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_第1页
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_第2页
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_第3页
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_第4页
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21 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第一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是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小学。大 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 到 100 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21 的、怀疑的眼光 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 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 1 100 101, 2 99 101, 3 98 101, 49 52 101, 50 51 101,一共有 50 对和为 101 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 101 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第二篇:数学家欧拉小时候的故事 欧 拉于 出生在瑞士名城巴塞尔。他的爸爸是位神甫,酷爱数学,在爸爸的书房里,除了不多的神学书之外,满满当当的,全是数学书!从小欧拉略略懂事开始,这位热爱数学的父亲,只要有空,就会把儿子抱在大腿上,给他讲各种有趣的数学故事。 聪明的小欧拉,当然也特别喜欢听爸爸讲数学故事了。你瞧,爸爸刚下班回家,他就拽住了爸爸的黑袍子,要听故事。 “好的,”爸爸说,“今天,爸爸给你讲个关于象棋的故事。从前,印度有个国王叫舍罕。他的大臣发明了象棋。一天,刚和大臣下了一盘象棋的国王,觉得象棋非常好玩,决定重赏大臣。 国王,大臣说,您只要赏赐给我一些麦子就行了。请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 1 粒,第二格里放 2 粒,第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21 三格里放 4 粒,第四格里放 16 粒以此类推,把 64 格棋盘放满,就够了!你只要这点赏赐啊,国王笑得喘不过气来,立刻派人来放麦子。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棋盘的格子还没放到一半,国库内的麦子就搬光了。” 小欧拉睁大眼睛,出神地望着爸爸,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这,怎么可能呢?” 爸爸抚摸着小欧拉的头,说:“孩子,你还不懂,这就是数学上的幂级数。如果把棋盘 64 格全放满麦粒的话,这些麦子得有 18000 亿吨 。” “ 18000 亿吨,那是多少啊?”小欧拉闹不明白。 “哦,这样跟你说吧,假设当时印度全年小麦的生产量是 100 万吨的话,要生产这么多的小麦,要用一百八十万年才行。” “我的天哪!”小欧拉惊呼起来,“原来,小小的棋盘里,竟然有如此有趣的数学问题!” 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小欧拉的心灵,从此,一颗热爱数学的种子在小欧拉的心灵深处种下了。 一转眼,欧拉该上学了。他被送到巴塞尔文科学校学习。学校里数学课很少,这可急坏了热爱数学的欧拉。每天一回家,他就钻进爸爸的书房,找些数学书读 读。一天,他取下来的是德国数学家鲁道尔夫的代数学。读了几页,小欧拉就被深深吸引了,他边读边思考,很快弄懂了那几页的知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21 识,还试着做了几道练习题。 爸爸回来后,小欧拉把做的题目拿给爸爸看。“啊,你做得不错!”爸爸边看边点头。 爸爸的夸奖大大地激励了欧拉。他把代数学带到学校,一有空就自学。遇到问题时,他总是做好符号,去问老师或者爸爸。他越学越深,到后来,有些问题连大人都答不上来了。 不久,欧拉打听到当地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数学家,名叫约翰 ?伯克哈特。于是,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敲开了伯克哈特的门。伯克哈特见小欧拉手捧代数学,大为吃惊,忙问:“这本书,你能读得懂?” 欧拉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说:“能懂一些,不过还有许多问题想请教您呢!” 伯克哈特不敢相信。他翻开书指着一道代数题,让欧拉来解答。欧拉看了一眼,立刻拿起笔在纸上飞快地演算着。不一会儿,答案便算出来了。 伯克哈特惊喜万分,他拉着欧拉的手,连声说:“天才!天才!” 从此,伯克哈特收下了这位还在读小学的“弟子”,他不但耐心地解答欧拉的每一个问题,而且还旁征博引地给欧拉讲述了许多代数学知识。在伯克哈 特的指点下,读小学的欧拉不仅自学完了代数学,还学习了伯克哈特推荐的其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21 它数学书。 在名师的指点下,通过自己的勤奋自学, 13 岁的欧拉,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著名的巴塞尔大学。 