,活动不 利,舌质紫暗,脉涩,可加莪术、三七、地鳖虫; 痰瘀交结,疼痛不已者,加穿山甲、白花蛇、全蝎 、蜈蚣、地龙搜剔络道;有痰瘀化热之象者,加黄 柏、丹皮。 35第一节 痹证 4肝肾两虚证 主证: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 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 ,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 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 。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代表方:补血荣筋丸加减。本方有滋补肝。 肾,祛风湿,舒筋通络止痛作用,用于久痹 之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证。 36第一节 痹证 常用药 熟地黄、肉苁蓉、五味子滋阴补肾,养血暖肝;鹿茸、菟丝 子、牛膝、杜仲补肝肾,壮筋骨;桑寄生、天麻、木瓜祛风 湿,舒筋通络止痛。 加减 肾气虚,腰膝酸软,乏力较著,加鹿角霜、续断、狗脊;阳 虚,畏寒肢冷,关节疼痛拘急,加附子、干姜、巴戟天,或 合用阳和汤加减; 肝肾阴亏,腰膝疼痛,低热心烦,或午后潮热,加龟板、熟 地、女贞子,或合用河车大造丸加减。 各型痹证日久迁延不愈,正虚邪恋,气血不足,肝肾亏损, 见有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疲乏,肌肉萎缩,腰腿酸软 ,头晕耳鸣,可选用独活寄生汤以益肝肾,补气血,祛风除 湿,蠲痹和络。 痹证常缠绵难愈,需长期治疗,可将药物做成膏剂、丸剂、 散剂、冲剂、胶囊、酒剂等,便于病人持久服药。除内服药 物治疗外,可配合针灸、推拿、膏药外敷。温热疗法、光线 疗法、体育疗法等也有较好疗效。 37第一节 痹证 单 方 验 方 38第一节 痹证 预 防 调 护 39第一节 痹证 本病发生多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平素应注意防 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暑湿之地。特别是居住寒 冷地区或气候骤变季节,应注意保暖,免受风寒湿 邪侵袭。劳作运动汗出肌疏之时,切勿当风贪凉, 乘热浴冷。内衣汗湿应及时更换,垫褥、被子应勤 洗勤晒。居住和作业地方保持清洁和干燥。平时应 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 提高机体对病邪的抵御能力。 痹证初发,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病邪入脏 ,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行走不便者,应防止跌 仆,以免发生骨折。长期卧床者,既要保持病人肢 体的功能位,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还要经常变换 体位,防止褥疮发生。久病患者,往往情绪低落, 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和消化机能低下,因此,保持病 人乐观心境和摄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饮食,有 利于疾病的康复。 40第一节 痹证 临 床 禁 忌 41第一节 痹证 转 归 预 后 42第一节 痹证 本病预后与感邪的轻重、患者体质的强弱、 治疗是否及时以及病后颐养等因素密切相关 。 一般来说,痹证初发,正气尚未大虚,病邪 轻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多可痊愈。 若虽初发而感邪深重,或痹证反复发作,或 失治、误治等,往往可使病邪深人,由肌肤 而渐至筋骨脉络,甚至损及脏腑,病情缠绵 难愈,预后较差。 43第一节 痹证 结 语 44第一节 痹证 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其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 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安防监控工程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合同违约责任与合同备案程序
- 二零二五年物流配送车辆保险及理赔服务合同
- 母婴店做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散水坡道修复施工方案(3篇)
- 游园朗诵活动策划方案模板(3篇)
- 民间户外游戏活动方案策划(3篇)
- 落砂井施工方案(3篇)
- 写一份通知题目及答案
- 小鸭子学游泳题目及答案
- 乏力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2
- 2025-2030牛结核病防控技术进展与行业影响分析报告
- 2024年泰州市靖江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国际快递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四川省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塔吊拆除安全操作方案模板
- 普惠金融业务讲座
- 虚拟健康咨询接受度分析-洞察及研究
-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护理查房
- 巡检员质量培训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