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ppt_第1页
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ppt_第2页
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ppt_第3页
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ppt_第4页
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结试卷 找寻规律 1 C(A k B ji D hui f) 2 D(A缔造 奇怪迭出。B驰骋。C洁白无瑕 ) 3 A(“触目惊心”应改为“触景生情”) 4 B (A语序不当,先“拒绝”才体现“不合作”。C 否定不当,反问句中,肯定意思,要由否定 句式表达。即:我们不就能D语序不当 ,“一个”应该放在青年女子前。) 5 C(选择问句问号放在最后,句中各项之间 用逗号。) 6 B(当代改为现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一些触目惊心的场合,往事历历,那风 雨不蚀的记忆,实在是人性一种根深蒂固的表 现。 B他就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 难逢的发达机遇。 C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 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 D不珍惜现时的每一分钟,就会在一个个五 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 中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 A(“触目惊心”应改为“触景生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 样一个坚决不合作、拒绝权势媒聘的例子。 B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 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C“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就能 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 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D整首诗不作任何描写叙述,但青年女子活 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一个形象跃然眼前。 B(A语序不当,先“拒绝”才体现“不合作 ”。C否定不当,反问句中,肯定意思,要由 否定句式表达。即:我们不就能D语序不 当,“一个”应该放在青年女子前。) 5、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 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 闲。 B我想,爱因斯坦这段有关“人是什么”的 质朴见解,是能为我们欣然接受的。 C(让楚王)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 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 由自在地活着呢? D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 是阿Q所谓的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 C(选择问句问号放在最后,句中各项之间用 逗号。) 7 诗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岁年老体衰仍不忘驰 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属于道德境界 。 这里所说的“未来的哲学”是指世界未来的哲学。作 者认为,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能走中国哲学的方 向,这样,中国哲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 所贡献。 8 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 能超越人世。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现实, 踏踏实实地做事又不囿于人世。 9 C 10 答:把“把握现时”比作1,把0比作“憧憬未来”,说明把握现时 的重要性;这样用了比喻论证说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11 D(不能说这句就是最完美的回答)。 12 C(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13水浒传真正地了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笔法好,写 人艺术高明。 14 D(A见“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 的看法和描写上。” ) 15 D(A“都要”提法太绝对; B小说创作要“源于生活,高于 生活”,不是“记录生活中的真实人物”C“古典小说也影响史 传文学”未提到。) 16 因为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练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 和特定情境表现出来。 17 中国书法、绘画都贯穿着舞蹈精神 18 B(不是两千年前,而是两千年中) 白鹤梁是一段长约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石 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北面的长江中,因从前经常 有许多白鹤栖息于梁上而得名。白鹤梁多数时候隐 没于江中,只有在枯水期才显露出来。从唐代广德 元年(公元763年)以来,先人们以在石梁上刻石鱼 的方法记录了长江的枯水水位;石梁上还有许多诗 文碑刻,也写到了石鱼出水的时间和石鱼距离枯水 线的尺度等。这些石鱼和碑刻是非常珍贵的水文资 料,为探索过去1200年以来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 和水量的变化规律提供了极其准确的科学依据,因 此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加上白 鹤梁上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 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因此白鹤梁成为三峡库区唯 一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6题。 白鹤梁的表层由硬质砂岩和软质页岩组成, 由于砂岩下的泥质容易被水流淘空,悬空的砂 岩体容易蹦落或翻转,再加上风化、船只撞击 等因素,因此尽管白鹤梁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尚 好,但也开始出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同时, 白鹤梁的标高是138米,而三峡工程坝前水位 将达175米,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最终竣工以后 将永远沉没于水下,如此高的水位也将使它经 受不住强大的水压而导致损坏。如何保护白鹤 梁成为水利专家们心中的一件大事。 从1994年起,国家开始组织专家为保护白鹤 梁出谋划策,先后有天津大学、长江水利委员 会、三峡建设委员会和武汉大学等提出了各种 方案。天津大学的“水下博物馆”方案认为, 可以建一个密封的椭圆形双层壳体,罩在石梁 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入壳体进行参观、考 察和维护。但是这一方案技术难度大,费用高 ,而且被放在水下几十米深的壳体要承受很大 水压,一旦破损,就会损坏石梁,因此被否决 了。最后提交审议的是三峡建设委员会的方案 :将白鹤梁就地淤埋,等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 有能力时再去发掘和利用,而在岸边水位变动 区仿造一个白鹤梁。 不知什么原因,向来与文物保护工作没有接 触的葛修润院士参加了专家评审会,于是他在 出差路过北京时专门去国家文物局查看了相关 资料,发现即将接受评审的惟一方案不妥,实 际没有很好地实现文物保护的初衷。葛院士在 总结各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 专业知识,提出了新方案。新方案与天津大学 的方案类似,不同的是天津大学采用的是有压 容器,即罩住白鹤梁的壳体要承受很大的水压 ,而新方案是无压容器,即把过滤后的江水注 入壳体内,使壳体内外的水压达到平衡。这样 技术难度小了,费用低了,最重要的是不再存 在毁坏石梁的危险。