第三篇:数学家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 帕斯卡爱好数学 ,人又聪颖 ,因此进步很快只要是学数学 ,他一连可以坐上几个小时人們看到帕斯卡小小年纪在那儿长时间地正襟危坐 ,孜孜不倦地攻读数学 ,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童年时的帕斯卡便阅读了大量数学书籍 ,并且显露出非凡的才华岁时 ,在一般小孩还未接触到几何学时 ,他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卓越数学 才能创立了独特的几何体系 ,深得数学家們的赞赏岁时 ,他勇敢地攀登新的数学高峰 ,参加了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组织的小组活动 ,不久便写出了具有很高水平的关於圆锥曲线的论文在這篇论文中 ,他提出了圆锥曲线内接六边形 ,其三对边的交点共线這样一个射影几何的重要原理這一原理得到数学家的一致好评 ,并將這一定理称为帕斯卡定理帕斯卡所创造的這一奇迹震动了巴黎所有科学家 岁那年 ,帕斯卡设计了一台机器 ,叫计算器這种计算器可以完成基础数学的四则运算现代计算器就是以這个原理为基础制造的 岁那 年 ,帕斯卡有一天登上了法国多姆山的山顶 ,仔细观察试管中水银柱的高度 ,然后把這个高度记下來 ,与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21 此同时 ,他要他的姐夫佩耶站在多姆山的山脚 ,在同一时间 ,以同样方式记下了另一试管中水银柱的高度然后 ,兩人把兩只试管水银柱高度进行对照结果发现米水银柱高度差为厘米帕斯卡的推论得到了证实 第四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高斯是 19 世纪德国杰出的数学家和物理、天文学家。有人说高斯是绝顶聪明的天才,高斯却说:“我的知识和成功,全是靠勤奋学习取得的。” 在小高斯三岁时,有一天,当小包工头的父亲正在 结算几个工人的工资,算了半天,累得满头是汗。 “唉,终于算出来了 !”父亲站起身子伸了伸懒腰说。 “爸爸,您算得不对 !”站在一边的小高斯低声地说,“总数应该是” “你怎么知道的?”父亲不以为然地问了一句。 “我是心里算出来的呀 !”高斯天真地说,“不信您再算一遍。” 父亲又仔细核算了一遍,发现果真算错了,而儿子说的总数是对的。他又惊又喜,兴奋地说:“聪明的孩子,过几天爸爸就送你上学。” 高斯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教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 僻壤教几个小孩子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认为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21 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用不着太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给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很不高兴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阴沉的脸色,心里畏惧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处罚学生了。 “你们今天算一道题,从 1 加 2 加 3 一直到 100,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饭。老师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于是,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 1 加 2 等于 3,3 加 3 等于 6,6 加 4 等于 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儿涨红了,有些孩子的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关于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20173|作者:大全 1第一篇: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21 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 ?”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 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伟人的小故事激励鞭策我在学习做事情要努力认真,一丝不苟! 第 二篇: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旁风。直到 16 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21 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 ,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 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21 第三篇: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小爱因斯坦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从不做违心的或骗人的事。为此,他受到同学 们的讥笑,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诚实的约翰”。普通孩子喜欢玩带有竞争性的游戏,可是他却不喜欢参加。孩子喜欢打仗的游戏,喜欢看士兵操练,但是他却从小到大不喜欢任何和军事有关的东西。他是一个不想看到人类互相残杀的和平主义者。 爱因斯坦家的住房周围有花园,他经常一个人长时间地蹲在花园角落的灌木丛里,用手抚摩着小叶片或者凝视着匆匆跑动的蚂蚁。他很小就喜欢冥想,想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一次,在依萨尔河岸野餐时,一位亲戚说,小爱因斯坦很严肃,当其他的孩子都在互相玩耍、逗乐时,他却独自坐着看湖的对岸。母亲玻琳深情的为自 己的孩子辩护:“他是沉静的,因为他在思索。等着吧,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个教授!”那位亲戚感到可笑,但也理解母亲的心情。教授!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那些聪敏的人才有可能得到这个荣誉的称号,这个连话都说不好的笨孩子能成为一个教授吗?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不断地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21 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 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一般功课属平常,唯有数学成绩远在全班同学之上。