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论文-浅谈语文中的审美趣味.docx_第1页
高效课堂论文-浅谈语文中的审美趣味.docx_第2页
高效课堂论文-浅谈语文中的审美趣味.docx_第3页
高效课堂论文-浅谈语文中的审美趣味.docx_第4页
高效课堂论文-浅谈语文中的审美趣味.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语文中的审美趣味园丁中学 教师:寇远兴文学是我国七大艺术之一,而语文则属于文学艺术范畴,那么我想我们可以把语文当做艺术来欣赏。作为一门艺术,它不仅具有较高美学价值,更具有深层的美学内涵。在教育改革春风的沐浴下,我国教育界涌现出来一批又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谓层出不群,如雨后春笋在教育的沃土上疯长,尤其是高效课堂,已经风靡全国教育界。而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清醒的意识到高效的重要性,但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效而忽视了语文中的美。所以今天我暂且不谈高效课堂,浅谈一下语文课中的审美趣味,希望能将“美育”贯穿于高效课堂之中,培养出完美的人。“美育”在我国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十分重视“诗教”和“乐教”。德国的伟大诗人和美学家席勒在18世纪末首先提出“美育”,主张通过“美育”培养感情和精神力量的整体性达到尽可能的和谐。我很认同这一观点,因为“美育“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美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发现美的能力,感悟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便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美化生活,完美人生,奉献社会。语文中真的有那么多的美吗?下面我给大家浅谈一下语文中的审美趣味。一 语言之美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这门课更加注重语言的表达。从形式上要追求语言的整齐美,回环美,叠复美,对称美等。从内在追求风格美,如李白的雄奇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等。我每次读到精美的语言,内心深处便迸发出一种由衷的赞叹,不仅赞叹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更加赞叹语言竟是如此的神奇,竟能将晦涩深奥,抽象的东西表达的如此准确,传神,让我感悟到了语言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因为语言独特的美,所以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钟情于它,很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贾岛,写下了“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名句;“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写出了永远警醒世人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的孟郊就吟诵出了催人泪下的游子吟。这些经典的诗句不但押韵而且整齐对称,而且风格迥异,美不胜收。这更能体现出他们的学识,修养,内涵以及追求语言美的执着精神。现代著名作家幽默大师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李先生脸上少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眼睛像剥掉壳煮熟的鸡蛋”语言如此的风趣幽默,一种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动的妙不可言,足以让读者捧腹大笑惊叹不已,让读者思虑沉潜领会语言的丰赡粹美,其乐无穷。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尽管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欢他。有一次,一个绅士见到安徒生,讥笑他:“安徒生,你脑袋上面的玩意儿,能算个帽子吗?”如果把上面的那句话换一种说法:“你帽子下面的玩意儿,能算个脑袋吗?”语气一致,词语调整,令人为之捧腹。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讲,炼字炼句是很有必要的,在语文的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在阅读或写作时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仔细的玩味,细细的品读,领会语文字的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二 画面之美:语言之中蕴含着优美的画面。文学和绘画虽形式不同,但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希腊的抒情诗人西蒙尼德斯曾说:“绘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就连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充分的说明文学有充实的画面美,尤其是诗。如王维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纵野中峰变,阴晴中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通过诗句我们能联想到终南山直插云霄的雄姿和海的磅礴气势,以及诗人登山时所见秋的变幻美景,感悟自然山水美的精魂。中国的诗人大多数是精通画理的,一个有较高文学和艺术素养的善于想象的人就能真切的体到文字中强烈的画面感。不仅诗歌如此,现当代的一些作品亦是如此,尤其是散文中的画面感更强。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就是一副工笔画,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荷塘月夜图,文中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轻盈皎洁,淡浓相宜。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风姿卓绝,形神兼备。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使画面朦胧似纱,清幽淡雅、安谧柔和、朦胧和谐,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氤氲着一种浓郁的诗意。作为语文老师,我想最好是先配乐诵读,让学生静心聆听,大胆的想象,然后运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或者可以用课件展示优美的画面并让学生用语言去描述,引导学生神游画境,感受自然山水的清淡浑厚雄奇的风格,以此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敬畏自然。三 情感之美语言的背后则蕴含着深厚的无尽的情感,只有体会情感才能真的获取精神的食粮,陶冶情操和拂去心灵的尘埃,拜摆脱人生的迷茫,完善人生。沈从文在边城中,运用朴素,饱满,不晦涩,不雕饰的语言描绘了边城明净的风光,展示出了凤凰田园牧歌的自然美。小说中翠翠和商人之间那个美丽的误会让读者感受到了边城人们诚实互助的道德美和质朴纯厚的人情美。小说的结尾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让读者扼腕叹息,给翠翠和傩送这单纯温馨的爱情增添了几分悲剧色彩,不得不让人为翠翠的命运沉思。总之小说极力的讴歌传统文化中流传至今的美德,给人间的“爱”字做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诠释,这“爱”如汩汩清泉浸润着学生的灵魂,滋养着人性。除此之外,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倾听缠绵悱恻的爱情悲歌;可以体会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可以领略挚友之间情深意长的勉励。松风竹影,陶菊苏月无不让我们仰天长啸,缅怀先贤圣哲的深沉智慧,嘉言懿行,总之语文无处不带给我们情感上的冲击和美的享受。教育目的是育人。时代巨变,处在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高效课堂被炒得火热,不管能否达到高效,我想我们该更加的立足于学生,立足于现实。这是一个审丑文化泛滥的时代,我们许多学生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如果能在高效之中,更加注重美的教育,重塑学生的品格,完善学生的大脑。而不是以分数为目标,使教育变得更加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