2003年2月13日,葛院士 为白鹤梁专门度身定做的“水下宫殿”正式动工 。白鹤梁也可以“永见天日”了。 19、根据文意,下列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 古代水文站”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在石梁上刻画的石鱼,记录了1200年 以来长江的枯水位。 B石梁上许多古代诗文碑刻反映了石鱼的出水 时间和距离枯水线的尺度。 C为探索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变化的 规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D石梁上反映长江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 手,具有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 D 20、根据文意,属于白鹤梁急需保护的理由的 一项是 A白鹤梁的石鱼和诗文碑刻记载的水文资料可 能会遗失。 B白鹤梁表层砂岩下的泥质岩容易被水流淘 空,悬空的岩体容易蹦落或翻转。 C由于风化、船只撞击等因素,白鹤梁已出 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 D白鹤梁将会承受不住三峡工程完工后高水 位的强大压力。 D 2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鹤梁平时隐没在水中,每年枯水期才 露出水面一次。 B白鹤梁上的石鱼和题刻不但出自历代名 家之手,而且是珍贵的水文资料。 C直到三峡工程开工的时候,白鹤梁上的 石鱼和题刻保存得还算完好。 D“就地淤埋,岸边复制”也是保护白鹤 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C 2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 一项是 A在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即使在长江的枯水 期水库的坝前水位也将高于138米 B天津大学的方案之所以被否决,最重要的 原因是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 C在葛院士的方案中,人们可以进入罩在石 梁上的壳体进行参观、考察和维护 D除了葛院士的方案,其他各单位所提出的 方案都不能使白鹤梁“永见天日”。 D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730题。 我们要了解和评判一个作者,应该知道他那时代对于 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这些意见就是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 料,而在当时表示一种文艺风气。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 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 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予他以机会,同时 也限制了他的范围。就是抗拒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 的支配,因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或矫正他所厌恶的 风气。正像列许登堡所说,模仿有正有负,亦步亦趋是模 仿,“反其道以行也是模仿”;圣佩韦也说,尽管一个人要 推开自己所处的时代,仍然免不了和它接触,而且接触得 很着实。所以,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 而从作品本身不一定看得清楚。我们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 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 出什么要求,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风气究竟是怎么一回 事,好比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出了风的姿态。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 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 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 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 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 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它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 风气,免得因对抗而摇动地位。传统愈悠久,妥协愈悠久,妥 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就愈迫切,不再能委曲求全,于 是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 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 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 ,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 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 挂钩搭线,西方十七、十八世纪批评家也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 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 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作品从自 然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未可忽视。 (节自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 23.下面文字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 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 A.把握时机,委曲求全 B.顺应形势,改变常规 C.等待机会,破除习惯 D.因势利导,不拘一格 24. (4分)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 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的什么现象?(请用文中 的词语,稍加组织后回答,不超过20字,注意前后 的衔接) B 新风气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 源所自的。 25.根据文中所述,要了解某一时期的文艺风气,有哪 两方面的材料?(5分) 答:_ 26.在文艺风气的同一现象中,常常包含着相反的两个 方面,例如传统有“不肯变”的一面,又有“不得 不变”的一面。文中第一段写了哪些这样的现象? (60字内) 答:_ (1)当时的理论; (2)当时对具体作品的评析 (1)文艺风气给作者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 他的范围;(2)文艺风气对创作的支配有着 正负两个方面(或“亦步亦趋是模仿,反其道 以行也是模仿) 2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2) 你认为诗中最能突出诗人别情的一个字是 字 ;请简述你的理由。(4分) 五绝(五言绝句、绝句 ) “ 寒 ” 既写出了因秋意并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更写出 了在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充分表现了送别后 的孤寂怅惘之情。 (3)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虚与实的关 系。(3分)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诗作, 诗人的离别之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间接 表达的。整首诗看似都是实写身边的 离亭,空中的明月,远处的江山,还有那 缭绕的烟霞,实际上是以实为虚,通过对 景物的描写,诗人送别后凉寂寞之情跃然 纸上。 考点分析 科学论文主要涉及4个考点: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按题目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