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是那么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而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 有一天爱因斯坦跑来问叔叔:“什么是代数”?叔叔就这样解释:“在算术中有很多问题不容易解决,要算又很难。而代数是一门 快乐 的数学,能很容易的帮人们解答困难的计算。我们把我们不知道的数叫着 x,然后来捕捉它。你把它当作已知道的东西,建立一些关系,最后你就可以容易地得到它了。”然后叔叔给了他一本有代数问题的小册子,爱因斯坦很快就学会了解决里面的问题。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21 有一次雅各布叔叔给他讲了几何中一个很美丽的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任何直角三角形的长边平方一定 等于两短边平方的和。叔叔没有告诉他这个定理的证明,但是爱因斯坦在画了许多直角三角形后发现这关系一直成立,感到非常的惊奇。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都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 物给他看,看完后就和爱因斯坦讨论,并且再继续提供给他新的读物。麦克斯点燃了爱因斯坦自学的兴趣火花,还不断地辅导他。 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一下子攫取了爱因斯坦的心灵。爱因斯坦晚年时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造成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21 这时爱因斯坦又想起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于是想要独立证明这个定理。他花了 三个星期最后找到一个方法,就是从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所面对的顶点作这边的垂直线,于是把三角分成相似三角形,由此很容易证明这个定理。虽然这是一个古老得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定理,但是爱因斯坦经过一番努力总算得到了结果,他第一次体会到科学发现时的欣喜。 麦克斯每星期来时,都会帮他改一些习题,并且辅导他作一些较难的问题。过不久又引导他学习高等数学,十三岁时他已自学微积分了。当他的同班同学为那些平面几何简单问题和循环分数而皱眉头时,爱因斯坦靠自学已经进入到无穷级数这些美丽神奇的“无穷世界”去了。 很快小爱因斯 坦的数学程度超过了读大学的麦克斯,比他大十一岁的医科大学生再也跟不上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了。为了以后有共同谈话的话题,麦克斯开始借哲学书给他看,爱因斯坦在十三岁就能看懂康德的纯理性批判。这是一本对许多成人来说都算是枯燥艰深的书。这时候爱因斯坦阅读的书就是数学、物理和许多哲学家的书。他不看小说,唯一的消遣就是拉小提琴。 麦克斯认为他已发现了一个神童,他说:“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或哲学家,将从爱因斯坦身上成长起来。” 第四篇:关于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爱因斯坦 16 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孩子在 一起,致使几门功课不及格。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21 一个周未的早晨,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父亲拣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功课不及格,我和你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50 字 20175|作者:大全 2 第一篇:数学家的故事 华罗庚小时候因家里贫穷,辍学在家帮父亲料理杂货铺。柜台上,他做数学题,顾客来问笔的价钱,他完全没听见,专心研究数学题最后给顾客报了演算出的巨大数字。 第二篇:数学家的故事 四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蜂窝的优美形状,是自然 界最有效劳动的代表。他猜想,人们所见到的、截面呈六边形的蜂窝,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造成的。他的这一猜想称为“蜂窝猜想”,但这一猜想一直没有人能证明。 第三篇:数学家的故事 祖冲之写的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祖冲之算出的真值精确到小数第 7 位,简化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数学家的故事 20 字 20177|作者:大全 3 第一篇:数学家的故事 美国的克雷数学研究所于 2000 年 5 月 24日在巴黎宣布了众多数学家评选的结果 :对七个“千禧年数学难题”的每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这在世界数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将会改变新世纪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 / 21 第二篇:数学家的故事 欧拉,小时候因为问了老师星星有多少,触怒了老师的信条,被退学,结果成了一个牧童。但欧拉还热爱着学习,小欧拉成了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第三篇: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雅谷伯努利,对螺线有研究,他死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20178|作者:大全 4 第一篇: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少年时代的牛顿不像高斯、维纳那样,从小就显露出引人注目的科学天才;也不像莫扎特那样表现了令人惊叹的艺术禀赋。他跟普通人一样,轻松愉快地度过了中学时代。 如果说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的动手能力相当强。他做过会活动的水车;做过能测出准确时间的水钟;还做过一种水车风车联动装置,它使风车可以在无风时借助水力驱动。 15 岁那年,一场罕见的暴风雨侵袭英格兰。狂风怒吼,牛顿家的房子直晃悠,就像要倒了似的。牛顿为大自然的威力迷住了,不禁 想测验飓风的力量。他冒着狂风暴雨来到后院,一会儿逆风跑,一会儿顺风跳。为了接受更多的风力,他索性敞开斗篷向上跳跃,认准起落点,仔细量距离,看狂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 21 风把他吹出多远。 1661 年牛顿考上了剑桥大学,尽管在中学里是个优等生,可是剑桥大学集中了各地的尖子学生,他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特别是数学的差距更大。但是他并不气馁,就像他少年时代喜欢思考问题一样,踏踏实实地学习,直到透彻地理解为止。 在大学的头两年里,他除学习算术、代数、三角外,还认真学习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弥补了过去的不足。他又钻研笛卡儿的 几何学,熟练地掌握了坐标法。这些数学知识,为牛顿后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后,他从剑桥大学毕业了。 1666 年的一天,牛顿请母亲和弟妹到自己房间里来。房间里黑洞洞的,只从窗子的一个小孔中透过一线阳光,在墙上照出一个白色的光点。牛顿让他们注意看墙上的光点。他手里拿着自制的三棱镜,放在光线入口处,使光折射到对面墙上,光点附近突然映出一条瑰丽的彩带。这条彩带同雨后晴空中出现的彩虹一样,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组成。牛顿和自己的亲人共同观赏了人工复现的自然景象。后来,牛顿又用第二个 三棱镜把七种单色光合成白光。他用白光分解实验宣告了光谱学的诞生。 牛顿在探索光色之谜的同时,还在探索引力之谜。他从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的事实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而且从数学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7 / 21 上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把力学确立为完整、严密、系统的学科。他在概括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提出了“运动三定律”。这三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共同构成了宏伟壮丽的力学大厦的主要支柱。这座力学大厦是近代天文学和力学发展的基地,是机械、建筑等工程技术发展的基地,也是机械唯物论统治自然科学领域的基地。构造了宏伟壮丽的力 学大厦。 第二篇: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父亲早就病逝,牛顿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苦的生活。 十四岁那年,因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牛顿中途退学了 ,退学以后,他的心思仍然停留在数学书上 亲叫他骑马到山里办事他扛着马鞍到马棚去牵马,其实这时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当他把马牵出来后,突然想起了解题的一种方法,他未牵着马,却扛着马鞍一边跑一边思考到达山顶后,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又想出来了,而马却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只有马鞍还在肩上牛顿专心致志研究数学,在解析几何、微积分 等方面都有大量杰作,他后来成为著名的学家。牛顿小时侯性格内向,心灵手巧,但是在校成绩却很差。他小时侯妈妈就改嫁了。他跟着外婆生活。外婆发现牛顿很聪明,会发明很多工具,比如:小风车、小城堡等等他都放在他的小作坊里 筝等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8 / 21 东西,但是在学校的每次考试都是劣等,因此,常常挨老师的鞭子。一次,牛顿做了一个风车,一有风,风车就飞快的转起来,牛顿想:能不能让风车没有风也会转动呢?他一直在思考。后来,他用小白鼠踩圆笼,使风车不断的转动他后来不愿被别的同学看不起,于是发奋学习,取得了优等的成绩。他考上了 剑桥大学,为力学、数学、光学作出伟大的贡献。牛顿小时侯养猫,家人叫他在门上给猫开个进出的通道。牛顿就在门上开了一大一小并排两个洞。邻居们见了好生奇怪,问牛顿为什么要开两个洞。牛顿答,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他却似乎不晓得大能兼小的简单道理,从此传为笑谈。就此故事的解释,最大众的版本大概是“要说牛顿死心眼啊,小猫也可以走大洞啊,没有必要开两个洞的 . 第三篇: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 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9 / 21 第四篇: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1643 年,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小农场主家庭。小时候的牛顿学业平常,与众不同的是他爱冷静思考,还有极强的动手能力,课余时间喜欢制作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和小机械装置。 那时候,人们 常利用风力带动风车磨面粉。英国北部的林肯郡乡村的磨坊顶上,就有一架这样的风车。有风的日子,风车就会“咕噜咕噜”转起来。 小牛顿每天上学都要经过这座风车磨坊。他非常喜欢那架风车,觉得只要那么一点儿风,就能推动这么庞大的风车转动起来,还能带动大磨将麦子磨成面粉,真是太神奇了 ! 这一天,在一条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